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政治經濟>>經濟類>>松下幸之助——用人之道

雲台書屋

一 選才須度勢任時不拘一格

  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對人員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原來不大懂人事工作而管理人事的人,正在被一批高水平的人才管理專家所取代。
  實踐表明,在現代企業中,資金、設備、廠房並不能表示企業的真正興旺,而人員的水平和整個組織的效能,已經成為現代企業中最重要的資源,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存。
  現代企業組織中的人事運用過程,已經和企業的近、中、長期計劃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組成一個不可分割的完整系統。領導者和職工的關係,已不單純是領導和被使用的關係,更不是僱傭關係。為了使企業振興和發展,領導者必須對職工負起終身教育和提高的責任,並要從物質上、精神上、心理上關心職工。
  人事管理專家的責任,不僅僅是選拔、組織職工從事生產,還要努力使職工個個都成為企業決策的因素之一,鼓勵全體職工參加企業的決策及管理,使他們在生產上、經濟上、社會上都有顯現自己才能的機會,真正成為企業的主人。
  如今,人事管理與企業組織的成敗已息息相關,人事管理已成為一門專門的技術。管理人才的人,必須是人才管理專家。人才規劃、人才預測、人才情報等知識,已經構成了人事管理專家的一門新型專業。可以說,得才者昌,失才者亡,已成為現代領導成功的秘訣。人才的正確選拔與科學考核,已經成為鑒別人才的重要手段,應嚴加掌握。只有選拔出了真正的人才,才能從中選出優秀的幹部。
  我國在以往的長期革命鬥爭中,積累了許多考核幹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交給艱巨任務,在鬥爭中考核,在實踐中選拔;廣泛地走群眾路線,徵求群眾意見;或是通過傳、幫、帶,進行實際考察等等。當然,過去在選拔幹部中也有缺陷,如長期憑直覺和印象,或由領導班子直接提拔,缺乏必要的、科學的考核。在這種情況下,一般說來,領導水平越高、鑒才能力越強的人,可能選拔得好一些。如果領導班子本身能力不夠,甚至妒才嫉賢,那麼,選拔的幹部也必然差,甚至產生惡性循環,給事業造成損失。
  現代研究表明,對幹部必須採用多種考核方法,有定性的考核,也有定量的考核;有筆試考核,也有口試考核。此外,還必須注意對領導人才的環境分析,如婚姻狀況等。
  下面,我的就簡略地談一談選拔人才的基本方法。
  方法之一:筆試考核。
  過去,我國培養了許多專門專業人才,都有十分嚴格的筆試,唯獨對領導人才的選拔,長期缺乏筆試考核,這是一種缺陷。筆試考核的目的,在於瞭解被選拔者真才實學的實際水平和能力。筆試考核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論文筆試。這種考核是讓被試者以長篇文章表明自己對某一問題的見解。這種考核的優點是編製的試題容易,從論文中可以鑒別被試者的知識、才能、觀點、文學表達能力、推理判斷能力、發明創造能力以及對各種各樣的材料的歸納分析能力,總結整理能力。不過,這種考核也有它的缺點,評分缺乏客觀標準。
  另一種是試題筆試。考核試題一般有選擇法、填充法、對比法等方式,來考察被試者的思考能力、記憶能力。這種考核方法的優點是評分公正,取材較廣,可以測出被試者的記憶力、思考力。缺點是不能測出被試者的推理能力、創造能力與文字表達能力,且試題難定,被試者在「是」「否」題中,可以猜度、碰運氣。
  對重要領導人才的選拔,不能偏於一方面,如果把兩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就能達到全面的考核要求。
  怎樣才能使筆試考核達到預期的效果呢?在考試中應當注意哪些問題呢?
  首先應注意的是有效性。考核是否有效,主要敢決於考核的內容是否與被考核者將要擔任的工作職務相吻合。只要考核的試題與被考核者將要擔任的工作相關,而且成績又好,他大體是能勝任這一工作的,否則,考核將是毫無意義的。我們過去在對幹部的考核、選拔時,不注意內容與其他職務的一致性,教訓甚多。有的是用幾門單一的課程,或用一些經典著作,作為多種領域裡的幹部的共同教材,使他感到學後對工作的推動不大。另一種情況是把一些勞動模範、優秀的科學家、有貢獻的工程師提拔到領導和管理的崗位。深知他們所做出的卓越貢獻的才能,與他們提拔後的職務和從事的工作常常是另一回事。當他們走上領導和管理崗位之後,需要用的,恰恰是他們的短處,而他們原來的長處,又因職務的變動而發揮不出來。這種選拔並不是最好的辦法。
  其次應該注意客觀性。筆試的客觀性,應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評分應不受評分者主觀因素的影響。這些主觀因素包括個性、成見、偏好、感情等。如果筆試選拔的是企業內部的成員,最好找外單位的行家來監考評分。其二是考試成績不會因被試者的身份、種族、宗教、黨派、性別、籍貫、年齡甚至容貌等因素而受影響。
  最後還應注意廣博性。這是指考試內容必須廣泛到他將擔任工作所需要的每一種能力。現代優秀的領導者,特別是高層領導者,應是專家中的雜家,專才中的通才。博才取勝是當今時代的特點,知識廣博的人,作為領導者,可以避免許多失誤。
  方法之二:口頭考核。人才管理專家們認為,口頭考核是發現真正奇才的重要方法。
  口頭考核可以隨機應變、靈活掌握。欲考察其學識,可提問各種知識;欲考察其能力,可問之以各種富有機敏性的問題;欲考察其社會經驗、成熟程度和性格、風格,則可施以各種壓迫性口試。根據考核不同的需要,口試的方式又有多種。模化式口試。主試者在口試之前,先調查被試者的背景、資料,審察其筆試考核的情況,對於已經清楚的問題就不必再口試了,對於瞭解不透或不太清楚的問題,或者需要更進一步瞭解的問題,擬定出一份詳細的談話提綱,口試時逐一加以詢問。
  非指導性口試。這種口試方法比較自由、輕鬆,主試者首先可以海闊天空地與被試者交談,以打消被試者的緊張心理,然後從中抓住線索,並不知不覺地把話題引到正題上來,達到主試者所要考核的目的。
  問題式口試。主試者事先擬好一套問題,提出來要被試者回答,或者加以解決和完成。這些問題可以是被試者將要負責的工作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也可以是企業內現存的棘手的問題,這樣更能考察被試者解決實際問題的技巧和決斷才能。如果被試者對企業內棘手的問題有多種對策或較系統的解決辦法,這就表明他將是一位十分可喜的人才了。
  壓迫式口試。在口試中,壓迫式考核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方法,主試者有意對被試者施加各種壓力,使之處於尷尬境地,以考察其在特殊情況下的應付能力。
  另外,主試者應掌握一些有效的口試方法。
  口試考核和筆試有很大的不同,這種考核是否成功、有效,很大程度上與主試者的素質和水平有著極大的關係。口試中,主試者最容易犯的毛病有:
  自己談得多。口試考核中最忌主試者談得太多,如果主試者自己談的無關緊要的事太多,那麼聽的機會必然減少,被試者沒有充分的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主試者甚至不知不覺地忘掉了自己打算要考核的項目。這種本未倒置口試是難以奏效的。
  不給被試者提問的機會。一般說來,選拔人才總得兩廂情願。即使工作崗位最好,最有吸引力,優秀的被試者依然會提出一大堆問題來。如果他的問題提得越深,表明他的能力越強,如果他提得很幼稚,就可以斷定他能力有限,不能被錄用。因此,不給被試者發問的機會,是不全面的口試,會嚴重地影響到口試的成功率。
  不注意用語。主試者的用語,有兩種傾向會影響被試者。一是當被試者的自傳、簡歷、筆試考核成績都很好時,主試者談話時,有意無意地透露出挽留之情,或竭力宣傳這份工作的重要。須知,履歷和筆試並不一定能確認他就是真正的英才,「看看檔案,人才難得,拿來使用,哭笑不得」,這是人事部門的經驗之談。再是談話中,濫用咄咄逼人的問話,造成優秀被試者反而覺得此人難以相處,打消了在此工作的念頭。
  如果在口試中確實需要出難題時,也要使被試者對主試者有一種才高望重的敬佩之感。在口試中,主試者切忌對被試者耍花招,故意捉弄人,這樣會造成很壞的影響。
  要想對被試者有真正的瞭解,只有使被試者順暢自然、無所顧忌,才能使才華顯露,主試者也才能從中體察入微,對被試者的德、才、學、識全覽無餘。
  不注意談話時外界的干擾。如果在口試中突然闖進他入插話,或中途接電話等,就會中斷口試,往往造成口試的遺漏和誤事。
  其他。注意不要單純以學歷取人,口試時最好有上級在另一房間監聽其效果,或者錄音後重播。
  不管是哪一種口試方法,主試者在口試之前,都必須作好充分準備。他至少應從書面考核中已經能確認被試者是不是一位合格的人才。在正式口試時,主試者欲瞭解的最重要方面,已經不再是他的技術方面,而主要是考察他的組織才能和領導才能。諸如:他能不能按組織原則辦事,會不會與上級的整體目標合作無間?他會不會暗中傷人?他會不會瓦解領導層之間的團結?他是不是一位搞不正之風、熱衷於關係學的掮客?他是不是一位專會阿諛奉承、吹牛拍馬的庸俗之輩?……主試者在口試中,必須從他過去的經歷、行為表現中加以探索,從他談吐中的蛛絲馬跡中加以鑒別。一般說來,被試者在談話中,總會有意無意地流露出他的這些表現,這時的主試者只要留心、有意,並加以誘導,就能瞭解到所需要的一切。方法之三:環境分析與婚姻狀況。
  對幹部的選拔、考核,除了口試、筆試之外,對幹部所處的環境分析,也是很重要的一環。近來,管理學者們特別把婚姻狀況作為對幹部的選拔、考核標準,也是有其道理的。
  統計研究表明,已成家的人,較尚未成家的人工作更有責任感;在一般情況下,一個能孝敬老人,教育子女,勇於承擔家庭責任的人,那麼,他在事業上也必然勇於負責。一個家庭生活和諧幸福的人,他的工作情緒和幹勁一定較大,反之,充滿矛盾的家庭,也不會有什麼工作鬥志。一個疲勞一天的領導者,一走進幸福的家庭,便能很快地恢復疲勞,重新振作起來。反之,在冷漠家庭中帶著一肚子情緒的人,一踏進企業的大門,便會感到精神頹唐。高層領導者,往往需要為工作做出很大的犧牲,妻子經常不得不在家中過著「遊牧式」的生活。妻子是否能諒解丈夫,是否猜度、懷疑,甚至發展到家庭破裂,這些都是需要考察的。
  訪求人才不能操之過急,除了耐心培養、細心觀察外,其餘就只有靠命運的安排了。
  每一種行業、每一家公司的負責人,都希望能網羅到一流的人才,來幫助自己拓展業務。但除了一小部分比較幸運的企業事業單位,可以招聘到好部屬之外,大多數都很難如願。所以,大家都感歎人才難求,並且把失敗的責任,歸咎到沒有很好的人才上。然而,這個理由到底對不對呢?
  大家都瞭解,織田信長是一個不識字的武夫,他能夠掌握到當時日本的政治大權,完全是豐臣秀吉在幕後策劃的功勞。坦白地說,織田信長如果沒有深謀遠慮的秀吉的幫助,只憑他的勇武,爭取天下是不可能的事。但是,通過上帝巧妙地安排,使他們兩個人互相配合,一個有力量,一個有智慧,結合在一起,而終於創造了偉大的事業。
  可是,豐臣秀吉在沒被織田信長提拔成策士以前,只是一個替人搬運草鞋的勞工,你認為信長真有那種超凡的識人之明,能意識到秀吉有過人的智慧,而予以器重、厚愛嗎?在以後的日子裡,豐臣秀吉對信長忠心耿耿,盡心盡力地籌謀策劃,終於把信長推上霸主的寶座,難道也是秀吉預知信長最後必然成為天下領袖,而甘心誠服效命嗎?其實,這些事情都不是凡人所能先見的。也可能是命運的暗中主宰吧,而命運的操縱力,顯然超出了信長和秀吉的個人意志,所以才能有這樣巧妙地結合,使他們共同創造出驚天動地的事業來。
  松下利用這個例子來比喻商業的經營。固然每個經營者都渴望得到人才,但是人才的尋求,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決不是以經營者強烈愛才、求才的心意就可以辦到的。除了積極尋求人才的努力之外,還需要靠點「運氣」吧。
  松下認為,經營者只有把持著這種順天知命的態度,才能心氣平和地去面對那些複雜問題,否則,都將招致無謂的苦惱。古人所謂的「盡人事,聽天命」,大概就是這個道理罷。得到和自己心意相投的人相助,當然是件值得欣慰的事;相反的,如遇見觀念作風和自己格格不入的人,卻也無需懊惱。一般說來,在十個部屬中,總有兩三個和我們非常投緣的;六七個見風轉舵,順從大勢的;當然也難免有一兩個抱著反對態度的。也許有人認為部屬中有持反對意見的,會影響到業務的發展。在多數現實的實踐中表明,這是多慮的。如果能適度地容納不同的觀點,反而能促進工作更順利地進行。
  照理說,若十個部屬中有六七個能和自己心意相投,共同努力,當然是求知不得的事,工作也都能順利推動。而實際上這往往是很難達成的願望。不過話又說回來,除非是自己的經營方式和處事態度太不得體,否則,十個部屬中有六七個人反對自己的情形應該很少,如果碰到這種情形,就要深切反省自己了。在正常的情形下,能有兩三個人配合工作,業務就能夠得到推動。
  在好多用人的經驗中可以得知,既然用人,就必須充分地信任,然後才能獲得對方全心全意地效忠。人才固然不可強求,獲得人才也得靠運氣,可是,惟有經營者以最誠懇的態度去不斷努力訪求,細心去「愛才」、「用才」,運氣才會到來。但是光靠運氣還是不行的,要想招到真正的人才,一些好方法還是可行的。吸引求職的手段很多,高薪並不重要,最重要的還是企業所樹立的經營形象。
  目前所有中、小企業的煩惱,在於不易吸收人才。甚至於大企業也有同樣的隱憂。就以現在的日本來說,大都缺乏勞動人口。這是政治作風或社會各種問題所導致的必然結果。在日本,初中或高中畢業後就做事的人,有好幾萬。但一家商店往往不需要那麼多人。因此,如果有意錄用,就不可能找不到人。
  但如想僱用合適的人才,就必須使你的商店有吸引人的魅力。而在今天,高薪已經不是吸引求職者的惟一手段。身為店東,必須能使你所認識的親朋或學校的老師們,會向應屆畢業的學生說:「我覺得那家商店的老闆不錯,你不妨到那裡工作。」或「那家商店的老闆娘待人不錯。……」否則,要找到你所需要的員工,實在很困難。
  日本最大的缺點,就是不重視人才,或者無計劃地聘用許多人手。這也就是缺少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這點與政治也有關係,但不便在此申論。以經商而言,惟有培養這種吸引人的魅力,才能逐漸地爭取到所需要的人才。在爭取的同時,要根據情況而定,但最好不要挖牆角。
  只要求職者有誠心、肯苦幹,不一定非用有經驗的人。挖牆角雖然可以招集到人,可是反過來想,如果你被挖牆角,那你會作何感想?但是被挖牆角的人也不一定全部是優秀的人,當然可信賴的人的確不少,可是還是有些不可靠的,所以還是不做的好。
  那麼如果有人想從事新的工作,那怎麼辦?松下認為,只要這個人的人品好,你就讓他去學習,不必用有經驗的人。「這工作想請你做,你肯做嗎?」「我來試試看。」「但你沒有經驗與技術,你可到有技術的地方去學習。」「到哪裡去學?」如果對方這樣說,你可以代替他尋找學習的地方。正式請求他們教他,當然有時會碰到有些不願教的人,但也許會有人說:「好吧,我願意教他,反正這種工作,我們公司與你們公司距離又那麼遠,我想彼此不會影響的。」如此這般就能得到一些技術。如果誠心想學,我想還是會有這種堂堂正正學習的機會的,所謂「有志者事竟成」、「敲門即可為你開」,不必擔心,問題是在於你是否有肯干的決心。
  公司應召募適用的人才,程度過高,也並不見得就一定會有用。
  各公司的情況有所不同,人員的僱用,以適用公司的程度就好,程度過高,不見得就一定有用,當然較高水準的人認真工作的也不少,可是也有人會說:「這種爛公司真倒霉。」如果換成一個普通程度的人,他會感激地說:「這個公司還蠻不錯的。」因而盡心地為公司工作,那不是更好嗎?所以招募過多高水準的人也是不行的。「適當」這兩個字是很要緊的,適當的公司,適當的商店,招募適當的人才,如果認真求才,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雖然不能達到百分之百,但百分之七十大概不成問題。達到百分之七十,有時候反而會覺得更好,百分之百地招募到人以後,或許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困難,有時候困難或不如意的事情,反而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幸運。
  經營者若能啟用有福氣的員工,會使企業得到無形的幫助。
  曾經有過這樣一件事,日俄戰爭爆發前,蘇俄從波羅的海調動海軍,繞過南亞,向東方而來。在那種狀況下,日本不得不下定決心,派東鄉將軍為聯合艦隊司令,積極籌備對抗的措施。可是日本的軍事家們,對於蘇俄到底會繞道太平洋轉輕津海峽,或者穿過對馬海峽而進入日本海,一直爭論不休,也沒有充分的情報作判斷。
  這時候,聯合艦隊總司令東鄉元帥獨排眾議,下定決心在對馬海峽佈署防備。他堅定地說:「我相信俄軍一定會穿過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這樣武斷地下決策,引起了許多人的疑懼。
  可是,後來事實證明東鄉元帥的預測是正確的。當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經過對馬海峽出現在日本海的當天,天氣非常晴朗,風平浪靜,日本海防部隊很快就發現敵艦的位置,於是從容包圍。當那些經過長途航海,身心疲憊的俄軍發現日本艦隊時,他們已經陷入不利的局勢。結果日軍獲得輝煌的勝利。當東鄉無帥被提名任命為聯合艦隊總司令時,他的地位和聲望在海軍軍部根本無足輕重;而在國內政壇上,也只是個無名小卒。所以當委派令發佈後大家議論紛紛,都認為這件人事安排的背後,一定有不可告人的隱情,有些傳言更直指當時的海軍大臣山本,說他接受了東鄉的賄賂。
  不久風聲傳到明治天皇的耳中,他半信半疑,於是決定召見山本海軍大臣來探問究竟。而山本對這件事情的回答,竟然是:「我認為東鄉是一個有福氣的人,所以派他擔任艦隊總司令。」
  我們誰也不知道山本大臣的這句話是不是有所保留,但松下先生認為他的說法很有道理。事實上,俄艦要出現在對馬海峽或輕津海峽的機率,是各佔百分之五十,所以日艦要在哪裡佈防,應是一場賭注,並關係著整個國家的命運。而山本海軍大臣以東鄉元帥的福氣來做籌碼,看來是有些玄虛。但當時的天氣變得出奇的好,使日本在這場戰役中,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而這些都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所以,這也是很有道理的。
  試想當你考慮採用人選時,如果有兩個候選人,他們的智慧、才能不相上下,我想每一個主管都願優先考慮任用有福氣的人。但問題在於,你如何去分辨呢?
  到底什麼是「福氣」呢?在日本戰國時代末期,曾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在當時最有名氣的兩名將軍是武田信玄和德川家康。有一次,他們在戰場上遭遇,結果德川全軍覆沒,單騎逃回城中,雖然僥倖保住了性命,但勢力已饋散。可是獲得勝利而眼看就要統一天下的信玄,卻突然得病去世了,使得德川家康又有復出的機會,終於取而代之,成為日本的霸主,創下三百多年「幕府」的基業。
  如果德川家康在這場戰爭中被殺,那麼日本戰國末年的爭霸戰就可能提早結束。如果信玄不在成功在望的節骨眼上病死,那麼德川也不會有重振旗鼓的機會,整個日本的歷史可能就要改寫了。所以我們必須承認德川能化險為夷,統一日本,佔有相當一部分幸運的成份。
  坦白地說,「福氣」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差別。或許有人會認為「福氣」是一種玄虛、違反科學的論點,在科學昌明的今天,拿來當經營的話題,又煞有其事地討論,顯然是一件很荒唐的事。但我確信人的一生,是受到命運的擺佈,這是不容懷疑的。所以每當松下先生考慮要用某個人時,往往會加入這層考慮的因素。當然,人在倒霉時,仍要盡力克服一切的活下去。但,牽涉問題很廣的事,若能交給有福氣的人去處理,說不定可轉危為安。
  經營者怎樣才能判斷部屬是否有「福氣」,是很困難的事。知識程度的高低,可以測驗出來,人品道德,也可以從長期觀察中去瞭解,只有「福氣」,根本無法捉摸。可是難道就因此不能把它視為用人的客觀標準嗎?
  我們固然不能否認「福氣」的說法違反了科學的觀點,也不能提出明確的證據,證明福氣在哪裡?但是,人生確實受著奇妙的命運影響,只看我們能不能以智慧去加以解析罷了。如果一個人的「福氣」那麼容易被看出來,那每個經營者,都要爭著去聘用有福氣的人,豈不把天下弄得大亂嗎?
  判斷一個人有沒有福氣,必須憑著豐富的經驗和直覺。兩個才能和智慧不分上下的人,為什麼一個左右逢源,一個到處碰壁呢?在我們四周有很多這種例子,只要我們時時刻刻地去聽、去觀察、去研究,久而久之,自然會有些心得。
  嘗試著去瞭解「福氣」的真象,不僅可以培養自己對命運的敏銳感覺,更可以得到有福氣的部屬。如果我們時時存著尋求「福氣」的想法,說不定真的能因「福將」的運氣帶給企業許多好處。
  在日本,提拔人才的困難較多。由於依年資陞遷已成慣例,但有時卻必須提拔某個人,讓他充分發揮能力時,要非常慎重。尤其是在提拔年輕人時,不可只提升他的職位,還應該給予支持,幫他建立威信。
  例如,當你把某人提升為課長時,等於忽視了該課內還有曾經照顧過這個人的許多前輩。松下認為,如果只是把委派令交給課長並予公佈,就顯得不夠慎重了。應該讓課內資格最老的人,代表全體課員向新任課長宣誓。
  當某人接受課長的委派令後,他致詞道:「我現在奉命接任課長。請大家以後多多指教及協助。」然後,由課內資格最老的課員,代表全體致賀辭,並說:「我們誓言服從課長的命令,勤奮地工作。」這麼做,立刻能提高新任課長的威嚴。
  或許有人認為,這種作法未免故意為難別人。但如果不切實地這樣做,難免有些莫名奇妙的芥蒂,課長往往不敢大膽地處理事情,結果不僅課內,甚至公司都會遭到意想不到的麻煩。只要讓大家這樣宣誓,局面就會立刻改觀。
  提拔年輕人時,不可只提升職位並激勵一下而已,必須好好地從旁支持。如果社長不注意這點,公司的業務將無法順利地推動。
  不過,提拔人才時最重要的一點是,絕不可有私心,必須完成以這個人是否適合那份工作為依據。既不可以有「那個傢伙雖然能力強,卻令我討厭」的想法,也不應該有「他雖然能力差一點,卻跟我興趣相投,不妨提升為課長吧」這種念頭。「不為私心所驅使,只要是有才能的人,為了工作的需要,就加以提拔」,要求經營者必須有大公無私的胸襟。
  惟有如此,其他員工才會佩服社長的安排,並予以協助。以愛心伸出嚴歷和溫暖的手,迎接新夥伴,一起加入工作行列。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以往松下電器公司非常積極賣力,所以得到社會很好的評價。別人一定覺得他們的職員都很拚命;事實上,也不過是基於擇是去非的原則,平靜穩定地去做應該做的事,並不是以賺錢為目的。
  松下常常考慮到人的價值和國家、同行業的繁榮發展,這些考慮,成了他們工作最大的推動力,才能致力工作。這種精神得到同行業和全公司的同意,因此從外表看來並不很積極。但是,他們仍要將這種精神,充分地傳達給每一位新進人員,讓他們有一顆溫暖、體諒的心。因此要特別注重新進人員的訓練和指導,因為他們的成長會帶動公司的進步。
  迎接新進人員,公司的每一個單位都會產生新鮮的風氣。前輩的人也會想起自己剛進公司時的情形,心情一轉,又產生一股衝力。所以說,這個時期是公司發展最難得的機會。這是有利的一面,但也有不利的一面。因為不管多麼優秀的人才,學校剛畢業,第一次工作,一點經驗也沒有,完全靠前輩的指導,才能慢慢摸清楚。
  這時候,前輩為了指導他,被佔去很多時間,自己的工作效率也受很大的影響。本來新進人員的工作效率就等於零,前輩的工作效率,也因提攜後輩而受影響;整個公司的效率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當然,等這一批新進人員成長了,能自立了,公司的實力就會大增,這是可以期待的。可是在過渡時期,也有認識平均效率會減低的必要,尤其在今天這種困難的局面,大家都拚命想堅守崗位。
  一群人在一起做事情,最重要的是同心協力、團結一致。由五十個人組成很團結的團體,比一百個人聚集的烏合之眾,力量要來得大、要有成就,相信大家都不會否認的。戰爭中,也不一定人數多的那一邊會勝利。儘管擁有大兵,但如果是一群烏鴉,怎麼能打勝仗?團結就是力量,有了團結,勝利才會向你招手。
  一個公司的上下能不能團結一致,同心協力往目標努力,是企業成功與失敗的關鍵。然而,這種團結,是人愈少愈容易做到;人數越多,意見紛亂,要團結也就越困難了。假定團體的每一個人修養都很好,協調性也很高,那麼要他們團結的話可能沒有問題;否則,都是人數越多,越難團結。
  由此看來,新進人員來了,人數增加了,要團結一致,就比以前困難。再加上新進人員缺乏經驗,完全依仗前輩指導,而使整個公司的工作效率普遍下降,無形中也對團體產生了一種阻力,公司的體質就更加衰弱了。
  新進人員的加入,不但會造成平均實力的降低,也會使公司全體的團結實力降低。新進人員越多,這種情形就越顯著。當然,實力的降低,隨新進人員的成長,會慢慢恢復;到了新進人員能獨力作業的時候,實力也會增加了。這一段成長期是時間可以解決的。不過,在迎接新進人員的時候,就要有最壞的打算,要在平均實力、團結實力都普遍降低的情形下進行工作。有了這種心理準備,應該要求新進人員做些什麼?怎樣指導?答案自然就出來了。
  為了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有美好的將來,做前輩的千萬不要大意啊。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