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百科書籍>>中國科普佳作精選>>田方斌>>攀登書山另有路

雲台書屋

十五、理解·溝通·激勵


  每一個人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都會有著各種各樣的挫折與失敗。對於強者而言,失敗是成功的前奏。在歷史上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遭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因此,真正的強者,不是沒有挫折與失敗,重要的是永不被失敗所屈服。人只要有追求、有進取,就會有失敗,有失敗才會有成功。大發明家愛迪生曾說過:「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從失敗中走向成熟、走向強大、走向成功,是許多人不斷進取的軌跡。對於剛剛步入人生旅途的青少年朋友而言,由於身心都處在人生的轉折時期,因而極易遭遇到挫折的困擾,他們面對挫折,常常會不知所措。因此,作為家長,當孩子遇到挫折乃至失敗時,冷靜、理智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設置合理的期望值


  1997年下半年,遼寧省教委「關心下一代協會」和《家庭教育》編輯部,進行了一次家庭教育現狀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者中,家長對子女期望值過高是一個普遍現象,90.83%的家長期望自己的子女考上大學。為了使這種期望不至於落空,35.70%的家長為孩子請過家庭教師,66.03%的家長讓孩子參加過諸如奧林匹克數學、物理、化學培訓班及音樂、美術等特長班的學習;64.67%的家長曾額外為孩子佈置家庭作業。為了孩子能夠專心致志地學習,62.52%的家長不讓孩子干家務活。此外,家長還存在著嚴重的對孩子溺愛過度、干涉過多的問題。

  自1995年開始,同濟醫科大學的吳漢榮副教授等人在一些中小學進行了近6000人的學習困難學生的抽樣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導致學生學習困難常伴有心理障礙,如學生本身自控能力差,情緒不穩定、缺乏自信,人際交往不良等問題,但最為突出的問題是家長期望值過高,以及與此相關聯的對孩子的溺愛、粗暴並存。

  每一位父母為自己的孩子都有一個美好未來的設計,這本身並沒有錯。合理的期望值能有助於孩子向既定的美好目標努力,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動力。但是,家長對孩子過高的期望,漠視孩子的身心特點,無視孩子的特長、興趣和潛能,而一味趕浪潮,別人的孩子學什麼,就逼著自己的孩子也去學,孩子一旦有所收穫則沾沾自喜,孩子一旦不能讓自己滿意,則拳腳相加。久而久之,勢必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壓力,使孩子失去自尊、自信、厭學、逃學,甚至以死來抗爭。這種情形在我國中小學教育中已屢見不鮮。

  作為一位明智的家長,首要的事是與孩子一道來設置合理的期望目標。首先,家長要讓孩子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期望。家長的期望再好,如果不能為孩子所接受,這種期望就不會起任何作用,這就要求父母的期望值是適度的。如果目標過度,孩子可望而不可及,就會因心理壓力過大而出現行為退縮,出現我們上面所說的那種情況。適度的期望目標的標準應該是,對孩子而言「跳一跳可以摘到果子」的標準,同時,還應根據孩子學習的階段情況和學習能力狀況,不斷調整期望目標,以保持期望目標對孩子學習的推動作用。其次,不要因為孩子暫時還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而放棄期望。孩子沒有到達預期目標總是有原因,作為家長,面對孩子的挫折,應與孩子一道分析受挫的原因,找出正確的解決途徑,並對孩子進行鼓勵。這樣,孩子就會在父母的理解和尊重中找回自尊和自信,就會獲得一種持續向上的力量,反之,如果動則訓斥、打罵,放棄了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斷定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好,將來不會有出息,其結果往往是會不幸而言中,貽誤孩子終生。


教子做人


  大文豪老捨說過,「父母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也就是思想品德、道德情操、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養。簡言之,就是學會做人。老捨出身寒門,終成一代文豪,就是她母親對他進行「生命教育」的結果。

  老捨一歲時,父親在抵抗八國聯軍戰爭中陣亡。這以後,為維持生計、老捨的母親平日給別人漿洗縫補衣服,也總是讓老捨跟著一起幹,這就從小培養了老捨勤勞質樸的品格。這種品格反映在老捨的寫作上,就是過人的勤奮,僅建國初的17年就寫出了300多萬字的作品。老捨母親澆水、掃地、收拾房子等,也讓老捨參加,這就從小養成了老捨愛花、愛清潔的習慣。這種習慣反映在老捨的寫作上也頗為光彩照人,老捨寫的稿子那麼多,但總是規規矩矩、清清楚楚、一絲不苟。老捨的母親還講八國聯軍攻打北京的事情給兒子聽,侵略者兇惡殘暴的罪行,在老捨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後來創作反映義和團戰爭的話劇《神拳》,正是從這裡開始孕育的。母親的善良、豪爽,養成了老捨自強不息、對人熱情誠摯的品格。因此,老捨曾在一篇文章中深情地寫到:「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歷過起碼百位教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干政,1978年以全國第二名的成績考取中國科技大學第二期少年班時,年僅13歲,1981年赴美留學時是我國公派出國研究生中年齡最小的一個。那麼,干政的父母是怎樣把他教育成為天才少年的呢?

  干政的父母認為,父母的責任首先是創造條件,發展孩子的心智與正當愛好。即使孩子智力超常,學習刻苦,但如果沒有健康的體魄與良好的精神狀態,刻苦勁頭也難以持久,智力超常的優勢也難以延續,因而干政父母注重營養地良好的習慣。干政家裡經濟狀況不太好,但父母不僅創造條件保證孩子的培養,還結合日常生活講清各種營養的作用以及飲食衛生要求,講清起居、體育鍛煉的一般規律,並支持孩子發展文體愛好,所以干政從小就養成了有益於身心的良好習慣和愛好,例如不貪食,不偏食,定時就寢,定時起床,跑步,游泳,下棋等。就是在13歲進了少年班以後,干政仍然保持了這些良好的習慣。

  其次是培養孩子堅毅的性格,講理想抱負。干政父母認為,智力在孩子的成長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能起決定作用,關鍵是看智力能否充分發揮。有的人智力好,但怕苦;有的人智力雖好,卻不是用在學習上,這都會影響個人的發展。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在少兒時代就激發他的理想抱負,培養他們堅毅的性格,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因此,從幼年開始,干政的父母就通過日常生活,培養孩子們獨立生活的能力,使他們養成不依賴別人,自己克服困難,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父母從小就要求干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小養成獨立生活能力和堅強自信的性格,使干政勇於攀登、銳意進取。要不是這樣的話,干政是難以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

  對於孩子的智力開發,干政父母的經驗發現其智力潛在優勢並加以引導培養。父母教育孩子不能揠苗助長、填鴨灌注,而要發現其智力所長,進而因勢利導,加以輔導培養。干政的父母發現他有特殊的計算能力,就重點輔導干政學數學。從學數學中父母發現他邏輯思維能力特別強,又引導他學習理化,還創造條件幫助他循序漸進地前進。干政興趣廣泛,自學能力強,父母為了避免他泛而不專,便常告訴他要集中精力狠抓專業,同時誘導他把一些愛好轉為業餘消遣,通過深入鑽研找到樂趣。從干政的成長過程來看,其父母所採取的正確、全面的家庭教育功不可沒。

  一個成功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首先要教會孩子做人,處理好成人與成才的關係。孩子只有心智健康,就不會為前進中的挫折所擊倒,在成功中有所得,在挫折中有所獲。


走近你的孩子


  許多家長在子女教育上常常會碰到這樣一種尷尬局面。做家長的,有的總認為自己是過來人,都有過自己的童年與青少年時代,既能瞭解孩子,也是能夠教育好孩子的;做子女的,有時不免認為父母是老眼光、老腦筋,不尊重他們,不理解他們。這樣,當孩子獲得成功時,尚能與父母分享喜悅和快樂,但一旦遇到挫折時,對家長則採用躲避的態度,將煩惱傾注在日記裡,或是寧願告訴自己的同學、朋友,對父母則噤若寒蟬。久而久之,家長與子女間變得陌生和疏遠。由於孩子的挫折心理得不到合理的調和,變得落落寡歡,喪失自尊與自信,學習每況愈下。

  作為家長,應時刻關注自己的孩子,特別是當孩子遭遇挫折而感到孤立無援的時候,家長更應理解、尊重他們,引導和鼓勵他們走出挫折的陰影。事實上,每一個孩子都是渴望父母的理解與扶持的。

  有一位初二的學生說:「我的家長在單位是局長,人家都說他有水平。但他的水平只能在單位裡發揮,一回到家裡就滿不是那麼回事啦!他跟我講話,總是居高臨下,總不對我的心思,我們之間好像隔著一堵牆,誰也不瞭解誰,很難溝通。其實,我是多麼希望他能平等、平心靜氣地跟我談談,那怕是一兩次也行。」

  一位初三的女生在日記中寫到:「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覺得不像以前那樣在媽媽面前暢所欲言了。我喜歡獨處,希望無論在家裡還是自己的頭腦裡,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我總愛一個人想很多事,我愛寫日記,像對一個知心密友交談,但這不是給老師和家長看的。我媽的許多看法與我不同,她雖是個編輯,自以為瞭解我,實際上她講的很多道理我都聽不進去。我真不明白:為什麼人長大,懂道理了,卻反而與父母變得陌生了。」

  這兩位中學生的心聲給我們家長提了個醒,做家長的應以平等的態度、理智的心態走近你的孩子,多聽聽孩子們的心聲,雙方多溝通、多交流,特別是當孩子受到挫折時,應詳細瞭解孩子受挫折的類型,有針對性給予指導。

  一般說來,孩子受挫類型分為這些:

  學習性挫折 這是青少年學生的主要挫折,如沒有考上理想的學校;學習成績達不到自己的目標,經常考試不及格;家庭作業過多,不能按時完成;因學習成績太差而留級,無機會顯示自己的才能,求知慾望得不到滿足。

  自尊性挫折 如得不到老師和同學的信任:常受到輕視和忍受委屈;自我感覺多方面的表現都很好,卻沒有能評上「三好學生」,沒被選上班幹部;父母和教師管得嚴、壓得緊,沒有自由等。

  志趣性挫折 如個人的興趣和愛好得不到家長和老師的支持,卻受到過多的限制和責備等。此外還有交往性挫折等。

  家長在深入瞭解孩子受挫類型基礎上,給予孩子必要的正確的引導,就可能幫助孩子克服困難,戰勝挫折。


讓孩子學會承受


  前不久,就在我們身邊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我們一位同事的兒子,從小學到初中,成績都非常優秀,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還是優秀學生幹部。因此,長期以來,他一直生活在讚美聲中,生活在成功的光環之中。父母一直希望他考上重點高中,他自己也認為這是十拿九穩的事,或許是壓力太大,或許是偶爾的失誤,中考成績下來後,考重點高中的希望被粉碎了,他只被錄取到就近的一所高中就讀。鄰居們見了搖頭,家長長吁短歎,學生本人則更是羞愧難當。習慣了在讚美聲中生活的他,彷彿覺得世界末日一般,一氣之下,跳樓而亡。面對前去安慰的人們,孩子的父親不停他說:「這是為什麼?為什麼?」是啊,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一位心理學家說得好:「一個周邊高矮不等的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板,而取決於最短的那一塊」。那位自絕身亡的初中生,其智力和學習能力就像那木桶的最長的那塊板,而他的抗挫折能力卻是那最短的那塊板,面對中考,他沒有輸在智力上,而是輸在了抗挫折能力上。

  困難和挫折,對於處在人生初步的中學生而言,是在所難免的,但同時它也是一所最好的學校。因為,良好的承受挫折能力。受到挫折後的恢復能力和百折不撓、不向挫折屈服的精神,是一個成功者不可缺少的素質。培養承受挫折能力,對今天的孩子尤為重要。

  當孩子面對挫折時,作為家長要著重對孩子進行心理誘導,尊重、關心孩子,同情、諒解他們,學會用他們的思想去謹慎地接觸他們的心靈,更重要的是,針對不同的挫折情況教會孩子抗挫折的方法,讓孩子自我解脫,自尊自信,從挫折中站起來,去創造未來。

  教會孩子合理釋放。家長在發現孩子受挫後,不要讓孩子把苦悶壓在心裡,要採用適當的形式宣洩受挫的苦悶心情。家長可提醒孩子用交談或書信方式,向可以信賴的親人、老師、同學和朋友傾吐自己內心的壓抑之情,以得到他們的理解和幫助,緩解心理壓力;也可以通過寫日記,把心中的不快旁若無人地宣洩出來,可以起到理清思路,穩定情緒,維護心理健康的作用。

  教會孩子使用目標轉移法。孩子受挫時,情緒極不穩定,常常為挫折感所困擾,或者急躁易怒,或是悶悶不樂。這時候,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轉移注意目標,消解緊張心理,如陪孩子外出散散步、讓孩子聽聽音樂、聊聊天或參加感興趣的集體活動來分散他們的注意力。這樣,有利於孩子情緒的穩定,抵消他們心中的煩惱,減輕或消除挫折感。

  挫折對每個人都在所難免,但需要理智地對待它。作為家長,除引導孩子適當宣洩受挫後的苦悶之外,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理智地解脫。家長可與孩子一道仔細分析受挫的原因,找出走出挫折的改善方法,學會自我安慰、自我調節,以求得理智的解脫。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