|
序 |
|
|
第一章 |
|
|
問題的提出——相互對立的兩派嚴重對立,使這一問題幾乎不能指望得到解決——否認人類和社會的可完善性這一基本論點,從未得到過圓滿答覆——人口會帶來什麼樣的困難——概述本書的基本論點。 |
|
|
第二章 |
|
|
人口和食物增加的比率是不同的——這兩種不同的增加比率所帶來的必然結果——由此而使社會下層
階級的生活境況經常發生擺動——這種擺動為何不像預期的那麼明顯——本書基本論點所依據的三個
命題——根據這三個命題來考察人類迄今所經歷的各種不同狀態。 |
|
|
第三章 |
|
|
簡要回顧一下野蠻或狩獵狀態——遊牧狀態或蹂躪羅馬帝國的野蠻民族——人口增殖力大於生活資料的增長力——北遷大潮的原因。 |
|
|
第四章 |
|
|
文明國家的狀態——現在歐洲的人口也許比凱撒時代多得多——估算人口的最好尺度——休謨所提出
的一個估算人口的尺度很可能是錯誤的——大多數歐洲國家當前的人口增長都很緩慢——對人口增長
的兩種主要抑制——結合英國的情步所作的概述——孔多塞先生所說的 那種擺動何時適用於人類。 |
|
|
第五章 |
|
|
結合英國的情況考察第二種抑制、即積極的抑制——英國為窮人課徵的巨額稅款究竟為何沒有改善窮
人的生活境況——濟貧法自身就趨於使其目的落空——減輕窮人病苦的方法——
根據我們本性的固定
法則,要使社會下層階級完全擺脫匱乏的壓力是絕對不可能的——人口受到的所有抑制可以歸並為貧
困或罪惡。 |
|
|
第六章 |
|
|
新殖民地——那裡的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北美殖民地——美洲腹部殖民地人口異常增加的實例——古老的國家也可以從戰爭、時疫、饑謹和自然災害的破壞中迅速恢復過來。 |
|
|
第七章 |
|
|
導致流行病蔓延的一個可能的原因——蘇斯米爾希先生編製的一些統計表的摘要——可以預料在某些
情況下會週期性地流行疫病——任何國家短期內出生數與埋葬數的比例都不是衡量人口實際平均增長
幅度的恰當尺度——衡量人口不斷增長的最好尺度——生活非常節儉是 中國和印度發生饑謹的原因之
一——皮特先生的濟貧法案中有一條款具有有害傾向——促使人口增加的唯一適當的方法——國民幸
福的原因——饑謹是自然抑制過剩人口的最不適當、最可怕的方式——
可以認為三個命題已經確立。 |
|
|
第八章 |
|
|
華萊士先生——一些人認為人口增加只有在遙遠的未來才會帶來困難,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孔多塞先生對人類理智的進步所作的概述——孔多塞先生所說的那種擺動何時適用於人類。 |
|
|
第九章 |
|
|
孔多塞先生對人類有機體的可完善性和人類壽命的無限延長所作的推測——以動物的繁殖和植物的栽培為例,說明由界限不能確定的局部改善推論無止境的進步,是一個謬誤。 |
|
|
第十章 |
|
|
葛德文先生的平等制度——將人類的一切罪惡歸因於人類制度是錯誤的——葛德文先生對人口增長帶來的困難所作的第一個回答是很不全面的——假設葛德文先生的美好的平等制度是可以實現的——只是由於人口原理,這種制度就會在短短30年間完全垮臺。 |
|
|
第十一章 |
|
|
葛德文先生推測,兩性之間的情慾將來會消失——這種推測沒有明顯的根據——性愛的激情同理性或美德並不矛盾。 |
|
|
第十二章 |
|
|
葛德文先生推測人類壽命可以無限延長——用各種實例說明,根據精神刺激對人體的影響作出的推斷
是不恰當的——不以過去的一些跡象為根據的推測,不能認為是哲學推測——葛德文先生和孔多塞先
生推測地球上的人類接近不死,這是懷疑主義的一個自相矛盾的難以理 解的例子。 |
|
|
第十三章 |
|
|
葛德文先生把人類看作是僅僅具有理性的動物,這是錯誤的——人是一種復合動物,情慾對於人類理
智作出的決定將永遠是一種干擾力量——葛德文先生有關強制問題的推理——某些真理按其性質來說
無法由一個人傳達給另一個人。 |
|
|
第十四章 |
|
|
葛德文先生整部書的基礎,是關於政治真理的五個命題,這五個命題是不成立的——我們何以能根據
口原理帶來的苦難而認為,人間的罪惡和人類的道德弱點永遠不會被根除——葛德文先生所說的盡
善盡美不適用於人類——人類究竟能達到何種盡善盡美的境界。 |
|
|
第十五章 |
|
|
模式過於完美,有時反倒阻礙改進,而不是促進改進——葛德文先生有關貪慾與浪費的論述——不可
能把社會的必要勞動適當地分配給每一個人承擔——嘲笑勞動在當前會產生惡,將來也不會帶來
善——農業勞動總量的增加,對勞動者來說永遠都是好事。 |
|
|
第十六章 |
|
|
亞當·斯密博士認為,社會收入或社會資本的每一次增加都會導致供養勞動者的基金增加,這種觀點
也許是錯誤的——在某些情況下,財富的增加絲毫無助於改善窮苦勞動者的境況——英國財富的增
加,並未相應增加供養勞動者的基金——在中國,即使製造業使財富增加 ,窮人的境況也不會得到改
善。 |
|
|
第十七章 |
|
|
什麼是一國財富的適當定義——法國經濟學家認為所有製造業者都是非生產性勞動者,他們這樣認為
的理由是不成立的——工匠和製造業者的勞動雖然對國家來說不是生產性的,
但對個人來說卻完全是
生產性的——普賴斯博士的著作中一段值得注意的話——普賴斯博士錯誤地認為,美國的幸福狀態和
人口的迅速增長主要是其特有的文明狀態造成的——拒不承認社會改良道路上的困難毫無益處, |
|
|
第十八章 |
|
|
在人口原理的作用下,人類經常處於貧困的壓力之下,由此而使我們寄希望於來世——受苦受難的狀
態不符合我們先知先覺的上帝的觀念——現世也許是喚醒物質,使其轉換為精神的一偉大過程——有
關精神的形成的理論——肉體需要帶來的刺激——一般法則帶來的刺激 ——在人口原理的作用下生活
困苦帶來的刺激。 |
|
|
第十九章 |
|
|
需要有人生的不幸來使人的心變軟,變得富有人情味——在社會同情心的刺激下成長起來的人,往往
要比僅僅具有才能的人高一級——也許需要道德上的惡來達到道德上的完善——大自然的無窮變化以
及形而上學問題的晦澀難解,使人在智力上總是受到刺激——應根據這 一原理來解釋天啟中叫人不好
理解的地方——聖經中所包含的那些證據,也許最適於改進人體的機能和提高人的道德水平——精神
產生於刺激這一觀點,似乎可用來解釋為什麼存在著自然的惡和道德上的惡。 |
|
|
人口原理概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