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鐘聲燕園柳 第4章 永遠的校園
    一顆蒲公英小小的種子,被草地上那個小女孩輕輕一吹,神奇地落在這裡便不再動了——這也許竟是夙緣。已經變得十分遙遠的那個八月末的午夜,車子在黑幽幽的校園裡林叢中旋轉終於停住的時候,我認定那是一生中最神聖的一個夜晚:命運安排我選擇了燕園一片土。

    燕園的美麗是大家都這麼說的,湖光塔影和青春的憧憬聯繫在一起,益發充滿了詩意的情趣。每個北大學生都會有和這個校園相聯繫的夢和記憶。儘管它因人而異,而且也並非一味的幸福歡愉,會有辛酸煩苦,也會有無可補償的遺憾和愧疚。

    我的校園是永遠的。因偶然的機緣而落腳於此,終於造成決定一生命運的契機。青年時代未免有點虛幻和誇張的抱負,由於那個開始顯得美麗、後來愈來愈顯得嚴峻的時代,而變得實際起來。熱情受到冷卻,幻想落於地面,一個激情而有些飄浮的青年人,終於在這裡開始了實在的人生。

    匆匆五個寒暑的學生生活,如今確實變得遙遠了,但師長那些各具風采但又同樣嚴格的治學精神影響卜的學業精進,那碎由包括不同民族和不間國籍同學組成的存在著差異又充滿了友愛精神的班級集體,以及戰煙消失後渴望和平建設的要求促使下向科學進軍的總體時代氛圍,給當日的校園鍍上一層光環。友誼的真醇、知識的切磋、嚴肅的思考、輕鬆的郊遊,甚至失魂落魄的考試,均因它的不曾虛度而始終留下充實的記憶。

    燕園其實不大,未名不過一勺水。水邊一塔,並不可登;水中一島,繞島僅可百餘步;另有樓台百十座,僅此而已。但這小小校園卻讓所有在這裡住過的人終生夢繞魂牽。其實北大人說到校閌,潛意識中並不單指眼下的西郊燕園,他們大都無意間擴展了北大特有的校園的觀念:從未名湖到紅樓,從蔡元培先生銅像到民主廣場。或者說,北大人的校園觀念既是現實的存在,也是歷史的和精神的存在。在北大人的心目中,校園既具體又抽像,他們似乎更樂於承認象徵性的校園的精魂。

    我同樣擁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園。我的校園回想包蘊了一段不平常的記憶。時代曾給予我們那一代青年以特殊的際遇,及今思來,可說是痛苦多於歡愉。我們曾有個充滿期待也充滿困惑的春天。一個預示著解放的早春降臨了,萬物因嚴冬的解凍而萌動。北大校園內傳染著悄悄的激動,年輕的心預感於富有歷史性轉折時期的可能到來而不安和興奮。白天連著夜晚,關於中國前途和命運的辯論,在課堂、在宿舍、在湖濱,也在大小膳廳、廣場上激烈地進行。這裡有向著習慣思維和因襲勢力的勇敢抗爭。那些富有歷史預見和進取的思想,在那個迷濛的時刻發出了動人的微光。作為時代的驕傲,它體現北大師生最敏感、也最有銳氣的品質。與此同時,觀念的束縛、疑懼的心態、處於矛盾的兩難境地的彷徨,更有年輕的心因沉重的負荷而暗中流血。隨後而來的狂勢的夏季,多雨而濕悶。轟然而至的雷電襲擊著這座校園,花木為風雨所摧折。他們在靜默中迎接肅殺的秋季和蒼白而漫長的冬日。

    那顆偶然落下的種子不會長成樹木,但因特殊的條件被催化而成熟。都過去了,湖畔走不到頭的花蔭曲徑;都過去了,宿舍水房燈下午夜不眠的沉思,還有輕率的許諾,天真的輕信。告別青春,告別單純,從此心甘情願地跋涉於泥濘的長途而不怨尤。也許即在此時,憂患與我們同在,我們背上了沉重的人生十字架。曼妙的幻想,節日的狂歡,天真的虔誠,隨著無可彌補的缺憾而遠逝。我們有自己的青春祭。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校園與我們青春的希望與失望相連,它永遠。

    燕園的魅力在於它的不單純。就我們每個人說,我們把青春時代的痛苦和歡樂、追求和幻滅,投入並消融於燕園,它是我們永遠的記憶。未名湖秀麗的波光與長鳴的鐘聲,民主廣場上悲壯的吶喊,混成了一代人又一代人的校園記憶。一種眼前的柔美與歷史的雄健的合成;一種朝朝夕夕的弦誦之聲與歲歲年年的奮鬥吶喊的合成;一種勤奮的充實自身與熱情的參與意識的合成;這校園的魅力多半產生於上述那些復合豐富的精神氣質的合成。

    燕園有一種特殊的氣氛:總是少有閒暇的急匆匆的腳步,總是思考著的皺著的眉宇,總是這樣沒完沒了的嚴肅和沉鬱。當然也不盡然,廣告牌上那些花花綠綠的招貼,間或也露出某些詼諧和輕鬆,時不時地出現一些令人震驚的舉動,更體現出北大自由靈魂的機智和聰慧。北大又是灑脫的和充滿了活力的。

    這真是一塊聖地。數十年來這裡成長著中國幾代最優秀的學者。豐博的學識,閃光的才智,莊嚴無畏的獨立思想,這一切又與先於天下的嚴峻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銳的抗爭精神相結合。這更是一種精神合成的魅力。科學與民主是未經確認卻是事實上的北大校訓。二者作為剛柔結合的象徵,構成了北大的精神支柱。把這座校園作為一種文化和精神現象加以考察,便可發現科學民主作為北大精神支柱無所不在的影響。正是它,生發了北大恆久長存的對於人類自由境界和社會民主的渴望與追求。

    這裡是我的永遠的校園,從未名湖曲折向西,有荷塘垂柳、江南煙景,從鏡春園進入朗潤園,從成府小街東迤,入燕東園林蔭曲徑,以燕園為中心向四面放射性擴張,那裡有諸多這樣的道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那裡行進著一些衣飾樸素的人。從青年到老年,他們步履穩健、儀態從容,一切都如這座北方古城那樣質樸平常。但此刻與你默默交臂而過的,很可能就是科學和學術上的巨人。當然,跟隨在他們身後的,有更多他們的學生,作為學術思想的繼承者,他們默默地接受並奔湧著前輩學者身上的血液一一作為精神品質不可見卻實際擁有的偉力。

    這聖地綿延著不會熄火的火種。它不同於父母的繁衍後代,但卻較那種繁衍更為神妙,且不朽。它不是一種物質的遺傳,而是靈魂的塑造和遠播。生活在燕園裡的人都會把握到這種恆遠同時又是不具形的巨大的存在,那是一種北大特有的精神現象。這種存在超越時間和空間成為北大永存的靈魂。

    1985年歲暮於燕園(原栽北京大學出版社《精神的魅力》,1988年版。又,《散文選刊》,1988年9月號)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