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政治經濟>>經濟類>>卡耐基經商之道

雲台書屋

二 創新優於求成 

  人生的成功自然包含著人人想得到的功名成就,但它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唯一的照亮世界的太陽。重要的是活得瀟灑,自我實現——卡耐基要勇敢地面對這樣一個不會改變的對於任何你想嘗試的新事物來說,總有某些人是比你更在行,更有成就的。如果凡事只想必須成功,這就無法避免害怕失敗的心理,就會感到走向成功的路越走越窄,必然會自我挫敗。世界上比我們能耐大的人有的是。看過馬拉多納踢球的人,還想一身臭汗地在足球隊裡混嗎?聽過帕瓦羅蒂的歌聲的人,還想修煉美聲唱法嗎?讀過曹雪芹《紅樓夢》的人,還想寫小說嗎?——
  為什麼呢?如果總是擔心自己比不上別人,只想功成名就,也就沒有曹雪芹、帕瓦羅蒂、馬拉多納這類人了,世界和人生也就不會這麼豐富多彩了。俄國作家契訶夫說得好:「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該因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亂,所有的狗都應當叫,就讓它們各自用自己的聲音叫好了。」小狗也要大聲叫!實際上,追求一種充實有益的生活,其本質並不是競爭性的,並不是把奪取第一看得高於一切,它只是個人對自我發展和幸福美好的生活的追求。那些每天一早來到街頭公園練武打拳、練健美操、跳迪斯科的人們,那些只是有空就練習書法繪畫、設計剪裁服裝和唱戲奏樂的人們,根本不在意別人對他們姿態和成果品頭論足,也不會因沒人叫好或有人挑剔就停止練習、情緒消沉。他們的主要目的不在於當眾展示、參賽獲獎,而是自得其樂、自有收益,滿足自己對生活美和藝術美的渴求。任何成功總是相對的、有限的,而求知慾和求新欲使他們意外地發現自己的能力和志趣,所以成功的機會也就往往是給這些人準備的。所以求知勝於求成的人反倒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求變創新的意識是很重要的。美國作家阿龍在他所著的《寬容》一書裡寫道:「在無知的山谷中,人們過著幸福的生活」。他用生動的筆法揭示了人們囿於一定的社會環境或生活習慣的時候,就會產生思維的惰性和慣性。一方面極易滿足,另一方面是安於現狀,不思變革,並且會不自覺地充當舊價值觀念的衛道士。這是所有封閉社會的通病。也許有人會認為他的話未免太尖刻,他怎麼能講我們「無知」?但細細想來,此話確實很有道理。
  早些年,當我們為幾億人口能吃飽肚子而提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時候,我們全然不知歐美發達國家僅用了佔人口總人數百之分之幾的農業工人便養活了全國所有的人,並有大量農產品出口到不發達的國家。曾幾何時,為了能得到一隻「鐵飯碗」,人們竭盡全力地要擠進已經人滿為患而又永遠不會到站的列車。而今天,竟有許多人不再稀罕這個雖然「餓不死」卻又「吃不好」的「鐵飯碗」,甘願選擇有風險的「瓷飯碗」。……
  天涯何處無芳草。多一次選擇都是一次新的機會,可以帶來一個新的世界,不跨上這一步,那就永遠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當然,「跨出這一步,那就永遠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
  當然,「跨出這一步」並一定就是跳槽、辭職、改行,但人生的豐富和成功必須是求變創新,走自己的路。「小狗也要大聲叫」的「大聲」,不一定是成就高、名聲大,而一定是屬於自己求變創新的叫聲。
  許多人之所以凡事都害怕失敗,主要是由於心態消極、意識自卑,同時也和過於看重事情的成敗而看輕自己的選擇有關係。結果就那麼極端重要嗎?把話說穿了,每個人的最終結果都不那麼美妙。必然死亡的陰影可以給人可怕的威脅,讓人整天灰心喪氣,悲觀消沉;但也可以促使人惜時如金,積極努力,提高人生效率,追求一種充實而有意義的生活。
  年已半百的卡羅琳·赫巴德是一位樸實端莊的美國婦女。她言談舉止大方,而且時常面帶微笑,使人覺得和藹可親。她一方面是一位著名物理學家的妻子和4個孩子的母親,另一方面又是隨時準備到世界各地搶險救災、拯救生命的勇士。她是「美國救災行動隊」的創建者和領導人。這一組織的任務是在國內外進行「搜尋和營救」活動,哪裡有災難,就到哪裡去。
  1988年12月,亞美尼亞發生大地震,公寓大樓、住宅、工廠、學校紛紛被摧毀,死亡人數已超過5萬。赫巴德聞訊後幾小時便登上飛機,飛往亞美尼亞。
  她和其他營救隊員在零度以下的嚴寒中,在覆蓋幾英里的廢墟中摸爬了8天,盡可能多地搜尋出還有希望救活的人。
  有一次,他們在三座坍塌的樓房裡沒有找到什麼,正準備到別處去,一個家人都被陷在這所樓裡的男人悲痛萬分地哀求他們再搜尋一下。於是赫巴德他們在她的阿利的幫助下終於找到了陷埋得很深的一個小女孩,正是那個人11歲的女兒。
  小女孩的兄弟姐妹都已被砸死,而她竟在4天後奇跡般地得救了。
  卡羅琳·赫巴德參加的營救活動不計其數。她曾到過地震後的薩爾瓦多和菲律賓;去過巴拿馬的密林中搜尋生存者;
  在紐約和田納西尋找因橋樑折斷而受難的人;到過遭颶風襲擊後的南卡羅來納州;到過飛機、火車失事現場和火災水災現場;搜尋救援過丟失的孩子、失蹤的獵人和溺者……
  談到20年來的收穫和體會她說:「我喜歡遇到緊急情況時產生的那種緊張感,那種興奮感。當意識到自己正在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時,我會感到一種滿意、一種自豪。在受災現場,你能看到人類本性最好的一面,也能看到人類本性最壞的一面。而且,我也曾處於某種危難境地之中。最重要的是我學會了品嚐生活,活出了新意。」
  搶險救人,見義勇為的英雄事跡,我們知道的不少。但人們總是強調捨己為人的偉大精神,很少有人說是為了自己「學會品嚐生活,活出新意。」卡羅琳·赫巴德女士給我們的啟示就是自由選擇的可貴、求變創新的重要。所以說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於成就的大小,而在於是否自信自愛,求變創新,活出新意。我們一定要打碎「害怕失敗」的枷鎖,敢於去發現人生的新大陸。你可能會像哥倫布一樣盡了最大的努力,卻未能達到你所預期的目標,但是你卻可以發現更多更新的東西!
  因此,卡耐基認為,作為一個經營者,必須努力實現自我,喊出屬於自己的聲音,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幸福不是上帝給予的,而是人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來的。由於人們勞動、奮鬥的方式、途徑和程度各有差別,他們創造的幸福也有差異。在為人類幸福而鬥爭的過程中,登上高峰就打開更廣闊的眼界,帶來更深刻的幸福,登上低峰則創造小的幸福。創造幸福並非一項安逸的工作,它需要人們付出艱苦的勞動。歌德在總結自己的一生時認為,他的一生基本上是在辛苦工作,沒有哪一個月過的是真正的舒服的生活,就好像推一塊石頭上山,石頭不停地滾下來又推上去。歌德憑其畢生的辛勞,創建了宏偉事業,贏得了自身存在的充實和幸福。
  屠格涅夫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你如果要想成為幸福的人,必須得學會吃苦。
  要享受幸福,首先得創造幸福。只有腳踏實地地勞動創造,才能在付出艱辛勞動後得到幸福的甘甜。猶如蜜蜂上萬次地飛翔,行程數萬里,博采眾花,才能醞釀出甘甜的蜜。正是由於愛迪生艱辛的勞作,發明了燈泡,後人才獲得了不被黑暗困擾的幸福;正是諾貝爾冒著生命危險,研製成功安全炸藥,才使人類飽享安全所帶來的便利;正是通過居里夫人艱苦的奮鬥,才從鐳含量不到百萬之分一的幾噸瀝青油礦中煉出十分之一克的氯化鐳。這些科學家通過腳踏實地的艱苦勞動,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幸福,他們也從中獲得了極大的愉悅和幸福。
  事業、勞動、工作是獲得幸福的源泉,但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斷發展的,因此,事業要獲得新的成就,人們要得到新的幸福,必須依靠人的創造精神。創造活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福音,創造使人類更添光彩,使人生更具有價值,它是人類獲得新的幸福的永恆動力。
  提到創造,有些人總是覺得神秘,似乎它只有極少數人才能辦到。其實,創造有大有小,內容和形式可以各不相同。
  在當今,創造活動已經不僅是科學家、發明家的事,它已經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可以進行創造性的活動,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都可以迸發出創造的火花。人們在事業上新的追求、新的理想、新的目標會不斷產生,在為新的事業創造奮鬥中,實現了這些新的追求、理想、目標,就會產生新的幸福。創造是永無止境的,人類的幸福是沒有終點的,人的幸福的實現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創造的過程。
  所謂創造,無非是指首創前所未有的事物的意思,「創者,始造之也。」創造過程的實質是建立某種新東西,而不是原來某種東西的再現。這就是說,創造性就是非重複性,創造意味著發現、發明、革新,它標誌著突破和前進。
  創造性是人的自覺能動性的最高表現,是人的本質的體現。列寧說,人的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並且創造客觀世界。在世上的一切生物中,只有人的活動是積極的、創造性的活動,人作為社會活動的主體,是一種創造著歷史的主體。
  在世界上,除了人以外的各種生物(包括高級動物),都必須按照自然界給定的範圍規劃它們的生活,只有人可以突破這種範圍。人作為自然界的主人,為了不斷滿足自身的需要,不僅按照萬物直接的自然效用來加以利用自然,而且經常改變它的天賦形式,創造出各種新的物品。人的這種能動的創造性,是一種偉大的力量。自從人類產生以來,作為人的活動對象的自然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自然世界已經不再是亙古未變的洪荒世界,而是作為主體的人世世代代創造的結果——「人化」的世界,它到處打下了人類意志的烙印。這充分體現了人類創造力的巨大威力。在這個意義上說,在創造的王國裡,我們人類作為主體是不折不扣的國王。這正如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所說的:「是我們創造了價值,是我們的慾望授與了價值。在這個王國裡我們是國王,如果我們向自然界卑躬屈膝,我們就降低了自己國王的身份。應該由我們來決定高尚的生活,而不是由自然來決定」。人作為主體不僅創造了一個人化的自然和人類社會,而且創造了主體自身,創造了人本身。正是依靠自己的創造活動,人把自己從動物界中分化出來,成為活動的主體;也正是依靠自己的創造活動,使人離動物界越來越遠,成為「萬物之靈」。總之,人作為主體的最根本的特性就是創造性,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能動的創造能力。我們讚揚偉大的科學家、政治家、藝術家等,是因為他們對造福人類作出了重要的創造性的貢獻。而事實上作為社會歷史主體的人,無論是傑出的人物還是普通群眾,都具有或大或小的創造能力,為人類歷史作出了或多或少的創造性貢獻,都是「創造王國的國王」。
  創造和幸福是什麼關係?創造是力量、自由及幸福的源泉。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把創造看作是「快樂的生活」,是「一種根本的快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創造是生活的最大樂趣,幸福寓寧創造之中,他在《給兒子的信》中寫道:「什麼是生活的最大樂趣?我認為,這種樂趣寓於與藝術相似的創造性勞動之中,寓於高超的技藝之中。如果一個人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勞動,他一定會竭盡全力使其勞動過程和勞動成果充滿美好的東西,生活的偉大、幸福就寓於這種勞動之中。」這些論述深刻地揭示了創造和幸福的內在聯繫,說明創造是獲得新的幸福的源泉。
  為什麼說創造是人類獲得新的幸福的源泉和動力?我們知道,幸福是人們在進行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實踐中,由於感受和理解到所追求的目標的實現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滿足。然而怎樣才能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要靠勞動、靠工作,為事業奮鬥。而人們需要的內容是不斷發展的,需要的層次是不斷提高的,舊的需要滿足了,又會產生新的需要;低層次的需要滿足了,又會產生高層次的需要。
  要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的需要,實現人們對幸福的新的追求,就要靠創造,創造新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所以,要深入理解創造和幸福的關係,就必須探討研究人的需要問題。
  人的需要即人的欲求,是人對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客觀條件的依賴和要求。人活在世界上,就要求生存、求發展。這種需要推動人們去從事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實踐活動。社會實踐,創造了人的社會關係,創造了人的本質,同時也創造了人的新的需要。人的需要是推動人進行活動的內部動力和源泉,是激勵人們去行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在原因。它引發著人的活動力量,規定著人的行動方向,直接導致人的各項活動。
  人的需要與其他生物向外界進行攝取活動的需要不同,具有鮮明的社會性。即使是攝食需求,也不再是單純的生理需要,而是社會化的生理需要,具有社會文化色彩。動物的需要是直接建立在肉體機能基礎上的,是天生的;而人的需要主要是由人類自己創造出來的。世界不會滿足人,人決心以自己的行動來改變世界,人通過流汗和勞動而獲得滿足需要的手段。可見,動物只能享受大自然的恩賜,而人則會自己去創造。
  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既有生理物質的需要,又有發展創造的需要,既有勞動和工作的需要,又有娛樂和休息的需要,呈現出豐富的多樣性。
  人的需要是分層次的,大體說來有這樣三個層次:
  其一,是人的生存需要。這是維持生命和繁衍種族的最基本的、最起碼的需要,是人的其他一切需要的前提和基礎。
  在人的生存需要中,包括維持生命的基本的物質需要,獲得安全保健的需要,延續種族的需要等。
  其二,是人的享受需要。這是提高人的生活質量的需要,旨在優化人的生存條件,令人舒適、愜意。人在世上生活,不僅要求能夠生活下去,而且要生活得好,享受世上的快樂。這就產生了人的享受需要,包括豐富的物質生活需要和充實的精神生活需要。享受需要是人在生存需要得到比較穩定的滿足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人既然有進行創造性活動的能力,自然不會滿足於動物式的生存需要,而且講究色香味和滋補作用。如果一個人只滿足食、性生活這些最起碼的需要,並以此作為唯一的和最終的目的則拋棄人的其他活動和需要,那麼這種需要就變成了動物式的需要了。
  人的享受離不開社會的物質、文化發展水平,不能超越客觀條件所許可的範圍。脫離現實條件提倡「超前消費」,盲目追求高消費,不但造成個人的家庭的沉重經濟負擔,而且會給社會生產帶來破壞性的影響。另一方面,如果一味人為地壓抑人們正常合理的消費和享受,會影響人們積極性的發揮,對發展生產也不利,因為享受需要的合理增長可以促進生產的發展。
  在人的享受需要中,有一個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的關係問題。享受不僅有物質方面的,還有精神方面的。馬克思主義的需要觀並不只是重視物質需要,而且要正確地解決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的關係問題。唯物史觀認為,從歷史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來說,物質需要無疑是最重要的,人對吃、穿、住、用、行等物質資料的需要,是人的生命活動的基礎也是人的其他一切需要的基礎。但是,從發展的趨勢來說,精神需要將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到了物質需要能夠得到充分滿足的未來社會,精神需要將成為人們追求的主要目標。人的物質需要和人的精神需要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人的物質需要是在人的一定的精神需指導下發展的,而人的精神需要則是以一定的物質需要為基礎,是人的物質需要的昇華。物質需要的發展水平制約精神需要的發展水平,精神需要又反過來規定了物質需要的性質和內容。毛澤東說過,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人不但要追求物質生活的幸福,更要追求精神生活的幸福,精神生活的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一個人如果只是一味追求物質慾望的滿足,完全放棄對崇高精神、遠大理想的追求,那麼,這樣的人決不是一個真正的人。
  其三,是人的發展需要。人要不斷地發展自己的體力和智力,以適應改造客觀世界和健全自身的需要,其中包括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需要,開發智建和創造能力的需要,健康身體的需要等。人不僅是享受的動物,更是創造性的動物。唯物史觀認為,創造性地活動的需要即表現和發展自己的生命力——智力和體力的需要,這是享受更高級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層次的需要。這裡的著眼點是人而不是物,是創造而不是享受。
  美國現代人文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從低級到高級排列為七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求美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他把自我實現的需要看作是人的最高層次的需要。他認為,人都有發展或成長的趨勢,成為探索真理的、有創造力的、有美好願望的人;對於這種自我實現的需要來說,人的其他一切需要都「可以看作是達到一個終極目的的手段。」。馬斯洛所說的人的自我實現的需要類似於前面所講的人的自我發展的需要。發展人的生命力,進行創造性實踐活動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實現,因而也是人通過對像化活動實現自我的表現。例如,作家勤於寫作,畫家樂於繪畫,科學家潛心研究,技術工人努力攻克技術難關,他們專心致志地從事自己的工作,在精神上感受到極大的幸福。而有些人沒有崇高的目標和遠大的理想,他們就會感到精神空虛,使自己的青春年華虛度。
  人以其需要的無限性和廣泛性區別於其他一切動物。動物受到自然和機體的限制,因而其需要是狹隘的、有限的。人因其創造性的實踐活動,創造了豐富多采的需要,就其發展趨勢來說是廣闊的。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的物質需要的實現將越來越有保證,其結構將趨向豐富化、優質化;人的精神需要將會變得越來越強烈,趨向於大量化、高雅化。
  總之,在創造性的實踐活動過程中,人的需要不斷發展,並不斷產生新的需要;而人的需要的不斷發展和新的需要的不斷產生又推動著人的創造性實踐活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的創造性實踐活動水平的不斷提高,將會滿足不斷發展的需要和新產生的需要,從而把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斷推向幸福的新境界。
  人是有思想的高級動物,人的實踐活動是在認識指導下進行的。進行創造性的實踐活動需要有創造性的思維。研究創造性思維對於開拓創造性的實踐活動具有決定意義。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對此可以從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去把握。狹義的創造性思維,是指在探明未知的認識過程中,能提出新理論、形成新觀念、創造新方法的思維活動。它不僅強調思維成果的獨創性,而且重視其思維成果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影響。例如,傑出的思想家提出的重大新理論,傑出的政治家提出的重大新觀點,傑出的科學家發明的重大新技術,這些對於社會歷史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巨大推動作用的思維活動就是創造性思維。廣義的創造性思維,是指在思維過程中,沒有有效方法可以直接運用,不存在確定規則可以遵循的那些思維活動。也就是說,在實踐活動中,凡是想別人所未想,做別人所未做、敢於破舊立新的思維活動,都屬創造性思維活動,它強調的是能克服常人、前人所克服不了的困難,解決常人、前人所解決不了的問題,在實踐活動中有新的見解、新的發現、新的突破。總之,只要不是重複已有的結論,模仿已有的方法,而是在原有的結論和方法的基礎上作出了新的的獨創,新的結論,用新的方法分析和解決了新的問題,都是創造性思維。
  不僅在科學領導中那些重大的發現和發明過程中需要創造性思維,就是在人們日常的政治、經濟、生產、教育、藝術等活動也需要創造性思維。因此,創造性思維對人們的實踐活動具有普遍意義。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需要人們付出艱巨勞動,運用高超能力的思維活動。這是因為,人們要獲得一項創造性思維的成果,往往要經過長期的觀察、艱辛的探索、潛心的研究,並且要經過多次挫折失敗的反覆過程。創造性思維能力要經過長期的知識學習和積累、智能的開發和訓練、素質的提高和磨礪才能具備。
  與常性思維相比較,創造性思維具有自己的特點,主要是:
  獨創性。創造性思維的特點在於創新,它在思路的探索上、思維的方式方法上和思維的結論上,那獨具卓識,能提出新的創見,作出新的發現,實現新的突破,具有開拓性和獨創性。常規性思維是遵循現存常規思維的思路和方法時進行思維,重複前人、常人過去已經進行的思維過程,思維的結論屬於現成的知識範圍。人生思維所要解決的是實踐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常規性思維所要解決的是實踐中經常重複出現的情況和問題。注意觀察研究,可以看到我們周圍有兩種類型的人:一種是不加分析的接受現有的知識和觀念,思想僵化,墨守陳規,安於現狀。這種人既無生活熱情,更無了創新意識。另一種是思想活躍,不受陳舊的傳統觀念的束縛,注意觀察研究新事物。這種人不滿足於現狀,常常給自己提出疑難問題,勤於思考,積極探索,敢於創新。我們應該學習後一種人,培養和鍛煉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它的機動靈活性。創造性思維不局限於某種固定的思維模式、程序和方法,它既獨立於別人的思維框子,又獨立於自己以往的思維框子。它是一種開創性的、靈活多變的思維活動,並伴隨有「想像」、「直覺」、「靈感」等非規範性的思維活動,因而,具有極大的隨機性、靈活性,它能做到因人、因時、因事而異。常規性思維一般是按照一定的固有思路方法進行的思維活動,使人們的思維缺乏靈活性。
  風險性。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是創新突破,而不是過去的再現重複。它沒有成功的經驗可借鑒,沒有有效的方法可套用,它是在沒有前人思維痕跡的路線上去努力探索。因此,創造性思維的結果不能保證每次都取得成功,有時可能毫無成效、有時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這就是它的風險。但是,無論它取得什麼樣的結果,都具有重要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意義。因為即使是它的不成功結果,也向人們提供了以後少走彎路的教訓。常規性思維雖然看來「穩妥」,但是它的根本缺陷是不能為人們提供新的啟示。
  創造性思維對於人們更好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尤其對於我們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具有重要意義。
  創造性思維可以鍛煉和提高人的認識能力。人們為了取得對尚未認識的事物的認識,總要探索前人沒有運用過的思維方法,尋求沒有先例的辦法和措施去分析認識事物,從中獲得新的認識和方法,從而鍛煉和提高人的認識能力。
  創造性思維可以極大地豐富人類的知識寶庫。在實踐過程中,運用創造性思維,提出的一個又一個新的觀念,形成的一種又一種新的理論,作出的一次又一次新的發明和創造,都將不斷地增加人類的知識總量,豐富人類的知識寶庫,使人類去認識越來越多的事物,為人類實現由「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和「幸福樂園」的飛躍創造條件。
  創造性思維為人們的實踐活動開闢新的領域。它不滿足環境人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努力探索客觀世界中尚未被認識的事物的規律,從而為人們的實踐活動開闢新領域、打開新局面。沒有創造性思維,沒有勇於探索和創新的精神,人類的實踐活動只能停留在原有水平上,人類社會就不可能在創新中發展,開拓中前進,必然陷入停滯甚至倒退的狀態。
  創造性思維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具有特殊的意義。我們所要建設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是前人和別人從未進行過的極其艱巨偉大的事業。從事這項史無前例的開創性事業,既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鑒,又沒有固定的方法可以照搬,只有進行創造性思維,發揚勇於探索和創新的精神,在實踐中摸索和創造出適合我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鄧小平作出了歷史性的重大貢獻。他是運用創造性思維的典範。
  他在領導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善於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和契機,既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既借鑒世界經驗又不照搬別國模式,總是從中國的現實和當代世界發展的特點出發,去總結新經驗,創造新辦法,尋找新路子。他以開闢社會主義建設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氣和開拓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的巨大理論勇氣,進行了長期的艱辛的理論探索,使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達到了新的高度,獲得了新的發展。
  已故傑出數學家華羅庚教授生前曾說,人的可貴之處在於創造性的思維。此話包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一個有所作為的人只有通過有所創造,為人類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才體會到人生的真正價值和真正幸福。創造性思維在實踐中的成功,更可以使人享受到人生的最大幸福,並激勵人們以更大的熱情去繼續從事創造性實踐,為我們的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實現人生的更大價值。
  崇高的志向,遠大的理想是實現幸福的前提,但還不是幸福的實現。志向、理想總是同美好的未來相聯繫的,它是對美好未來可能性的構想、預見和嚮往。但志向、理想只是可能性,不是現實性,雖然它不同於空想和幻想,它是建立在客觀規律性基礎上的現實可能性。但是可能性要轉化為實現性的關鍵在於要有條件。勤奮是崇高志向實現轉化的根本途徑,是遠大理想向現實轉化的根本條件,這正如古人所說:
  「奮與憤盛衰之本,勤與惰成敗之源」,「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智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有人認為,成功在於天才。其實天才與勤奮是不可分的。
  所謂天才,首先是勤奮的人。我們承認人們的天賦有差別,但是,能夠成為天才,關鍵在於勤奮。魯迅之所以能夠成為我國現代文學巨匠,用他自己的話說:「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我國現代著名科學家郭沫若認為:「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有幾分勤學苦練,天資就能發揮幾分。天資的充分發揮和個人的勤學苦練是成正比例的。著名橋樑設計大師茅以升總結他一生科技工作的經驗時,得出的結論是:「勤奮就是成功之終。」美國著名發明家愛迪生的體會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愛因斯坦說道:「人們把我的成功,歸功於我的天才,其實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罷了。」所以,我們讚賞一個人的天才和聰明時,首先應該讚賞他的勤奮。這是因為,沒有勤奮就沒有成功,你要想取得成功,那就要變得勤奮起來。你要想獲得幸福,那就要付出艱苦的勞動。著名畫家達·芬奇說的好,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睡,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
  有人把成功寄希望於靈感,這是不聰明的。因為靈感是一位「不喜歡拜訪懶漢的客人」。它是在勤奮中產生,也只能與勤奮同步前進。世界上確實存在聰慧的詩人,出口成章的才子,揮毫而就的畫家。可是,他們驚人的才能,都是勤學苦練的產物,長期積累的結果。李白「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歲觀奇書」,而後才能「日試萬言,倚馬可待」。
  白居易五歲學詩,九歲諳聲韻,十五歲「節讀書」,所以才能寫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偉大詩篇。外國著名大文豪莎士比亞、但丁、歌德、巴爾扎克等都是「奇才神寫」,但無一不是長期努力奮鬥的結果。
  有人把成功寄希望於幸運,這也是幼稚的。達爾文認為:
  「幸運喜歡照顧勇敢的人,勤奮的人。」英國作家勒考克說:
  「我相信幸運,而且我發現,我工作愈認真,我的運氣愈好。」
  這就是說,幸運也是特別偏愛勤奮的人,它與勤奮結下了不解之緣。不可否認某些人有可能憑運氣能謀得一份好差事,但卻不能憑運氣保持它。有了良好的機遇,如果不勤奮努力,這機遇遲早也會喪失。
  有人把成功寄希望於別人的幫助,這更是不切合實際的。
  事業的成功,主要靠自己的創造奮鬥。別人的支持幫助固然需要,但外因只是條件,內因才是根據,再好的外因也要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國際歌》中唱道:「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幸福全靠我們自己。」事業的成功,幸福的實現,既不能靠上帝的恩賜,也不能仰仗別人的施捨,要靠我們自己的艱苦奮鬥。古代波斯文學家薩迪在他的名詩《薔薇園》中這樣寫道:「富人如果把金錢放在你手中,你不要對這點恩惠太看重;因為聖人曾經這樣教誨:
  勤勞遠比黃金可貴。」
  勤奮是成功的秘訣,懶惰是失敗的病根。我們寧願以百倍的勤奮去爭取一分成功,也不能馳於空想、騖於虛聲。我們讚賞勤勞,是因為它不但能啟迪人的聰明才智,開闊人的視野,而且只有它才能創造一切財富,完善發展人類自身。勤奮是人體的電源,它能使你的生命閃光發熱。
  讚賞勤奮,就要培養和發揚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精神。
  青年人渴望成才,想幹出一番大事業,這種志向和理想值得讚賞,但是,它的實現需要付出艱巨的,有時甚至是畢生的努力。如果把成才的願望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而不付諸辛勤的耕耘,最終只能是一事無成。
  吉尼斯出版公司每年的營業額高達1260萬美元,該書已譯成35種文字,成為全球最暢銷書。此書截止1990年底已在全世界銷售了6500萬冊,堆積的高度相當於168座珠穆朗瑪峰,創下了版權發行史上最高紀錄,也成為一項吉尼斯世界紀錄。
  吉尼斯的編委們認可的紀錄原則是:必須第一!唯一!超乎尋常的技藝。他們看準和抓住了人類的爭強好勝的天性,許多人都拚命去刷新前人的紀錄,以求名列大全。向大全挑戰的人,有逐年增加趨勢,這正是人類求新、求變慾望的表現,也是此書創刊以來一直舉世風行、長期暢銷不衰的秘訣所在。
  「吉尼斯」不過是抓住了公眾的一種心理特徵,就成就了一項知名度極高、常盛不衰的大事業。
  卡耐基認為,一個經營者只要是把公眾心理琢磨透,抓住公眾心裡的特徵,那麼,他在事業上一定能夠成功。
  現在,許多高中檔服裝店中都安排了打扮得光彩照人的窈窕淑女作「導購小姐」。
  然而坐落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的斯特法內高檔時裝店卻似乎無視這股潮流,幾乎清一色地聘用30—40歲的中年營業員。她們衣著簡樸,貌不驚人,與豪華的店堂和高檔時裝相比,真有點「土」人賣洋貨的味道。但這家服裝店的生意卻十分紅火,甚至在別的店賣不動的檔次高、價格貴的服裝,在這裡卻銷得非常快。
  斯特法內經營者是肯動腦筋研究顧客的需求。
  這些中年營業員都是在服裝行業中工作多年的老職工。
  她們既有豐富的商品知識,對服裝的質地、款式、花色如數家珍,能名副其實地為不同顧客「導購」到合適的服裝;同時,又善於揣摩顧客的需要,使他們能花了錢滿意而歸,產生一種親切和體貼感。相比之下,有些「導購小姐」顯得「嫩」了一點,在商品知識和購物經驗方面較難取得顧客充分的信任感。另外,就當前中國有大眾的消費水平來看,多數顧客進入高檔服裝店仍帶著某種好奇,有的甚至隱含著幾分自卑。在那些漂亮的「導購小姐」面前容易產生幾分不安和壓抑,以至自慚形穢。若再遇上「冷美人」,顧客可能問上兩句便不敢再囉嗦了。或者,「導購小姐」的過分主動熱情,也容易使顧客拘謹不安,甚至逃之夭夭。
  上海手帕四廠在1985年初春,按照出口要求生產了20萬條高質量的織緞手帕,投放國內市場,但卻銷不動。有關商業部門要他們按七折作價處理。工廠派人作深入的市場調查,發現消費者不是不願用這種手帕,而是不瞭解這樣高質量的白手帕有何作用;不瞭解這種手帕除了有揩汗、擦手等功能外,還有與西服配成美化衣著儀表的功能。於是該廠把每件產品都按一定的裝飾要求,折成手帕花,再印上吉祥喜慶的圖案,用印有「西裝手帕」字樣的透明塑料口袋包裝。如此這般一變化,產品的價格不僅沒有打七折出售,相反因為產品成本的提高而有所提高,而且20萬條手帕很快銷售一空。
  由手帕的銷售,我們想到了卡耐基曾總結過的經驗,那就是:首先,要讓消費者充分瞭解產品性能、質量、用途。
  之後用新觀念引導消費者。開拓消費者的思路就是開拓市場。
  無錫鄰縣江陰的紅豆村,有一棵全國稀有的紅豆樹,相傳是梁昭明太子蕭統所植。唐人王維曾為紅豆作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太湖針織總廠周耀庭廠長開發商標文化時看中了「紅豆」,就在紅豆村開了家分廠,將產品商標註冊為「紅豆」。
  為擴大「紅豆」的知名度,該廠別出心裁地試制高血壓有奇效的羅布麻針織衣讓患者穿;為亞運會贈送一萬件「紅豆」記者服;讓中央電視台著名播音員身穿「紅豆」服裝播音;組織科技、文化、商業界人士成立紅豆之友聯誼會……
  久而久之,在廣大顧客中強化了「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的文化情感效應。於是,「紅豆」產品很快在全國20多個省市建立起480個銷售點,並遠銷美、日、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成為無錫市的創百萬美元大戶。香港的興利公司開始請該廠加工產品,後見「紅豆」的真誠、認真,油然生起「相思之情」,很快與之共建合資企業。
  周耀庭廠長的精明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巧借紅豆及與名人相關的「紅豆樹」年深日久形成的高知名度,使本廠產品商標一誕生就能引起公眾廣泛知曉和注目。
  第二,用多種帶有情義色彩的舉措努力強化傳播產品的情感文化因素,以情感文化附加值提高產品的美譽度。尤其是針對海外現代化程度高的發達國家人們的心理情感需求,強化情感文化效應,將產品打入國際市場,更見其現代公關意識和智慧。
  太湖針織廠周耀庭廠長的做法,正與卡耐基的經商之道不謀而合,他們都是巧妙地運用了廣告。在今天這個世界,廣告已是企業和消費者都不能缺少的。
  當然,消費者擋不住廣告誘惑的最為關鍵的原因還是由於以市場經濟為特徵的商品社會的到來,是物質比較豐富後的必然結果。試想,在物質嚴重匱乏的票證時代,廣告既對廠商毫無吸引力,對消費者也沒有任何意義。那時的情況時,能買到就謝天謝地了,根本別開選擇。如今,各種商品琳琅滿目,新產品更是層出不窮。面對買方市場的到來,消費者一則欣慰,一則困惑。買什麼?到那一家去買?人們往往舉棋不定,不知所措。現代人沒有時間去逛遍每一家商店;現代人沒有可能精通所購買的每一件產品。此時此刻,將不得不從廣告中獲知信息,並聽從廣告的勸告。可以斷言,隨著商品經濟的迅猛發展,購買能力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廣告的依賴性將愈來愈大,廣告對消費者的誘惑力也將與日俱增。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