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聲世界的中國作家:林語堂 第27章 在海外(二) (1)
    一、向西方世界傳播中國的傳統文化

    1.編寫《孔子的智慧》

    1938年1月,林語堂編寫了《孔子的智慧》。此書較完整地表達了林語堂的孔子觀,也較系統地向西方介紹了儒家學說。如他對孔子的思想價值取向、系統和特點,以及孔子的品格等都做了較為切實的評論。

    在《導言》的第一部分,林語堂直截了當地提出儒家思想在現代生活中還有沒有價值的問題,同時對孔子思想作了系統的探討。他認為,孔子思想之所以能夠支配中國,而且"在兩千五百年內中國人始終奉之為天經地義",絕對不是僅靠《論語》中零散的精粹語錄,而是有其"更為深奧的統一的信念或系統"。而要瞭解孔子思想的系統就須除了要看《論語》這部"孔學上的聖經"外,還應依賴《孟子》和《禮記》等著作。那麼,什麼是孔子思想的系統呢?他指出:"孔子的思想是代表一個理性的社會秩序,以倫理為法,以個人修身為本,以道德為施政之基礎,一個人正心修身為政治修明之根柢。

    ""更精確點兒說,儒家思想志在重新樹立一個理性化的封建社會,因為當時周朝的封建社會正趨於崩潰他相信道德的力量,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藝術的力量,相信文化歷史的傳統,相信國際間某種程度的道德行為,相信人與人之間高度的道德標準,這都是孔子部分的信念。"此外,林語堂認為孔子思想具有五個重要特點:一是"政治與倫理的合一";二是"禮——理性化的社會";三是"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四是"修身養性為治國平天下之本";五是"士"——就是知識階級,孔子把道德教訓全部寄托在他們身上,期望他們成為"在道德上仁愛而斯文的人,他同時好學深思,泰然自容,無時無刻不謹言慎行,深信自己以身作則,為民楷模,必能影響社會。不論個人處境如何,無時不怡然自得,對奢侈豪華,橫存了幾分卑視之心"。

    在《導言》的第二部分,林語堂論述了孔子的品格。他反對把孔子說成"聖人",認為他是一個普通人,具有普通人的感情的人,但又有超過常人的品格。具體而言,孔子有其道德的理想,知道自身負有的使命,深具自信,奮勉力行;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努力繼承古代經典學問,思想保守;生活講究,和藹謙遜,風趣詼諧,亦恨人鄙視人等。

    《孔子的智慧》體例也很有特色:第一章為《導言》,對孔子思想及其品格作了總體性的闡述;第二章為《孔子傳》;第三章為《中庸》;第四章為《大學》;第五章為《論語》;第六、七、八章為《論以六藝施教》,這三章都是論"禮";第九章為《論教育》;第十章為《論音樂》;第十一章為《孟子》。

    《孔子的智慧》出版後,在美國各界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

    2.《中國與印度的智慧》

    《中國與印度的智慧》一書,1942年由藍登書屋出版。這本書主要介紹了中國和印度的文化經典。在中國文化方面,主要是介紹《道德經》、《莊子》、《中庸》、《論語》和《詩經》等。

    3.《啼笑皆非》

    1943年,《啼笑皆非》由紐約約翰·黛公司出版。它是一本政論著作,曾風行一時,成為美國1943年最暢銷書之一,它不僅具有強烈的政論性,而且充滿了中國傳統哲學的色彩。該書最突出的內容是林語堂批評美、英對華的錯誤態度。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軍偷襲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擊沉美國軍艦8艘,炸傷12艘,擊毀美國飛機250多架,使美國太平洋艦隊受到重創。12月8日,美英對日宣戰,接著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也對日宣戰。12月11日,德意日三國締結新的軍事協定,規定三國對英美聯合作戰到底,保證不單獨締結停戰協定或和約,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了。很快日本對西太平洋和東南亞各國發動了全面的侵略進攻。12月8日,日軍侵入了菲律賓和泰國,9日侵入了馬來亞,18日進攻關島,19日進攻香港,23日進攻威克島。1942年1至5月,日軍先後侵佔了新加坡、印尼、緬甸、新幾內亞和所羅門群島等地,取得了暫時的軍事優勢。美英援華物資大部分是通過滇緬公路運入中國腹地的,日軍佔領緬甸等地後,切斷了這條戰略公路,給中國抗戰造成了重大損失。在日軍侵佔緬甸前,美英盟國漠視這條戰略公路的重大作用,林語堂目睹美英等國對中國的不友好態度,萬分惱怒,所以用"幽默"的曲筆,來表達自己的強烈感情。

    林語堂在《啼笑皆非》裡,從批評美英大國的遠東政策破題,以中西互補的文化觀作為建立世界新秩序的靈丹妙方,他提出以"老子不爭哲理以破強權思想","相信孔夫子,相信禮樂治國","孟子,倒給我們恢復了人的精神觀,給我們定了人類平等的原則,世界合作的基礎,以及自由的可能性"。林語堂以西方的人道主義調和儒、道、釋等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林語堂從來不親自動手把自己的英文著作翻譯成中文,但《啼笑皆非》是一個破例,他把此書的前半部分11篇親自翻譯成中文(後12篇由徐成斌翻譯)。1943年秋天,林語堂帶著自己翻譯的《啼笑皆非》返回中國奔赴在抗日前線和後方,為抗戰盡力吶喊。

    4.編寫《老子的智慧》

    1947年,林語堂經陳西瀅(陳源)提名,到巴黎出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組主任。在法國戛納城,林語堂創作了小說《唐人街》,編寫了《老子的智慧》和《美國的智慧》等圖書。

    1948年《老子的智慧》由藍登書屋出版。此書是林語堂向西方介紹道家及整個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全書除《序論》、《序文》外,另有七章,即《道之德》、《道之訓》、《道之體》、《力量之源》、《生活的準則》、《政治論》和《箴言》。

    林語堂闡述了有關道家哲學的看法:一是道家哲學與儒家哲學有很大不同——道家的人生觀是消極的,而儒家的人生觀是積極的;道家的學說在本質上是田園哲學,而儒家的學說在本質上是都市哲學;道家哲學為中國思想之浪漫派,孔教則為中國思想之經典派;道家偏好自然與直覺,儒家崇尚理性重修身。二是闡釋了老子思想所具有的某些重要特點,如老子哲學最高範疇的"道",是宇宙的神智,萬物的根源,是賦予生命的原理,它看不見,摸不著,是不朽的本體。三是要結合莊子來研究老子。1942年林語堂翻譯了《論語》、《道德經》和《莊子》,這些翻譯著作和辜鴻銘翻譯的《中庸》在西方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而1948年的《老子的智慧》出版後,接著就有過十二種英文和九種德文譯本,可見,這是林語堂向西方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著作之一。

    5.譯介中國古代小說名著

    1950年,林語堂根據《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故事用英文改寫成《杜十娘》(MissTu)一書,由倫敦威廉·海涅曼公司出版。1951年,約翰·黛公司出版了林語堂的英文編著《寡婦、尼姑、歌妓》(Widow,HunandCourtean)一書,書中節譯了老向的《全家莊》、劉鶚的《老殘遊記》,又改寫了《杜十娘》。

    1952年,林語堂在約翰·黛公司出版了《英譯重編傳奇小說》(FamousChineseShortStories),書中共收入20篇唐代傳奇、宋代話本小說和明清的短篇小說。《英譯重編傳奇小說·導言》,是一篇有一定學術價值的文章。在導言中,林語堂除了說明編選該書的宗旨以外,還闡述了對我國古代短篇小說的看法,他特別對清代蒲松齡的小說表示讚賞:"中國神怪小說作家數以百計,其描寫深刻入微,故事美妙生動者,唯蒲氏一人。"林語堂所譯介的小說,並不是將原作直接翻譯成英文,而是採用"重編"的方法,即用現代短篇小說的形式和技巧寫成,對若干作品的故事重新改寫,有省略有增加,有改寫有重寫,成為一個"再創作"的作品。

    6.三次獲榮譽博士學位

    林語堂在美國曾三次獲得榮譽博士學位。對於美國人或西方來說,林語堂用英語寫作了一本又一本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著作,博得了西方讀者的喜愛,從而使他們對中國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從1936年到美國以後,林語堂就用英文寫作,為溝通中西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1940年,紐約艾邁拉大學(ElmiraCollege)授予林語堂榮譽文學博士學位。該校長讚揚他說:

    林語堂——哲學家、作家、才子——是愛國者,也是世界公民,您以深具藝術技巧的筆鋒向英語世界闡釋偉大中華民族的精神,獲得前人未能取得的效果。您的英文極其美妙,使以英文為母語的人既羨慕又欽佩又深自慚愧。我們禱盼您不斷以中英文表達人類高尚的精神、標準,那是人類共同的願望。鑒於您的卓越成就,艾邁拉大學贈予您榮譽文學博士學位,倍感榮幸。

    1942年,新澤西州若特洛斯大學(RutgersUniversity)授予林語堂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1946年,威斯康辛貝路艾特大學(BeloitCollege)授予林語堂榮譽人文學博士學位。該校長讚揚他說:

    林博士,東方學者,世界文士,您具有國際思想,為中華民族揚眉吐氣,您的卓越不凡的寫作已使您在世界上成為非官方的中國大使。基於貝路艾特大學教職員和校董會所授權力,我現在以榮譽人文學博士學位頒贈給您,司儀現在將垂布加在您的學位服上,我謹以文憑呈現給您並歡迎您成為貝路艾特大學的一員。

    從林語堂三次獲得榮譽博士來看,他已博得了美國學術界衷心的尊敬和尊重,他成了走向世界文壇的中國作家。

    二、蜚聲世界文壇的作品(二)

    林語堂在海外用英語寫了大量的長篇小說和傳記文學,充分顯示了他的才華和智慧。

    1.愛國小說:《唐人街》

    《唐人街》(ChinatownFamily)是繼《京華煙雲》、《風聲鶴唳》之後,林語堂用英語寫作的第三部長篇小說,1948年和1949年,先後由紐約約翰·黛公司、倫敦威廉·海涅曼公司和多倫多郎曼與葛林公司出版。中文譯本出現較晚,直到1976年、1977年才先後有宋碧雲、唐強的中譯本在台灣出版。

    所謂唐人街,顧名思義,意為唐朝人的街道,因為唐朝的中國是一個強國,唐人的稱號含有一種民族自豪感。唐代中國的版圖不斷擴大,到海外的中國南方人總是自稱唐人,或者大唐子孫,把中國叫做"唐山"。但在美國也是貧民窟的另一種稱謂。從19世紀40年代少數人到美國淘金開始,留居美國的華人越來越多,其中大部分來自廣東,到20世紀初已達88000多人。在美國的紐約、華盛頓、舊金山、檀香山、洛杉磯、波士頓、芝加哥等城市都有唐人街,到1940年共有28處,而以舊金山和紐約的唐人街華人最多。

    小說《唐人街》以一位老華僑在美國的經歷和他一家的生存、發展,再現了在美國的華工的辛酸經歷及勤勞、艱苦的精神,歌頌了華人的愛國主義品質和民族自尊心,讚美了他們的忍耐精神和對其他民族的平等意識。《唐人街》描寫了華僑勞動者艱苦創業的經歷,在海外華人社會中具有相當的代表性。同時,表現出對居住海外的華人勞動者的生活和命運的關注,歌頌了海外華人的生活毅力、創造精神和對祖國、家鄉的熱愛。

    2.林語堂的三部曲之一:《朱門》

    1953年,林語堂完成了英文寫的長篇小說《朱門》(VermilionGate),同年由紐約約翰·黛公司出版,再次成為暢銷書。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