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渡是資中縣城東5公里的沱江古渡口,相傳唐明皇奔蜀時曾憩此,故得名唐明渡。雙塔位於渡口兩岸,隔江對峙。南岸為高山觀塔,建於清嘉靖二十年(1816年),共7層,磚砌,高20米,下寬6米,呈四方形,登高遠眺,山光塔影,水色雲天,頗有「唯見長江天際流」之風光。塔磚長36公分,寬21.5公分,每塊磚皆刻有「聯捷三元」字樣,以示資中文化鼎盛。北岸為倉頡塔,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由邑人駱文廷(駱成驤之父)修建,有資州學正包汝諧題字,塔呈白色,圓形,層層有小洞,體積小於高山觀塔。現唐明渡雙塔被為內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除此之外,資中還擁有南華宮、龍水縣治遺址、月山縣治遺址、龍王溝石室墓葬、趙雄墓、甘露寺、寧國寺、東嶽廟等名勝古跡。
與此同時,資中還出土有銅釜(鍋)、鐵釜(鍋)、鐵錢、銅瓶、四系(耳)罐、豬頭袍傭、楊春梯步履尋幽圖、張大千中堂書法、王昌《玩物喪志圖》、竹禪水墨《竹》和張善仔彩墨《虎》等歷史文物。
銅釜(鍋)是1984年人民銀行縣支行於城中街建房掘出,大小兩口,呈坦狀,外卷口,弧身轉圓平底,兩側置弧扣。大鍋口徑50厘米,深12厘米,底徑45厘米;小鍋口徑43厘米,深9.5厘米,底徑41厘米。鑒定為宋代物品,屬三級文物;鐵釜(鍋)1984年12月出土於亢溪鄉鶴林村3組,大小兩口,內裝陶器、瓷器、鐵刀、銅缽、鐵錢等物件,鍋稜邊敞口,外折沿、弧腹圓底。大鍋口徑58厘米,深22厘米,外折沿寬8.5厘米;小鍋口徑40厘米,深16厘米,外折沿寬8厘米。鑒定為宋代物品;鐵錢即上述鐵鍋內藏物,重36公斤,132個品種,28個年號。鐵錢大小不等,作價不一,有小平錢、折二錢、折三錢、大鐵錢等,其中最早的為宋元通寶,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鑄,距今1000餘年。字體有篆、楷、隸、行、草、及瘦金字體,是研究宋代錢幣的寶貴資料。
由谷田鄉出土的銅瓶,高15厘米,口徑4.8厘米,腹圍7.5厘米,底徑5.3厘米。斂口,長頸,鼓腹,腹鼓,腹肩4道弦紋,圈足。鑒定為宋代物品,屬三級文物。
由重龍鎮中街出土的四系(耳)罐,高20.5厘米,腹圍44.5厘米,小口,折沿,短頸,4系,腹鼓,底小,圈足,內外皆白色。鑒定為宋代物品,屬三級文物。
由重龍鎮西外出土的豬頭袍傭,高19厘米,大耳鼓眼,長嘴短頸,寬身,著長袍束腰帶,兩手置胸前,拱袖而立,憨態可掬。鑒定為宋代隨葬品,屬三級文物。
楊春梯步履尋幽圖,圖縱164厘米,橫54厘米。圖中一老人頭戴笠帽,攜仗步上小橋,向對岸林中走去。圖內小橋、流水、溪溝、巖壑、松林、遠山佈局有致,層次分明,筆力遒勁。左上角題「宣統辛亥三年首夏珠江釣叟春梯楊朝政時年八十」。經鑒定為二級藏品。
張大千中堂書法,縱367厘米,橫75厘米,是張大千現存書法作品中較大的一幅。自題五言律詩「菱花鏡水秋,容與樂蘭舟。細草生溪綠,叢筠覆屋幽。江鄉自沮洳,岸柳尚輕柔。應共西風發,夕陽歸興遒」。筆力遒勁,布白瀟灑。1983年北京舉辦「張大千書法展覽」時曾送去展出。經鑒定為一級文物。
王昌《玩物喪志圖》,縱181.5厘米,橫51.3厘米。圖中3人,中坐唐太宗,右後立太監,下站魏征。魏征躬身持笏,似有諫意,太宗急將所玩鸚鵡藏於懷內。畫面生動,形態逼真,是少有的工筆重彩絹畫。鑒定為二級文物。
竹禪水墨《竹》,縱139厘米,橫71.6厘米。竹6竿,5竿擠於右,細小葉多,1竿挺立,粗長葉少;左旁題詞,字多而灑脫,占畫面四分之一,構圖新穎。經鑒定為三級文物。
張善仔彩墨《虎》,縱133.5厘米,橫67厘米。山巖中,一虎向上斜立,腰圓腿健,掉頭怒視,尾長而末端上翹,身下叢草偃仆,真「風從虎,虎生風」。左上為書法家公孫長子題詩。鑒別為三級文物……
歷史的風塵雲卷雲舒,立於其間,童陽情不自禁地感慨萬千:偏居大山一隅的資中,竟洞破滾滾紅塵,提煉萬世真諦,哲學的本體原就在於這蒼蒼穹廬之下的茫茫厚土之中。
對於資中,自然風光的秀美是其獨到之處,所謂「靈山秀水」正居於此。
白雲山風景名勝區位於縣城西南20公里處,主要由白雲山和白雲湖兩個景區組成。這裡擁有108個大小不同、千姿百態的山巒和約10萬畝成片森林,山連山,林接林,巍峨蒼翠,人稱「川中林海」。白雲山海拔737米,山中有濕地松、火炬松、山枇杷、山麻柳、水杉、油茶、楠竹等37科、58屬、80多個品種的樹木。縱橫數十里,遠山近巒,林木茂密,起伏綿延,一望無際,有如綠色大海,林中空氣清新、幽靜、涼爽。懸崖、幽谷、峭壁、溪流、清潭形成30多個景點。山谷之間的白湖(峽),長6公里,寬50到200米,被稱之為「川中小三峽」。湖水清綠幽寂,湖岸崖壁陡峭,怪石嶙峋,沿途有翠湖巖、雲峽壩、象山、河馬戲水、照影巖、棲鶴嶺、蓮花巖、飛仙洞、手爬巖、望鄉台、太和廟、白雲仙翁、馬頭峰等景觀。白雲山已被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位於縣城東北的重龍山風景名勝區,山高而陡,林木蔥蘢,山路盤曲,隱若龍轉。自唐代起,在山上就歷建寺廟,現主要有永慶寺、羅漢堂等。另外還有明石坊玉虛宮、清石砌內城牆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北崖摩崖造像,自隋唐開鑿以來,已有160龕,1648尊,大都保存完好,造像旁還有許多自唐以來的名人題記題詞。山腰處,有壽音閣,在山頂處,有重龍山的標誌性建築——重龍閣。重龍閣因形態酷似黃鶴樓而得名「川中黃鶴樓」,此閣通高27米,一共六層,比武漢黃鶴樓還高一層,在這兒登高望遠,極目雲天,鳥瞰四野,氣象萬千。黃鶴樓是「極目楚天舒」,這兒則是「極目蜀天舒」。整個重龍山將人類文化與大自然完美結合,是資中人休閒旅遊的好去處。現重龍山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聖靈山地質公園位於縣城西12公里金李井鎮境內。聖靈山半山腰,是中國西部喀斯特淺丘陵地區非常珍貴而難得的一大奇景,也是亞洲最長的溶洞之一,它是由6億年前水蝕石灰石構成的半地下巖溶溶洞。聖靈山大溶洞全長13.8公里,深入地下266.9米,溶洞內共分四層,層層相互牽連,整體貫通,並有6條大支洞、一條暗河、若干小洞,曲折環繞,洞中套洞、撲朔迷離。洞內勝景甚多,形態各異的鐘乳石琳琅滿目,絢麗多姿;石筍、石幔、石帷、石瀑、石柱、石花、石果、石流、石管、石珍珠、石塔、石人、石竹、石蘑菇、石葡萄,美不勝收;石禽、石獸、石佛惟妙惟肖,酷似逼真。聖靈山大溶洞為隧道式洞穴,洞內時而開闊、心曠神怡;時而窄長、幽深莫測,神秘無比,特別是洞中的石花,絢麗多彩,朵朵相連,似牡丹吐芳,如彩菊爭艷,非常美麗,其景觀晶瑩剔透、絢麗多姿、五光十色而又千姿百態。聖靈山大溶洞為隧道式洞穴,洞內時而開闊、心曠神怡;時而窄長、幽深莫測,神秘無比,特別是洞中的石花,絢麗多彩,朵朵相連,似牡丹吐芳,如彩菊爭艷,非常美麗,其景觀晶瑩剔透、絢麗多姿、五光十色而又千姿百態。
洞內四季恆溫,冬暖夏涼,常年保持在攝氏16度左右,可供遊客在其中飲茶、品酒、沐浴,並傾聽音樂和那婉轉動人的溪流泉水聲,實為一種享受。聖靈山大溶洞博大的自然地下藝術宮殿令廣大遊客驚歎不已,形成一條奇偉的山洞長廊,人們修身養性的「天堂」。
讓人驚歎不已,奇妙迷人的聖靈山大溶洞主要景點有貴妃池、水簾洞、聖水井、大廳、小廳、神台、蓮花池、花果山、雪山、火箭炮、天堂、七仙姑下凡、十二生肖、眾仙聚會、外婆橋、莫愁湖、莫愁女、五朵金花、小三峽、洗像池、聖靈巨龍、金龜、長城、大型結晶鹽池、拜祖遺址、禪床、鰱魚化石、暗河探險、野人腳印、古人遺骨、情人橋、入聖洞、相思泉、濤聲依舊、怪石奇峰、人人平等、有眼無珠等300多處。另外,在聖靈山地質公園西北部,侏羅系中統下沙溪廟組褐紅色長石石英砂岩層面上發現較明顯的恐龍足跡,由南東向北西行走路線3條,其中大腳印路線1條,20個足跡,間距0.44至0.55米;小腳印路線2條,48個足跡,間距0.3至0.4米。腳印由3趾及後跟4部分組成。經考證,屬真龍類恐龍足跡,這一發現,對研究侏羅紀氣候、古生態環境和恐龍行為、習性具有重要的意義。2007年12月29日,資中縣聖靈山地質公園在這裡隆重舉行揭碑開園儀式。現聖靈山大溶洞為四川省地質公園。
位於縣城東北龍江鎮的龍江湖風景區,距縣城36公里,湖長15公里,最寬處1.2公里,湖面積5.2平方公里,是資中縣境內第一大湖。湖中有島嶼9個,島嶼上綠樹成蔭,湖泊中漁舟蕩漾,人稱「川東千島湖」。「水秀、山青、魚肥、果香」的田園風光格外迷人,水天一色,雲水難分,是遊客踏青、垂釣的休閒勝地。
位於縣城西南部宋家鎮梨花村的「千年梨鄉」生態旅遊區,佔地約4.3平方千米,有古梨樹上千畝,其中樹齡在百年以上的梨樹有500多株,樹齡在百年以下的有9000餘株,周邊還有面積300餘畝的梨花湖和甘家寺等景點,遊客可以乘著快艇和小舟在湖中遊玩。當千樹萬樹梨花開時,百花爭艷,帶著千年的梨花芬芳、帶著古老的神韻彰顯著無窮的魅力,景色極為壯觀。2008年3月16日,資中縣首屆「千年梨鄉·梨花文化旅遊節」在梨花村開幕,成為資中旅遊的又一個亮點。
在古代文人墨客眼裡,資中的風光秀麗無比,其中最讓他們難忘的就是「古資州八景」。其中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早年曾遊學資中,1955年流寓巴黎,以濃烈的思鄉之情匯了一組《資中八勝圖》,將「古資州八景」的景色畫得美不勝收。
「重龍晴嵐」是古資州最富盛名的八景之一。
「鏡影遠從天上落,嵐光晴向日邊開」。這是攜刻在重龍山永慶寺前石坊上的一幅楹聯。「嵐光」是山林中一種被日光折射而蒸騰閃耀的霧氣,這種到處都有的自然現象,唯數重龍山奇特。此山坐北向南,宛若游龍,林木蔥蘢,加之地處沱江邊和城內,山林中的水蒸氣、江上煙波與城內萬家炊煙渾然一體,形成一種非煙非霧的奇妙景觀。雨後初晴,登頂極目遠望,但見「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大有范仲淹登上岳陽樓「心曠神怡,寵辱皆忘」之感。重龍晴嵐,是歷代文人墨客舞文弄墨的絕妙題材。從唐代資州刺史羊士諤,到清末狀元駱成驤等,都有詩賦吟詠,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張鑒的七絕:「非煙非霧鎖重龍,雨霽尤奇色更濃。老樹模糊山掩靄,遊人如在白雲中。」重龍晴嵐曾為資中滋潤了眾多的傑出人士和俊彥逸才。
古資州八景之二當屬「珠江夜月」。珠江,即沱江資中段,位於縣水南街陳家花園後。陡崖直插江中,崖上花草蔥鬱,夜月亭突兀峭壁。每當皓月當空,倚亭下視,便見浮光耀金,靜影沉碧,風景別緻,崖上題詩:「江水澄淨暮雲收,皎皎鏡波天際流。自是清輝搖碧落,玻璃萬頃色含秋。」
古資州八景之三的「靈巖泉韻」,又名「滴水彈琴」,位於重龍山北麓。巖高十餘米,上有清泉,下有碧潭,水滴入潭,悠揚動聽,韻趣橫生。崖上石佛千餘尊,為唐、宋雕刻,雖經風雨剝蝕,但仍栩栩如生。岩石上方有明知縣胡學文書:「君子泉」三字,筆法古樸蒼勁。清末狀元駱成驤題詩《君子泉消夏詩》:「石乳千年滴,冰心一片涼。細泉如雨露,清沼即滄浪。盥漱聞琴瑟,淹留懼雪霜。北窗高臥處,不覺到羲皇」。
位於城西醮壇山上、古資州八景之四的「醮壇雲梯」,又名「百步雲梯」,沿山鑿石百級,遠望高入雲霄,故名。登臨山頂,極目眺望,一覽眾山小。宋建延恩殿於頂,遣使築壇設醮。傳說古代李阿真人修煉於此。明張鑒詩曰:「仙侶登真去不還,雲梯重疊尚依然。雨余石磴莓苔滑,煙暝空潭草樹連。砌石荒涼鋪鳥綠,斷碑剝蝕膩蝸延。我來遊覽舒懷處,閒誦南華第一篇。」
「漁燈晚照」是古資州八景之五,位於縣城沱江中沙州,州東西長約1000米,南北寬300米。過去,州上蘆葦茂密,秋來蘆花似雪,四周水深浪闊,魚類甚多,捕魚者常居州上。每當夜幕降臨,便見盞盞漁燈透過蘆葦叢掩映沙州,照耀江水,美麗異常。知州劉炯詩曰:「空江一帶秋,蘆花白於雪。中有打魚人,燈光影明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