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之電影王朝 作品相關 其第三十二 崛起,安娜塔西婭(四)
    下午,司徒唯在房間裡繼續寫《大國崛起》的內容綱要與拍攝綱要。22號晚上他寫了一些,對後世CCXV原版的《大國崛起》進行回顧。

    《大國崛起》是2006年在CCXV首播的,號稱是集「百位專家之力、三年心血」才製作出來的。它的來頭很大,有傳言說其直接動力來自2003年政治局大佬們對15世紀以來,9個世界性大國興衰史的集中學習。為因應這次學習,CCXV才派出空前強大的陣容,跨國實景拍攝,搞出了該紀錄片。

    它記錄的時間跨度從15世紀到20世紀,500多年。選擇15世紀為起點,是因為歷史界較普遍認為全球化的肇始於此。所涉及到的9個大國,分別是:

    葡萄牙、西班牙,對應第一集《海洋時代》;荷蘭,對應第二集《小國大業》;英國,對應第三集《走向現代》和第四集《工業先聲》;法國,對應第五集《激情歲月》;德國,對應第六集《帝國春秋》;日本,對應第七集《百年維新》;沙俄(蘇聯),對應第八集《尋道圖強》和第九集《風雲新途》;美國,對應第十集《新國新夢》和第十一集《危局新政》。

    最後還有一個總結篇,《大道行思》,對前面十一集的內容進行總結。

    而在紀錄片的內容上,每一集的視角都有所偏重:

    對葡萄牙、西班牙,抓它們擁抱海洋的勇氣與開拓精神;對荷蘭,抓它的重商主義傳統與商業精神;對英國,看它的《大憲章》、工業革命;對法國,是自由、平等、博愛、天賦人權的精神動力;對德國,主要看它的教育,科教振興了德國;對日本,是它狂熱的瘋狗般如饑似渴的學習精神;對沙俄是彼得大帝開啟的強人治國傳統、對蘇聯是它計劃經濟方面的探索;對美國,講憲政,講它把專利法寫入憲法。

    總結起來大致有文化、科技、教育、體制四個觀察重點。

    《大國崛起》是國內第一次不將自己放在受害者角度,不從意識形態出發,「公正」「客觀」來看待世界大國之間的潮起潮落。

    當時播出引起過巨大的反響,有讚譽的,也有批評的。

    對「王唯」而言,初次觀看時他還只是個在校學生。眼界事實上遠不夠寬廣,這部紀錄片給他的更多是直觀的震撼,震撼於它製作上的精良。尤其片中廣泛用到的電腦合成鏡頭,在各個國家、各個話題之間的銜接上非常流暢,而且顯示出以前所有國產紀錄片未有的想像力。在影片的內容上,「王唯」反而關注得較少。

    後來到長影廠工作,他又在網上看了一遍,才發現這部所謂紀錄片實際就是一部宣傳片。裡面藏著很多敗筆與貓膩。

    比如裡面提到,西班牙無敵艦隊被英國艦隊打敗。說,英國艦隊裡有很多武裝商船拖累,能打敗無敵艦隊是因為英國的大炮更為先進,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由此引證科技對一個國家強大的重要性。

    但問題是,「王唯」有問過專門研究歷史的人,真實的情況並非如此。

    西班牙無敵艦隊裡武裝商船更多,拖累並不比英國小,而且在火炮上也不比英國遜色。只是由於西班牙戰艦過於龐大,在惡劣海戰環境中不如英國戰艦靈活,水手和炮手的技術水平沒有英國方面高,最主要西班牙海軍在作戰方式上堅持古典海戰「接舷戰」的方式、戰術思想的落後才導致失敗。而且片中說,西班牙無敵艦隊一半都被擊沉,這更是個顯然的失誤。以1588年時火炮的威力,一次海戰要擊沉數十艘戰艦等於天方夜譚!其實被直接擊沉的只有幾艘,其他的只是受損,回程途中遭遇風暴才導致半數戰艦覆沒。

    又如,談到德國,影片裡面特別強調了「弗裡德裡希-李斯特」這個愛國經濟學家。把他強化成一個有著極其強烈民族憂患意識、反對國家分裂的哲人,對他的事跡進行了相當長時間的解說,推到近乎聖哲的位置。那麼李斯特對德國的統一是不是真的起到如此大作用?其實有限!公允來說,西方經濟史學家僅將其當成一個「非主流」派別而已。

    《帝國春秋》這一集之所以強調李斯特,不外乎李斯特提出的「關稅同盟」,「由經濟上統一促使德國完成政治上的統一」,這一類的想法符合當今某些大佬的對台願望而已。然而將德意志統一的進程,比照大陸與台灣,一廂情願的成分太大!

    這裡倒不是說「王唯」贊同一邊一國,但作為真正的紀錄片,要件就是真實,而不是藉著殼來對外喊話,更不是超時空無視具體差別的YY!

    還有,談到美國,美國這兩集「王唯」認為是最失敗的。裡面很多東西基本都是隔靴捎癢,完全沒觸及真正的乾貨。談到國父華盛頓,就盛讚華盛頓的崇高品質,全然不提當時有傑斐遜這些完全不遜色於華盛頓的人才在制約他,全然不提這些開國先烈們為防止華盛頓獨裁而做出的超前制度設計!也不提《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的真正精神!談到林肯也是一樣,強化林肯為統一南北做出的努力,卻完全忽略了即使在北方軍佔上風、國家危機旦旦的時候,林肯仍然不願意放棄對兩黨制的堅持!

    至於蘇聯,更不用說。蘇聯的集體化農莊導致的農民造反、斯大林搞出的大清洗,蘇聯與德國聯手瓜分波蘭、卡廷慘案等陰暗面全部不談,也不怎麼談蘇聯如何解體、有什麼深刻的經驗教訓,講到蘇聯的最後一兩年,直接幾句話就過去「今天,俄羅斯已經走在了民族復興路道路上。」

    整部《大國崛起》就使勁兒談教育、談科技、談技術、談文化,似乎教育上去了,科技上去了,技術發展了、文化繁榮了,就大國了。——哪裡有這麼容易的事情?教育、科技、技術、文化,這些東西都需要土壤,最基礎的土壤就是法制與憲政!

    而且最關鍵的是,整部《大國崛起》,對戰爭的論述少之又少。而稍微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每個世界大國的崛起,最標誌性的事件就是在戰爭中取得勝利。紀錄片為了迎合所謂「和平崛起」的口味,擅自忽視了戰爭史。

    可以說,如果真要以真正紀錄片標準看,司徒唯很難不將《大國崛起》視為劣等作品。但是,換個角度,從宣傳片看,司徒唯雙手雙腳支持給它打一百分!好的宣傳片,就像搞廣告一般。司徒唯是拍過廣告的,他知道有感染力的廣告實際就等於謊言,它說事實,但不說全部的事實;說事實的一方面,但不提供多角度的審視。

    並且司徒很清楚,如果以功利、功用的角度出發,宣傳片的作用遠比紀錄片大。因為紀錄片能讓人「思考」,而夾著無數私貨的宣傳片卻能讓人「相信」。對司徒唯來說,自己到底要將自己這部全新的《大國崛起》拍成紀錄片還是宣傳片?司徒唯還是選擇宣傳片的方向!

    原因簡單:

    首先,如果在信息展現上,盡量堅持全面、客觀、中立,這意味著司徒唯工作量的增大,意味著投入在《大國崛起》中的成本增加,最重要是時間上需要花得更多。對於一部不以票房為追求的影片,司徒唯不認為自己耗得起。

    其次,《大國崛起》是針對國內,最多加上南洋華裔觀眾的,這些觀眾群本身文化水平不高,即使是國內的知識分子,很多對國際上的情況也遠未稱得上瞭解。如果僅僅從科普角度,給紀錄片,看了能增長知識,卻發揮不了導向作用。

    導向作用在當前是重要的,未來的一幫大佬們:蔣大爺80後、毛大爺90後、周大爺90後、鄧大爺00後,他們在現在這個階段都是些新嫩。如果能通過電影,用最直觀生動的方式,將科學、民主、法制、權力制衡等觀念傳播過去,對他們會造成怎樣的衝擊是顯而易見的!說不定以後就不會有大煉鋼鐵什麼的,也不會有十年,也不會有3000萬!

    一想到這些大佬,以後在某個場合對某個外賓說:「我是看XXX的電影,才認識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司徒唯就興奮得想要翹尾巴!

    即使出現最糟糕的情況,這些大牛都沒看到司徒唯版的《大國崛起》,也可以讓更多國內的人有所警惕!

    作為一個某程度上的未來人(實際是另一個宇宙的人),司徒唯確信自己能把握到一個合適的度,灌輸一些能夠真正經過歷史考驗的乾貨進去。即使司徒唯版的《大國崛起》拍得比CCXV版的更宣傳、更煽情,至少在作用上,司徒唯相信會是更為正面的。

    司徒唯現在寫內容綱要和拍攝綱要,重點針對他要訪問的法國以及可能訪問的德國。司徒唯準備先拍出這兩個國家,在合適的時候再拍另外的國家,或者等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才拍其他國家。那麼,最重要、最緊迫的是首先要拍好法國。

    重點要剔除其中不合時宜的東西,要加強一些司徒唯認為極端重要的東西。比如,說法國的大革命,不能不談革命的狂熱對國家造成的嚴重傷害!說法國的思想自由,不能不談法國如何保障思想自由!

    對要拍攝那一些場景,對拍攝的行進路線,對要採訪的人群,等等,司徒唯都需要同限量版仔仔細細的商定。另外還包括要引證的資料、圖片、名言等等,都需要限量版提供信息,要爭取不出現像CCXV版《大國崛起》的一些低級的技術性失誤。

    司徒唯很有鬥志!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