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發展迅速,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發展經濟的主體———人才發
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台灣人才來源與形成, 主要來自3個方面。一是早期隨國民黨去台灣的大陸人
才,二是以後台灣自身培養的人才,三是從海外延攬的人才。這來自三方面的人才,
是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
人們常常在談到國民黨去台時,帶去了多少黃金、多少工廠和設備,卻很少注
意到與此同時,國民黨還帶去了眾多的學有專長、身懷「絕技」的高級優秀人才。
這些人才包括了決策層的一批技術官僚,大專院校和各研究機構的教授、專家,以
及工商界的企業家、金融家,他們可以說是國民黨從大陸帶走的最寶貴的一批財富。
這是台灣人才形成的第一波。
台灣對教育的重視,促成了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培養了台灣所需要的各行各
業人才,成為台灣人才形成的第二波。國民黨到台灣後,對教育十分重視,當局力
排阻力,於1968年採納專家建議,實行「九年義務國民教育」,提高了全民文化教
育水平。而密集的高等教育發展,為台灣培養了許多優秀專業人才,他們在科技領
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僅台灣中山科學院,具有大學程度以上的科技人員就有
8000多人,其中有400多個博士,近3000個碩士,成為台灣最大的科技人才庫。
從海外延攬學人到台灣工作,成為台灣人才形成的第三波。台灣當局為了吸引
海外高層次人才進島,採取了多種措施和方法。
首先,為到台灣工作的留學生提供方便條件,對凡願意回台服務者,均給以多
方輔導,如補助回台旅費和零用金,增設高級職稱,提高薪金與補貼,協助其家屬
就業等等,當局設立了「留輔會」、「青輔會」等專門機構,研究海外學人回台服
務政策,協助解決留學生返台工作安排,為他們提供用人單位的信息資料、輔導創
業、聯繫工作等等。
其次,建立旅外人才專長檔案,編印旅外人才名錄,將海外學人所學的專長分
為文、 理、法、商、工、農、醫及教育等8類,輸入電腦,隨時提供用人單位,以
備咨詢。
第三,通過訪才團等方式從海外招攬人才。台灣除有專門從事留學人員回台服
務機構外,各大專院校及科研單位等也自行延攬海外人才。常見方式是由校長率領
「訪才團」到國外,向海外學子們介紹學校情況和用人政策,誠懇希望他們學成歸
來後到自己的學校工作。
當局還經常協助各大學和科研單位,延聘有高深造詣的海外特殊人才來台灣指
導,參與研究及傳授新興學科,介紹最新科技動態,或長期擔任教學研究工作。為
了運用海外華裔科技專才,加速尖端科技在台灣生根,台灣近年來邀請「中央研究
院」的海外院士及專家,組成了高水平的研究群,以接力方式輪流到台灣主持或參
與某一先導性專題研究計劃。
在台灣50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重要戰略決策的提出,幾次大的經濟改革及其
重要決策的制訂與推進,實際上都出自一批學有專長、得到當局重視的技術官僚或
學者之手。
台灣一方面招攬人才,另一方面人才外流現象也十分嚴重。主要原因,正如台
灣研究院前院長吳大猷所指出的那樣:台灣缺乏對學術研究的尊重,所偏重的多是
科技的實用層面,在做法上產生許多偏差,加上相關制度缺乏彈性,如曾規定自海
外延攬回台學人3年內不得出島參加國際會議等。 台灣科學研究環境不佳,處處產
生人才淘汰現象,留不住真正人才。使得一些高級人才移居海外。特別是台灣特殊
的環境,島內台獨勢力猖狂,使人們對前途沒有把握,造成一波又一波人才外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