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偵探小說>>長篇小說>>東方迪姆虎——來自華盛頓的報告

雲台書屋

第15章

  1
  1979年1月29日晚8時。華盛頓。肯尼迪藝術中心。
  他隨潮水般的人群從白宮新聞大廳又湧到了肯尼迪藝術中心。他和所有的記者一樣,神情急切,腳步匆匆,機敏的目光四下搜覓著。他確實很焦急,因為按計劃中部署他必須在今天晚上想辦法接近目標,完成他的「採訪」任務。
  五顏六色的彩燈將藝術中心大廈裝飾得金碧輝煌,燦爛絢麗。停車場、入口處、長廊中、陽台上,到處是身穿制服的警察、便衣特工和各種監控儀器。那些手持請柬前來觀看演出的觀眾雖然都是華盛頓的名流和要人,卻也均受到警衛的嚴密盤查,甚至連女人攜帶化妝品的小皮包也不允許帶人場內。他已從報紙上獲悉:為了保護中國高級領導人的安全,卡特命令安全部門僅在華盛頓就調集了一萬多名警力和各種先進的監控防暴設施,真稱得上全力以赴,警戒森嚴。他冷笑一聲,這又能有什麼用呢?再多的警察,再尖端的設備也休想阻止他的行動,也休想阻止他的計劃。通過一天多的觀察,他對「目標」的活動範圍和規律已基本掌握,這更增添了他走向成功的信心。每想到那即將完成的偉大使命,他便禁不住熱血沸騰,激動不已。心中充滿了復仇的喜悅和快感。
  由於沒有請柬和特別採訪證,他和大部分記者仍被擋在入口處前的休息廳內,只能通過電視屏幕瞭解場內的情景。被西方武官們稱為「迪姆虎」的那位「大人物」由卡特夫婦陪同已走進二樓的包廂。兩千多名特邀觀眾起立歡迎,掌聲雷動。進行現場直播的哥倫比亞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喬尼·卡森激動的聲音都有些發顫:
  「……中國副總理再次從包廂探出上身,微笑著向全場鼓掌歡迎的人群頻頻招手。卡特的小女兒艾米緊緊偎在他身邊,天真的臉上洋溢著喜悅的歡笑。此刻,一千多名觀眾都被這位神秘的中國領導人的風采傾倒了,他們用熱烈的、經久不息的掌聲向他表達著內心的友好和敬意。整個藝術大廳一片歡騰。我可以自豪地說:這樣隆重地歡迎一位國家元首在美國二百多年的歷史上還從來沒有過。……」
  這傢伙真不愧是大牌明星,充滿激情的語調極富有煽動性,連守候在休息廳的記者們也被他的解說緊緊吸引住了,全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似乎想從他滔滔不絕的解說中捕捉到一點有價值的新聞信息。
  他卻把目光一直盯在前廳的入口處。他真有點納悶:這些美國政客為什麼會對這位中國領導人表現出強烈的熱情?狡猾的卡特為什麼要用這樣破天荒的隆重儀式歡迎他?據白宮新聞處透露,卡特還破例批准美國的四大電視台對今晚的演出進行全球性的衛星直播。喬尼說得對,這在美國二百多年的歷史上的確是從來沒有過的。不過,他現在對卡特和這場「史無前例」的晚會卻一點不感興趣,他關注的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已經盯了他很久,可以說從中國代表團的專機一到華盛頓他就盯上了這個人。他決定今天晚上就要採取行動。但萬萬沒想到,在白宮的宴會結束後,這個「小人物」竟從他的視線中失蹤了。這令他大為疑惑,他沒敢在白宮久留,隨記者群匆忙趕到第二個採訪地點——肯尼迪藝術中心,繼續尋找失蹤的「目標」。
  按他掌握的規律這個時候此人應該早已進入藝術中心,應該出現在那些現場直播的電視記者的攝像機內。然而他看遍了所有的直播屏幕,也沒發現這個人的身影。這不能不使他感到驚異和不安。他思索了一番,斷定此人還沒有進入演出大廳,他也斷定他一定會進入演出大廳,作為一個享有特權的記者他絕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採訪機遇。
  可他為什麼沒來呢?他能去哪裡呢?
  
   2
  杜立彬非常惱火,惱火得恨不得扇自己幾巴掌。他沒想到在這樣關鍵的時候閃光燈的電池竟出了故障。平素他總喜歡把手中的照相器材稱為「武器」,精心照料,他的這種細心很受同事和上司的稱道。而偏偏在這場一生難得、舉世矚目的「戰鬥中」,他的「武器」卻突然打不響了。這對一名肩負重任的老記者來說無疑是失職和恥辱。他真後悔今晚出來前沒多帶一塊備用的電池——本來他是要帶上的,並已裝入採訪包。但他又想多帶一架備用照相機,而進入宴會廳採訪檢查得非常嚴格,對記者攜帶的器材限制也非常嚴格。思忖再三,他還是覺得後者更重要,便捨前留後了。可老天偏偏與他作對,結果偏偏是電池出了問題。正當他舉著照相機在宴會廳為那一個個激動人心的鏡頭頻頻摁動快門時,閃光燈竟怎麼也打不亮了。這種情況在他幾十年的記者生涯中似乎還沒遇到過。他急了一身汗也沒搶修好,只得半途退出宴會廳匆匆趕回下榻的肯塔基旅館。王東昇長年在這裡租了一間客房,杜立彬到華盛頓後便住了進來。等他換好電池心急火燎返回白宮宴會廳時,晚宴已經結束。舉世矚目的中國客人已被卡特請到肯尼迪藝術中心觀看文藝演出。杜立彬未敢喘息,又急匆匆趕到距白宮數百米的肯尼迪藝術中心。
  應邀出席晚會的賓客們都已人場完畢。藝術大廈前廳內湧滿了保安人員和被擋在外面等候採訪的記者們。杜立彬揚起佩在胸前的紅色特別採訪證,在記者們嫉妒和羨慕的目光中奮力朝入口處擠去。行進間他猛然重重地撞在一個人身上,對方踉蹌了一下,手中舉著的照相機「啪」地摔在水磨石地面上。他呆住了,一時淒惶得不知如何是好。對方也驚愕地望著他,似乎不明白自己的相機怎麼會掉落。——這是位50多歲的亞洲男子,面目和善,中等身材,瘦削的臉上戴著副貴重的金框眼鏡。掛在胸前的採訪證標明他是一個日本記者。杜立彬忙從地上拾起照相機,發現鏡頭片已被摔裂。他很尷尬地連聲道歉:「對不起,實在對不起。」
  日本記者接過摔壞的相機,用英語焦急不安地說:「怎麼辦?這可怎麼辦?」
  杜立彬一眼就認出這是尼康——MK750型長焦距全自動照相機。他早就想有一台這樣外型美觀,性能優良的相機,但均因價格昂貴而一直未能如願。可現在倒好,買不起竟摔得起,給人家撞壞的偏偏是這種寶貝。真他媽是越忙越出亂子越窮越拉肚子。沒說的,買不起也要賠得起,在這種場合萬萬不能丟了中國人的臉面。他毫不猶豫地掏出皮夾,將裡面的七百多美元全部抽出來遞給日本記者。「非常抱歉,這是賠償費,請收下。」
  日本記者不解地望著他連連搖頭:「不,不,是我擋了您的路,怎麼能讓您賠償呢?」
  杜立彬真誠地彎了彎腰:「我撞壞了您的相機,賠償是應該的,只是錢太少了,改日再向您補償。」
  日本記者卻執意不肯接受。他操著一口不太熟練的英語寬容地說大家都是同行,這種時候難免有些衝撞,不必介意。
  杜立彬很是感動。想了想,又摘下掛在胸前的上海牌照相機,很有些不好意思地對他說:「這是我備用的機子,如不嫌棄請先拿去使用吧。」
  日本記者很高興地接過相機,還深深鞠了一躬:「謝謝,我明天一定送還先生,請告訴我您的住處。」
  杜立彬忙說:「不用了,這個相機就送給您吧。」
  日本記者一聽又連連搖頭,說如果這是賠償他寧可放棄今晚的採訪也不接受。
  杜立彬只好說是借用,並將自己房間的電話號碼寫在名片背面遞給他。
  日本記者也非常恭敬地遞上自己印有日、英兩種文字的名片。
  杜立彬雖沒學過日文,但名片上的兩行日本字他還大體認得:
  《朝日新聞》首席記者平谷三九郎。
  兩人各道聲再見,便匆匆分手了。
  當杜立彬走進演出大廳時,晚會已經開始。寬大的舞台上,「哈萊姆環球旅遊者」籃球隊的六名高大的隊員正在表演投籃技巧。
  歌聲掌聲電子樂的擊打聲響成一片,熱烈,刺激。
  杜立彬選擇好最佳位置,舉起照相機將鏡頭對準二樓的一號包廂。
  坐在高靠背椅上的中國高級領導人開心地笑著,並不時同卡特低語。
  杜立彬連連摁動快門,但腦子裡總閃著那個人的名字:
  《朝日新聞》首席記者平谷三九郎。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