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山河一寸血》中篡改的歷史[轉帖來自鐵血論壇]
Hcxy2000關於轉貼前的話:
很遺憾,因為小說的原因,在書評裡已經有了關於國共兩黨在抗戰時期貢獻的爭論。作者的觀點很明確,在抗戰的人群裡,只有中國人,只有華夏兒女,沒有政黨之分!
要抗戰,必然需要自身的壯大,以*主席為首的共產黨人抓住了機遇,也就是歷史和人民選擇了共產黨人!
請時刻記住,是歷史和人民選擇了共產黨人!
這篇文章是作者在鐵血論壇上看到的。裡面絕大部分觀點我是贊同的。這些觀點,可以全面回答目前為國民黨鳴冤的問題。
基於以上理由,請準備再發關於這個爭論內容的讀者注意,如果你的觀點已經在這個帖子裡被反駁了,那麼我將毫不猶豫地刪除你的書評。
再次說一遍,我是贊同的是這篇文章裡面的絕大部分觀點,而不是全部觀點。
本文來自鐵血論壇,感謝轉貼者安倚天
第四十二集《永恆的禱念》
「我們深知這一套影像記錄片,對整個歷史而言是相當寙陋的。但即使如此,它已是唯一比較完整的保存了,至少這裡面也記錄了我們[把歷史還給歷史,讓真相長白千秋]的客觀與誠意。」
當不知歷史真相的人們,聽到這番話時,彷彿看到了一個誠實如斯的謙謙君子,對其所言深信不疑。
但在瞭解當時歷史真相的人而言,則如同看見了一幅厚顏無恥的騙子嘴臉。
《一寸》做到了「不能無視、扭曲、甚至篡改過去。要真誠面對歷史。把歷史還給歷史,讓真相長白千秋」嗎?
沒有!《一寸》打著「真誠面對歷史」的旗號,做著篡改歷史的勾當!
《一寸》說:他們走遍了大陸、台灣,也到過日本、美國、俄羅斯。卻偏偏有意篡改了許多歷史事實。
1、明明抗日戰爭中有兩種不同性質的軍隊在對日作戰,卻偏偏抹去了八路軍、新四軍的抗戰功績。《一寸》秉承新四軍是「叛軍」的說法,剿滅即不存在。然而,歷史事實是,新四軍在敵後對日作戰中壯大起來,以至抗戰勝利時,國府還都南京都害怕。淮海戰役吃掉國軍50萬大軍就是新四軍干的。
2、以不實之詞污蔑史迪威將軍。不是公平地反映國民黨、美國兩方面的說法,執國民黨一面之詞,而偽稱『[太平洋學會]為共產國際所滲透』,虛構『馬歇爾、史汀生、羅斯福都深受第三國際的影響』。
3、毫無根據地指責蘇聯支持中共攻擊國軍。實際上有許多歷史文獻(國民黨的、中共的)都能證實國共摩擦是國民黨首先挑起的。我將在下一貼在列出證據。
4、有意掩蓋了蔣委員長的一項偉大的歷史功績——曲線救國論。從日軍的槍炮下保存了50多萬國軍,56名將軍,22名國民黨中央委員。蔣委員長派這些人替日軍抵擋了八路軍的進攻,讓日軍能騰出手來,有力地幫助日本人完成了『一號作戰』計劃。
至於《一寸》中囿於錯誤的歷史觀和思維方法,所作出的非客觀敘述,也還情有可願。況且,我在前面已一一指正,不必再說。
影片的後續部分是對當年各大戰場的巡禮。
「然而我們仍要強調,對日抗戰,確實是我華胄亙古以來,最龐大、最慘烈,也是最具決定性的一場民族戰爭。爾今爾後,無論中國人將要走向何方,都不影響此一關鍵之戰的貢獻與價值。」
「我們當不忍心去扭曲已成事實的歷史,更應讓所有在此一役中流血流汗、憂心勞力的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應得的尊敬,與永恆的懷念。」
補正一:
從雙方當時的文獻來看,首先是國民黨確立了*的戰略方針。因為,國民黨發現:在1937、1938年,一年多的合作抗戰中,雖然雙方相互配合很好,但有一個隱憂。那就是共產黨不肯如國民黨所期望的那樣打硬碰硬的陣地戰,一直強調獨立自主,敵後配合打運動戰。這樣打起來,國民黨明顯吃虧。
國民黨軍裝備不如日軍,士兵的軍事素質也差了一大截,各路軍閥又不能同心同德,各打小算盤。這樣打起來傷亡慘重,只得節節後退。
而共軍則不然,無固守一地的包袱,實施機動作戰。常常趁日軍無備之時,猛殺一刀,抽身就走。
這樣一來,蔣先生欲借日軍之手削弱共軍之力量的算盤也就落空了,相反,淪陷區愈大,共產黨的活動範圍也隨之擴大,共軍的軍事力量在得到淪陷區民眾的支持下也愈來愈強。
蔣先生自然不能「坐看共產黨赤化中國」。於是只好自己動手了。
對比雙方當時的文獻,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國民黨基於一貫的防共、*立場,鼓動地方軍閥首先向共產黨打了第一槍。
如鹿鍾麟(原西北軍)製造磨擦吃了虧以後,被老長官馮玉祥狠狠罵了一通,馮說:我讓你打日本,要與共產黨合作,你管那些*的屁事幹什麼!鹿迫於蔣介石和馮玉祥兩方的壓力,左右都不是,只好辭去河北省主席一職了事。
有關國共摩擦的歷史文獻摘錄:
=============================================================================================
國民黨部分:
1939年1月,國民黨在重慶召開了五屆五中全會。這次會議決定了三件事:
1、蔣介石在五中全會上,對於抗戰到底的「底」作了規定。他說,抗戰到底的「底」就是「要恢復『七七』事變以前的原狀。」蔣介石的講話和日本政府的第三次《近衛聲明》很相近,《近衛聲明》中說:只要國民黨政府承認滿洲國,實行日滿華三國經濟合作。中日雙方便可停戰議和。蔣介石在這個時候,這個場合亮出他的「底牌」,無異於以官方的身價、公開的名義回答日本的誘降。
2、確定了依靠國際調停「和平」解決中日戰爭的方針。
3、確立了*的方針。國民黨五中全會著重解決的問題是*。蔣介石在會上作了「喚醒黨魂、發揚黨德與鞏固黨基」的報告,根據這個報告.會議確立了「溶共」、「限共」、「防共」的*方針,通過了《整理黨務決議案》;設立了防共委員會。
會後,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國民黨政府內政部、中央軍委辦公廳黨政軍機關。在蔣介石親自領導下,制定了一系列*文件。主要的有《共黨問題處置辦法》、《淪陷區防範共黨活動草案》、《第八路軍在華北陝北之自由行動應如何處置》、《異黨問題處理辦法》、《運用保甲組織防止異黨活動辦法》等。
《共黨問題處置辦法》是國民黨*活動的總綱,該件共四節、三十一款、六十項。其中:
在「目前亟待解決之問題」中,講到陝甘寧邊區,「絕對不能令其存在」;講到晉察冀邊區「應遵令撤消」。
在「一般取締辦法」中規定,軍事方面「其軍令、軍政,應統一於中央」。
在「黨政方面」,「共黨外圍組織,如民族解放先鋒隊、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工人救國會、農人救國會、婦女救國會、全國學生聯合會,應即嚴令取消,由中央指導機關接受訓練」。
在行政方面,「『陝北公學』與『抗大』應令停辦」。
在軍事方面,「加派有力部隊,或忠實精幹之遊擊幹部前往冀、魯,俾加強本黨在華北之武力,以限制共黨之發展。」;「加派有力部隊開入陝北,或陝北就地編組軍隊,以樹立本黨在該區內之武力,保障黨政工作之推進。」
「黨政軍各機關對付共黨之態度,中央可示寬大,地方務須謹嚴,下級積極鬥爭。」
「制裁共黨活動,應盡量運用民眾力量,黨改機關避免直接出面,尤須避免黨派鬥爭之痕跡。」
看見了沒有,國民黨在1939年1月後,就作出了「加派有力部隊開入陝北,或陝北就地編組軍隊,以樹立本黨在該區內之武力,保障黨政工作之推進。」的決定。若共軍不接受編組,那就怎麼樣呢?那就是共軍攻擊國軍。
按照國民黨的邏輯:若強盜進了你家,你絕對不許反抗。你一旦反抗,那就是「以武力威脅他人的生命安全」,必須繩之以法。
《淪陷區防範共黨活動辦法草案》是國民黨對敵後根據地的*政策。
其引言中說:「查共產黨在淪陷區之活動幾較普通區為重視,為積極,以目前情勢而論,大有失地愈多該黨發展愈迅速之趨勢。究其原因,一半由於日偽與本黨之勢力均多所不逮,一半即由於該黨黨政軍在該區域內均能協同一致切實合作,故每至一地即如入無人之境,致令其組織活動日益坐大。」
處置辦法:
(1)策動淪陷區本黨忠實黨員,打入共產黨各級組織,從事內線工作,刺探其內情,並分化其力量。
(2)策動本黨黨員及優秀青年,打入共產黨所操縱之各種民眾團體及游擊部隊起黨團作用,分化其組織,並奪取其領導權。
(3)策動全體黨員,從事共產黨活動防範之調查監視等工作,打破過去一般黨員對共產黨之放任態度。
《第八路軍在華北陝北之自由行動應如何處置》。在第一節「問題性質之認識」中說:
「目前共產黨勢力,雖以華北陝北為根據,然其活動範圍,則普及各地,而尤以華中各游擊區為甚,故對第八路軍在華北陝北自由活動之處置問題,實即對整個中國共產黨活動之處置問題,如處置得當則共黨活動之範圍,或僅及於華北陝北,其他區域則無發展之餘地;如處置失當,則第八路軍將利用淪陷地方中央統治力量鞭長莫及之情勢,擴大其自由活動之範圍。結果中國抗戰形成國民黨失地,日本與共產黨分地之局面,日本與共產黨相反相成,本黨統治之土地,將一失而不易復得。」
在此,國民黨將中國之土地視為黨之私產。故有「中國抗戰形成國民黨失地,日本與共產黨分地之局面,日本與共產黨相反相成,本黨統治之土地,將一失而不易復得。」之憂。而無『無論國民黨、共產黨所控土地全是中國所控之土地』的念頭。所以向中共收復國民黨所失的土地勢在必行。
========================================================
在那一時期,中共的文獻如何呢?
《目前八路軍在華北華中的方針》(一九四○年四月一日)——中共中央及軍委發給所屬部隊的電文
朱彭,楊,劉鄧,徐朱,陳羅,雪楓,胡服,項英陳毅:
目前我在華北、華中之方針:
(一)某方現在黃河以北及呂梁山脈集中大軍,我之任務在於極力緩和之,避免一切刺激某方之言論行動。我軍則謹守防線,深溝高壘,以備不虞,對其軍事挑釁極力忍耐,不還一槍,多寫誠懇堅定而無刺激性的函件、傳單、標語,達到緩和其情緒,穩定我防線,使山西、河北兩省歸於平靜局面之目的。非得中央同意,不得發生軍事衝突。
(二)某方現在鄂中、皖東、淮北三區大舉進攻新四軍,我新四軍應堅決而有計劃地進行自衛戰爭,其皖東、淮北兩地,務須獨力堅持三個月,以待援軍到達,然後大舉反攻。
(三)我八路軍有抽調足夠力量南下華中增援新四軍,打退反動進攻,消滅投降*勢力,建設新的偉大抗日根據地之任務。此根據地以淮河以北、淮南鐵路以東、長江以北、大海以西為範圍。其指揮人員與兵力配備由朱、彭統籌之。其到達時間,分為三期:第一期須有一個主力團,以急行軍於一個月內外到達皖東;第二期為三四四旅,須於兩個月內到達淮河附近;第三期須有相當大的兵力(不少於一萬五千人),於三個月內外到達蘇北揚州附近。一、二、三期兵力總數,共須四萬至五萬人,方能完成此緊急偉大任務。
(四)我魯南、膠東部隊,須積極行動,消滅一切最反動的投降*勢力,擴大抗日根據地。惟須極力爭取中間勢力,對一切尚能與我合作抗日之部隊及雖然不好但尚未向我進攻之部隊,均須極力聯絡,不得侵犯其一人一槍。
(五)無論華北、華中,一律依照中央迭次指令,採取政治上的攻勢,號召一切友軍反對內戰,擁蔣討汪,團結抗戰。
(六)總的目的,在於打退反動進攻,擴大抗日勢力,克服投降危險,爭取時局好轉。
(七)具體佈置,各地依此總方針計劃之。
中央及軍委
四月一日
《對中間派應採取的方針》(一九四○年四月十二日)——中共中央及軍委發給所屬部隊的電文
陳羅,雪楓,胡服,並告朱彭(轉左黃),徐朱,劉鄧,項英:
某方政策是推動各中間派向我們鬥爭,使其兩敗俱傷,並使我們得罪各中間派,陷我們於孤立。因此,我們對於陳、羅附近之於學忠,雪楓附近之何柱國、孫桐萱,先念附近之川軍、桂軍、西北軍,胡服附近之桂軍,必須採取如下方針:
(一)直接派人或間接托人或公開寄信發傳單,表示我們完全不願意同他們磨擦,請他們顧全大局,保存友誼,以免兩敗俱傷,漁人得利,這種表示要繼續不斷。
(二)當他們迫於某方命令向我進攻時,我應在不妨害自己根本利益條件下,先讓一步,表示仁至義盡,並求得中途妥協,言歸於好。
(三)當他們不顧一切向我進攻妨礙我之根本利益時,我應對其一部分給以堅決打擊作為警告,打後仍求得互相妥協。
(四)只有中間派轉變成了堅決的不可變化的頑固派,如同鹿鍾麟、石友三之類,才採取完全決裂政策,堅決、徹底、乾淨、全部消滅之,這種政策的性質亦是對於其他中間派作警告,使其他中間派有所畏而不敢磨擦。
以上方針的具體執行由你們依情況決定之,中央軍對我進攻時亦須同樣採取此方針。因為中央軍各級官長中只有一部分軍官及政訓系統是頑固派,其他多是中間派,也有一部分進步派,決不能把中央軍看成都是頑固派。
中央書記處及軍委
四月十二日
《利用一切機會對黃埔系軍人進行統戰工作》(一九四○年十一月十六日)
這次蘇北事件中,稅警團未參加*戰爭,而該團幹部大半都是黃埔生。過去華北與朱懷冰衝突時,其中一個師也未參加*戰爭,而該師幹部同樣也有些黃埔生。我駐閻辦事處主任王世英同志,能與該地中央軍(胡宗南)的黃埔生高級幹部進行了很好的統一戰線工作。這一切證明,我黨我軍中過去把黃埔生看作一個籠統的*集團的傳統觀念是錯誤的、有害的。在目前嚴重時局,急須改正此觀念,利用一切機會與黃埔生軍人進行統一戰線工作,不要刺激他們,而應以民族至上的觀念來打動他們,使他們不肯投降日寇,使他們對*戰爭取中立或消極態度,這對挽回危局有重大意義。
毛、朱、王
銑
《目前的國共關係和我們的策略》(一九四一年二月十四日)——*給周恩來的電文
恩來同志:
各電均悉。
(一)估計是一致的。*不會變,高潮可能下降,「剿共」可能停頓(只說可能)。
(二)只要此次高潮下降,「剿共」停頓,將來再發動高潮,再舉行「剿共」就困難了(除非投降),故目前是時局轉變關頭。
(三)敵必向蔣進攻,某君估計是對的,利用日蔣矛盾仍是我們政策中心。
(四)但對蔣讓步則危險(如你所說),目前是迫蔣對我讓步時期,非我對蔣讓步時期,熬過目前一關,就好辦了。
(五)蔣從來沒有如現在這樣受內外責難之甚,我亦從來沒有如現在這樣獲得如此廣大的群眾(國內外)。
(六)蔣不會對敵舉行反攻,他的主意仍是保存實力。但日本向蔣進攻的可能甚大,蔣亦不得不被迫應戰,實力仍不能保存。
(七)目前國共是僵局,但時間不會久,敵大舉進攻之日,即僵局變化之時(但如敵不進攻則僵局會繼續)。
(八)只有那時,蔣表示對我和緩,我才可以表示和緩,但目前非其時。目前讓僵局存在正是有利,愈僵愈於我有利,愈於蔣不利。
(九)目前的僵僅政治上僵(國共關係上僵),軍事上在我並不僵,因我並未去打他。
(十)如蔣再令湯集團攻淮北,是他自造僵局,將來敵軍再一擊,他失敗更大。如蔣不再打淮北則目前就可解消他自己的軍事僵局,僅剩一個政治僵局,蔣如聰明,應如此做。
(十一)我之政治攻勢(十二條)壓倒了蔣之攻勢(皓電、齊電、皖南事變、十七日命令、限期北移、紀律命令、華中進攻等等),我之攻勢已收成效,還會有成效的。
(十二)我們目的不在蔣承認十二條或十二條之一部分,他是不會承認的(當然對黨內外群眾都不應如此說,仍是要求蔣承認),而在於以攻勢打退攻勢。
(十三)目前形勢是有了變化的,一月十七日以前他是進攻的,我是防禦的,十七日以後反過來了,他已處於防禦地位,我之最大勝利在此。
(十四)只有軍事攻勢才會妨礙蔣之抗日,才是極錯誤政策。政治攻勢反是,只會迫蔣抗日,不會妨蔣抗日。故軍事守勢政治攻勢八個字是完全正確的,二者相反正是相成。
(十五)對於國共關係,軍事守勢政治攻勢也只會拉攏國共,不會破裂國共,對於一個強力進攻者把他打到防禦地位,使他不能再進攻了,國共暫時緩和的可能性就有了。
(十六)用蔣介石的手破了一條缺口的國共關係,只有用我們的手才能縫好,我們的手即政治攻勢,即十二條,除此再無別的妙法。
(十七)以上各點請向某君解釋,並問他的意見如何。
(十八)華北、華中敵我兵力及配備弄好即告。
*
寒辰
以上這些中共中央及*的電文,清晰的說明了,國民黨所持的是進攻戰略,中共打的是防守反擊。
在日本防衛廳編撰的《華北治安戰》下冊第23頁中有國軍匯同日軍聯手清剿共軍的記載,請看以下:
第二期作戰(2月17日—28日)(註:1942年)師團從17日以後,撤回分散部署的部隊,以一部兵力轉向沁水,主力則一面掃蕩,一面南下,對馬壁村(沁水東北10公里)附近之敵進行了剿滅戰。在21日夜間,從沁水、浮山、府城鎮一線,縮小包圍圈,隨後進行掃蕩,取得了很大戰果。在此次作戰中,山西軍第六十一軍(軍長梁培黃)以其主力,作為我方友軍參加了戰鬥,此點值得注意。
這是出現在日本文獻中記載的:日、國軍隊攜手剿滅共軍的記述。
謝維思在1944年10月9日給美國國務院的報告中寫道:「獲得廣大人民支持的共產黨,在未來的中國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如果國民黨不進行共產黨那樣的政治、經濟改革,共產黨在較短時間內,將成為中國的統治力量。」
標題:如何看《一寸河山一寸血》中篡改的歷史,還原其真像?
當我們看待抗日戰爭的那段歷史時,應站在我是普通中國人的角度來看。
在那段歷史中,最為紛亂密霧重重的是國共兩黨之間既有協作又有爭鬥的活動,其核心就是希望壯大自己的力量,削弱對手的力量。首先我們觀察的基本立場是:
我們必須承認,任何一個政黨必有其私利。任何一個政黨必有擴大自己力量或者說擴大自己勢力範圍的本能,任何一個政黨必有獲取政治領導權的目的。這個目的就是該黨最大的私利。
在這個政黨擴大自己勢力範圍時,獲取政治領導權的過程中,必然與其他政黨發生衝突。
如果衝突的各方都承認對方的目的是合法的,都能在法律範圍內,雙方共同遵守的規則下進行約束,那麼這種衝突就表現為競爭。注意,競爭的前提是:承認對方的目的合法!
如果任一方不認為對方的目的合法,因而對衝突的另一方使用武力。那麼,有兩種結局:1、對方被掐死;2、爆發戰爭。總之,一旦動用武力,其結果只有一個:某一方被滅掉。
且不論對方的私利是否合理,首先動用武力的一方無疑是將本黨的私利凌駕於國家、民族利益之上。因而,不惜促使內戰爆發。
在政黨衝突中,只要他們口中所喊,心中所想,手中所行,所謀求的私利不損害國家、民族這個最高利益,他們的政策、方針、措施與國家、民族的利益相一致。我們就應該認為是可以接受的。
人民以各自的利益彙集成整個國家、民族的利益,他們將以不同的方式表述他們各自支持那一方,也就是承認那一方的私利是合理的,可以接受的。
因此,站在某一政治派別的立場上,指責另一方謀求私利,只是一種無聊的言論。難道他們那一政治派別就沒有自己的政治目的?就沒有私利?他們真的就做到了「無私無慾」?
其實,任何一個指責對方政黨的言論,都是出自於自己的政治目的,也就包含了本黨的私利。問題不在於有無黨派私利,而在於其私利是否與國家、民族的利益相一致。
從已經公開的歷史文獻來看,可以肯定的說:國共兩黨之間武裝衝突是國民黨方面挑起的,有《共黨問題處置辦法》、《異黨問題處理辦法》、1940年11月14日的《黃河以南剿滅共軍作戰計劃》等文件作證。觀察兩黨在那一時期的文獻,可以看出國民黨是主動進攻方,共產黨是積極防守方。
國民黨的《第八路軍在華北陝北之自由行動應如何處置》文件中。在第一節「問題性質之認識」中說:
「目前共產黨勢力,雖以華北陝北為根據,然其活動範圍,則普及各地,而尤以華中各游擊區為甚,故對第八路軍在華北陝北自由活動之處置問題,實即對整個中國共產黨活動之處置問題,如處置得當則共黨活動之範圍,或僅及於華北陝北,其他區域則無發展之餘地;如處置失當,則第八路軍將利用淪陷地方中央統治力量鞭長莫及之情勢,擴大其自由活動之範圍。結果中國抗戰形成國民黨失地,日本與共產黨分地之局面,日本與共產黨相反相成,本黨統治之土地,將一失而不易復得。」
在此,國民黨將中國之土地視為黨之私產。故有「中國抗戰形成國民黨失地,日本與共產黨分地之局面,日本與共產黨相反相成,本黨統治之土地,將一失而不易復得。」之憂。
另外,有些網友舉出《中條山戰役》指責共產黨見死不救。但是他們卻割斷的歷史的前因後果。
1941年1月6日,皖南事變,共產黨提出13條要求。包括撤消「新四軍是叛軍」的決定,釋放被俘的新四軍官兵,懲辦肇事者等要求,國民黨一條也沒答應。
1941年5月7日,日軍進攻中條山。
我想問的是:
假如你與某個「盟友」並肩作戰,但都心裡盤算:打贏了以後,我倆誰是老大?
你的「盟友」突然對你猛砍一刀,使你一條胳膊重傷。你向他要醫藥費,他都不給你。這時你的那個「盟友」陷入了危險,但你看得出還要不了他的命。
你會用你尚能動的一支胳膊去救他嗎?
我敢說:世界上任何人在這種情況下都不會出手救對自己下刀子的「盟友」。
所以,用《中條山戰役》指責共產黨見死不救是掩蓋了歷史真相的污蔑。
[江海寄餘生]的轉貼中也提到:
蔣介石急令周恩來轉告延安,要求太行山、太岳山根據地的八路軍從背後襲擊日軍,以解中條山之急。8日毛致電周/恩來:「(一)對於敵軍進攻,須強調『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進攻』的號召。(二)/對於國民黨要求我們配合作戰,須告以當然如此,不成問題。(三)我們要求事項:(甲)迅速解決新四軍問題;(乙)速發餉彈;(丙)停止*;(丁)派機送周回延安開會。」然後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討論《關於我黨在反對第二次*高潮鬥爭中的教訓》。
這裡,*顯然利用蔣介石的危急,提出共產黨的要價:(甲)迅速解決新四軍問題;(乙)速發餉彈;(丙)停止*。
這個要價合不合理?顯然是合理的。
蔣介石答應了嗎?沒有。
如果你說:把我身上的刀子拔出來,我就幫你。但你的「盟友」不肯拔,你還會出手幫他嗎?
我們看待這段歷史,不是站在那個黨派的一方,而是站在中國老百姓的立場上才能不受偏見所影響。
那個開口就說:「武裝叛國分子就是殺的太少了,沒有殺絕,中國才被貽害成這樣的。」顯然不能在公正的立場上看待歷史。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