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健康書:四季養生 第29章 運動才是不老藥 (4)
    外耳道感染:游泳時如果沒有將進入耳道的水及時清除,很容易引發外耳道感染和中耳炎,嚴重的會導致耳道流膿,聽力下降。為防止耳道進水,可以佩戴耳塞進行防護,也可在游泳前在外耳道滴1%的酚甘油2至3滴,以避免耳道進水。

    陰道炎:在公共泳池游泳可以間接傳染陰道炎,許多女性都是在游泳後出現陰道瘙癢症狀的。醫生提醒,游泳後一定要用清水將身上洗淨,不要用公共的浴巾、泳衣,也不要隨便亂坐,避免交叉感染。

    夏季運動小貼士

    在酷暑炎夏,如果能夠堅持不懈地進行體育鍛煉,不僅可以提高機體在惡劣氣溫下的適應能力,還可以增強體質。但是,天氣炎熱,人體消耗大,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多吃些鹼性食品,防止酸鹼平衡失調:夏季體育活動時,常常汗流浹背,致使體內大量的鹽及鉀離子也隨汗水丟失,而鉀離子丟失過多,就會出現肌肉乏力、周身酸楚,心律不齊、嗜睡和精神不振等現象。此外,由於體育活動大量消耗體力,致使體內新陳代謝的中間產物——丙酮酸、乳酸等蓄積過多,此時血中的鹼儲備下降,易引發血液的酸鹼平衡失調,為了維持正常的酸鹼度,必須增加血液中鹼的貯備,而鹼性食品以水果為主,水果中的西瓜、菠蘿、杏、桃李子、哈密瓜等均富含鉀鹽。

    不要在鍛煉後立即用冷水洗澡。忌大汗後驟然降溫。夏季鍛煉後出汗較多,可謂“汗流浹背”,需要及時清洗身體,才感到舒爽。但是,千萬不要貪圖一時的涼爽,用冷水洗澡。夏日運動時,皮膚毛細血管會大量擴張以利身體散熱,突然過冷的刺激會使體表已開放的毛孔突然關閉,造成體內髒器功能紊亂,大腦調節功能失調,尤其是體溫調節紊亂,容易突然發生感冒、發熱。此外,鍛煉後也不宜馬上吹空調。

    劇烈運動後不要立即停下來休息。劇烈運動時血液多集中在肢體肌肉中。由於肢體肌肉強力地收縮,會使大量的靜脈血迅速回流給心髒,心髒再把有營養的動脈血送給全身,血液循環極快。如果劇烈運動剛一結束就停下來休息,肢體中大量的靜脈血就會淤積在靜脈中,心髒就會缺血。大腦也就會因心髒供血不足而出現頭暈、惡心、嘔吐、休克等缺氧症狀。所以劇烈運動剛結束時還應做些放松調整活動,如跑步之後逐漸改為慢跑、再走幾步、揉揉腿,做幾下深呼吸。這樣能使快速血液循環慢慢平穩下來,有利於肌肉中乳酸的清除,消除疲勞。

    運動後不要大量喝水。夏季運動時出汗多,會感到格外口渴。但不要大量喝水,運動後人的機體器官系統正需要休息,大量喝水會給消化系統、血液循環系統,特別是心髒增加沉重負擔。同時,大量喝水後人體出汗更多,會使體內喪失更多的鹽分,容易引起抽筋、痙攣等現象。

    不要在強光下運動。夏季陽光中的紫外線特別強烈,人體皮膚長時間的照射,會發生灼傷,紫外線還會使大腦和眼球受到損傷,影響身體健康。

    不要在運動後大量吃冷飲。體育運動可使大量血液湧向肌肉和體表,而消化系統則處於相對貧血狀態。大量的冷飲不僅降低了胃的溫度,而且也沖淡了胃液,使胃的生理機能受損,輕者引起消化不良,重者會導致急性胃炎。

    運動後不要用體溫烘衣。夏季運動汗液分泌多,衣服幾乎全部濕透,有些人自恃體格健壯而懶得換衣,時間長了,極易引起風濕病或關節炎等疾病。

    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氣涼爽時進行室外運動鍛煉,清晨起來應到公園、湖邊、庭院等空氣較為新鮮的地方活動,項目有廣播操、氣功、太極拳等。

    “夏練三伏”老人不宜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前人在長期鍛煉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意思是不管天氣多冷或者多熱,都應該堅持體育鍛煉,這樣才能使身體更好地獲得“順四時、適寒暑”的能力,從而達到防病健體的目的。這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例如,在嚴寒天氣下鍛煉,能增加肌體對寒邪的抵抗力,可預防冬季常見病的發生;而在酷熱天氣下鍛煉,能提高人的耐熱能力,使得肌體能更好地適應炎熱的自然氣候,從而達到防病健體的目的。但對老年人來說,一味強調“夏練三伏”,就不太適宜了。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很明顯,這樣的氣候條件對人體健康是非常不利的。根據現代醫學的研究成果,當環境氣溫達到33℃時,人在靜止不動的狀態下也會出汗,但仍能保持產熱與散熱的平衡。如果這時進行體力活動,人體排汗量就會大大增加,而夏季悶熱無風的天氣,又導致汗液蒸發無法快速被蒸發,人體散熱困難,體溫調節就受到限制。這樣,熱量就會積蓄在體內,有可能引發全身發熱、頭暈、口渴、惡心等症狀。此外,高溫導致人體鹽分過多流失,水鹽代謝平衡失調,使得血液循環發生障礙,出現肌肉痙攣、尿量減少、脈搏加快等“熱痙攣”症(也是中暑的一種)。

    老年人髒器功能減退,體內的水分比年輕人少約15%,因此抗熱能力遠遠低於年輕人,老年人在高溫天氣下發生中暑的概率也明顯高於年輕人。此外,老年人的血液濃度本來就比較高,心腦血管病患者的比例也比較高,在炎熱天氣下鍛煉後,體內的組織液和血液就會明顯減少,血液濃度就會進一步增高,血液粘度也隨之升高,因而較容易誘發腦血栓、心肌梗死等重症。從這個意義上說,老年人在三伏天鍛煉,是冒著極大的危險的。夏季裡,當最高氣溫在30℃時,老年人要減少運動量,最好選擇早晨進行鍛煉,時間以半個小時為宜。三伏天的最高氣溫一般在35℃以上,這時老年人應該停止一切活動,以靜制動,並保證體內有充足的水分;同時,還要在身邊常備一些防暑的藥品,如人丹、十滴水、清涼油、風油精、藿香正氣水等。

    秋涼未寒好鍛煉

    入秋後,氣溫有所下降,在經歷了炎夏的酷暑和濕悶後,人們倍感秋季的涼爽和舒適。宜人的秋季,正是鍛煉身體的黃金季節。秋季,人體的生理活動也隨自然環境的變化處於“收”的階段,陰精陽氣都處在收斂內養的狀態,因此運動養生也要順應這一原則,不要做運動量太大的項目,以防汗液流失,陽氣傷耗。秋季運動能夠有效地預防呼吸道疾病、腸道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

    秋季是爬山的好季節,天高雲淡,登高望遠,不僅能怡神養性,更能強身健體。慢跑也是一項理想的秋季運動項目,而且慢跑的過程也是享受“空氣浴”。根據現代醫學研究,堅持慢跑的人得癌症的機會比較少。冷水浴的保健作用也非常明顯,適宜在秋季開始。秋季人體的柔韌性和肌肉的伸展度下降,因此不應突然加大運動量,做過於劇烈的運動。太極拳和健身舞操這兩種較為舒緩的健身方式不但可以令人很好地舒展肢體、鍛煉筋骨,同時可以避免運動損傷。加之秋季氣候宜人,這類運動雖然運動量較小,但人在戶外進行也不會覺得冷,所以適合大多數人,尤其是中老年人。

    秋季登高心氣暢

    長期以來,我國有著重陽節登高的傳統。為什麼重陽節要登高呢?過去的傳說一般都源於《續齊諧記》一書裡所記載的一個神話,說東漢時代有一個叫費長房的道士。他預測到桓景家裡九月九日有災難,就勸他於該日離家到山上飲菊花酒。那一天桓景家裡的雞犬牛羊全部暴死,原因不詳。但後來在《幼學瓊林》一書裡,就有“重陽登高,效桓景之避災”的說法。一些研究民間風俗的學者認為,重陽登高,其實是古人在豐收以後,趁秋高氣爽,外出郊游。

    登高,一般就是指民間的爬山運動。秋高氣爽,山巔之間披紅掛綠,景色十分宜人。利用這個大好時光,與親朋為伴,登山暢游,既有雅趣,又可健身,且盡情飽覽名山秀水、觀賞大自然的綺麗景色,無疑也是一種樂趣。

    登高的保健作用和注意事項

    作為一種體育鍛煉,登高能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循環功能,使肺通氣量和肺活量增加,血液循環增強,腦血流量增加,小便酸度上升。登山時,隨著高度在一定范圍內的上升,大氣中的氫離子和被稱作“空氣維生素”的負氧離子含量越來越多,加之氣壓降低,能促進人的生理功能發生一系列變化,對哮喘等疾病還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並能降低血糖,增高貧血患者的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此外,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對人的神經系統具有良好的營養和調節安撫作用。宜人的氣候,多彩多姿的景致,讓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難怪很多詩人會在此時詩興大發。“九日天氣清,登高無秋雲。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漢分。”正是“詩仙”李白重陽登高時的作品。

    秋日登高,由於氣候的獨特,氣象要素的變化對人體生理機能還有些特殊的益處。秋季登高,溫度變化最為頻繁,這對人體健康本身是有益處的:可以使人的體溫調節機制不斷地處於緊張狀態,從而提高人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中醫上的“秋凍”也包含了這層意思)。

    登山的好處很多,但是並非每個人都適合這種運動。登山比較適合中、青年,兒童和老年人在體力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偶爾為之,但一定要注意不能選擇過高、過長的登山線路,以免過於勞累引發身體不適;登高時間要避開氣溫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速度要緩慢,上下山時可通過增減衣服達到適應空氣溫度的目的。高血壓、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產生不測。除此之外,登山還要注意以下事項:

    先了解好游覽路線,計劃好休息和進餐地點,最好有熟悉道路的人帶領,防止盲目地在山中亂闖,以免既多走了路,又浪費了時間。

    對山上的氣候特點應有所了解,爭取在登山前一天得到准確可靠的天氣預報。帶好必需的衣物以備早晚御寒,防止感冒。登山以布底鞋、膠底鞋為宜。

    休息時不要坐在潮濕的地上和風口處,出汗時可稍松衣扣,不要脫衣摘帽,以防傷風受寒。進餐時應在背風處,先休息一會再進飲食。

    登山時思想要沉著,動作要緩慢,尤其是老年人和體弱的人更要注意這一點。每走半小時,最好休息十分鍾,避免過度疲勞。

    旅游攀登,要不計速度,只求逍遙。或沿石階扶梯,或尋林蔭小道,緩緩而行,觀風景,覽古跡,邊游邊談,妙趣橫生。

    要盡量少帶行李,輕裝前進;對於老年人來說,應帶手杖,這樣既省體力,又有利於安全。行路要穩,時刻留神腳下。在爬山時要注意力集中,並注意腳下石頭是否活動,以免蹬翻踏空。在陡坡行走時,最好采取“之”字型路線攀登,這樣可減低坡度。山中遇到雷雨,不要到山頂、高樹下躲避,以防雷擊傷人,也不要在山溝低窪處,以防山洪傷人。最好在山腰洞穴中避雨。

    下山不要走得太快,更不能奔跑,否則會使膝蓋和腿部肌肉感受過重的張力,而使膝關節受傷或肌肉拉傷。

    對於居住在北京的人來說,香山一定是秋季登高一個不可不去的地方。每年舉辦的“香山紅葉節”不僅讓你領略到自然的美景,還可以感受濃厚文化氛圍。2008年的文化節更是突出了奧運情結。每年爬香山的人會很多,這樣一方面沒有了爬山欣賞風景的悠閒和自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不安全的因素。因此,在這裡我建議大家最好不要選擇人多的地方,只要達到健身的效果又可以。如果想去著名的風景區,老年人就要避開周末的高峰期。

    教你登山小竅門

    很多平常不鍛煉的人,爬山時就會感覺力不從心,非常勞累;回家休息一晚後,就感到渾身疼痛。除了要加強平時的鍛煉之外,爬山時的一些小竅門也可以幫你避免這種情況。

    如果攀登的山比較高或者平時較少參加攀登運動,那麼,在登山之前一定要做一些熱身運動。利用十至二十分鍾做一些肌肉伸展運動,盡量放松全身肌肉,這樣攀登時會覺得輕松許多。增加彈跳動作向上攀登時,在每一步中都有意增添一些彈跳動作,不僅省力,還會使人顯得精神,充滿活力。

    登山時不要總往高處看,尤其是登山之初,因為你的雙腿還沒有習慣攀登動作,住上看往往使人產生一種疲憊感。一般說,向上攀登時,目光保留在自己前方三、五米處最好。如果山路比較陡峭,則可作“z”字形攀登,這樣比較省力。轉移注意力登山時千萬不要總是想著山有多高,爬上去還需多少時間之類的事情。不慌不忙,走走停停才能體會到爬山的樂趣,不會錯過美麗的風景。

    在疲憊時,可以多觀賞一下周圍的景色,也可唱唱歌,轉移注意力,倦意會有所消減。下山要放松,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腳步,切不可沖得太快,這樣很容易受傷。同時,注意放松膝蓋部位的肌肉,繃得太緊會對腿部關節產生較大的壓力,使肌肉疲勞。

    關節扭傷的處理辦法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