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1912 第三卷 中國,一個盛夏的風暴 第121章 劣
    山東人「闖關東」、山西河北「走西口」、廣東福建「下南洋」雖是地域不同但這卻是是中國近代史3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而「下南洋」尤以移民人口之多、涉及地域之廣、時間跨度之長堪稱中國海外移民壯舉。

    在17世紀40年代中國發生天崩地裂式的明清變革面對國為虜占無數神州赤子「義不事清」遠渡滄海尋求安身立命之所稍後或受清初發禁、海禁、遷海等迫害流移民國他鄉在整個南洋到處都是流亡華人的身影。

    這些「恥作北朝臣」的中國人身處異域心故故國以「維持並繼承明朝香火」為職責保持著「明朝人」的特se他們保持著明朝的衣冠、使用著明朝的紀元即使是客死他鄉也不忘記自己是大明的臣民這些「寧為南國客」的明鄉人是最早的一批大規模移民南洋的中國人。

    在兩百年後隨著英軍洞開滿清國門在隨後六十餘年間風雲際會烽煙四起民不聊生大批華人背井離鄉遠赴東南亞討生活。至二十世紀初南洋華人多達500餘萬人其中90%以來自閩粵地區。南洋華商胼手砥足的奮力打拼從一定程度改變了東南亞歷史並對整個海外華人圖影響深遠而這些人則被稱為「清鄉客」。

    在那幾十年間於江邊於海邊漢子們背起行囊揮淚告別孤身遠去年輕的妻子依依不捨撲地痛哭如泣如訴的山歌響徹四野。「送郎過番」曾是閩粵人「下南洋」的真實寫照。「下南洋」在閩粵地區被稱為「過番」「過番者」則被稱為「番客」。大批閩粵人不堪忍受戰火頻發以及家中貧饑漂洋過海遠赴東南亞謀生。留下妻子獨自照顧一家老小。

    而此時東南亞各殖民宗主國的工商資本紛紛湧入投資鐵路、港口、電力、航運、製造業等引發了對契約勞工的大量需求。許多「番客」再也沒有回來。自此與親人生死相隔。

    無論是「明鄉人」還是「清鄉客」無論再苦再難也不肯做的兩種工作一是馬伕一是象奴因為那是下等人做的活。華人是要體面的不甘引車賣漿只要有機會。就不會繼續混跡底層這顯示出了華人的勇氣及砥礪向的決心。

    對於華人來說他們剛到南洋時或為契約勞工或為店舖夥計但最終他們都會千方百計的尋找各種機會以擺脫貧困。經商幾乎是所有「番客」的選擇在這些「番客」身充分展現著華人吃苦耐勞的jīng神。他們背著貨箱赤著腳深入雨林向雨林內的村落出售各種商品以換回當地的特產再往城中出售甚至獲利不多甚至會付出生命的代價但經過數百年的努力這些華商慢慢的壟斷著幾乎整個南洋的零售業。

    儘管這些華商在南洋各地出售著各國洋貨。可只要有選擇他們就會購進同類的國貨洋貨對於這些心懷故土的華僑們來說只不過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在過去是如此。現在也是如此尤其是民國後隨著國內工商實業的興盛南洋華商早在歐前就紛紛拒銷洋貨而改銷國貨可以說正是這些華商的愛國心使得國貨在南洋暢銷。

    相比於艱難的海外市場開拓在南洋國貨的暢銷似乎是順理成章的幾乎是在第一批國貨湧入南洋之後主掌著南洋市場的華商們便主動通過「禁洋」的方式承銷著國貨一時間中國貨不僅成為了南洋華人的唯一選擇同樣也是那些土著甚至西洋人唯一的選擇。城市如此鄉間同樣也是如此。

    錫廠鋪是一座離吉隆坡四十多英里地處一片雨林中的小鎮因三十幾年前一位劉姓華僑在這裡開設錫廠煉錫而得名雖說二十幾年前這裡的錫煉盡了可一部分華僑礦工並沒有離開這裡反而在這裡生活了下來他們利用過去煉錫時砍伐的雨林間的空地開墾出土地種起了水稻在這裡過起了田原生活或許南洋一帶的華僑鮮少從事農業生產可並不意味著沒有就像這座錫廠鋪內生活著的幾百華僑他們即不以工人為生也不以種植園為業而如廣東鄉間農民一般在在這裡務農為生。

    十數年來一直如此雖是農民不過得益於英國人或者說歐洲人為了便於統治殖民地所實施的特殊政策即通過扶持優待「少數民族」從而統治「多數民族」的平衡政策他們雖於此為農卻du li於當地蘇丹統治之外雖為農民ri子卻遠好過國內的鄉農唯一的美中不足是他們的這種務農生活往往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畢竟按照英國人的設計中的「職業分工」華人應該是「城市居民」至於當地土著則應該為「農民」不過這一刻意「職業分工」卻在這裡發生了混亂不過外界對於這個雨林小鎮並不怎麼在意。

    更何況在最近一年來中國駐海峽殖民地領事館總領更是多次強調「華僑合法權力」的情況下英國殖民地官員更不可能因為他們違反了「職業分工」而迫使其「改業」更何況英國人亦清楚的知道經過百年的發展之後華僑於海峽殖民地早已不再是當年的「少數移民民族」而是發展成為一個人口接近200萬占海峽殖民地全部人口45%以的無論是人口還是所佔人口比例均超過當地土著馬來人的「主體民族」對於這個「擁有雙重國籍」的主體民族來說他們的背後是一個龐大的國家或許這個國家剛剛崛起但五年前荷屬東印新生的中華民國表現出的護僑意識足以令其考量一番。

    而且現在在倫敦正在討論是否倣傚法國引入中國遠征軍的特殊時期任何「可能激化中英關係」的舉動。都被嚴格禁止著至於一些「模稜兩可」的問題自然也就被無視了比如華人購買「非種植園田產」的行為。也正因如此在短短數月間錫廠的人口從過去的數百人增長到現在的千人之多人口的增長只使得這座雨林小鎮越發繁華起來。

    對於小鎮的「繁榮」作為小鋪唯一一家雜貨鋪老闆的孫開悟。這個老契約礦工出身的福建華僑自然是深有體會過去他的雜貨鋪不過是勉強唯生而現在每月或多或少的都會剩下幾十元。( )

    「哎這些jiān商……」

    感歎一聲孫開悟看著眼前的貨感歎之時。臉儘是無奈之se之所以無奈原因非常簡單。他從批發商那進的這批貨的質量很差以至於有不少顧客退貨這下子可讓他虧大了因為那家供貨商當時說的清楚——概不退貨。

    「真是的為了掙錢什麼都不顧了!」

    打開一盒清涼油卻幾乎沒有多少清涼油的味道甚至就連同火柴那種不值一提的東西質量也不比從前照這麼下去。即便是他「專售國貨」恐怕……

    「孫老闆您瞧這鞋子……」

    聽著話聲孫開悟便知道是在膠園當膠工的梁二誠只見他的手中拿著一雙布膠鞋卻只看那布膠鞋的鞋底已經斷了底顯然又是一雙劣質膠鞋。

    「這……」

    雖說有些不太確信。可孫開悟還是認出這是個一個月前賣給的梁二誠的布膠鞋原本這布膠鞋一雙可是能穿一年的現在到好這一鞋不過才穿了一個月。

    「孫老闆你這該不是進了東洋貨了吧!」

    手抖著那雙鞋梁二誠的臉全是嘲諷之se東洋貨不經用這是眾所周知的相比於那些質量低廉的東洋貨國貨的不僅價格低廉而且經久耐用可偏偏最近一段時間尋思著兒子考了德華大學的孫開悟想多掙兩個錢便想著進些便宜貨便從其它人那拿了一些「更便宜」的貨物可沒曾想質量差的超出他的想像甚至比「麻煩極了的ri本貨」還要次。

    「東洋貨什麼東洋貨……」

    一聽著別人說他賣東洋貨孫開悟那張老臉頓時給嗆的通紅原因很簡單從兩年前「膠澳事變」起大傢伙可是拿著祖宗的立的誓絕不賣東洋貨。

    「你瞅瞅這鞋打的可是咱們中國碼正經的廣州貨!」

    像是怕他不信似的孫開悟指著鞋邊內裡的印鑒說道著像是為了證明什麼的又拿出一些貨來。

    「你瞧瞧這可沒啥東洋貨一se的國貨就連西洋貨都見不著!」

    「那……老孫頭……」

    梁二誠嘿嘿一笑抖著鞋說道著。

    「什麼富家牌這要是國家那裡是富家買這鞋分明就是敗家……」

    一句話孫開悟只給鱉的說不出話來而梁二誠卻是不依不饒的繼續說道。

    「不是東洋貨這鞋怎麼可能連一個月都穿不了你瞧我腳的這雙三角牌可是穿了半年了!」

    「我……我我那不是讓那些個jiān商給坑了嗎?」

    吱嘸著或許這是孫開悟唯一能想到的回答了

    「那還不是你自己個貪心嘛……」

    「我我……這鞋我給您留下來等我進的三角牌來了到時按半價折給您一雙你看行不!」

    雖說不是自己的錯可鞋畢竟是從這賣出去的為了自家的信譽這個虧孫開悟也只能自己個給認了。

    jiān商現在若是造這鞋的jiān商出現在他眼前只怕他連想吃了對方的心思都有可這山高皇帝遠的他又能吃了誰。

    而在歐戰爆發之後西洋貨源斷絕的同時國內實業的迅速發展尤其是每年產銷會琳琅滿目種類繁多的國貨尤其是那些針對南洋的商品更是充分滿足了南洋市場的需求每年數以億萬的出口額直接造就了近水樓台的廣東珠三角一帶的實業興盛。

    富chūn服裝工廠是廣州一個並不怎麼起眼的工廠這裡不過只有百多個女工在簡陋的廠棚之中ri夜迴響著電動縫紉機的轟鳴聲。

    雖說在早在二十幾年前世界最大的縫紉機製造商勝家。就製造出了第一部電動縫紉機由此開創了現代製衣業但是現在勝家的光彩越完全被連雲港的「飛人」縫紉機公司所掩蓋。在這場戰爭爆發之後全世界動員了數以千萬計的軍隊由此也進入了大規模的軍裝生產的時代儘管各國的成衣製造商普遍採用電動縫紉機但那種電動縫紉機卻遠不足滿足軍裝生產的需要而「飛人」縫紉機公司則適時的推出了無級變速電動縫紉機新式電動縫紉機加快了生產速度的同時。減少了斷線以及其它各種縫紉故障借助新式電動縫紉機的幫助在中國各地湧現出一座座現代化的成衣工廠他們接受貿易公司的定單為各**方生產廉價的軍裝與時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成衣也開始被市場接受在大中型工廠生產著各類軍裝以及西式成衣的同時。很多規模稍小的工廠則紛紛生產著各種服裝而其中最為暢銷卻是那種仿自江蘇陸軍的短袖衫以及「一美元襯衫」。

    前者的暢銷是因其樣式簡單、廉價而受到南洋各地的那些華人的喜愛。至於「一美元襯衫」卻是與前者的「簡單」不同此時襯衫是西方男人的必需品在美國平均每個男人的衣櫃之中至少有十件以的襯衫不過那些襯衫中即便是最廉價的亦需要3美元以而這「一美元襯衫」正是現在最為暢銷的同樣也是「利潤最大」的產品至少對於富chūn服裝廠的田富chūn來說就是如此。

    「田老闆。您看這布料……」

    戴著眼鏡的小森慶一指著兩塊樣布對田富chūn展示著作為慶本株式會社的廣州分社社長在過去的一個月中他一直在推銷著ri本產的「特極布」。這種特級布是為「中國工廠」特產的用的是最差棉紗和最次的人造絲混紡而成成本遠較使用高織棉的中國混紡布低廉甚至就是這種布亦是他特意向國內提研製的。

    從三年前第一批中國製造的「一美元襯衫」在美國市並打開美國市場之後面對龐大的市場ri本也曾試圖同中國競爭過可ri本製造卻很難同中國製造相提並論中國人通過摻人造絲降低布料成本而ri本的人造絲工業那時甚至還未建立。即便是在一年前ri本成立了人造絲株式會社可生產出來的人造絲質量仍無法與中國相比。

    可就在ri本成衣業受困於「質不如人」而不得發展的時候小森慶一卻意外的發現在廣東以及中國的沿江一帶有很多小廠用質量更差的布料製造襯衫他們是借「中國製造」的東風在國內和南洋售賣低劣產品廣東一帶的商品主要是銷往南洋而這些在南洋多親朋好友的廣商福商則有自己的渠道將那低劣產品發往南洋行銷這一發現只讓小森慶一的眼前一亮他看到了一個機會於是立即回國同國內的企業商議研製一種「至少在外觀不遜於中國混紡布的布料」至於市場嘛就是中國市場客戶自然就是像田老闆這樣的唯利是從之人。

    「手摸著和普通的襯衫布可沒什麼區別啊!」

    手摸著兩塊布田富chūn並沒有發現這布料和那些大廠用的布料有什麼區別。

    「這種布不行啊……」

    雖說布料不錯田富chūn卻有些遺憾的繼續說著。

    「諾是我這廠裡的技術和chūn明廠的技術一樣我早就用襯衫布制一塊錢襯衫了用這布太費了……」

    技術或許從沒辦過工廠的田富chūn能一咬牙賣了兩千多畝田辦下了這間工廠可在造衣技術卻遠不能同chūn明廠這個前廣東省軍裝廠的技術相比人家的技師可都是在連雲港培訓過的。

    「不費也不貴!」

    小森慶一認真的回答道。

    「這布的價格雖說比您用的布貴一成可現在你們廠的襯衫出廠價多少錢一件?利潤有多少那布料用手一摸就賣不價可這布料……至少摸著就像是優質襯衫價格自然也就高了點……」

    至少摸著……小森慶一如此想著在手感相似並不意味著各個方面的相同在如何降底成本的問題最近兩年ri本企業可謂頗費一番心思而這種布就是得益於紡織業的最新新成果。

    「嗯這……」

    嘀咕著摸摸布然後田富chūn又看一眼小森慶一。

    「該不會一洗就現原型了吧!」

    「田老闆反正洗過了的衣服也不退貨了不是!」(。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