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商賈 卷六 第七章(一)
    一、凡願意種茶、制茶的農戶,官府可以照樣佃予田地、山場,並賒借給其糧食、種子耕牛和銀錢,用於種茶的田地與種植稻麥的田地一樣收取地租賦稅。

    二、種茶的田地、山場前三年免收租稅,從第四年開始按其他田地收取同一租稅。

    三、有一半以上田地、山場總面積用於種茶的人戶,只收取一半的利息。

    四、農戶所種出制好的茶,可以由農戶自行出售。也即是說,只要農戶願意,他可以將茶賣給雙木商行,也可以將茶賣給其商販,不會受到官府的任何限制。

    就是有了這樣的律令,再加上還有南方來的一百多戶人家的帶動,本地的山村農家才對此有了興趣。

    林強雲去看過南方來的那些茶農後,於初二上午己時初來到一個叫東梁子的小村。據帶他們來的一個吏員說,這個小村裡有二十九戶,其中的二十一戶過去都種了茶樹。只不過他們的茶葉都是在過了「清明節」,在谷雨前後的一段時間裡將茶樹的枝葉折下,放到烈日裡曬乾,就這樣煮來喝,根本就沒經制過。現時村裡人因為已快到採茶季節,所以湊了些錢,請了南方來的幾個老茶農教他們制茶。

    吏員帶他走到一家農戶門內,林強雲吃驚地發現,這家人正忙碌地製作新茶。

    這讓林強雲很是不解,此時節令還不到,雖然做出的新茶最為上品,但能采的茶葉實在是太少,除非能賣得極好的價錢,一般茶農是絕不會在這個時候採茶的,那樣太不合算了。

    林強雲再仔細一看,發現又還有不對的地方。

    原來,他們所見那位請來制茶的老農師傅,坐在條凳上,指揮著這一家大小將採摘回來的生茶葉,挑撿出枝梗後放入擺在地上的一個大蒸籠裡,想來是要將茶葉蒸熟。而且,採來的生茶葉長長的,帶有張開的六七片葉片。

    林強雲不由得大為奇怪,走到那五十多歲的老者面前,和聲向他問道:「打擾了,請教老丈高姓大名,小子有一事不明,可否請老丈不咎賜教?」

    那戶人家的大小四五個人一見門外走入一大群帶著刀槍的官人,不知道有什麼災禍上門了,早嚇得抖索著躲到院子一角,一家人抱在一起縮成團連大氣也不敢出。

    這位老人倒是個見多識廣的,只向林強雲等人看了一眼,依稀很有些面熟的樣子,認得是雙木商行的人,便慌忙起身,向林強雲作揖道:「這位官人,請教可不敢當得,沒的折殺老漢。小老兒姓林,官名叫來福,別都稱小老兒茶福。『賜教』?官人說的話真教人高興,賜教不敢,有事但請吩咐就是,小老兒自須向官人稟報。」

    林強云:「哎喲,老丈也是姓林,與小子是本家啊,這樣就更好說話了。不如後輩小子叫你一聲大伯,您老叫我侄兒如何?叫著既顯親切熱絡,似自家親人一般,也省得老丈、官人的叫出那麼多生分來。」

    「呵呵!好,老頭有五十多歲的人了,叫聲大伯也當受得起,就依賢侄的話辦。」林來福笑得瞇起眼,不住輕捋三寸長的鬍子,老實不客氣地先叫出賢侄來:「賢侄有什麼事就說吧,大伯我別的不懂,種茶制茶這個行當卻是由祖上傳到這一代,已經有七八代人了,大體上不會讓賢侄失望的。」

    林強雲道:「小侄想請教大伯,現時我們做的茶葉有幾樣,都是怎麼做成的,還請大伯賜教。」

    林來福笑道:「這算是什麼吶,現時的茶從大的方面來說,分為片茶和散茶兩種,從小的方面來說麼……」

    林強云:「好,就請大伯說說片茶和散茶,小侄想知道它們是如何做出來的。」

    「片茶,就是將當日新采的生茶葉撿選乾淨後,放到大火上蒸熟。然後趁熱置於大搾架內將茶汁搾去,曬得六成干了,再將搾了汁曬過的茶葉碾成粉末,和上油膏放入茶模內壓製成餅形,再經大太陽下曬得足干便成。雖說片茶現時我大宋官府每斤付給一貫三百文的紙鈔,但與做散茶比起來,這點錢還是比不上做散茶合算。另外,此地因工具不足和茶樹太少,再加上片茶製作費時花工,我們的人手也不足,一時也無法製作。」林來福一臉得意地將制茶之法說了,頓了一下,說道:「散茶就很簡單,將蒸熟搾去汁的茶葉曬乾,再打成粗碎末就成。所以會有這樣的兩種茶,一是片茶雖然做工要多,做法也較麻煩,但卻好在便於裝運,也便於保存。煮茶時,片茶和散茶相同,先得將茶葉搗碎,加入蔥、橘子皮、薄荷、棗等調料一起煮。老漢聽得先人們說起,漢唐時,加入的調料還有姜和鹽,只是到了本朝,人們為免影響茶的原汁原味,才不再放姜和鹽了。」

    林強雲對林來福的後一段話根本就沒聽,低頭沉吟了半晌,這時抬起頭來向老人問:「大伯,這一帶共有多少茶樹,大約能採到多少生茶葉?」

    林來福想了一下道:「據我算來,這村裡二十一戶茶農,平均每戶種有一百多株茶樹,不過由於有種沒有管,長勢實是極差,每株茶樹也就能採到三斤左右的生茶罷。按每戶一百株茶樹算,充其量春夏每季也就能採到六千餘斤生茶。即使全部做成散茶的話,每季也不過只有二千多不到三千斤。按現時官府度支的散茶價會子一百六十文足一斤來算,每戶人家的收入不會超過三緡錢。賢侄請想,作田人家種了四五畝茶樹,一年辛苦下才才賺到三石多糧食,哪能和種稻麥相比呀?所以……」

    躲在一邊的戶主這時也戰戰兢兢地走過來,沒等林來福的話說完,就插嘴向林強雲探問道:「各位大……大官……官人,官府不……不會又要收我們茶……葉……葉的賦稅……吧?」

    林強雲失笑道:「看你這老叔家說的,官府怎麼能朝令夕改,出爾反爾呢?放心,我們不是來收賦稅,而是來幫你們想辦法做出更好的茶葉,讓種茶的人家能收入到更多的銀錢,使得大家的生活過得更好一些。」

    林強雲轉對林來福說:「大伯,請你我的親衛們一起,立即去叫所有的茶農們到這裡,並將已經採下還沒蒸過的生茶葉都帶來,我要教大家一種新茶的製法。」

    林來福這時卻有些猶豫了,遲疑地問道:「賢侄,能先給大伯說說你要教大家做的茶是如何製法的麼,我是怕做出來的茶萬一沒人要的話,那……」

    林強雲心裡盤算了一下,他覺得按自己所知的這種茶葉製法,雖然和做散茶比稍多了一道烘烤的工序,但卻並不比做散茶多費人工和時間。現在既要讓自己的商行有利可圖,又不能讓茶農們吃虧,而應該讓茶農園戶得到更多的收益,便決定把茶價比散茶提高一倍,這聲安慰他道:「大伯放心,沒有萬一。我教會大家做這種茶後,會按每斤六十文的價錢全部收購,寫好了字據各人畫押後,立即就先付給三成的銀錢,到你們將茶送來時再從茶錢中扣回。怎麼樣,這樣先付定錢,然後再驗貨時付給全部茶葉款的見錢,總該放心了吧?」

    當時在大宋境內,官府專榷茶葉,產茶之民(園戶)每年既要向官府輸納名曰「茶租」的歲課,還要以茶折稅,餘下的茶葉亦得全部賣給山場,官府給他們的報酬是預支的所謂「本錢」。這種預支的「本錢」自南渡前的拗相公於熙寧年間起,便要收取利息了,一直延續至今。大宋現時官府付給茶農園戶的收購茶價,全國境內基本差不多,散茶每斤銅錢二十七文,折會子一百六十文足;片茶為每斤銅錢二百二十文左右,折會子一貫三百文足。但茶葉經過官府、行商、坐賈幾道轉手後,賣到喝茶的手中的價錢,卻是片茶普遍為每斤要賣會子七貫以上、散茶每斤為紙鈔四百五十文至五百文左右。

    林來福道:「可是……先派發的三成本錢……哦,是定錢,要算多少利息呢,不會和我們大宋的官府一樣……」

    林強云:「沒有的事,我們絕不會和大宋的官府一樣,放下定錢後還收什麼利息。這三成的定錢一分一厘的利息都不收,我們會在字據中寫清楚,不會讓大家吃虧的。」

    林來福一咬牙道:「好,沖道你是姓林的本家,我們自己人的份上,大伯我賭上這一回了。那幾位官人同小老兒一起去的,我們走。」

    人和生茶葉都到了這家的院子後,把這家的一個不大的小院子擠得滿滿的,林強雲只好將人、茶葉及已經準備好的工具,全都帶到屋外的空坪中去。他讓所有的人一齊動手,把全部生茶葉都重摘一遍,只留下當年長出來的兩到三片嫩葉,其餘的老葉和茶梗集中到一起另外放。

    讓人架起一口大鍋,等所有茶葉都有摘完後,叫人把火燒旺。林強雲一面動手一面大聲向圍著的人講解道:「我教你們做的這種茶叫做綠茶,以後有時間的時候還會再來教你們做紅茶和半紅茶。現在注意看,做綠茶的關鍵,第一就是炒茶。炒茶時鐵鍋要先清洗乾淨,灶裡的火要大,燒到鐵鍋在暗處看,鐵底發出暗紅的顏色時,就將準備好的生茶葉倒入鍋內翻炒。好,現在鐵鍋已經到熱度了,大家看清我翻炒的手法。」

    林強雲端起一個裝滿生茶葉的土箕,將茶葉倒入鍋內迅速的雙手分張,由兩邊按下向鍋底中間抄去,讓茶葉盡可能多、快速地與鍋底接觸。然後將茶葉用雙手捧起翻了個方向,把還沒被炒到的茶葉覆蓋到鍋內。再一次抄起茶葉時,則又抖動雙手,讓茶葉成分散的狀態撒向鍋裡,要讓茶葉受熱均勻。連續翻炒了一會後,林強雲叫了一聲:「要起鍋了,先將火熄掉。」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