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健康書:四季養生 第17章 常發疾病預防早 (1)
    現在,人們幾乎已經達成了這樣的共識:對於一些防不勝防的致病因素,躲,有時是躲不掉的。只有擁有強壯的免疫系統,擁有戰勝疾病的能力,健康才有保障。每年的12月5日是世界強化免疫日。那麼免疫力是什麼?怎麼提高免疫能力呢?

    人們通常把人體對外來侵襲、識別和排除異物的抵抗力稱為「免疫力」。免疫力低下的身體易於被感染或患癌症;免疫力超常也會產生對身體有害的結果,如引發過敏反應、自身免疫疾病等。人體的免疫力大多取決於遺傳基因,但是環境的影響也很大,如飲食、睡眠、運動、壓力等。因此,增加免疫力的方法就是:均衡營養、戒煙戒酒、積極鍛煉、睡眠充足、心情舒暢。

    在所有影響免免疫力的因素中,飲食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因為有些食物的成分能夠協助刺激免疫系統,增強免疫能力。如果缺乏這些重要營養素成分,會嚴重影響身體的免疫系統機能,因此注意飲食的營養均衡是非常重要的。維生素A能促進糖蛋白的合成,細胞膜表面的蛋白主要是糖蛋白,免疫球蛋白也是糖蛋白。如果維生素A攝入不足,呼吸道上皮細胞缺乏抵抗力,常常容易患病。維生素C缺乏時,白細胞內維生素C含量減少,白細胞的戰鬥力減弱,人體易患病。除此之外,適量的蛋白質、維生素E、胡蘿蔔素、維生素B、鋅、硒、鎂等物質可以增加人體免疫細胞的數量。因此,人們的日常飲食應包括蛋白質,高纖維碳水化合物,綠葉蔬菜和含果膠較高的水果和必要的脂肪。靈芝、新鮮蘿蔔、人參、蜂王漿、蘑菇、香菇、猴頭菇、草菇、黑木耳、銀耳、百合等都對提高免疫力有很好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還要戒煙限酒。醫學證明,吸煙時人體血管容易發生痙攣,局部器官血液供應減少,營養素和氧氣供給減少,尤其是呼吸道黏膜得不到氧氣和養料供給,抗病能力也就隨之下降。適量飲酒有益於健康,但是嗜酒、醉酒、酗酒就會削減人體免疫能力,必須嚴格限制。每天飲低度白酒不要超過100ml,黃酒不要超過250ml,啤酒不要超過1瓶,因為酒精對人體的每一部分都會產生消極影響。即使喝葡萄酒可以降低膽固醇,也應該限制每天一杯,過量飲用會給血液與心臟等器官造成很大破壞。

    現代醫學已經證明,適度鍛煉可以使血液中白細胞介素增多,進而增強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消滅病毒和癌細胞,並促使身體釋放使人興奮的應力激素,從而達到提高人體免疫力的目的。同時,運動時,出汗和血液循環加快可幫助身體將毒素尤其是皮膚上的毒素排出。運動並不是必須「揮汗如雨」,只要心跳加速即可,晚餐後散步就很適合。

    保證良好的睡眠,注意勞逸結合。人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睡補。良好的睡眠可使體內的兩種淋巴細胞數量明顯上升。而醫學專家的研究表明,睡眠時人體會產生一種稱為胞壁酸的睡眠因子,此因子促使白血球增多,巨噬細胞活躍,肝臟解毒功能增強,從而將侵入的細菌和病毒消滅。適度勞逸是健康之母,人體生物鐘正常運轉是健康保證,而生物鐘「錯點」便是亞健康的開始。

    精神因素對人體免疫功能狀態有著很重要的調節作用,樂觀、愉快及自信對預防疾病和抗老化有促進作用,可以維持人體於一個最佳的狀態,尤其是在現今社會,人們面臨的壓力很大,巨大的心理壓力會導致對人體免疫系統有抑製作用的荷爾蒙成分增多,所以容易受到感冒或其它疾病的侵襲。

    常見疾病的預防

    四季的氣候不同,對人體的影響也相應發生變化。春季乍暖還寒,天氣變化大,而且是多風的季節,容易引發舊疾復發和呼吸道疾病。春天盛開的鮮花一方面讓人賞心悅目,另一方面卻容易引起多種皮膚病,給很多人造成困擾。夏季天氣炎熱,如何防暑降溫就人們比較關注的話題。另外,濕熱的氣候也為細菌的快速繁殖提供了條件,加之夏天人體大量排汗,這樣就容易引發很多皮膚問題,如痱子、癤腫、汗斑等。中醫認為夏季人體的陽氣充足,是防治冬季常發疾病的最好時機。因此,冬病夏治的時機不可錯過。秋季來臨,天氣逐漸轉涼,早晚溫差大,空氣乾燥,人體的免疫力下降,是呼吸道疾病、腸胃疾病的多發季節。冬季天氣寒冷,空氣乾燥,很多疾病都會在這個季節復發或者惡化,因此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春季常見疾病的預防

    「春日春風有時好,春日春風有時惡,不得春風花不開,花開又被風吹落。」宋代王安石的這首詩,把早春的氣候特點描繪得維妙維肖。春天乍暖還寒,是氣溫變化幅度最大,冷暖最不穩定且多風的季節。春天的冷暖驟然變化,使人免疫與防禦功能下降。大風導致氣候乾燥,使人口唇乾裂、鼻咽粘膜乾燥、呼吸道抵抗力下降。氣候轉暖,溫熱毒邪開始活動,致病的微生物、細菌、病毒等,隨之生長繁殖,容易造成流感、肺炎、麻疹、流腦、猩紅熱、腮腺炎等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陽光中的紫外線,空氣中飛揚的浮塵、花粉等物質,還容易引發各種皮膚問題,成為很多人的困擾。

    總之,春天氣候多變,對人生理過程和心理過程影響較大,因此春季應特別重視順應自然、適應氣候的變化。要隨時注意增減衣服,年老體弱多病之人不宜過早脫去冬衣,以免受寒;飲食宜清淡富營養而易消化,少吃油膩煎炸及辛辣刺激的食品;還應多參加室外活動,早睡早起,以適應春天生機勃發的特點,維護身心健康。

    春天來了,給身體做個「大掃除」

    人體不但要遭受外部的環境污染,自身也會因不良飲食習慣產生有害物質,如新陳代謝紊亂或過量攝入脂肪、糖等,都會損害臟腑功能,造成腹脹、厭食、便秘等病症,皮膚也粗糙、晦暗甚至產生痤瘡、色斑等。春天氣溫回升,人體內積存下來的廢物就會現出「原形」,危害你的健康。因此,應該盡早給身體進行進行「大掃除」,從而為全年的健康打好基礎。

    我們「大掃除」的主要幫手就是蔬菜和水果,因為它們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膳食纖維能像海綿一樣,吸附腸道內的代謝廢物以及隨食物進入體內的有毒物質,減少腸道對廢毒物質的吸收。同時,它們又像一把刷子,可清除粘藏在腸壁上的廢毒物質和有害菌,使大腸內壁形成光滑的薄膜,利於食物殘渣快速通暢地排出體外。維生素E、維生素C、胡蘿蔔素、類黃酮等都是良好的指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有多種抗氧化特性,並可去除有氧化作用的空氣污染物的毒性。蘿蔔纓、甜椒、花菜、油菜、甘藍、苦瓜、西洋菜、綠花菜等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另外,大蒜和一些紅色、紫色蔬菜都具有較強的抗氧化功能。多喝酸奶也能幫助人體進行「大掃除」,因為酸奶中含有益生菌,能抑制腐敗菌滋生,抵禦病原菌的侵害。

    此外,還要注意少飲咖啡、可樂及其他含咖啡因的飲品,盡量戒煙戒酒。人體毒素排出之後,還要及時調理氣血,使新陳代謝及內分泌正常。

    大地回春,警惕舊病復發

    俗話說:「百草回芽,百病發作」,意指春天若患有宿疾者,要當心舊病復發。因為在四季之中,氣溫、氣壓、氣流、潮濕等氣像要素最為變化無常的季節就是春季,尤其在春分前後。慢性病患者最易復發,如偏頭痛、胃疼、慢性咽炎、過敏性哮喘、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塞、精神病等最為常見。

    每年二至四月份是冠心病的一個發病高峰期。天氣變化無常、忽冷忽熱、時風時雨,常使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加重或惡化。

    春天是「風濕性心臟病」復發率極高的季節,由風濕熱反覆發作侵犯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常因寒冷、潮濕、過度勞累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後復發或加重。

    關節炎病人對氣象的變化甚為敏感,尤其是早春,氣溫時高時低,時風時雨,關節炎患者症狀明顯加重。因此,患者應重視關節及腳部保暖。如果受寒,應及時用熱水泡腳,增加關節的血液循環。

    春季是感冒的多發季節。對腎炎患者來說,感冒不僅引起發熱、流涕、鼻塞、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炎症,而且極易導致腎炎復發。

    哮喘病病人對氣像要素的變化適應性差,抵抗力弱,極易引起復發或使病情加重。

    每年三至四月份是精神病發病的高峰期,即使是老病人也極易復發。因此,春天應特別注意預防,保證充足的睡眠,遵醫囑正規治療,發現有情緒異常應及時就醫。

    對於上述各種疾病在發病前要做好自我調護,要從精神、起居、飲食、運動各方面保健鍛煉,做好預防工作,如不要過分勞累,注意保存體力,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等。

    春季易得風熱感冒

    感冒,一年四季皆可發病,但多發季節當屬春天。原因是溫暖的春天是細菌、病毒生長繁殖的季節。中醫認為:風為春季的主氣,風為陽邪,其性開洩,因此,春天的風邪襲人,即是風邪與溫熱邪氣結合便成為風溫或風熱邪氣,感冒一般屬於風熱感冒。

    風熱感冒的主要特點為是:起病急、傳變快、惡寒輕、發熱重、頭痛、咳嗽痰黃、咽喉腫痛、口渴、尿黃、舌尖紅。症狀較輕的人可以服用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的藥品,如羚翹解毒丸、板藍根沖劑、感冒清熱沖劑等中成藥。倘若高熱不退,病情較重者,就應去醫院就診,服用湯藥或者西藥。

    預防春季感冒應該加強自身保健。飲食要清淡、易消化,多吃高蛋白、高維生素食品,少食肉類、魚、蝦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青菜、水果,忌食生、冷。注意室內空氣流通,在住宅內放置一些薄荷油,任其慢慢揮發,可以起到淨化空氣的作用。年老體弱的人,還應盡量避免到人多、空氣混濁的公共場所活動。此外,要避免受涼,衣服增減要適度。平時還要注意起居衛生,生活要有規律,避免過度疲勞。

    需要注意的是,民間有用姜煎紅糖水服用治療感冒的習慣,這對風寒感冒有很好的作用,但是卻不適合春季常見的風熱感冒。因為生薑、蔥白等都是辛溫食物,能發汗解表,理肺通氣,而對於風熱感冒,則會助長熱勢,有害無利的。

    當心「春寒傷人」

    春到大地,給萬物帶來了生機,然而早春卻寒意正濃,人們仍覺得很冷。原因在於春天是冷暖氣團的過渡時期,北方冷空氣的勢力還很強,導致了春天多風的天氣,導致人體散失的熱量增加,再加上冰雪凍土融化過程中又需要吸收空氣中大量的熱,使得地面溫度不可能上升得很快,所以,有「春天凍人不凍水」的諺語。可見春天除了防止風邪傷人,還需要防寒,尤其是在早春時節。另外,近年來出現的暖冬氣候加重了春季的乾燥和冷暖驟變的程度。因此,民間有「春冷透骨寒」和「春寒凍死牛」的俗語,這非常值得人們警惕。

    「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就是提醒人們當心春天裡的「冬天」。由於春天低溫、乾燥俄天氣導致人體抗病能力降低,所以應採取的主要措施就是防寒保暖。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室溫最好保持在15℃以上,睡眠時蓋的稍厚一點;衣服不要脫得太快。要多飲茶、薑湯,多吃香菇、蘑菇、木耳等食用菌類蔬菜。在這裡,還要再次提醒一些愛美的年輕女性,不要急於減裝,要根據氣溫的變化適時調整自己的著裝。

    春天手腳脫皮的應對策略

    每年初春,各醫院皮膚科因手脫皮來就醫的患者就會增加。一般手部脫皮有四種類型,出現手腳脫皮的朋友可根據手部症狀判斷自己屬哪種類型,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簡單治療。

    1剝落脫皮:雙手表面脫白皮,沒有瘙癢、炎症。這是在初春最常見、最易發生的手角質層剝脫症狀。雖然看起來不美觀,但一般不需要治療,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接觸鹼性的肥皂、洗手液等用品,多吃一些蔬菜水果,以補充維生素。大約兩周之後就會痊癒。

    2乾燥性皮炎:雙手脫白皮,手指有裂口。這種類型在中青年女性中最為常見。治療的方法就是要盡量避免使用鹼性的香皂、洗手液,洗衣服時盡量戴手套。另外,可以用膚康潔等殺菌性洗液外擦。

    3手癬:先一隻手出現脫皮現象,隨後發展到雙手。手掌出現紅斑、炎症,瘙癢明顯,而且患手癬的患者大多同時患腳癬。手癬具有傳染性,所以應該盡早到醫院就診,遵照醫生的指導。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