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 第三部 第三章 洛陽攻守
    (首先道個歉。上一章寫錯了年份,應該是226年,222年是渭南大戰那一年。)

    孫資見我始終不正面答覆他的話,正色道:「陛下須知,傷人一千自損八百,傷來傷去,皆是我中原百姓,陛下對胡人尚且施以懷柔之術,卻對中原百姓這樣狠心,豈不讓天下人齒冷?」

    我笑道:「不想打仗,讓百姓安居,那好力吶。可是,你們那一個別皇帝,季漢一個皇帝,百姓供養著還是累啊,這麼的吧,朕在長安給曹睿建了府弟,讓曹睿過來住,還你們這些人,一聲兒來,我們吃點虧吃點虧吧。」

    孫資終天被我激起了火氣,他振衣而起,怒道:「陛下,在下乃大魏使臣,代表大魏天子而來,你見我於草野之地,殘我於言詞不達意之中,是可忍,孰不可忍,告辭!」

    我笑笑,攔他道:「大人留步,別生氣啊,火氣太大,容易傷身的,你這麼大所紀了,這樣可不好。你適才所說把荊州賠給我們的事兒,是曹睿說的?」

    「當然是我家陛下。」

    「他真有這個心?」

    「我家陛下一片真心,關愛百姓,豈有他們哉?」

    我心道,他若是關愛百姓,那才是見了鬼,別以為我不知道他在歷史上為建宮殿把長安的承露盤都拆了的事。口中卻道:「那好,雖然曹睿比我還大個兩三歲,但他才當皇帝,我也不能太欺負他了。這樣吧,讓他把洛陽和并州一塊給我,咱們這篇兒就算翻過去了。」

    孫資冷笑:「陛下,我大魏乃天下第一強國。兵精糧足,我陛下雖初登大寶,然龍虎之姿,項明神武,又有百官齊心,萬民同力,苦陛下不想讓百姓安居,妄動刀兵,那就來吧。」

    我看他真的急了,忙笑著轉回幾句。讓人送他下一步去休息,準備明日再正式接見,卻和廖立商議起來。他此行的目的是什麼?

    難道說曹睿被我們的實力嚇到了?打算求饒?不能吧,這幾年曹魏雖然屢敗。但實力還在,若非四面開戰,只憑季漢自己對付他還有些吃力呢。可是他們這樣做目地何在呢?

    廖立想了想,也認為這是緩兵之計。我們突然進攻。他們措手不及,需要調人馬。運武器,備物資,然後才能組織起反攻來,曹魏國大,又是以戰定天下的強國,其戰爭的潛力還是很大的。所以,無論如何。戰爭不能停,找下來的地盤才是實在的東西,他一天不交荊州,咱們就打他一天。就算交瞭解荊州,也不能輕易放棄這個好機會。

    不過,既然他說交割荊州,那膽天就讓他簽字兒,不落實,哪怕落手裡個東西罵罵他伴隨也好麼。

    我與廖立相視而笑,和東吳,攻曹魏是主題,豈能因一個荊州而袖手。

    可是,孫資不肯簽字兒,他說這種事情落在紙上太丟人了。但是他說。曹魏可以先行退兵,把荊州交出來。好奇怪,發曹魏之力,我們就算是全力攻擊,也無法將之滅國,只能是一步步削弱他的實力罷了,他怎麼會如此示弱?若當真如此,那我們何必要拚命攻擊他,若能從談判桌上得到利益,那麼為什麼要用刀劍呢?我又不瘋。

    但是,這裡面肯定不是那麼簡單,我表面上看著廖立等人說話,心裡發瘋一樣轉著念頭。雖然細物上我不見得勝過他們,但是決策問題,把握全局,我一向不會自卑,甚至我認為,就算是孔明,他也不一定比我強。在這世上,太精明地人,他們不肯吃一點虧,所以就會津津計較,就會忽略了大局。相反我這種拿著虧當飯吃的傻人,卻會輕易看到問題的所在。

    我在腦子裡用筆劃了一下,荊州,東通吳會,西連巴蜀,南極湖湘,北控關洛,得此地之後,向北向陽花南,皆可形成攻地形勢。自古是爭雄天下的寶地。當年為了一個南郡,東吳和我們就翻了臉,如今曹魏竟然要主動讓出一個州,他是什麼意思?難道,他想讓勾起我們與東吳的宿怨不成?

    我想著這種可能。

    記得在二叔關羽攻打襄陽時,曹魏就幾次想要放棄,後來二叔敗北,呂蒙佔領荊州,曹仁甚至一把火把襄陽燒了,自己逃回了樊城。直到後來發現呂蒙沒有北朝鮮進才又重新佔領襄陽。雖然曹魏這些年經營荊州,但是除了南陽,其餘地方還都是幾國相爭的交際花替探制區,季漢有時攻過去,東吳有時也打過去。雖然說曹魏放棄這塊地方要下極大地決心,但其對他的損報傷並沒有那大。反而他的軍力回收了,力量增強了,離開了水地,在陸上東吳又如何能捍得動曹魏的鐵騎?還有其他地解釋麼?

    但是,若是他們當真出讓,其結果會是怎樣?我們難道為了與東吳的和好,放棄在荊州地利益?讓東吳得這個便宜?但是,若不讓,我們該如何與他們商議?而季漢的底線在哪裡,東吳又會怎麼做?

    眼下,天下的形勢是前所未有的好,曹魏八面受敵,季漢和東吳聯手強攻,一鼓作氣攻下宛洛也不是沒有可能,不,是希望極大。右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東吳突然變瞭解卦,對我們的危害就太大了。不行,東吳鼠輩,鼠目寸光,自孫策死後,進攻之心就極淡,而得荊州,定中原,又是魯肅還活著的時候提出過地政策,東吳對荊州有著極特殊的感情,我可不能忽略了。

    當下,我一面用好話留住孫資,不放他回去,不讓他消息傳回曹魏,迷惑曹魏不知我對荊州的意圖,不敢輕易離間;一面急書孔明,請他們嚴密注意荊州方向的變化,防止出現磨擦;一面派心腹人分別以孫尚香和我的名義給孫權和孫登送去禮品,探問口風。

    未幾,先生回信,若當真如此,他會在力促兩家和好,不生事端。而孫權也回書,季漢東吳乃是姻親,怎會為區區一個荊州而生什麼誤會?至於戰局發展到什麼樣,是誰也想不到的。到時候各自努力,各安天命,避免互相攻擊也就是了。

    接到這兩封書信,我心大定,有了信鴿,在沒有阻截的情況下,傳書方便了很多。這讓我雖在北疆,也可以輕易的瞭解前敵的事。

    眼下,洛陽戰場上幾攻幾守,打得熱鬧非凡。先生和司馬懿再度交鋒,兩人兵力相若,先生勝在兵精而器利,司馬懿勝在地利和人多。

    我閒來沒事兒,把鄧艾的夏候霸幾人弄到一個屋子裡,然後找人勸他們投降。果然不出我之所料,這兩人還都是死硬派,誰也不肯降。沒關係,我有的是時間,慢慢來,雖然夏侯霸投降的可能性有點小,但是鄧艾還是有可能的。我讓李嚴對他們講當前軍情,說是曹魏要敗了。這兩個人怒而反擊,我藏在幕後看熱鬧,把戰聲的實際和他們所說的相印證,從中發掘關於曹魏的有用的信息,然後及時傳到前線先生大營。結果過了幾天,鄧艾有了警覺,他不開口了。我不放棄,繼續努力,並著人打探他母親的下落。

    不能不說,鄧艾這個小結巴的分析還挺不錯的。起碼在最初曹魏的反應,都落入了他的算中。當然到了後期,他的智力就無法達到了。畢竟這是天下最聰明的兩個人下出的棋局。

    面對曹魏,先生是全軍包圍,接著陸重點突破,以四叔和龐德為西路人馬,方攻函谷關方向牽制郭淮部,以三叔和關興,張苞,龐會為北路軍。進攻天井關,切害并州,危脅河內,牽制來接連援的曹真部,以諸葛喬為南部軍,進攻宛城,牽制夏侯威,同時阻斷荊州與洛陽的聯繫,先生親令姜維部主攻洛陽。

    司馬懿用兵極穩,其間又帶著一種極為犀利的感覺,他常常能把握住戰場上稍縱即逝的機會,給對方以重重一擊,將對手至於死地,而處於一地,他也常常能不局限於一個小圈子,眼睛總是望著全局,這在將領中是很難得的。而先生用兵,則是到了大化無痕的境地,他極為擅於悄無聲息的設下一個又一個的圈套,環環相扣,大圈套小圈,把人的眼睛套花了為止。與他作戰,你進也是錯,退也是錯,好不容易以為抓信他的露洞,踏上去才知道是個陷阱。這兩個人交手,很明顯先生站著上風,但是司馬懿雖處強勢,敗而不亂,層層死守,處處嚴防,消耗季漢的力量,打算把季漢攻擊的強大勢能消耗掉,使季漢字自己知難而退。但是,先生豈能讓他如願,先生在洛陽城外設下層層圈套,忽進忽退,連消帶打,令司馬懿防不勝防。

    八月底,先生到底是用六西六甲之術把司馬懿弄暈了,站場上,同時出現了好幾個孔明,司馬懿出現誤判,被先生一擊而中其後軍,妝維指揮人馬猛衝猛打,銜尾直追,司馬懿落荒而逃,直入洛陽城中。

    在邊吃了幾個敗仗之後,司馬懿和郭淮變得膽戰心驚,草木皆兵,都認為他在主攻自己,各守城池,不肯出戰。先生幾番誘敵,連用妙計,卻終於沒有成功。他擅長野戰,但對於攻城還真是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只能是各式攻城武器輪流來,打消耗看誰最後頂不住拉倒。仗打到這個份上。其實還是靠實力來說話,拼人力,拼物資,拼意志,拼決心,拼耐力。

    九月上,我自北疆起程回返長安。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