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垂范」包括幾點:良好品德,管理能力,工作高效,果斷決策,身先士卒,誠信寬容等等。所以,克服自身缺點,低調做人,做一個在成績和人前皆謙虛含蓄的領導;更要高效做事,與下屬同甘苦,身體力行,樹立典範。
1.五好標兵——發揮領導的典範作用
現代管理經驗告訴我們,要想真正提高每個下屬的工作積極性,除了借助於工資、獎金等激勵措施,還要依靠領導者的率先垂范、身體力行的人格力量去調動。
所謂典範力量,是指在社會交往中潛移默化地影響他人的心理並獲得下屬認可的能力。典範力量是「無言的召喚,無聲的命令」,是靠自己的一言一行、一點一滴澆鑄起來的,是經過長期的實踐而在人們的心目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種力量。
領導者要想成為大家公認的典範,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具備良好的品德
優秀的領導者必備的第一條件是具有良好的品德,特別是職業道德。如果一個人無德,那他能力越大,對社會的危害就越大。領導者應用嚴格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以身作則,正確處理好各種人事關係,做好工作;用優良的道德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掌權用權,這樣才能形成自己的個性特點。作為一個領導者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以德服人。這裡包括三層含義:第一,自身要樹立良好的品德;第二,要用品德來教化周圍的人,第三,做事要以道德為評價標準。
只要能做到這些,那就會像北極星一樣,「引四方來朝」。大家知道北斗七星組成一個勺子的形狀,其中三顆組成勺柄,沿著勺柄所指的方向看去,就會看到一顆特別亮的星,那就是北極星。北斗七星圍繞著北極星運動,北極星的方位則是不變的,因此古人很早就學會了根據北極星辨別方向。因此,道德高尚的領導「能讓別人追隨自己,無論自己行向何方」。這說明人的心中有著一種超越利益的價值取向,往往自願地被他所敬仰的人所引領。
戰國時期的楚莊王繼位後,很想使自己的國家強大起來,因此,時常向大臣們徵求治國的良方以稱霸諸侯。有一次,楚莊王問大臣詹何說:「這麼大一個國家,怎樣才能治理好呢?我真覺得無從著手。」詹何回答說:「我只懂得怎麼修身養性,不懂得怎樣治理國家。」楚莊王說:「為了治理好國家,我是非常願意採納意見的,希望你相信我。」詹何於是回答說:「我沒有聽說過君王的品德很好而國家治理不好的事;也沒有聽說過君王品德很壞而把國家治理得很好的事。因此,我覺得,能不能把一個國家治理好,根本在於君王自身,君王就是臣子百姓的榜樣啊!至於其他方面,都取決於這一點,我就不用多說了。」楚莊王聽了,只覺得茅塞頓開。
公平對待每個下屬
領導者在工作中要做到公正、公平、公道,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贏得人心。例如:領導者要公平公正地對待諸如分配、晉陞、獎懲等問題,切忌親我者近之,疏我者遠之。作為一名領導者,要充分瞭解下屬的願望,一視同仁,公平公正,不分遠近,不分親疏,不因客觀或個人主觀情緒的影響,表現得有冷有熱。只有這樣,才能最終贏得下屬的信賴,使下屬與自己同舟共濟,並心甘情願地受自己領導。
具備優秀的領導能力
領導的才能集中體現在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上,如預見能力、決策能力、組織能力、指揮能力、協調能力、創新能力、交際能力以及寫作能力、演講能力等。一個才華橫溢的領導者可以使人產生一種信賴感和安全感,即使在非常困難和極端危急的情況下,下屬也會同心同德地跟著他去戰勝困難。這方方面面的能力,是通過領導者平時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表現出來的。
創造出最好的成績
任何領導者的人格力量,都不是靠口頭創造出來的,只有通過扎扎實實的工作,創造第一流的業績,才能向下屬證明你能勝任領導工作,具有領導水平和能力,進而得到下屬的尊敬和信賴。反之,那些整天忙忙碌碌,多年不見業績,甚至遭受慘重損失的領導者,是不可能具有真正魅力的。做一個下屬喜歡的領導,創造和諧的環境和輕鬆的心情,人的努力就能持久,工作效率就會提高,成功的概率也會增加。怎麼讓下屬喜歡你呢?好的管理者都習慣於能真誠地欣賞下屬的優點,對人誠實、正直、公正、和善和寬容,對他們的生活、工作表示深切的關心與興趣。在人際交往中,奉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等等,贏得下屬的尊重和愛戴,才會凝聚向心力,從而齊心合力創造出最好的業績。
真誠地關心下屬
人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來自領導者的理解、同情、尊重、信任和關心,更會使人受到鼓舞和振奮。領導者一個主動的致意、一句親切的寒暄、一次溫暖的慰問,都會使下屬感到領導者對自己的關心,從而達到心理相融。受到下屬歡迎的組織領導,往往能夠給下屬提供工作與生活的諸多便利,如提供理發、修鞋、免費早餐等看起來不起眼的福利,卻極富人情味。還有,定期舉辦各種宴會、聯歡會、生日慶祝會、舞會等,既可以加強下屬之間的聯繫,也體現了領導的人文關懷。
綜上所述,領導要發揮好自身的典範作用,以德服人是基本,優秀的領導才能和不折不扣的業績證明是核心,真誠地關心下屬是必不可少的輔助,具備了這些素質,就贏得了下屬的愛戴,從而也樹立了自己的人格力量。
2.一言九鼎——說話算數兌現承諾
世無誠信不寧,國無誠信不穩,業無誠信不旺,家無誠信不和,民無誠信不立,官無誠信不忠。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最重要的道德規範之一。君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言必信,行必果。這是做人的學問,也是領導者為人處世的學問。領導者示信於人,才能得到賢才,才能贏得人心,才能獲得成功。
有一天,魏文侯跟大夫們飲酒,魏文侯下酒令說:「乾杯不盡的要罰酒。」讓公乘不仁執行。喝到後來大家乾杯時,只有魏文侯沒有舉杯。公乘不仁便要罰酒。文侯瞪眼看著公乘不仁沒有接酒的意思。侍者說:「不仁不能罰酒,君已醉。」不仁說:「《周書》有言:『前車之鑒,後車之師』,這是說重蹈覆轍的危險性。為臣的不能改變酒令,為君的也不能改變自己的酒令。今君下的酒令自己不執行,這樣行嗎?」文侯便舉大杯飲酒,並奉公乘不仁做為上客。
有明君必有賢臣,公乘不仁能執行酒令,是因魏文侯認識到言行一致才能取信於人的重要意義。言行一致,知錯必改,這是魏文侯之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的主要原因,這也是值得現代領導者借鑒的。
很多做領導的人有一種老毛病,那就是把自己跟下屬約定的事當作無關緊要,即使失信也不太在乎。更有甚者,對於下屬提出的難題,慣於使用伎倆搪塞過去。久而久之,不但喪失了下屬的信賴,還被認為是個虛偽的人,領導能力大大下降。
誠信對於一位領導者來說至高無上。有了它,他才能夠領導人們到達「承諾之地」;沒有它,他就會在期望的荒漠中徘徊不前。誠信一旦失去,就很難重新獲得。對於任何一位希望有所建樹的領導,要謹小慎微地保護好你的誠信,照顧好它,永遠不要把它丟失。領導守信,核心是對下屬負責。誠信的主要含義是無欺、守諾、踐約,對於領導來說,堅守誠信,在工作中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慎重給下屬許諾
要真實地表達自己的主觀想法,口不違心。有的單位在招聘下屬時比較困難,很多領導者為了盡快招到滿意的人,往往會對人開出不同的條件,甚至會超出自己的權利範圍;也有些領導者會在「留人」時做出超過標準的許諾。可是當你的承諾沒有辦法兌現時,你就難以再面對下屬,那時你會感到無地自容。對於下屬,領導者是代表著組織的,當他覺得你是在「欺騙」他時,他會產生怨恨情緒,由此給單位造成的隱性危害和負面影響是相當巨大的。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領導者都要講誠信,不要輕易地給下屬許諾,尤其是不要開出難以兌現的條件。
承諾時要留有餘地
許多領導者把握不了承諾的分寸,他們的承諾很輕率,不留下絲毫的餘地,結果往往使許下的諾言不能實現。成功人士一般都注意承諾這個細節。他不會輕易承諾某一件事,即使有把握,許諾時也決不斬釘截鐵地拍胸脯,把話說絕。例如,多使用「盡力而為」、「盡最大努力」、「盡可能」等具有較大靈活性的字眼。當然,留有餘地不是給自己不努力尋找理由,諾言一旦說出,自己必須竭盡全力去實現。這樣做的好處有二:一是萬一情況有變,給自己留有迴旋的空間;二是兌現時超出了下屬的心理預期,就會給他意外的驚喜。
言行之間的統一。要將自己所說之詞切實身體力行,付諸實踐。對於社會中的任何群體和個人都是這樣,而對於領導者就更是如此。如果我們做出了承諾或達成了某種契約,那就務求守諾、踐約,不可無端撕毀協議。
必要時有所調整。情況是不斷變化的,要求前後言行完全一致是不合理的,從誠信原則出發,如果我們傳達了某種信息,做出了某種承諾,達成了某種契約,公告了某項決定,即使情況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變化,有一些新的因素產生,但如無礙大局或無必要做出調整,就讓原有決策適當穩定一段,切不可輕易變動;如果情況確實發生很大變化,確有必要對以前的承諾、契約、決定做出調整,領導們也不能隱瞞,而應及時向有關的人做必要的說明,以使其理解,並及時進行協商,達成諒解,做出調整。
謹防「隱性許諾」
隱性許諾是指:領導者雖然沒有明確承諾下屬,但下屬自認為領導者實際作了承諾,如果領導者沒有做到,下屬會認為領導者失信。造成隱性許諾的原因往往是領導者在某一特定的條件下曾給了下屬某些待遇獎勵,但沒有強調當時的特殊性,就會給下屬以後要形成慣例的感覺。
無法兌現時,要誠懇道歉
如果做出了承諾,而由於情況發生變化,以致無法兌現,此時,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向下屬真誠地道歉並坦誠地告訴下屬不能兌現的緣由,以求得下屬的諒解。同時要想辦法從其他方面給予彌補。
誠信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規範,是道德建設的根本,也是一種非常寶貴的資源。先哲孔子早就提醒人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民無信不立。」唐代詩人李白有詩曰:「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形容承諾的份量比大山還重。北宋神宗時的王安石有詩曰:「一言為重百斤輕。」也是極言誠信的重要。所以,說話一定要算數,只有言出必果,履行承諾才會取得下屬的信任和擁戴。
3.身先士卒——敢於擔當做好表率
我們常常會發現這種滑稽的場面;某家長下班回家,先喝上一杯酒,然後就躺在那裡欣賞電視節目,自己悠閒自在,卻要求同他一起看電視的孩子去學習或早點睡覺。孩子磨磨蹭蹭不肯行動是正常的,因為父親的行為等於在說讓他隨便玩吧,尤其是經不住誘惑的事是更易效仿的。做家長的如果下班之後,都是在讀書或查閱資料,孩子也會自然變得與以前不同。
不管對自己的兒女也好,還是對下屬也好,都是一個道理。所以,希望部下做到的,自己得首先做出個樣子來,持之以恆的實際行動更甚於多餘的說教。在不聲不響的努力工作過程中,下屬自然會被感化。如果管理者常常遲到,吃完午飯後遲遲不回到辦公室,打起私人電話沒完沒了,不時因喝咖啡而中斷工作,一天到晚眼睛直盯著牆上的掛鐘,那麼,他的部下大概也會成為這樣的人。
俗話說「打鐵先要自身硬」,如果管理者能夠身先士卒,以身作則,那麼這種激情和精神就會影響下屬,讓大家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形成熱情的工作氛圍。管理者的所作所為,幾乎全部都在部屬的傚法之中,並且還會對組織的文化有深刻的影響。管人先管已,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又用什麼規矩去約束和管理別人呢?
隋朝時,辛公義因軍功被調任岷州刺史。岷州地區生活落後,人們得了疾病往往不知如何醫治,所以家裡如果有人生病,不管病情如何,全家人都會立即避開他。因此,得了病的人就只好聽天由命了。作為一州刺史,辛公義對此深感憂慮,他決定改變這種惡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