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宋 卷二 第五章 宋十壯士
    李思業怒氣沖沖趕到縣衙,正好撞見冷千鐸找他。

    「軍師,恐怕不妙!」

    「怎麼?」

    「我今天查看庫房和倉稟,發現了大量的銀錢及糧食,照理,蒙古人撤走並不倉促,他們不可能把這麼多東西扔了不要。」

    「你的意思是?」

    「我懷疑這是蒙古人的一個誘餌,誘我們下山全殲。」

    李思業一驚:「你說得確實有道理,這極可能是蒙古人的誘餌,你可打聽到這支蒙古軍的情況?」

    而且剛才我也問過一些百姓,這支駐守內鄉縣的蒙古騎軍約有三千人,首領是一名非常年輕的將領叫忽必烈,和軍師年紀相仿,從此人治理內鄉的手段來看,十分了得,所以我們要早做準備。」

    「我擔心將軍剛剛嘗到甜頭,不肯撤離,這樣,你去勸說將軍,我來集合隊伍。」

    李思業剛剛集合好隊伍,突然聽見大地上隱隱傳來悶雷一般的聲音。

    宋大有猛地跳起來喊道:「是騎兵!是蒙古騎兵!」

    「來不及了,韓亮你帶本部保護將軍和婦孺先撤,其他的跟我上城阻擊敵人!」

    李思業一聲令下,二百多名戰士隨他衝上城樓,眾人心裡都明白,事到如今只能決一死戰了。

    遠遠的,只見一條黑線向這邊逼來,戰馬踏起的塵土遮天蔽日,氣勢十分駭人。

    這也是李思業第一次看到的陣勢,他的心中如亂鼓『砰砰!』地敲著,緊張得幾乎要跳出來。

    「怎麼辦!現在撤還來得及,可是那些婦孺必然會落到蒙古人的手中,可是不撤,這兩百人必死無疑,怎麼辦?怎麼辦?」兩難的選擇讓李思業痛苦到了極點。

    他不由回頭望去,目光在士兵們的臉上一一掃過,無論是冷峻的周翰海、李思齊,還是整天笑容的柴煥、秦小乙,甚至連窩囊膽小的王三成、趙狗兒,此時都變得一樣的嚴肅、一樣的平靜,沒有一個人說話,眼睛裡都流露出一絲近似悲壯的豪情。李思業突然感到了一種對死的明悟,他的心也漸漸歸於平靜。

    佯裝撤離果然是忽必烈之計,他一直對黃水物資被劫耿耿於懷,便趁這次北撤之機,埋下誘餌,引山匪上鉤,欲趁他們鬆懈之時,再殺個回馬槍。

    天邊的最後一絲晚霞被夜色吞沒之時,激戰終於爆發,自大的蒙古人根本不把這些山匪放在眼裡,他們只攻東門一處城門,黑暗中,蒙古騎兵鋪天蓋地的箭矢向城上射去,壓得振威軍根本抬不起頭來,不時有人中箭慘叫,李思業手執盾牌艱難地抬起頭來,這時他猛然看見一隊百人的蒙古軍抬著一根巨木向城門奔來,不由大急喊道:

    「射他們!射他們!不要讓他們靠近。」

    弩弓營的士兵紛紛探出城頭,在刀手巨盾的掩護下,向撞門的蒙古兵射去,由於沒有防備,在衝出幾十步後,百名抬木的蒙古兵幾乎被射殺殆盡。隨著蒙古人射來之箭慢慢稀疏,振威軍頓時壓力大減,立刻從地上爬起張弓搭弩向敵軍回射過去,前面一排的蒙古人紛紛被射下馬來,連主帥忽必烈也險些被流矢射中。忽必烈大怒,揚鞭怒喝道:「用巨盾掩護,再撞城門!」

    又是一支蒙古兵衝出,在數百隻巨盾的遮護下,抬著巨木緩慢地向城門逼去。

    城上的箭立即轉向全部向這些撞門軍射去,箭矢射在牛皮盾上紛紛掉落在地。

    「軍師!箭射不進去!怎麼辦?」

    「等他們靠近,用石塊砸!」

    當撞門軍剛剛靠近城門,上面突然滾下數十塊巨石,將前面的幾十名蒙古軍頓時砸成肉醬,巨木也被砸成了兩截,其餘士兵紛紛撤了下來。

    「將軍,我們沒有帶攻城器械才導致攻城失利,我看上面敵軍不多,別的城門一定空虛,我們不如繞別的城門吧!」

    一名蒙古軍千夫長見撞門失利,忍不住向忽必烈建議道,可是他話音剛落,臉上便被火辣辣地狠狠抽了一鞭。

    「我們蒙古鐵騎有過功城失利的嗎?我就是要從東門進去!來人,把火炮推來!」

    忽必烈見自己確實有些輕敵,導致損傷了幾百人,惱羞成怒之下他立刻命令將火炮推上來轟城。

    城上,冷千鐸剛剛趕來:「將軍已經撤出西門了,軍師也趕快撤吧!」

    他話音剛落,『轟!轟!』幾聲巨響傳來,低矮的城牆立刻被轟塌半邊,弩兵營的二十幾名士兵頓時被埋進了倒塌的城牆之中。

    「狗娘養的!」周翰海見手下死傷慘重,眼睛瞪得通紅高聲怒罵起來,他拉開巨弓向火炮一箭射去,可惜距離太遠,箭半途落下。

    『轟!轟!』有是兩炮轟來,將城門炸開一個大洞。

    「快撤!快撤!」

    李思業拚命地嘶聲叫喊,眼看城牆搖搖欲墜即將坍塌,再不走己軍就要全軍覆沒,就在他們剛剛撤下城牆,轟地一聲巨響,城牆轟然坍塌,堅持了半個時辰的內鄉守衛戰終告結束。

    就在這時,一名騎兵飛奔而來,手舉一支金色令箭對忽必烈高聲喊道:「王爺有令,命將軍火速回鄧州。」

    待灰塵散盡後,忽必烈冷冷地對身邊的另一名千夫長下了最後一道命令:

    「我等你一個時辰,你率本部殺進城去!若留一雞一犬,你提頭來見!」

    「是!」

    那千夫長大聲呼叫著,率領大隊騎兵殺進縣城,城內的大火立刻沖天而起,百姓們四處逃竄,哀哭聲、求饒聲喊成一片,內鄉縣城頓時變成了人間地獄。

    李思業帶著三十名親兵跑在最後,眼看就要到西門了,突然後面傳來一聲呼救聲:「軍師救救我們!」

    他回頭一看,只見十幾騎蒙古騎兵正追趕著數百名逃亡的百姓,呼救聲就從人群中傳來。

    「軍師,好像是將軍的親兵!」

    李思業定睛一看,果然夾雜有幾十名江家偉的親兵,只見他們中間還抬著一人。

    「什麼!難道將軍還未撤退?快!準備射擊。」他眼看蒙古騎兵就要追上,立刻下令阻擊騎兵。

    三十人紛紛拉弓上弦,放箭向背後的追兵射去,前面的幾騎立刻中箭倒下,後面騎兵見勢不妙,勒馬逃去。

    被抬的人果然是江家偉,他胸口上中了一箭,已經呼吸微弱、面若金紙一般。

    「軍師,我們本來已竟撤離,突然發現少將軍不在,老將軍急得快發瘋,便親自跑回來尋找,結果少將軍沒救出,還中了一箭。」

    這時,江家偉微微睜開眼睛,見是李思業,猛地一把抓住他哀求道:

    「軍師,求你救救我兒!他受傷了就在縣衙,軍師,救救我兒吧!」

    李思業本不願再管,可是當他看見江家偉垂死哀求的眼神,突然想到了自己也曾是被他所救,不是他自己早死在蒙古人的手上,自己曾答應過要報答他,可現在他已經再向自己索要報答了,想到這裡,李思業猛地一咬牙喊道:「弟兄們!隨我來!

    他丟下江家偉,率領眾人回頭向縣衙方向跑去。

    街上到處是奔跑的百姓和蒙古人的騎兵,喊聲、哭聲響徹天空,隨處可見百姓的屍體,血匯在一起,流成了無數腥紅的池塘。李思業瞪著通紅的眼睛率領眾人拚命地跑著,一路上他們已經殺掉了幾騎落單的蒙古人,很快,三十一人終於趕到了縣衙,撞開大門衝了進去。

    「在這裡!」

    李思業等人很快在一間亮燈的廂房裡找到了江玉郎,只見他臉色蒼白地半躺在地上,身上中了一刀,旁邊還有兩個女子,正伏床邊低聲抽泣。

    李思業見此景頓時明白了江玉郎一定是為救這兩個女子而返,他上前一步便將江玉郎扶了起來。

    「帶他走!」

    李思齊與柴煥上前架起他便走,江玉郎卻站著不動眼看著那兩個女子。

    「殺了她們!」

    李思業一聲令下,李思齊反手一刀,就將其中一女子砍死,另一女子嚇得大叫一聲,竟暈死過去,李思齊又在她身上補一刀,這才冷冷地說道:「軍師說得對!留下必被辱,不如殺之。」

    江玉郎大怒,掙扎之下傷口迸裂竟暈了過去,這時遠處已隱隱傳來馬蹄聲,李思業一揮手,大喊一聲:

    「快走!」

    眾人剛跑到門口,就見蒙古人大隊騎兵已經朝這邊衝來,宋湧泉猛的回頭對李思業說道:「軍師,你帶人從後門走,我們帶弟兄們去引開敵軍。」

    「胡說!我怎能將你留下,要死大家就一起戰死!」

    這時,王三成和趙狗兒互使了個眼色,一齊上前用刀柄猛的將李思業擊昏,王三成急對蕭進忠說道:「蕭大哥,你們速帶軍師走!」

    宋湧泉見眾人遲疑不動,急得大聲喊道:「快走!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蕭進忠見事急,只得流淚說道:「弟兄們,我若不死,一定殺盡蒙古人替你們報仇!」

    說完扛起李思業,大吼一聲:「走!」

    宋湧泉目送眾人消失不見,一拉弓弦對手下的九名弟兄說道:「今天就讓蒙古人看看我大宋男兒的血性!」

    十人紛紛拉弓上箭,等待著最後的一擊。

    所來的蒙古騎兵正是忽必烈和他的三百親衛,他在城外聽說發現有三十幾人又返回向縣衙方向跑去,心中也佩服這些人的膽量,便率親兵趕來,他要親自殺盡這些膽大包天的山匪。就在離大門還有五十步之際,突然數支冷箭射來,忽必烈身邊的蒙古士兵皆慘叫著翻身落馬,其中兩支冷箭是向他射來,他一閃身躲過一箭,另一箭卻射中他的坐騎的左眼,那馬長嘶一聲,將他掀翻在地,忽必烈一天之內連遭兩次暗算,心中惱怒異常。

    「全部活捉!我倒要看看是些什麼人?」

    「殺!!」三百騎蒙古鐵騎狂風般向縣衙大門衝去,氣勢如山崩地裂一般。

    宋湧泉站起身來,挺直了腰板,血紅的眼睛裡充滿了堅毅的神色,他扔掉弓箭慢慢地拔出腰刀,回頭向與自己並肩作戰的兄弟們看去:只見戰火燻黑了他們的臉、刀箭刺穿了他們的肩,他們的衣裳雖然破爛、他們的武器雖然簡陋,但他們每一個人都流露出同樣的堅毅,這一刻他們不再是一群卑微的小兵,他們是一群真正勇士、他們是一群頂天立地的大宋男兒。

    「弟兄們!殺蒙古靼子啊!」

    宋湧泉大吼一聲向蒙古軍殺去。

    「殺蒙古靼子啊!」

    王三成、趙狗兒、丁勝利、李歡兒....紛紛躍起起拔刀迎著蒙古鐵騎冰冷的戰刀衝去……。

    這一刻,陰雲密佈的天空突然飄起了毛毛細雨,雨水沖淡了壯士的鮮血,天地也為之哀泣。多少年後,北唐開國皇帝李思業故地重遊,在內鄉縣衙處親手撰寫了祭文《宋十壯士》,並刻碑永記:

    「哀哉!以卑賤之軀獨抗數十倍之暴蒙,無一回顧、無一乞降,以悲壯之血書寫丹青,蓋千古流芳之烈士也!……。」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