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反轉記 vip章節解禁處 第八卷 敏敏 第二十三章 亂七八糟建軍狂想曲
    夜晚『小屋內。

    今日早上被排擠的一泉光桿司令聚集在一起,韋一笑和五散人面上微微帶光,一想到可以告別多年的光棍生涯,並且能到一地自由發展,一個個心曠神怡。

    韋一笑與五散人中說不得是穿一條褲子的交情,與其他人關係也好,只是五散人周癲人如其名,瘋瘋癲癲,與韋一笑略微有些不對,但是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高強坐在一邊,笑道:「今日,咱們這些光桿司令齊聚一堂,這裹是天地風雷四屍、天鷹三旗和五行旗的名冊,這勞苦差使誰也跑不了,人家一起來看吧!」

    韋一笑與五散人一同苦笑,捧過厚厚的名冊,開始低頭猛看。

    高強抓起名冊來,瞇著眼睛想:朱元璋啊,朱元璋,達下總得把你孤立起來,嗯,常遇春和徐達都不能給你留下,嗯,動動腦筋,還有哪些名人來?那個被朱元璋滅了滿門,牽連而死三萬餘人的胡維庸現在在哪裡?還有被稱為半神仙的劉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這些人都在哪裡呢?對了,似乎還有一個人將被朱元璋砍了頭的叫做藍玉的倒霉鬼。

    高強並不是專修歷史的,能記起這麼多名字就已經不錯了,這些名字多有特點!

    李善長,善長……

    藍玉,藍色的玉……

    他只記得一件事情,朱元璋是淮人出身,而李善長、胡維庸也是淮人。最後形成了一個淮人集圖。而劉基等是外籍人,外籍人和淮人官僚集團在明朝初期矛盾突出,後來朱元璋為了給子孫鋪平路,靠著胡維庸案和藍玉案一下子殺地兩人集團血流成河,明朝開國功勳死傷無數,最後善終的不多,其中出名的似乎只有湯和一個人,這傢伙與朱元璋從小是玩伴,後來看情勢不對,主動交了兵權開溜。回家當富翁老,享受榮華富貴。高強根本沒有如同韋一笑等翻名冊。直接提起筆來,開始靠著回憶來寫些人地名字。他心裹咬著牙:不管如何,這次非得把朱元璋削成了光桿司令不可。

    一晚挑燈夜戰不提。

    第二天,一來人等腫著大眼泡從屋子裡面出來。

    名單:巨木旗:常遇春……

    洪水旗:徐達……

    厚土旗:藍玉……

    銳金旗:湯和……

    烈火旗:胡人海……

    最讓高強意外的是,在天鷹旗人旗中找到一名敗私鹽的幫泉,名字叫做:沈萬三。

    抱著天鷹旗審核的是冷謙冷大人,冷謙看到達人的名字便下了評論「俗,太俗了!萬、三。都是數字,似乎天生是和錢打交道的人物。」

    當然,冷人先生原話很簡潔:「俗,錢臭!」

    冷謙一席話,高強才將這個人才刨出來,心道:不管你是真沈萬三還是假沈萬三。憑著活財神這個稱號,就得將這個好苗苗留住。

    讓他失望的是,明教並不是無所不包的。比如劉基和李善長這兩個人並沒有找到。

    在烈火旗中,要找夠十人之數,還差最後一個名字,高強隨意一看,有人叫做胡人海,高強立刻樂了,胡人海,那豈不是和胖人海是親戚?就他了。

    高強所不知道,胡人海在歷史上鼎鼎大名,外表粗獷豪邁,性格憨直勇敢,作戰勇猛,而且還是一個有幽默感的人,經常能調動氣氛。

    當然,這都不是他出名的原因,胡人海文化程度不高,但是謙遜有禮,懂得不擾民傷民,關心民家疾苦,而且,他還推薦了劉基,宋濂等人,若不是胡人海後來死於暗算,還沒有熬到明朝開國,不然也是一位人書特書地人將。

    至於朱元璋,現在已經是洪水旗外堂的一名香主,這名簿上拼語也就達十二個字:精明強幹,有勇有謀。看來是很。難挖到這個人了,高強心裡還沒有想好把這傢伙怎麼樣。

    雖然按照高強所學地馬克思歷史規律來講:當時元末的大起義,不管有沒有朱元璋,那是一定會成功地,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只是高強心中疑惑,若不是朱元璋,換一個人,比如張士誠或陳友諒,難道會比朱元璋更好?

    高強本身主意未定,既然朱元璋挖不到,那索性將朱元璋手下那些未來的人將之類通通挖走,這個朱元璋權利慾望太大了,怎麼看怎麼覺得不是個好人——不過話說回來,當皇帝的,有好人磨?這個世界上哪裹有純粹的好人壞人?

    等到早上一群首腦聚集在一起,在幾番討價還價之下,楊逍、殷天正和莊錚不情不願地答應了韋一笑,或者說高強的要求,只是他們心中偷著樂,高強果然沒有食言,挑走的人多是普通幫眾,最高級別地人不過是徐達,僅僅是一個香主而已,而明教上下,大大小小香主也有百十餘人。

    如常遇春,現在根本不在光明頂,只是在名冊上,失蹤數年,據說在某地佔山為王帶著數百人當山大王。

    還有徐達,徐達小常遇春兩歲,現在只是洪水旗中一個最小最小的小頭目,與六人派的打鬥中還被震傷了內臟,正在養傷,如同半個廢人。

    而沈萬三剛剛入伙天鷹教,據反映為人頗有些小聰明,販鹽是一把好手,可是功夫卻慘不忍睹,若不是平時人緣好,打架時候人家照顧他,那些幫派拚鬥中,都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天鷹教對他的拼語是不適合混江湖,還是回去混商道比較有前途。

    豈不知,軍隊打仗。那也是在拼錢財啊!

    經過一個時辰左右的拉鋸戰,一切塵埃落定,大夥兒眉開眼笑,好似都是成功者,坐在一起,悠悠閒閒慢慢品茶磨牙。

    高強只眼一轉,道:「我明教既然要整兵備戰,那就要按軍隊地規矩來辦,咱們幫派中什麼香主,壇主。旗使,左右使。副教主等等職位稱呼,卻和軍隊中地稱號不符。不如這樣,我們在江湖上走動,自然以江湖的稱呼,但是在軍中,我等卻需要另外一套稱呼。殷天正頗感興趣,道:「高老弟倒是說說,有什麼好的辦法?」

    高強興會勁立刻上來了。腦子裡面「班、排、連、營、團、旅、師、軍,以及集囤軍和軍團」等亂七八糟念頭湧了出來,隨即便覺得有困難,高強有一個毛病,對數字特別不敏感,從小到人數學是最差。而且還有一點,書本上寫得明明白白地數字,一到現實中就發暈。

    他整理整理思路。慢條斯理侃侃而談:三條隱性原則,也就是秘而不宣,不承認存在,但是在事實上卻必須依次行為的:一,現今起事高層,稱為長老,組成長老團,日後無論在軍務上成或敗,只要沒有叛教、叛國,一律終身享受級別待遇,日後開國即為開國元勳。

    若在軍務上有巨大失敗,經長老團商議,可以共同免去其實職,但仍掛名銜,仍然享受長老級別待遇。

    二,明教今後不再人規模擴展,建軍以宗教來招攬眾人,以明教中人為骨幹,明教建軍,要注意吸收優良將才為教徒,禁止濫收教徒。

    三,各門各旗均為明尊座下弟子,明教中人不得相互攻擊,遇有矛盾,提交長老團投票決定,違者,其餘明尊弟子可以共攻之。

    軍隊稱號:軍中,以人元帥為尊,與日後明教教主相對,空缺,榮譽軍銜。

    元帥級別,對應兩位副教主和光明左、右使與總管,榮譽軍銜。

    人將級別,對應法王級別,榮譽軍銜。

    上將級別,對應五散人級別,指揮若干軍組成軍團,進行人規模戰鬥。中將級別,對應各位掌旗使級別,可統領五萬人,控制五位萬夫長,稱之為一軍,首領稱為軍長。少將級別,對應各位副掌旗使,萬夫長級別,稱為師,首領成為師長。上校級別,對應壇主級別,統領五位千夫長,五千人作戰,稱為旅,首領稱為旅長。中校級別,對應香主級別,千夫長級別,稱為囤,首領稱為團長。少校級別,統領五位百夫長,五百人作戰,稱為營,首領稱為營長。上尉級別,統領百夫長作戰,稱為連,首領稱為連長。中尉級別,統領五位十夫長作戰,稱為排,首領稱為排長。少尉級別,統領十人作戰,稱為班,首領稱為班長。上士級別,功勳兵。

    中士級別,老兵。

    少士級別,新兵。

    軍隊中,以軍長、師長……班長,指揮部隊,決定命令,下級必須無條件服從上級命令。

    從最低級的班到最高級的軍,設立作思想工作的人,必須由明教弟子擔當。

    連以下,均稱其為指導員。營到旅,稱之為教導員。師、軍、軍囤級別,稱之為政委。

    明教中人,多半出身於江湖,並不適應軍旅指揮,除了關鍵人集團單位,如旅、師、軍,從團以下,最好擔當思想工作一類職務,同時要積極將那些驍勇善戰的將軍發展為明教教徒。

    明教既然以奪得天下,為百姓謀利考慮,自然不應該繼續耽於江湖仇殺爭鬥,隨著起義形勢變化,應該逐步將江湖稱號轉化為軍職,將來奪得天下,再以軍職從政,政教合一。

    嗯,歷代農民起義,都是因為無組織無紀律。而且,就算有推翻前一代王朝地,也是給別人做了嫁妝,李自成起義軍快速腐敗,那就是沒有明確的思想,人伙兒能想到地極致就是:推翻一個皇帝,再拜起一個皇帝。

    農民起義真正成功的就是兩家:割邦和朱元璋,割邦打敗了頃羽,朱元璋干倒了陳友諒。

    扯遠了,高強咧嘴一笑。將心思繞轉,繼續道:軍隊中。將領指揮部隊,政委、教導員、指導員作思想政治工作。開展訴苦工作?全民發動抗元抗蒙,發展民兵,兒童團,婦女會,還來個什麼麻雀戰?地道戰?游擊戰?

    高強絞盡腦汁,奈何腦子不管用,再也想不出什麼東西來了。

    頂多就是什麼迷彩服。什麼散兵線,還有鐵頭盔,至於火藥配方,人家元朝已經有了,但是若說製造火器,高強立刻傻眼了。腦子裹轉末轉去,想了半天,光是知道有什麼火繩槍?

    前裝槍?後裝槍?滑膛槍?膛線槍?手動步槍?半自動步槍?

    全自動步槍?突擊步槍?

    別說步槍。便是弄出支左輪手槍也不錯啊!可是,那個該死地左輪手槍光知道一個輪六個孔,後面撞斜擊打,如果出現臭彈,扣動扳機就可以繼續發射子彈,這是自動手槍比不上的,左輪手槍從來都是刺客們的首選利器,美國總統在這槍械下面都死了好幾個!

    問題是,左輪槍已經是很簡單了,怎麼做?

    光是記得元朝有了火炮,清朝有個姓戴的發明了連珠槍?

    但是若要細說,這個,高強還不清楚現在能製造什麼槍,況且,現在的鐵質和工藝技術,能拉出膛線來麼?膛線是六根還是幾根?是左旋還是右旋?槍械構造是什麼?怎麼擊發撞斜?怎麼做底火?

    TNT黃色炸藥配方是什麼?喀秋莎火箭蛋到底是怎麼弄的?

    擲彈筒和迫擊炮是什麼原理?為什麼無座力火炮沒有後坐力?

    而炮擊炮和榴彈炮哪個是走直線,哪個是走曲線的?哪個跑得遠?

    就算是捨棄了火槍和火炮,那個木把子手榴彈怎麼做?地雷怎麼做?

    高強兩眼立刻翻白了。

    他是文科生,還是一個對數字極不敏感地文科生,並且,初中、高中化學以不及格居多,而學到地物理知識都還給了老師。

    不光說軍用,便是民用的生財手段中,高強也發現自己根本不懂,水泥怎麼制?光記得石灰粉遇到水就劇烈反映,純淨地玻璃怎麼制?光是知道其顏色跟金屬元素有關,怎麼吹成玻璃瓶?鐵如何煉?便是小高爐也好啊。

    高強發現自己,通通一無所知,明好一張嘴張開,想到哪裡說到哪裡。「這個政委,做什麼思想工作?」殷天正目光呆滯。「殷大哥,咱們明教的子弟兵,可不同其他農民起義軍,一個部隊有沒有凝聚力,除了將領個人魅力和宗族控制,還需要做思想工作,讓他們每個人都有宗教信仰,信奉努力為明尊而戰,死後升入極樂世界,每個人都找到心靈依靠,」高強扯了人遠,最後落到關鍵:「這樣,不管這支隊伍失敗多少次,只要有人以明尊號召,隨時可以帶起一支不怕死地精兵!」「這個,似乎我們以前也做過。」楊逍埋頭在紙張中,偷空撇了一句話。「這個做法有些不一樣,最重視基層,讓那些兵丁明白,剝削他們地是誰?誰是他們的仇人?他們應該為什麼而戰?」

    高強只能胡扯。

    「噢,」殷天正點點頭,道:「這個自然,咱們的部隊,自然得掌握在自己人手中。」

    莊錚指著紙張一處問道:「現在咱們一個香主手下不過十數人,多者不過二十餘人,這裡面卻寫他們要指揮一千人,稱之為團,差距太大了吧?」

    高強道:「不大,不大,這個就是給他一個番號,雖然現在是個空架子,明有十餘人,但是他到了地方上可以招人,招到一千人為止,若是以後打仗輸了,如剩下百十人,只要軍旗不丟,就可以繼續補充人員。」

    殷野王問道:「軍旗?」

    高強道:「一個軍隊得有榮辱心。不然打敗仗打多了,兵士們就沒有信心和士氣了,軍旗在團級軍隊設立,是一個團地象徽,若是這個軍隊打仗打到軍旗都保不住的程度,就可以撤銷它地番號,將閒散人員編入其他部隊。」

    楊逍道:「這個元帥什麼地人家都熟悉,可是上將,中將,少將。這是什麼?」

    高強道:「從古到今,將軍們有稱揚威。有稱揚武,還有威武。還有很。多封號,看的人都頭暈,咱們簡簡單單,將軍隊將官分為將、校、尉三階,每階三級,而人將和元帥、大元帥是榮譽稱號,。」

    殷天正笑道:「莫非。老夫現在就是個元帥?」

    高強搖頭道:「不是,殷大哥,楊大哥和小弟,現在不過是個上校。」

    楊逍感興趣:「這是為何?」

    高強道:「咱們明教,算上各門各旗,散落全國各地的人員來說也不會到五千人。而五千人稱之為一旅,旅長軍銜對應禹上校。」

    顏垣鬱悶不已地對著紙張道:「你們都是個上校,我這掌旗使就只能撈到一個上尉。」

    高強解釋:「各位兄弟想想。若是我們現在就都是什麼元帥,上將,聽起來是威風,可是手下並沒有那麼多兵,最重要的是,咱們以後再也沒有陞官的機會了,人家說,這滋味如何?」

    冷謙冷著個臉,寒聲道:「不好!」

    楊逍若有所思,道:「眾弟兄們以後天各一方,各自發展,好若吳旗使和顏旗使,若是一人手下兵馬五萬,一人手下只有兵馬一千,那該如何稱呼?」

    高強道:「兩種情況,若是兩者發展經年,顏旗使一直沒有壯大隊伍,手下一直是千餘人,那他明能是一個團長,軍銜中校,但他同時是我明教的掌旗使。還有一種情況,顏旗使曾經將隊伍拉到五萬人,後來慘敗剩下千餘人,只要軍旗在,他這個軍長就可以再次補充兵員,擴充部隊,當然,若是長老團認為顏旗使敗因難醇,就可以讓他地部隊番號存在,但是轉為預備役,不予補充,或者懲罰其,降級為師長,只允許拉起一隻師級隊伍。

    不管哪種情況,若是我提出的第一條人家同意旗使不管功過如何,只要他沒有叛教叛國,則一定是長老囤一員,只是因為寸功未立,或者遭逢人敗有人過,若是眾長老過半數同意,則顏旗使退出長老團,為名譽長老。

    當然,若是推翻蒙古韃子,建立新王朝以後,明要長老團半數同意,各等職務,顏旗使優先出任。「

    殷天正瞇著眼睛道:「這第一條麼,長老囤?」

    高強點點頭,道:「咱們明教一直沒有教主,可是若論資歷等等,也難推出一位人家都心服口服的人選來,現如今有兩位副教主,一個總管,三法王,五散人,七人掌旗使,統共是十八人,十八人組成長老團,處決人事,必須過半數同意。長老團通常情況下,只減不加,若有底下兄弟建功立業升上來,需得過半數長老同意,他才能進入長老團。「

    高強頓一頓,環顧四周,道:「現在,幫派中人事,也是我等十八人來決定,設立長老團,明是因為兄弟們以後天各一方,互相聞劍下基業來,難免發生矛盾,這也是一個調解地組織,嗯,長老團,需半數以上長老到達,所發生的決議才生效,且必須由兩位副教主中一位參加,我這個總管麼,除非是兩位副教主都不能參加情況下,才可以召開成立長老會。」

    楊逍和殷天正互相看看,笑而不語,倒是莊錚笑道:「高兄弟,你是說,我等若為長老,必須湊齊十個人,還得是由兩位副教主召集,而且,最後集會地長老團成員還必須半數以上同意的決議才算生效?」

    高強點點頭,道:「正是如此!」

    他心道,殷天正,殷野王,李天垣,再加張無忌,四人。

    楊逍。孤家寡人一個。

    自己,算上立場不定地韋一笑?五散人?七人。

    而剩下的莊錚加五大掌旗使,六人。

    一,四,六,七,召集長老會地權利卻在楊逍和殷天正手中,長老會必須召齊十人,哪裹有這麼容易的事情?這個組織,也不過是一個臨時的維持明教聞和平的協議罷了。接下來五行旗、楊逍、殷天正,再勉強算上自己這一路。四路人馬分開行動,看看誰能擴充地盤。經得住考驗了!

    雲南境內,此刻已經是寒冬時候,偏偏這裹氣候溫暖,並不受到多少影響。

    偏遠之地,茶館內,一個秀才模樣打扮的書生一人佔了人半張桌子,將他地伴擠在另一邊,這秀才唾沫橫飛,精神奕奕高談闆論,他臉現油光,只眼放彩,身體前傾,若不論講話內容,倒是當真像是一個走江湖賣藝的說書先生。「可知四人賊?」

    「什麼四人賊?」他的同伴喝地已有三分醉,半個身子趴在桌子上,眼睛朦朧,口齒不清含糊問道。「孤陋寡聞了你!」秀才毫不客氣道,「誰讓你整天埋頭在故紙堆中?四人賊,乃是北高、南張、西徐、東殷!」「四人賊,四人賊,不過是四個比軟厲害地賊人罷了,人不過殺人越貨,我埋頭讀聖人書,有什麼不對的?」醉客臉上有些掛不住,少於運動不見眼光而顯蒼白的臉上,一朵紅暈升起來。「哼,」秀才搖搖頭,臉上紅暈翻動,額頭和鼻尖滲出一絲絲汗珠來,人聲道:「若是這樣,不過是小賊而已,搶得不過是人命和財富,有什麼資格被稱為四人賊?四人賊,那是四股厲害的強盜,他們聚集山林,拉幫結派,做那沒本錢的買賣,甚至還敢名刀名槍地和官兵們動手,官兵們屢剿不成,你說這夥人厲害不厲害?「「噢,梁山好……」醉客嘴一哆嗦,差點把一個「漢」字說出來,趕忙補充道:「賊人啊!」「差不多,」秀才點點頭,「那是宋時的四人賊,方臘、宋江厲害不?不照樣被剿滅了,這四人賊,怎麼也不會比他們前輩厲害吧?」旁邊另一桌上客人問道:「秀才,那你倒是詳細說說四人賊啊。」

    秀才端起桌上一杯酒,一飲而盡,衣襟濕了也不管,人聲道:「嗯,讓你等長長見識,」他低聲咕噥一聲:「若不是我娘舅四海五湖到處走,這消息我卻也不知。」

    秀才將起袖子來道:「四人賊,北高,指淮北的反賊高強,南張,指湘南一帶的張士誠,而西徐,則是贛西的徐壽輝,東殷,則是浙東的殷天正,這四人各自聚集幾萬人,造反殺官,無惡不作。」

    旁桌地客人嗤之以鼻:「我還當你知道什麼秘聞,若是這樣,也不用你說,不過是幾個人名罷了。」

    秀才臉上掛不住了,醉紅一閃而過,噴著滿嘴酒氣道:「要聽秘密,那也好,你們知道那江湖上事情麼?這諸如北高、西徐、南殷三伙賊人,據說都是什麼不吃葷不拜菩薩的魔教教徒,他們裝神弄鬼,不知道用了什麼妖法迷惑無知百姓,無惡不作,還聽說達伙人舉止怪異詭秘。至於那張士誠,卻是丐幫中的一人,領著一夥兒醃片贊地乞丐。不知道怎麼閱出了一些名堂。「

    旁桌地客人點頭不語,若有所思,這秀才的夥伴明顯是個書獃子,抬起頭來驚道:「這伙賊人橫街直撞,胡亂殺人,該不會壞我人元基業?」

    秀才哈哈人笑,道:「我說你該多出來曬曬太陽,達天下人有不知道四人賊的,卻無人不知道人將軍的威名,在四人賊以前。各地賊軍多如牛毛,人將軍領兵不過一年。全境皆平,這四人賊覆滅之時。指日可待。」

    秀才一句「大將軍」出口,館內其他客人神情立變,有人害怕,有人痛恨,還有人面露欣喜,嘴中喃喃有詞。旁邊桌上,一人突然發問:「秀才。我且問你,這大元朝,是蒙古人的大元,還是漠人的大元,你是蒙古人?還是漢人?秀才,我再問你。達一年來,天災屢降,南有干早千里。

    北有黃河決堤,你出去走走看看,餓死了多少人?多少人家易子而食,蒙古人照樣橫徽暴斂,根本不管我漢人生死,你知道不知道?「

    秀才面紅如血,伸手指住那人,說不出話末。

    那人一拍桌子,只目大張,繼續怒道:「四人賊!我敬他們是殺蒙古韃子的好漢,哪裡是什麼賊人,都是被逼迫著活不下的老實百姓,我且問你,你讀的是哪家的聖賢書?學地是什麼的道理?」

    秀才與他那同伴互看一眼,嘴中嚅嚅說不出話來,飯館中旱有人偷偷往外開溜。

    叮!

    秀才與他那同伴尖聲人叫,那醉酒趴在桌上,耽於運動,整日埋頭讀書地醉客此刻扭身就跑,雖然腿頡地厲害,以至於跌倒在地上,還不顧一切往外爬。

    秀才身子早就軟倒,慢慢向地下滑去,再看腳底,一攤液體滲了出來,竟是被嚇地尿了褲子。

    店內不知道何時多了一個連簧鬍子的大漢,卻是蒙古人打扮,他此刻拎著一把刀,上面血液一滴滴灑下,腳下,一顆頭顱滴溜溜轉動,卻正是剛才那痛斥「蒙古韃子」地客人。

    蒙古人漠提起刀來,輕輕地舔一口刀上血液,哈哈人笑:「無知漠狗,管你是四人賊還是四人寇,遇到我家人將軍,還不通通成死人?」

    數月後,春暖花未開,安徽濠州外。

    一頂接一頂帳篷盛開,大地上如一夜間盛開了千萬朵白色花朵,這許多花朵組成一個花叢,又如同一群耀眼奪目的星星,將黑漆漆的濠州城緊緊圖在中聞。

    帳篷間隔,人聲馬嘶,一眼望去,不知道多少人在中間走動,更有四五十座三四丈高由土堆砌成的高台,齊齊街向了濠州城。

    高台如一錐形人山,四處都是暖坡,唯有最高處是一人平台,緩坡上人頭蟻動,嗨喲、嗨喲號子聲不絕於耳,一群群壯漢光著膀子,拉著粗繩,粗繩一端緊緊拽著一門門粗壯大炮,緩坡上更有一根根人抱圓木墊在上面,火炮壓在上面,發出令人牙酸的吱呀聲音,這麼多人伺候半天,費了半天力,也不過換這人炮輕輕挪半步。

    還有些小炮下面有車輪,推動起來相對更為方便,儘管如此,也仍然費時費力。

    高台上,已經有些火炮到位,炮口統統街向小小濠州城。

    高台後面,一個華麗的白色人帳矗立在那裹,帳篷頂端竟然是金頂,而帳篷周圈全是由瑪瑙、珍珠鑲嵌,說不出的豪華珍貴,其頂端高高豎一將旗。

    人帳門簾一抖,走出一蒙古人漢來,這人長一臉連鬢鬍子,卻正是在雲南拔刀殺人地那傢伙,他看看遠處高台上,火炮林立,得意一笑,退了回來。

    帳篷內不若外表豪華,地上鋪著紅絨大地毯,兩隊將領束手而戰,看他們一個個頂盔帶甲,出去都是執掌一方,殺伐決斷的人將,卻不料在這帳中,一個個如小廝模樣站立,大氣都不敢吭一聲。

    這蒙古人漢在帳外還能得意而笑,頗為囂張,入了帳篷竟收起一張笑臉,一張大臉肅穆緊張。抱拳恭身道:「稟報人將軍,外面火炮隊進度有序,大概今夜就能準備妥當,明日一旱,萬炮齊發,困在濠州城內的反賊瞬聞就可友飛煙滅!」

    蒙古人漢所街方向,正是帳篷中央,所言的人將軍就坐在那裡,只是這人將軍週身一片黑暗,竟然看不清面目。

    良久。帳篷內無一聲息。

    「徹裡不花,退下!」人將軍明道四個字。「是!」徹裡不花低頭退入隊列。不敢多言。

    人將軍低頭看看地圖,低聲道:「四人賊。四人賦,殷賦已被我水軍擊破,徐賊內訌分裂,張賊……哼,高賊,這次我叫你插翅難飛!」

    這一段來自於歷史,明不過反轉了一下。據《明史》記載,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張士誠被明軍圖困在平江城(今江蘇蘇州),大將徐達「領四十八街將士圖城,每一街置裡陽炮架五座,七梢炮架五十餘座。大小將軍筒五十餘座,四十八營寨列於城之週遭,張士誠欲遁無路。濠州城外。百萬人軍,雜色帳篷在大地上如花朵般綻開,鋪滿十裹路。

    濠州城內,百萬軍民,迷彩色帳篷在大地上如綠草般鋪開,佔滿了整城。

    城中心,最高處建築是一座外表爬滿了籐蔓地高樓,只是現在正值早春,花朵還未綻開,枯黃的枝蔓上明有星星點點地綠色。

    高樓內,最大一閥屋內,雲霧繚繞,如神仙境地。「大家都到齊了吧?」高強紅腫著只眼問道,順帶著側身向韋一笑靠去,一因為韋一笑輕功最佳,眼力最好,上百號人這老爺子掃一眼就能看出誰沒到,簡直是絕佳的跟班,高強向這老頭兒問話,身隨眼動,身子向前壓,表示親近。

    韋一笑點點頭,順帶看看了高強身邊殷天正一眼,滿臉憂慮。高強旁邊的殷天正已經成了一個噴霧器,老爺子已經不是一張嘴出氣地境界了,五官出了一隻眼睛不透氣,現在兩個鼻孔、兩個耳朵和一張嘴巴一起開動,吞噬著煙草,現在殷天正整個人籠罩在一層繚繞煙霧中,別說面目,便是身形都看不清楚了。

    高強雖然不能說煙酒不沾,平時應付場合,抽煙喝酒哪個男人不會?尤其是一個掌權的男人。

    可就是他也受不了殷老爺子如此毒害,畢竟功夫高總是抵不住尼古丁慢性毒殺,他看到眼前腦袋大小鐵盒中儘是煙屁股頭,上面紅彤彤的印著「中南海」三個字——高級煙,專供明教高層用,是沈萬三領了高強的意思開發出來的一賺錢貨,盒裝煙,這是蒙古韃子與起義軍地最愛。

    高強心中惴惴然,低頭看著特製中南海,這種中南海煙屁股有煙身一半長,適合癮君子抽,可是殷天正一下抽了少說有四五十根,而且看這趨勢還有繼續抽下去的可能。

    高強想勸勸殷老爺子,可是又忍住了。

    他看過殷老爺子地淒慘的樣子。

    白眉鷹王這個綽號已經不足以形容殷老爺子了,殷天正不僅眉毛白了,頭髮也白了,臉也旱沒了以前地紅潤樣子,也成了白紙色,只眼迷離,眼珠子發黃,整個人迷迷糊糊懵懵懂懂,成天醉酒夢煙,不管其它事。

    看過殷天正的人都明白,殷老爺子垮了。

    高強不禁回想起說不得和尚說過的話:「那叫一個慘啊!

    殷家子弟,殷老哥的心血,一下子就毀了!

    太湖一戰,誰也沒有想到,殷大哥本來決定翁口捉鱉,自己引了人軍吸引蒙古韃子來攻,派了部下去堵住湖口。

    哪裹知道那守湖口的人將竟然與蒙古韃子勾結,將那蒙古韃子當年徽倭準備的戰船放了進來,蒙古韃子心好狠啊,那叛徒親自帶了裝了炸藥的船前引指導,騙聞了關卡,一把人火,殷大哥十萬雄兵,百十條戰船成了灰燼,殷人哥當場就差點抹了脖子跳了湖,若不是周圖親將拚死相救,殷人哥都跑不出來!「

    高強再看看殷天正。心內歎息一聲,這老爺子宗族觀念太重,太湖一戰死地都是殷氏子弟,殷老爺子隨著那場火,恐怕死在太湖中了,除非張無忌和李天垣將出海的殷氏弟子帶回來,不然,殷老爺子說不定就此一蹶不振地。

    高強再往下看,殷天正旁邊的楊逍,並不比殷天正好多少。只是他還照顧自己形象,不苟言笑坐在那裡。明是任誰看。都看出楊逍心不在焉。

    一臉憔悴,原本有十七房小妾的他,雖然年老,但是一直饗生有道,五十多歲的人看起來與三十歲人一樣。

    與明教眾人決定分地起事剛剛過了一年多,楊逍臉上多了好多皺紋,黑漆漆地頭髮旱就沒了光澤。而只眼暗淡無光,閥或轉動,都帶起一片深深的陰沉。

    高強心中頗為同情:任誰被自己的親信背叛了,那感覺絕對很。糟糕,尤其是賭上一輩子地事情。

    楊逍派出天門門主徐壽輝,對其寄予厚望。並且親自為其爭取到了贛南這塊寶地,徐壽輝也爭氣,一年之間。收服部陽湖大大小小一百零八家水寨,又打出了人片的基業,擁兵數十萬。若從軍功上說,徐壽輝做的完全夠格,明是徐壽輝野心也隨著軍功擴張,這就不是什麼好現象了。

    楊逍不如殷天正瀟灑,他在光明頂上呆地時聞太長了,處處以明教正統自居,若是他當時能隨徐壽輝一起到贛南,也不會發生這種情況了。

    楊逍發現自己漸漸指揮不動徐壽輝,無奈之下,調了朱元璋去分徐壽輝兵權,朱元璋本來是洪水旗下的人馬,不過在立了幾次功後,掌旗使唐洋並未升其職,多有怨言,後來被楊逍慧眼相中,調在了自己門下,歷練一年,早已積功升至地門門主。

    結果倒是又好又壞,朱元璋成功地將徐壽輝兵權分掉一半,明是朱元璋也不聽楊逍指揮了,楊逍幾次到了徐壽輝、朱元璋地盤上,都受到了冷遇,這次蒙古人徽調百萬軍來伐,楊逍去了徐壽輝和朱元璋那裡催促,結果靜是遇些稀奇古怪地事情,不是碰到毒蛇,就是船漏水,要麼吃的飯食有問題,險些喪命,狼狽而歸。高強對這一切都清楚,更清楚,殷天正水軍打了那麼人敗仗,與鄱陽湖水軍坐視不理是有聯繫地,蒙古水軍綿延幾十里,徐壽輝和朱元璋竟然龜縮在鄱陽湖避而不戰,估計殷天正除了蒙古人將軍,最想生吞活剝的就是這兩個人了。

    高強歎一口氣,透過濃濃煙霧,竭力睜大眼,要看清楚自己手下得力干將。

    煙霧繚繞的殷天正輿魂不守舍陰森森的楊逍坐在上首。

    若以軍事勝利和失敗來言,這兩者是完全的失敗者了,可是有時候,軍事上的勝利並不等於政治上的勝利。

    高強次之,與韋一笑對坐,兩個人也是愁眉不展。

    韋一笑以下,五散人靜坐,然後是徐達,常遇春、胡人海與湯和四人將。

    屋子內總共是十三人,一個不吉利地數字,高強暗想。

    一群人圓桌而坐,中間一座沙盤,紅白小旗林立,只見白旗如鐵桶一般將紅旗圖困住。

    這次蒙古人軍,發動水軍,陸軍,旌旗千里,調集諸丞相,諸番王,又從西城、西番徽兵無數,號稱百萬,竟然一頭扎入了四人寇的中心!

    若從形式上看,蒙古人軍簡直是在自取滅亡,北有安徽淮北高強十萬精兵,南有江西部陽湖徐壽輝、朱元璋水軍四十萬,西有江浙兩地殷天正水陸人軍二十萬,東有湖北湖南兩地張士鹼擁兵十萬餘,只要這四者互相呼應,百萬人軍首尾不能顧,覆滅之期指日可待。

    起義軍「四人寇」雖然起事不過一年,但是這一年內,天災橫禍接連不斷,甚至江南富饒之地都出現了千裹無人煙的絕地,蒙古韃子又倒行逆施,結果星星之火頓時燎原,四方起義,一時間應者如雲,才有今日這副局勢。

    蒙古軍一下子扎入了四方中心,駐紮在安徽、江西兩省中央,簡直是四面受敵!

    蒙古軍早巳不是當年縱橫天下,東西無故的勁旅了,軍隊腐敗,不知拚命,明知貪財冒領軍功,明是蒙古人軍的這位人將軍委實是厲害。

    這人指揮不過三萬人馬,先後將明教五行旗在各方的起義軍擊潰,又將紅巾軍擊破無數,早先起義軍基本上被他一人指揮人軍蕩平,所用兵馬不過三萬!而所對陣地往往是少則十萬,多則數十萬人軍。

    和高強、楊逍、殷天正同時起義的五行旗三處人馬,除了顏垣坐鎮西域,還能自保外,其餘兩地,湖南地方銳金、洪水兩旗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先是被丐幫張士誠排擠,後被蒙古人將軍率軍圍剿,這兩旗人馬損失慘重,到了最後,丟了湖南境地給了張士誠,明逃出兩百餘幫眾,從掌旗使吳勁草、唐洋以下,個個受傷,兩旗的掌旗副使都丟了性命。

    而巨木、烈火兩旗掌旗使,聞蒼松與辛然更是不濟,二人到了徐宿豐沛一帶起事,光是那些地主豪強武裝就應付不了,哪裡還能壯大發展?一年過去,統兵從來沒有超過一萬人,還都是些老弱病殘,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被人將軍指揮三千人馬,破地乾乾淨淨,兩旗人馬中最後不過逃出百十人,聞蒼松地巨木旗更是丟地一個不剩,明剩下他一個光桿兒將軍。

    這次這位人將軍,一下子統領百萬人馬!還帶了火炮無數,一頭扎入「四人寇」中心,誰敢小覷?

    本來高強、殷天正和徐壽輝互通消息,本打算以部陽湖水軍為主力吸引蒙古韃子,然後殷天正水軍趁勢前去救援,前後夾擊,高強再派徐達、常遇春領兵急行,三方匯合一地,要齊殲蒙古軍!

    高強還聯繫了張士誠,雖然素未謀面,但是人家同為義軍,雖然張士鹼與明教五行旗人馬也曾經刀槍相見,但是此等關鍵時刻,高強想,張士誠肯定會前來相助!

    哪裡料到,蒙古人軍竟然平安無事通過鄱陽湖,逕直末攻打殷天正,將整個人軍屁股街向張士誠,而徐達和常遇春領兵十萬來援,一路遇到元兵堵截無數,等打退了這些兵馬,殷天正水軍都泡在太湖來,殷天正失魂落魄帶了兩萬殘兵敗將,一下子退到了安徽境界,元軍在後乘勝追擊,氣勢囂張跋扈,無奈下,二路人馬匯成一路,急忙退回人本營濠州,各地兵馬競相來援,也不過彙集了二十萬人馬,老百姓倒是跟來了八十萬,都說元軍殘暴,結果百萬軍民一下子彙集在濠州城池中。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