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遇到對方毫不講理地反對你所說的話時,你可能會覺得很頭痛。但是,對於這一種不合理的反對,是不是一點應付的辦法都沒有?並不然。只要你用一點腦筋,還是能夠應付的。那麼該怎樣應付不合理的反對呢?
你要對他的反對表示同情。對方反對你的意見或建議,一定是有他反對的理由。如果你知道他反對的理由,即使那些理由是多麼荒唐、可笑,你也不要想去反駁他,或者是譏笑他;相反地,你要對他的反對表示同情。
比方說,你的朋友患了癌症,你勸他早日去接受開刀治療;可是他因害怕,反對你的建議。
這時候,你就得向他說:「你擔心手術的結果,我很瞭解你的心情。每一個接受手術的人,都有和你一樣的心情。我如果是你,也會這樣的。」
你這樣先表示出對他的同情,然後設法讓他說出心中的話。他可能會說出他害怕手術的原因。很可能他小時候,有一名親戚接受手術,不幸失敗而死亡;或者是他一想到電視上出現的手術室,那種陰森森的氣氛,便感到不安也說不定。總之,一提到手術,他就會感到渾身地不舒服。
當你聽他說完這些害怕的原因之後,你就可以繼續向他這樣說:「現在醫學進步了,手術也比以前安全得多,並沒有像你所想的那麼危險,所以,你盡可以放心地去接受手術治療。」
如果你能夠以這樣的態度去對待他,我想,他的不安應該會大大地減少,且接受你的勸告才對。
再舉一個例子給你看。
有一名職員到經理室向他的上司提出抗議:「我不幹了。我現在才知道,和我做同樣事情的老張,他的月薪比我的多出一百塊錢。經理,我幹不下去了。」
這一名部下並沒有向他的上司質問老張比他高薪的原因,所以,他這樣抗議是不對的。他應該問一問為什麼別人比他多領一點薪水,可是他並沒有問;同時,他也應該知道,別人領的薪水多,自然有他的原因,可是他管不了那麼多。
所以,他突然這麼抗議,是毫無道理的。
不過,這位經理也蠻聰明。他不先向他的部下說明待遇有高低之差的理由,相反地,他向對方這麼說:「你為了待遇不一樣而生氣,我很瞭解你的心情。假如換成是我,我也一樣會生氣的。」
被他這麼一說,他的部下可能會立刻「解除武裝。」他的上司說他是應該會生氣的。聽對方這麼說,他怎麼好意思再生氣下去呢?因此,這一名部下只好這麼問:「不過,經理,你能不能告訴我,老張和我做同樣的事情,可是為什麼他領的薪水比我的多?」
提出這樣的質問,至少表示他願意聽上司的解釋,那麼,事情就好辦了。
然後,經理就告訴他為什麼付給老張的薪水比較高的理由——可能是學歷方面的優越,也可能是經驗較豐富——使他瞭解,並消除其不滿的情緒。
通常,在遭到對方的反對時,首先要向對方表示同情,告訴對方說;「反對,是應該的。」並且要認為這一種感情反應是很自然的。
要知道:感情或情緒是無法用常理去說明的。因此,當對方在憤怒時,你向他說不要生氣;因遭遇不幸而感到悲傷時,你向他說不要悲傷;覺得不安時,你向他說不必憂慮……你說這些話,是一點意義也沒有的。
不如,先表示同情對方的感情反應,然後再找個適當的機會好好地向他解釋,這樣,收效可能會更大。
讓對方明白他在反對
有時候,當事人並不知道自己的態度就是在表示反對。因為他一句話也不講,也不理會別人講些什麼。
比方說,當推銷員在費盡口舌推銷商品時,對方一句話都不說,對推銷員的說明一點反應也沒有。對於眼前的那些東西,他既不說它好,也不說它不好。
這一名消費者雖然沒有明顯地表示反對,但是,不參與對話,就是一種反對的表現。在這一種情況下,推銷員往往會認為無法說服對方因而感到挫折。
以沉默去對付說話的人,因為一句話也不說,所以對方無法去說服他,不過,它仍然算是一種反對的態度;如果他真的在聽對方說話,應該會有一些反應才對。
不過,問題是這一名消費者到底知道不知道他這種沉默的態度是意味著反對呢?事實上,他並沒有說聲「不!」,也沒有搖頭拒絕,他只是沉默不語。
他可能認為所謂反對,一定要有明確的反對態度。可是,他卻沒有這一種行為表現。因此,他可能不知道對方會把他的沉默視為反對。
遇到這種情況時,推銷員就要先讓他知道他這一種態度是在表示反對。不過,不能將這些話直接告訴他,為的是怕他聽了對方這麼說後會生氣,因為事實上他並沒有說出任何一句反對的話。
那麼,怎麼辦?這時候如果那一名推銷員能夠這麼說就好了:
「看起來,你好像對我們公司的產品不大感興趣。是不是我們的服務有什麼不周到的地方?」
聽這種關心他的感情反應的話,那一名消費者怎麼會繼續保持緘默呢?
於是,他就開口說出一些不滿意的理由。
結果,他這麼一開口,推銷員就可以針對對方所提出的理由——給予圓滿的答覆,而且進一步去說服對方,讓他最後還是購買了所推銷的那些商品。
問清楚反對的理由
就是乾脆問對方為什麼反對?你可以向他這麼說:「請你告訴我,你為什麼反對?」或者是;「能不能將反對的理由再詳細地告訴我?」
當對方真的告訴你他反對的理由後,你就要注意去檢討了。
說不定他反對的理由並沒有你原先想像的那麼嚴重,也說不定他說出來的理由和你猜想中的不一樣。不過,不管它的理由是什麼,你都要認真地去檢討。
可是,就有一些人在對方說出反對的理由後,還不好好地加以檢討,卻繼續堅持自己的主張:這是不對的,因為如果真這樣做,就很難說服對方了。
在對話時,假如對方保持緘默,對你的意見不置可否,而你又沒有問清楚對方到底是贊成或者是反對,就一直侃侃而談下去,這樣的對話可以說是最沒有意思的。
當你向你的朋友提議,請他和你共同去做一件事情,並且讓他知道彼此合作的好處,而他卻表示反對時,你就不要再向他重述合作的好處了,這時,應當去問問他反對的理由。我想這樣是比較聰明的做法。
有時候,你問對方反對的理由,並且就其所提出的反對理由做客觀的分析後,才知道那些理由全都是「杞人之憂」。這時候,不必你再費什麼口舌,對方就會心甘情願地同意你的主張了。
總之,當對方反對你的意見或說法時,你一定要問清楚所反對的理由,才好想出應付的對策。
比方說,一名推銷員在向一家零售商推銷產品。當零售商向推銷員說出因為存貨太多了而拒絕購買時,這名推銷員既使再次地告訴對方那種產品的許多優點,也是沒有什麼用處的。除非存貨的問題能夠解決,否則,對方是沒有心情去聽推銷員所說的那一些話的。
至於零售商說「存貨太多」,到底是表示什麼意思呢?也必須問清楚。是不是說,真的存貨過多了,所以不願意再進貨?或者是怕購進一些不好推銷的貨品,會影響資金的周轉,所以才故意說存貨太多?
如果拒絕訂購的真正原因是由於後一個理由,而推銷員能夠讓對方相信他所推銷的都是很容易銷售的商品,那麼,對方會不會訂購呢?會訂購多少數量的商品呢?
假如那一名推銷員不能瞭解這些問題,那麼,他的推銷能力就值得懷疑了。
將上面所說的那些話綜合起來,我們可以提出以下的幾個結論:
1對方反對你的意見,就是表示他真正在關心你所提出的問題。
2如果對方毫不考慮就同意了你的意見,那你就得小心了。為了證實他的誠意,你必須設法確認一下,才可以放心。
8反對,可分為合理的反對和不合理的反對兩種。對於合理的反對,你是無話可說了;但對於不合理的反對,你就要設法去說服對方,讓他改變反對你的態度。
4對方激烈地表示反對;頑固地不聽你的解釋,並繼續反對;說一些不相關的話,想轉移話題;或者是在你所說的話中亂挑毛病……當有了這些情況時,你就應該知道這是對方在向你表示不合作的一些跡像。
5遭到對方不合理的反對時,你可以表示同情他的心情及處境;讓他知道沉默就是代表反對;並且問清楚反對的真正理由,以便「對症下藥」。
如果你能夠按照上述的方法去做,我相信你便能夠從容地應付對方的反對,而且把他說服。
如何解決和他人的分歧
要解決與他人的分歧其實並不難,你需要做到:
一、溝通前的心理暗示
正如每天睡覺前提醒自己要在明天表現得更好一點一樣,每一次與人溝通之前,不妨在心中反覆提醒自己,一定要表現得更好,要以最適當的心理狀態激勵自己。
二、求同存異
不要遇到意見不和,就劍拔弩張,試圖一鼓作氣制服對方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對方。彼此要冷靜下來,談談意見相符的話題。哇!你們原來有這麼多共同之處。
三、看重他人的現狀
既然你已經在和這個人溝通了,就要接受他的現狀。任何輕視、評判拒絕都將是溝通的阻礙。更可怕的是把他和別人比較。
這一條適用於處境比你差的人。記住,完全有可能是他人境艱難僅僅是條件沒你好。如果在相同條件下,別人可能幹得你更好。
四、掌握時機去糾正他人錯誤
彼此意見相左時,千萬不要輕率地教導別人,而要掌握時機,把握住分寸。這個時機一定要在雙方都處於不受威脅的時候。如果他人處於沮喪,情緒不振,灰心喪氣之時,糾正他人的錯誤等於助他振作起來。
五、在公正中影響他人
公正永遠是人生的一項優秀素質。在溝通中依舊少不了公正。他人如果感到你對他態度公正,是不會不認真對待的。溝通中的公正一般表現在說到做到,不輕易變動規則,不武斷地敲定等等。
六、永不放棄個性
這是一種信念。雙方在溝通時,彼此都應尊重對方的個性。要有負責精神和犧牲精神。如果放棄和他人個性交流,你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和他人交流,達不到真正的交流目的。
七、指點迷途羔羊
誰都有可能面對重大抉擇。選擇時不要憑一時衝動,一定要理智地考慮各種可能的場景。不妨用圖形策劃幫助他人找出周全之策來。站在十字路口左顧右盼的人,一般都是急需幫助的人,不妨指點一二。
八、情和理雙管齊下
一切在情理之中的事都是不言自明的。但生活中有很多事,不是在情中,就是在理中,看起來總是不能調和二者。溝通之時,二者要分別對待,情和理雙管齊下,讓彼此溝通的目標和內容,既合情又合理。不要一味重情,彼此不分客觀事實,也不要一味講理,使溝通枯燥。
九、讓別人明白他的責任
在溝通中,隨著信任度的提高,他人就會借用你的名字、金錢等等。你可以信任他人,但一定要說明,他不應當濫用這些有可能傷害你的信譽的東西,雙方都要對對方負責。
十、邀請他人參與有意義的事
告訴他人,你有一個比較有意義的想法,希望得到他的參與。這樣,當你訴說時,他人已經不知不覺地參與了你的事,並且也讓你影響了他。他當然願意參與,就算不是喜歡這件事,但他本來就是為溝通而來。
十一、期望未來
你今天溝通的關係,可能毫無意義。一個人在溝通之前,不妨著眼於未來,讓溝通的關係在未來顯示出意義。
十二、從後果推導前因
在溝通中取得的每一項結果,如果彼此都不滿意,一定不要抱怨爭吵,推卸責任。彼此若能仔細推敲前因後果,是會從中受益的。找準病因,治起來就容易了。
與頂頭上司發生分歧時的溝通藝術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自以為是的領導往往比較固執己見,或者認識問題的角度不對。正面批評並不一定能夠使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相反,如果以一個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的事例,深入淺出地說明(或暗示)其中道理,往往會獲得出乎意料的成功。有時,這種間接批評甚至可以不用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