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第三卷 國難 第十一章天問(八)
    一場透雨過後,衛河登時改變的模樣。油油的綠色衝破鉛灰色岸,如同天地

    間一支巨筆抹就一般,揮酒道勁,直衝大海。

    岸邊巨型水車的多級車輪在河水推動下,吱吱呀呀的加快了速度。雖然很不

    情願,卻奈何不了這奔騰的潮流。水車另一端連接著一級級齒輪和鋼軸,帶動兩

    岸工廠裡的重型設備,將各種鋼料打磨成型,淬火,再由泊在碼頭上的運輸船拉

    走。運到更遠處的工廠裡。裝在火銃、巨炮和戰艦上。

    「加把勁,這批貨今晚要做完,老闆昨天剛接了個新單兒,大伙不愁沒活幹

    ……」工頭的指揮聲帶著笑意,從岸邊的工廠裡穿出來,沿著河流飄向遠方。

    「那是,咱們廠,畢竟是老字號。」夥計們大聲答應著,加快了手上的動作

    頻率。天津在二十年前還是個小魚村。建城時間短,城裡百姓多是從薊州、永平、

    梁城等地招募過來的工人和賣了土地轉向新行業的工廠主,這些人性格爽朗,喜

    好炫耀。哪個廠裡邊有活幹,巴不得讓全城的人都知道。加上工廠都守著在河邊,

    *河水的動力做活。哪家煙囪冒了煙,哪家廠房傳出笑聲,彼此都清清楚楚。那

    笑聲是最響亮的。肯定是生意最好的。能從開春笑到河水結冰的工廠。老闆第二

    年肯定會加蓋廠房。招募人手。相反,一年中無聲無息的工廠,也許第二年老闆

    就要曲尊到別人家做夥計,廠裡的工人們就是另尋東家。

    自從洪武十二年後,衛河兩岸人家的生活就變了。這裡不再是個無名小魚村。

    而是朝廷的戰艦和火炮製造基地——天津。城裡的工廠,有一半與軍械製造業有

    關聯。特別是城北頭的陳記。從北平搬遷過來時,頭上就「頂著」聖旨,二十幾

    年下來。陳記早就成了天津第一天商號。陳記老闆陳星,也成了天津眾商家的領

    軍人物。跺一跺腳地面亂顫。整個天津城的工廠店舖都唯其馬首是瞻。

    傍晚,老陳星晃著圓圓的身軀,慢慢的蹭下馬車。一個跟班伸手相攙,被他

    一把推開了。人老了,難免脾氣有些古怪。小跟班一吐舌頭,屁顛屁顛跑到前邊

    去開大門,沒等他跑到門邊上。朱紅色的府門吱呀一下打開,少東家陳青巖大步

    走下台階。攙扶住陳星的胳膊。

    「爹,您今天怎麼回來這麼早,都督衙門裡沒有事情嗎?」邊向院子裡走,

    陳青巖邊問。天津舉義後,陳星被公眾推舉為大都督。眼下雖然戰線已經遠離天

    津。但身為天津商團的首領和天津的最高軍政長官。陳星的所承受的壓力一點沒

    減少。做兒子的有心替父親分擔些。又實在幫不上忙,只好每天早早回來等在家

    裡。陪父親說說話。也算盡到了孝心。

    「今天沒什麼事,爵士會那幫傢伙又在吵架。我聽著煩,回家歇歇。」老陳

    星疲憊的笑了笑,把胳膊搭在兒子的肩膀上。慢慢走進了院子。

    這不是實話。從父親的表情上,陳青巖就知道父親心裡有事,特別是近幾天

    來。在武伯伯的戰艦*岸後,細心的青巖明顯的發現父親憔悴了下去,兩鬢的白

    發更多,臉上的皺紋也越來越深刻。

    每當陳青巖看著老父疲憊的面孔,他的心裡就發酸。當年北平火藥局被炸,

    母親受驚嚇過度,很快病故。父親從此一個人支撐著整個家族,一步步走到現在。

    家族事業越干越大。父親身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特別是姐姐出嫁後,他身邊幾

    乎連個出主意的人都沒有。自己所學。與父親的觀點又往往和不來。出了點子,

    往往惹父親不快。

    大門在父子二人的身後吱呀一聲關閉。陳青巖攙扶著父親穿過爬滿青籐的回

    廊穿進書房,他看到陳星鬢角上的汗水,但現在北方的天氣還沒有熱到主具出汗

    的地步。況且陳星今天穿得也不多。

    「爹,出什麼事情了。」陳青巖將老父扶到椅子上坐好,接過僕人打來的洗

    臉水,親自潤濕再擰乾一塊毛巾,放到陳星的手上。

    「保皇黨的人和立憲派的人在爵士會裡吵起來了。」陳星抓起毛巾放在臉上。

    話語顯得有氣無力。僕人聽到父子之間說悄悄話。趕緊退了出去,順手將房門小

    心翼翼的掩好。

    「那您跟著生什麼氣啊,他們不是天天吵架嗎?這又不是第一次。吵完了。

    還不是該幹嘛幹嘛,有了買賣交往,彼此還熱乎的跟親哥倆兒似的。」陳青巖笑

    著安慰了老父一句。他內心裡傾向立憲派,但知道父親更傾向於保皇黨的主張。

    以陳家現在的地位。也的確應該保皇。這不僅僅是因為朱棣當了皇上,陳家就是

    皇親國戚這麼簡單。而是天津商團的產業決定了保皇對他們更有利。陳家是做火

    藥和軍械起家,天津商團有一半以上和軍火生產有關聯。一個喜歡開疆拓土的皇

    帝和一個決策迅速的朝廷比一個為軍費多少吵上三個月的爵士會,哪個會購買更

    多的火器,不用想,大伙也能知道。

    「沒那麼簡單。巖兒,去後院祠堂裡,將香案上的那個黑盒子拿出來。」陳

    星無力的搖搖頭,低聲吩咐。

    青巖答應著。轉身出門。一會兒,屋子裡就又響起了年青人特有

    的腳步聲。一個黑漆金鎖的盒子被擺到了陳星面前的桌案上。這個盒子的鑰匙只

    有陳星有。陳青巖從來沒有打開過這個盒子。

    盒子被陳星顫抖著開,裡邊是一疊寶鈔。陳青巖吃驚的看著父親將寶鈔

    取出來。一張張的擺在書案上,彷彿這些已經作廢了的寶鈔是什麼稀世珍寶一般。

    這是當年移民時官府給的寶鈔。被武侯用銀子買走了。後來陳家做煙花東山

    再起。父親又用銀子將寶鈔贖了回來。陳青巖聽姐姐青黛說起過寶鈔的故事,那

    次移民,每一張寶鈔都代表著一條人命。如果不是武安國及時用現銀兌換了寶鈔。

    陳家老小可能就永遠倒在北平的寒風裡。

    「爹,這些寶鈔,你又想當年的事了。」陳青巖歎了口氣,話語裡充滿了對

    父親的同情與理解。如今恩人武公和姐夫朱棣成了對立面。作為天津商團的領袖,

    陳星的確很難做出抉擇。

    「是啊。當年如果沒有你武伯伯,咱們一家就沒命了。」陳星憂鬱的說了一

    句。隨後補充道:「爹當年曾經立誓,此生武公差我風裡火裡,絕對不皺一下眉

    頭!」

    原來如此,原來父親為當年的誓言難過。做生意的人講究信譽,說出的話輕

    易不會反悔。陳青巖理解的點頭,低聲問道:「武伯伯這次來天津,跟您提要求

    了嗎?」

    「沒有,」陳星搖搖頭,從兒子的話語中,聽出了一絲狡猾的味道。武安國

    沒提要求,陳星自然可以按照自己想做的去做。這是一條很好的逃避理由。苦笑

    了一聲。陳星又搖了搖頭。低聲問道:「青巖。你知道爹為什麼不幫武公嗎?」

    「為了姐姐和生意唄。那還用問?」陳青巖利落的答了一句,如今他也是商

    團的重要人物,這點小問題,難不倒他。眼下對陳家最有利的事情,就是兩不幫

    忙,等到武安國與朱棣之間的明爭暗鬥見了分曉,再決定下一步動作。

    「不全是如此啊。」陳星茫然的歎息道。沉重的呼吸將桌子上的寶鈔吹落了

    一地。「爹不幫武公。其實也是因為武公從來不提什麼要求,他這個清高的樣子,

    怎能成大事。自古以來成大事的,那一個不是心黑手狠。他可以無慾無求。跟著

    他的人怎能無慾無求。這麼多年了,哪怕他要做皇帝,等高一呼,爹也不會皺一

    下眉頭去響應他。可他,哎!」

    「姐夫和武伯伯畢竟有師徒之誼,況且武伯伯對姐夫還有救命之恩。所以即

    使兩人翻了臉,武伯伯也沒性命之憂。」陳青巖一邊收拾地上的寶鈔,一邊安慰

    父親。雖然內心傾向立憲派的主張,但武安國的確不是個好領袖。跟著他只會送

    命。不會有好結果。想到這些,陳青巖也歎了口氣,那些發黃的寶鈔隨著他的歎

    息在地面上跳躍,暗紅色的印記來回飄動。

    「哎」,椅子上的歎息聲讓陳青巖聽了心向下沉,彷彿是承受著什麼重壓般,

    父親的話音低而晦澀,「真是這樣就好了,前幾天燕子的部將從咱們買了一批」

    烏金霜「,我今天查驗回文,發現收貨的不是燕王麾下那個軍需官,而是個沒聽

    說過的名字。」

    「烏金霜」,陳青巖聽到自家生產的這種獨門炸藥的名字,大吃一驚,手中

    的寶鈔頓了頓,一張線飄落滿地。

    半夜,大沙河南巖,一夥士兵打扮的人護衛著兩架馬車,行色匆匆的從南方

    趕來。帶隊的長官是個急性子,在馬背上連聲的催促夥計加快腳步。掏出夜光手

    鐘,焦急的計算著時間。

    道路兩邊的農田里沒有人,青油油的小麥已經長到尺把高。很快就要灌漿。

    受過戰火洗禮的土地更肥沃。從農田里受驚衝出的鳥雀身上,就能看出豐收的影

    子。今年春夏多雨,莊稼長勢好,鳥雀也吃得肥墩墩的。聽見人聲,才飛起幾步

    來。就懶懶的扎進草叢。繼續自己的美夢去了。

    「你們幾個,前方五里,警戒,如果有人趕夜路,立刻拿下。」帶隊的軍官

    用蒙古話惡狠狠的吩咐。幾個朵顏武士答應一聲,跨馬遠去,馬蹄鐵在橋面上打

    出一連串火星。在這樣寧靜的夜裡。馬蹄聲格外清晰。

    「你們幾個,趕快動手,凌晨之前一定將這裡收拾乾淨,就像沒有發生過什

    麼一樣。」軍官佈置好警戒線後,對幾個心腹工兵叮囑。

    「是,長官。」小工兵頭目答應一聲,組織人手從馬車上卸下幾個大箱子,

    小心翼翼的抬上引橋,用繩子和器械吊著,慢慢的安放在拱橋的涵洞中。大沙河

    石橋是一個多孔拱橋,引橋長而平坦。橋面高出河水兩丈多。從圓滑的拱洞和整

    齊的石樑上,可以看出此橋在設計和建造的時候著實花費了一番心血。當年為了

    維修方便。建造者在橋側面特意造出了石階,現在這些石階剛好給士兵們的工作

    提供了便利。

    一個時辰後,馬車上的箱子都安放到位,工兵們拉出一團綠色長線,藉著橋

    面的籐蘿掩護。將長線隱蔽的拉向岸邊蘆葦叢,為防止進水導致意外,每隔數米,

    工兵就在泥灘上豎起一個小木架。將長線架起來。然後再用蘆葦掩飾好。

    幹完活,又仔細的檢查了兩遍。工兵頭目跑到軍官面前,立正敬禮。「報告

    長官,施工完畢。」

    「沒問題麼,你確保萬無一失。」早已等得不耐煩的軍官低聲詢問。

    「沒問題,南北兩側的第三個拱洞都放了烏金霜,只要有一個爆炸。這座橋

    都得完蛋,兩根快速導火線已經拉到了指定位置,沒人會發現。按長官吩咐,從

    點火到爆炸不會超過兩分鐘。」工兵班長認真的回答。回頭掃了一眼石橋,對自

    己的傑作十分滿意。這麼多烏金霜,甭說這石橋,就是長城也能炸塌。他唯一不

    明白的是,好好一座橋,為了一次演習,真炸了不可惜麼?並且點導火索的人離

    爆炸點那麼近。根本不是個安全距離。

    帶隊的軍官仔細觀察了一遍。看樣子對工兵們的作業很滿意,笑著拍拍工兵

    班長的肩膀,表揚道:「有一手,帶著你的弟兄們去洗洗臉吧,咱們明天還有別

    的演習呢。」

    「是,長官,」工兵班長憨厚的笑了笑,招呼幾個部下走上了河灘,捧起河

    水灑到了臉上。

    猛然,他在河水的倒影裡看到了一把馬刀,藉著月色劈了下來。

    月色突然一暗,幾個工兵同時倒在了河邊的泥灘上。殺人的武士拖起工兵們

    還帶著體溫的屍體。快步向遠處一個泥坑走去。

    鮮血在泥灘上畫著一道道黑色的軌跡,被上漲的河水一浸。瞬間淡去了。刺

    鼻的血腥味在空氣中散開,慢慢消弭在冷冷的風中。

    東方漸漸發白,石橋上又恢復了平靜。昨夜的士兵不知道走到了哪裡。河水

    嘩嘩的從橋下淌過,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般,依舊向東流去。

    距離石橋遠遠的幾個土丘後,不時飛起幾隻野鳥,早起的莊戶人家看到了,

    納悶的看看,無暇關注這些變化。埋頭扎進了自家的田地裡,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的,的,的」清脆的木魚聲在軍帳中響起,大師姚廣孝一手數著念珠,隨

    著木魚聲念頌佛經,滿臉慈悲。

    「大師,我們可以走了嗎?」幾個軍營恭恭敬敬的走到姚廣孝身後,低聲詢

    問。

    回過頭,姚廣孝的目光刀鋒一般從帳篷裡眾人臉上掃過,口中佛經唱頌聲止,

    順著這個語調,輕描淡寫的說道:「當然可以,在洒家身邊呆著幹什麼,早做些

    準備,免得到時候有個風吹草動的,給弄得措手不及。」

    眾人的臉色瞬間變了變,都是經歷過沙場的人。心裡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

    緊張過。姚廣孝口中的「準備」二字,如蘸血寫就,讓人不忍再聞。是要準備,

    如果陳亨能在半路上謀害了武安國。自衛軍中間肯定有一大批人不肯善罷甘休。

    下去準備,則是磨刀霍霍,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將親武系將領的反抗風潮扼殺

    在萌芽狀態。

    想到幾天後,不知多少昔日的好友會倒在自己的屠刀下。有些人後悔不己。

    但名字已經簽在計劃書上,如果此番刺殺不成功。眾人的前途也從此毀掉,弄不

    好甚至要丟掉性命。

    幾個將領彼此對望,眼神中都露出幾分無奈。躬了躬身,倒退著走出了陳亨

    的大帳。眼下雖然姚廣孝沒有什麼官職,可大伙都明白,如果燕王被皇袍加身,

    此人就是將來的趙普,半本佛經忽悠天下,所有人的陞遷恐怕都得與這個三角眼

    和尚點點頭才能通過。

    聽到眾人離開,姚廣孝嘴角浮現了一絲笑意。他彷彿看到了燕王驚愕的表情。

    也彷彿看到了享用不盡的富貴向自己招手。

    「到時候,我就堅決不在朝中做官,而是以帝王之師的身份隱居在寺廟裡。

    這樣既掌握了權力。又可以博得美名。我教也可以光大……」他虔誠的閉上眼睛,

    腦海裡出現了一尊如來,寶相莊嚴,彷彿在俯視著腳下彌彌眾生。

    「來人,擂鼓聚將。」討逆軍大營。老帥耿柄文猛然睜開雙眼,大聲命令。

    雷鳴般的戰鼓聲在大營中響起,各路將領聞聽鼓聲,從各自的營帳中飛奔而

    來。三鼓之後,帥帳中已經站滿了武將。

    耿柄文滿意的點點頭,討逆軍前一階段雖然戰敗,但還沒有垮。就憑剛才將

    軍們彙集的速度來看,這支軍隊還保持著老安東軍的素質。看看眾人已經到齊。

    耿柄文揮揮手,幾個參謀將一張巨大的地圖鋪開在帥帳中間的大圓桌上。

    諸將領一同圍繞到了圓桌邊。圓桌會議本是震北軍的傳統,李景隆被調回京

    城後,耿柄文在軍隊中也推行了震北軍這一套做法。通過圓桌徵集大家的意見,

    同時也利用圓桌凝聚武將們的忠誠。

    「我剛才接到線報。武安國不日即將抵達真定。為此,我決定。」一向從諫

    如流的耿柄文今天出人預料,會議剛剛開始,沒經討論,即下達的作戰部屬。

    「我軍兵分兩路,分頭準備。一路以平安將軍為主將,在武城準備,尋找機會重

    插真定。另一路,我親自帶隊。沿臨清方向插往高邑,在真定府與平安將軍匯合。

    與北軍決一死戰。」

    「元帥,這,北軍現在士氣正高?」將軍何興霸迷惑的問。他的問話代表了

    很多討逆軍將領的疑慮。所有人抬起頭,目光聚集在耿柄文臉上。

    「一個堅持平等的人,和一個想篡位為帝的人,能攪在一起嗎?」老將耿柄

    文冷笑道。目光中充滿對敵手的蔑視。「大伙立刻回去準備,這兩天如果發現北

    方有異常舉動,我們馬上出擊。一戰解決勝負。還大明百姓個清平世界!」

    「張京,屆時你部從武城出發,作為先鋒,強攻董家廟,然後向東轉,插到

    冀州方向,那裡是朱棣麾下張玉和郭璞麾下的林風火將軍勢的交叉點。他們一旦

    發生內亂,彼此互相懷疑,不會組織起有效防禦。佔領冀州後,就地組織防守,

    等待大部隊匯合!」

    喚做張京的將領接過令箭,轉身出帳,一會,帳外就響起了急促

    的腳步聲。

    「耿忠,你帶忠武師從丘縣向雞側迂迴,造成我軍準備攻擊廣平的假相,不

    要與敵過多接觸。以調動守軍,吸引注意力為目的。」耿柄文用筆在地圖上畫了

    一道,指出了自己手下將領的行軍路線和作戰目的。

    「明白。」小個子耿忠領命而去。

    「何興霸,你部執行穿插任務,待耿忠調動敵軍後,閃擊廣平,將大名府的

    軍隊分隔開,就地吃掉……」

    「是!」

    ……

    武將們按照耿柄文部屬,接過令旗,陸續奔出帥帳。老將軍耿柄文的筆在地

    圖上畫出一條條紅線。隨著帥帳中的將領數量的減少,紅線慢慢形成一個繩索。

    向北方六省首腦居住的真定套去。

    時隔多年,上天給了老將耿柄文又一次將敵軍拖垮,並逐一擊潰的機會。老

    將軍不敢獨戰其功。這個拖字戰術出自黃子澄。雖然不喜歡黃子澄的為人。耿柄

    文在內心深處不得不承認黃子澄這手拖延戰術玩得高明,「北方六省不會團結一

    心,朝廷的壓力一去,他們必然為了彼此的利益互相殘殺。」從這幾天傳回來的

    情報分析,黃子澄當初也預見沒有一點兒錯誤。沒有長幼尊卑的秩序約束,人與

    人之間的利益爭鬥足以讓六省新政自己倒下。

    馬蹄敲碎夏日的寧靜,田地裡,農夫們茫然的看著軍隊一撥撥從眼前開過。

    又要打仗了。有人低聲歎息,這老天,難道就不能讓人少流些血麼?

    千里之外,一隊打著晉軍旗號的隊伍迅速向尉州*攏,那裡是*近新政老巢

    北平的地方,越過美嶼所即可到達懷來境風。晉王麾下大將林心武跨在馬背上,

    不斷催促士兵加快腳步。「走快點兒,走快點兒,誤了晉王的大事,你們這輩子

    就會永遠休息!」

    「報……」一聲緊急報告聲從隊伍的後邊響起,煙塵過處,幾匹快馬飛馳而

    至,將一份火漆了的手諭交到了林心武的手裡。馬背上的信使邊喘息邊喊,「晉

    王府將令,著將軍一切按手諭上行事!」

    「知道了,請王爺放心,」片刻後,林心武在馬背上還禮,目送信使遠去。

    信封口的火漆已經被拆開,雪白的紙上,字數不多,卻代表著晉王封地各派力量

    的最終意見。

    「燕王勝,則北上響應燕王。武公勝,則南下協助北方六省!」林心武笑著,

    將密令撕碎了,吞進了肚子裡。目光轉向南方,到底與誰為敵,用不了幾天,那

    裡會給他最終的答案。

    夏日的陽光下,馬背上的騎士們英姿颯爽,沿著水泥官道由北向南疾馳。在

    騎兵隊伍中間,護衛著一老一壯兩個將領,老者高個光頭,年齡看上去已經五十

    開外,馬背上的身影卻和當年一樣英武。壯年將領是老者的弟子,難得和師父一

    聚,話語裡帶著興奮。一路上指指點點,介紹沿途的風景和自己曾經的戰績。

    近衛師長張正心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毛頭小伙子,經歷了這麼多年歷練和一場

    又一場戰爭,他已經成長為一個合格的統帥。騎兵們在他的指揮下,前後左右拉

    開距離,彼此用哨子和花炮聯絡。由於地形所限制,武安國身邊護衛人數雖然不

    多,但遠遠看去卻有千軍萬馬的威勢。

    一個師的騎兵遙遙的跟武安國和張正心的衛隊身後,隨時準備接應,臨來前

    郭璞大人吩咐得好,一定要保護武大人平安到達真定,他是解決眼前危機的唯一

    人選,有他在,北方六省各派系就不會分裂,不會在國家局勢沒安定下來前,刀

    頭先染上自己人的血。

    馬蹄聲迅速*近了沙河大橋,河灘邊蘆葦叢裡,數只受驚的野鴨子扑打著翅

    膀飛上了半空。紛亂的影子吸引了騎兵們的視線。在岸邊最不起眼的一棵枯樹下,

    發出了幾聲蟋蟀的叫聲,吱吱,吱吱,輕微,細小,瞬間被湮沒在馬蹄聲裡。

    兩點火光在無人注意的情況下閃了閃,細細的絲絲聲,就像風聲一樣輕微。

    在衛隊裡絕對不可能有人聽得見。

    武安國與張正心縱馬上橋,指點著天邊浮雲,微笑著,彷彿在討論著一件有

    趣的事。是北平新政之初的笑話,還是第一次北伐時的戰績?

    兩點火光穿越蘆葦,迅速向烈性炸藥烏金霜堆放處逼進。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