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 第二卷《權柄》第五集《安撫陝西》 第二章上
    「汴京之外,以天下為十七路,為京東、京西、河北、陝西、河東、淮南東西、兩浙、江南東西、荊湖南北、益州、黔州、福建、廣南東西。其中河北東西路並為河北路,永興軍、鄜延、環慶、秦鳳、涇原、熙河六路並為陝西路,成都府路、利州路、梓州路並為益州路,夔州路改名為黔州路。凡此十七路,以轉運使為民政、財政長官,提刑使為司法長官,提督使為軍事長官,學政使為教育、考試長官。四權並重,互不相統轄,互有監督之權責。諸路又各置監察御史二人,互不統屬,監察四長官,稽核一路刑名案件,上報朝廷,有調查權而無處置權,三年一換,以防漢代十三部刺史之弊。如此,地方分權並立,則可無晚唐之患。而於陝西、河東、河北三路,可另設安撫使,以文臣之卓者擔任,安撫使位在一路四使上,主管一路軍政民政,但提刑使不受其節制。而轉運使、提督使、學政使名為下屬,亦有監督安撫使之權責。朝廷於安撫使衙中,遣衛尉寺軍法官與御史台之監察御史駐節,加以監督。如此,既防有唐一代節度使坐大之弊,又可使三路軍民政事協調,應對夏國與契丹之威脅……」

    趙頊腦海中,有關於地方官制改革的條陳無比清晰的浮了上來。趙頊心裡非常的清楚,地方官制改革,實際上是整個官制改革中至關重要的一環。石越與韓維以及學士院的學士,是在建議他對弱枝強幹之國策做實質上的修改。地方官制改革的核心之一,是在保留府州官員可以直接與朝廷進行交流的前提下,將路這一級機構真正實權化。通過分權與制衡、監督與監察等手段,使地方保留更多的財政權力與軍事力量,以方便地方政府有所作為。當然,有鑒於唐代藩鎮割據的教訓,對地方首長的防範也非常的嚴密,除了四權分立,由朝廷進行垂直領導之外,更是派遣了專門的監察御史,而且最重要的是,提督使只能管轄境內的廂軍、鄉兵等武裝力量,而無權管轄境內的禁軍。禁軍之調動,只服從來自樞密院的指令。

    趙頊也非常明白,話是如此說,但是大宋在實際上,西北邊境的知州都是兼領禁軍的。石越為他分析過這個現象,「唐代節度使之禍,是起源於李林甫阻塞了邊將入相之路,使得邊將長期駐守一地,而且又多用胡人,所以才有了後來的禍亂。實際上唐太宗的制度,是無可指責的。本朝邊境的知州大多兼領兵權卻從無禍亂,便是明證。」趙頊心裡面認為石越說的話的確有道理,而且他也從不曾猜忌邊境的知州們……但是,如果是一路……這麼龐大的力量,就不能不讓趙頊心存疑惑了。特別是安撫使,兼領一路駐防禁軍的安撫使!

    大病折磨的身體,讓趙頊眼眶深陷。他看著陝西路、河東路、河北路巨大的疆域,與海外歸義城、凌牙門城的「無關痛庠」不同,這三路幾乎包括了大宋黃河以北的全部領土,把它們交到三個實權完全不同於以往的安撫使手中——趙頊的腦海中各種各樣的想法激烈的衝突著——「有嚴密的監督與分權,並且一旦燕雲收復,平夏歸宋,這些安撫使是可以撤掉的。這只是非常時期的非常制度……」終於,趙頊說服了自己。

    他靜靜的把頭靠在一張舒適的椅子上,閉上了眼睛。做出決定之後,應當好好休息一下了,明天再來考慮三路安撫使的人選吧……

    熙寧十年正月初十。

    群玉殿。

    「臣妾拜見賢妃娘娘。」成安縣君金蘭的封號,是大宋少見的例外。因為她與唐康的婚姻,是宋朝建國以來從未有過的例外。而大宋關於官員妻母封號的另一個例外,也發生在石越家裡,參知政事石越的夫人韓梓兒固辭魯郡夫人的封號,最後還是太皇太后與皇太后敘封梓兒的母親為郡太君才算了結此事。

    「蘭兒。這裡沒有外人,不要拘禮了。」遠嫁到天朝上國的王賢妃,除了身邊的幾個丫頭外,在整個汴京城裡,只有金蘭一個故識。

    金蘭盈盈起身,注目著王賢妃,兩眼已是珠淚滿眶,低聲用高麗語喚道:「公主殿下。」

    王賢妃心中一酸,卻是用漢語回道:「你還好麼?」

    「還好。」金蘭垂首答道,改用了漢語。

    「汴京的春節,比起開京來,要熱鬧許多哩。」王賢妃幽幽說道。「可惜不能好好遊玩一下汴京城。」

    金蘭沉默半晌,忽然又用高麗語說道:「中國古代三國時,有位叫劉禪的國王,被敵國擄至京師後,曾經說,這裡很快樂,我不再思念故國了。人之善忘,真是讓人感歎啊。」

    王賢妃嘴角流露出一絲苦笑,但是卻依然用漢語回答:「我只是個女人,皇帝對我很好,什麼故國情思,對我來說,都過於奢侈了。」她一面摸了摸肚子,眼睛中似乎忽然有了動人的光采,道:「我現在只想皇帝平平平安,我順順利利把孩子生下來。」

    「生在帝王家的孩子,又有什麼值得高興的?」金蘭冷笑道,「公主殿下真的已經忘記故國了麼?連你兄長的大軍在鴨淥江的西邊被蠻族擊敗都不放在心上麼?」

    「你說什麼?」王賢妃瞪大眼睛,驚道。

    金蘭臉上露出悲憤的神色,「我前幾天收到開京帶來的密報,契丹皇帝派出了一名叫耶律信的將軍,擊敗了宣王殿下的大軍。在回師的途中,又被女直人包圍,如果不是耶律信將軍又率軍攻擊女直人,宣王殿下幾乎成為女直人的俘虜。順王殿下坐擁三萬大軍,卻不肯救應,也不願意聽宣王殿下的勸告率軍回國,在宣王殿下兵敗之後,反而進攻契丹軍隊,又被耶律信將軍擊敗。我高麗國五萬大軍西出鴨淥江,有命能夠渡過鴨淥江回到故土的,已不足三萬人!開京的正式使節已經在前來開封的路上……」

    「契丹人渡過鴨淥江了麼?」王賢妃聽到兩個兄長都沒有危險,已不似開始那麼緊張。

    「暫時沒有。」金蘭說到這裡,神色也略微緩和,道:「聽說耶律信將軍的騎軍,不足兩萬人。他現在應當在鎮壓叛亂的女直人。我們的失敗,很可能是因為兩位殿下都沒有料到契丹人會在這個天寒地凍的季節出現。而且……」金蘭咬緊了嘴唇,說道:「契丹人在攻城時,使用了震天雷!」

    「震天雷?」王賢妃並不知道什麼叫「震天雷」。

    「聽說是一種威力巨大的武器,只有大宋朝才有。宣王殿下曾經幾次請求蔡京大人准許大宋賣我們更多更便宜的震天雷。但是我們從來不知道契丹人也有這種武器!」

    王賢妃一臉的迷惘,她對於這些,根本不懂絲毫。「我聽說大宋與契丹是有盟約的盟國,既然賣給高麗,為什麼不能賣給契丹呢?」

    金蘭緊緊咬著嘴唇,道:「的確,我們都以為大宋與契丹人的盟約,不過是面和心不和的東西,沒有想到……但是現在說這些都遲了,宣王殿下希望我們能夠想辦法,讓大宋對契丹施加壓力,防止契丹人反攻高麗。同時,希望有辦法能讓大宋賣給我國能裝備兩萬軍隊的武器與盔甲以及一千枚震天雷,並且允許我們用五年時間來償還這一債務。」

    「我們能有什麼辦法?」王賢妃搖了搖頭,道:「我們不過是女人。」

    「殿下是賢妃,如果能夠向皇帝進言……」

    「不可能。何況皇帝的身體現在也不好。」王賢妃斷然拒絕道,但是,她卻躲開了金蘭的視線。

    「如果這時候沒有大宋的,最初開戰的宣王殿下一定會被迫出家。國家也會面臨契丹人的威脅,順王殿下得志之後,很可能會拋棄親附大宋政策。我們兩人的命運,也會非常的悲慘。殿下,你以為大宋皇帝會喜歡一個敵國的公主麼?」

    「……」王賢妃身子一震,半晌,遲疑的說道:「但是我們能做什麼?我既不敢進言,也不能進言。皇帝是英明之主,絕對不會允許後宮說三道四的。」

    「既便如此,但是殿下畢竟身在禁中。會有更多的消息與機會……此外,大宋朝廷中,最重視與高麗關係的人,可能就是石越。蘭兒只希望公主殿下記住,幫助石越,就是幫助我們的故國。」

    「石越?」王賢妃喃喃道。

    「正是。這也是我嫁給唐康時的原因之一。」

    「但是,我聽說,我聽說石越很可能要外放了……」王賢妃不那麼肯定的說道。

    「什麼?!」金蘭對於大宋朝廷最近一段的政治鬥爭,並不是很清楚。此時猛然聽到這個消息,不由震驚得話都說不出來了。「這……這……」

    「前天,我服侍皇上吃藥的時候,看見一幅天下郡縣圖,皇上用硃筆在上面畫了幾個大圈,又讓內侍在旁邊的屏風上寫了十幾個人的名字,其中最上面的一個,就是石越。」王賢妃垂下頭來,想了一會,道:「最近皇上見的人,最多的是文彥博與呂惠卿。我聽內侍們說呂惠卿也是個愛錢相公,如果石越真的出外,就讓使者去賄賂呂惠卿試試吧。」

    金蘭知道王賢妃的聰明才智,其實還在自己之上。她既然肯如此說,必然是有幾分把握,當下點了點頭,道:「我會告訴使者的。但是我還是希望石越不要外放才好。難道是石越失寵了麼?」

    「應當不是。」王賢妃道:「我可以感覺得出來,皇上對石越的感情,非同一般,與其他臣子都不相同。皇上以前也常常說,朝廷有今日之局面,十之七八功在石越。只是自皇上染病以來,宮中的情況一直很複雜。我現在除了給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請安之外,便只敢去睿思殿。石越如果真的外放,我猜與此事有關。」

    「無論如何,不論是站在高麗國的立場,還是為了我自己考慮,我都希望石越的仕途不要有任何意外。這件事情,也要拜託殿下了。」

    金蘭出宮之後,王賢妃便準備前往慈壽殿與保慈宮,給太皇太后與皇太后請安。

    她是高麗女子,雖然外表舉止,談吐學識,與漢族女子一般無二,但在這汴京的禁宮之中,卻始終是個外人。太皇太后與皇太后、皇后,對別的妃子甚至是宮女都非常的和謁可親,但是對她卻總是非常的冷淡。朱妃本來對她不錯,但是隨著她的寵幸日隆,兼之朱妃又為皇帝生下皇子,偏偏她又懷了身孕,朱妃對她也變得疏遠起來。可以說整個皇城之中,這位高麗王女唯一親近的人,便只有趙頊。而對於趙頊,王賢妃也是真心的喜歡:這個年青的皇帝,做事情總是非常的投入與執著,對人又非常的寬厚,有一點點性急,但是很多親近的人都可以和他開玩笑,身為皇帝,他有時候既便是生氣,也會故意不顯露出來,因為擔心任影響別人的心情——王賢妃從來不知道,這個世界上居然還有為經常為別人著想的皇帝。至少她的父親與兄弟們,可都沒有這樣的「婦人之仁」。

    出群玉殿之前,王賢妃走到供奉觀音的佛龕之前,雙手合什,暗暗為趙頊禱告了一番。然後才帶了宮女內侍,出了殿來。方出得殿門沒多遠,便見東邊有一個內侍急匆匆走了過來。她閃眼看時,卻是童貫。

    童貫遠遠望見王賢妃的儀仗,連忙在路邊候了。待王賢妃的儀仗近了,才恭身行禮。王賢妃因含笑問道:「官家這幾日好些了麼?」

    「前日太醫們商量了個新藥方子,吃了兩日藥,官家的氣色似乎較之前要好許多。只是官家這幾日太過費心,娘娘見著,還盼著勸一兩句。」童貫卻是知道王賢妃是皇帝面前得寵的妃子,並不敢怠慢了。

    「阿彌陀佛。」一個多月來頭一次聽到趙頊的病有好轉的跡象,王賢妃不由喜動顏色。只是又聽到說趙頊又開始操勞國事,不免又平添擔心,但是她素知趙頊的脾性,歎道:「這又豈是能勸得進的。官家現在在做什麼?」

    童貫遲疑了一下,這個問題,本是平常的問候,但是卻讓他為難了。因為皇帝的行蹤,實在不便洩露,不過他為人甚是機敏,當下回答道:「眼下在做什麼,奴才也不知道。或者是在召見大臣罷。」

    王賢妃微微笑道:「想不到你倒是個機靈人。」說完吩咐起駕,依舊先往慈壽殿去。

    童貫垂手侍立,望著王賢妃儀仗的背影,微微搖了搖頭,背道而去,卻是出宮而來。

    http://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