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者的智慧 第10章 走進陽關,尋找大山的記憶 (1)
    步兵第七師是一支英雄的部隊。

    部隊曾參加過開闢陝甘寧邊區革命根據地和鄂豫皖根據地的鬥爭、配合主力部隊長征,鞏固陝甘蘇區以及抗日戰爭時期保衛陝甘寧邊區,開展華北敵後抗日游擊戰和解放戰爭時期的遼沈、淮海兩大戰役,為中國革命的徹底勝利做出過卓越的貢獻。部隊形成了堅定不移的政治信念,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嚴明自覺的組織紀律,緊密團結的內外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部隊多次組織官兵進行嚴寒條件下的野營拉練試點。官兵們冒著-34℃的低溫,負荷30多公斤的行裝,在戈壁雪地連續行軍。野營拉練過程中,部隊官兵從難從嚴、從實戰需要出發,做到了「有路不走走戈壁,有橋不過趟冰河,有房不住住雪地,有水不用用冰雪。」官兵們邊行軍邊演練,提高了部隊在嚴寒條件下走、打、吃、住、藏的能力,培養了官兵敢打必勝戰鬥作風和組織指揮能力。

    為摸索部隊在酷暑戈壁沙漠條件下的生存作戰能力,部隊又組織了在沙漠地帶進行了酷暑條件下的野營訓練試點,時值8月,氣溫高達38℃,官兵頂烈日、戰乾渴、斗酷暑、連續行軍,實施了徒步行軍、強行軍、露宿、野炊、偽裝、偵察、警戒、實彈戰術演習等訓練課目,從而大大提高了在酷暑條件下應急作戰的能力。

    1985年8月,該部的偵察連奉命赴滇作戰,被成都軍區授予「英雄偵察連」的榮譽稱號。

    這些華夏群體中最優秀的兒女,以自己的英雄經歷演繹著人生的讚歌。他們為邊疆的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塗抹著黃金般的厚重色。

    幾十年,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只是匆匆走過的瞬間,但對於這支部隊而言,經歷的風雨刷去了歲月的刻痕,卻留下了戍邊軍人英勇善戰、吃苦耐勞的英雄讚歌,他們以生命和血肉色彩的質感,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上,鐫刻下了氣勢恢弘的歷史浮雕。

    該部進駐新疆後,從此擔負起了建設邊疆、保衛邊疆的歷史重任。從起初的解放新疆到今天的保衛、建設新疆,這支部隊始終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英雄氣概和頑強的拚搏精神,在邊疆這塊廣闊的沃土上艱苦奮鬥、自力更生,興建家園;始終同各族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開創了屬於自己的新天地。

    部隊揮師入疆之初,駐地自然環境十分惡劣,生活普遍較差,為了給官兵創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在地方政府的幫助下,廣大官兵自己動手,開荒種田,大力發展農副業生產;為了應急突發事件,部隊領導及時對官兵進行新疆形勢、民族政策和戰備思想的教育,組織人員勘察地形,擬製作戰方案,構築了必要的防禦設施,在官兵中普遍開展了射擊、奔襲等課目的戰備訓練。之後,又在官兵中進行了安心邊疆、熱愛邊疆、建設邊疆的愛國主義教育和艱苦奮鬥教育,以此激勵官兵為保衛和建設邊疆建功立業。

    在支援地方經濟建設中,部隊先後參加了援建亞歐、奎屯到阿勒泰、伊犁到庫車、克拉瑪依經奎屯到伊犁的光纜開挖和鋪設任務,並參加了援建北疆鐵路、鋪設克拉瑪依輸油管道和防風固沙工程施工建設。同時,部隊還積極參加了地方歷次的抗洪搶險,受到了地方政府和人民群眾的高度讚揚。

    天山深處百里無人煙,高山缺氧,氣候反覆無常。有時剛才還是晴空萬里,一會兒便烏雲翻滾,傾盆大雨撲面而來。有時官兵們在沼澤地施工,地下水直往上湧;在鋪設光纜時,還常常撞上雨加雪天氣。但無論氣候怎樣惡劣,卻始終阻擋不了官兵們奮戰的腳步。

    1994年9月,部隊在伊犁果子溝進行光纜施工時,遭遇到「卡脖子」地段。當時,滿山溝到處都是鵝卵石,戰士們就用手摳,整個手磨得鮮血淋漓,衣服被尖石劃成了一縷一縷的布條,但他們不叫苦,不叫累,晚上還加班加點地幹,每天只有四五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工地上交通不便,有時連生活蔬菜也不能保證,他們只能用饅頭就著罐頭吃,堅持吃了一個多月。施工結束後,有些戰士用的一支原來長40厘米的十字鎬磨得只剩下了14厘米。

    部隊在阿拉山口施工時,一颳風,官兵們的碗裡就是半碗沙。有時剛剛做好一鍋麵條,一陣狂風刮過,麵條全部被風沙捲走……在阿勒泰福海地區進行光纜施工時,光纜要穿越額爾齊斯河。時值5月,河水冰冷刺骨,為了保質保量完成任務,戰士們利用河水夜晚流速小、溫度高的特點,站在齊腰深的河水中築起人牆,苦幹幾天幾夜,終於按時完成了攻堅任務。當軍地領導來到施工現場看望官兵時,發現戰士們由於過度疲勞,已經躺在工地的爛泥裡睡著了。

    用該部宣傳科一位軍官的話說,部隊是視人民為父母,把駐地當故鄉。部隊是和平的保護神,邊防線上的鋼鐵長城。這就是軍人的風采,這就是步兵第七師官兵寫在史冊上的彪炳千秋的偉業。

    就是在這樣一個熔爐裡,童陽得到了應有的鍛煉。

    斗轉星移,日月如梭;江河奔騰,一瀉千里。透過迷濛的歷史塵霧,童陽依稀望見聞名中外的古絲綢道上,那閃現著的張騫的車馬、班超雕鞍、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出關揚起的煙塵。然而,當他把這些歷史的鏡頭拉到這條曾經留有駝隊足跡和駝鈴餘音的古絲綢之路上時,看見的卻是廣大官兵征戰的英姿和援建地方工程的風采。

    童陽就是這個部隊中湧現出來的突出代表。

    1989年3月他剛從四川資中入伍時,家庭算是當地的清貧人家。父母均從事生產經營,他是家裡老五,所以希望他能考入大學光宗耀祖。可誰知他偏偏喜歡上了軍營。當他跨入軍營的大門後,才發現,一切並不如他所想像的那樣美好。走出家鄉,帶著深冬的寒意,只見到夏日裡那條小溪如今靜靜地在山裡凝成了白色的冰雕。冰雕四周是蕭條的山和山谷靜寂的回聲。這時,童陽才感到又回到了現實中。

    原來,他所在的連隊才組建一年多時間,所有的一切都剛剛開始。但是他並沒有感到落寞,相反,一股要幹出一番事業的念頭猶如一粒火種在他心中慢慢燃燒起來。部隊畢竟是一個大熔爐,在這裡他逐步學習了軍事理論知識和實踐本領。後來,部隊搞野戰軍事演習,由於他軍體素質嫻熟,一場訓練下來,原本需要14∼15分鐘才能完成的課目,在他手裡僅用幾分鐘就完成了。由於他的特殊表現,演習結束以後,他受到了通令嘉獎,同時被師部擔任師長警衛員,再後來便擔任了代理排長。

    站在天山腳下,面對莽莽原野,童陽彷彿看到了部隊那一座座綠色的軍營裡,一個個官兵正在把獻身國防、獻身邊疆的一腔真誠托付給自己綠色的夢想,虔誠的為共和國守護著每一個希望的黎明。

    剛入伍時,由於家庭條件所限,童陽學習、生活極為不便。為了使自己盡快適應部隊生活,他專門買來了一些教科書和課外讀物和字典,如饑似渴地抓緊學習。

    在連隊領導和戰友們的幫助下,他把部隊這所大學校看成自己成長進步的園地,決心在這所大熔爐裡把自己鍛煉成為一塊好鋼。憑著一子鑽勁,經過兩年的努力,他報名參加了烏魯木齊陸軍學院經濟管理大專函授班,並取得了大專畢業證書。

    對童陽來說,學高技術兵器比登天還難,很多高深知識他從來沒有遇到過。雖然經過兩年多的學習,但對軍事知識是一竅不通。對此,他沒有被困難嚇倒,反而認真鑽研、勤學苦練,終於在比武競賽中取得了理論考核和模擬操作總評第一名的好成績,被部隊樹為了軍事訓練標兵。在部隊實彈戰術演習中,他一人共發射導彈12枚,創造了一彈穿四靶的優秀成績。在演習中,他還總結摸索出了「一快、二早、三穩、四強」的訓練法。在軍旅生涯中,他先後4次被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3次榮立三等功,多次受以了營連嘉獎。他因此被樹為「自學成才標兵」。

    就在他擔任代理排長不久,組織上第一次批准他回鄉省親。這一天,他很興奮,也很期待。彷彿故鄉的山,故鄉的水,一下子全部闖入了他的腦海之中,久久揮之不去。

    故鄉是一個讓他魂牽夢縈的地方,山很青,水很秀,但多少也帶給他了些許憂傷。

    資中縣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其中,文廟、武廟、永慶寺、大東門古城樓城牆、鹽神廟、羅泉會議會址、新正街、唐明渡雙塔等最為著名。

    文廟位於縣城北門外,佔地面積7035平方米,建築面積2191平方米。清道光九年(1829年)由大東街遷此。主要建築靈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排列在南北中軸線上;東廡、西廡、鐘樓、鼓樓、鄉賢祠、名宦祠對稱分佈在東西兩側,崇聖祠位於大成殿左後方。大成殿高20米,寬28.2米,深19.8米,九脊重簷歇山式,琉璃黃瓦朱甍,氣象巍峨壯觀。大殿中心8柱,最大直徑80厘米。上方懸掛著清代8位皇帝的匾額。匾額下方為孔子站像,是全國唯一的孔子站像,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大成門前為泮池,中架三洞拱橋,四周石欄刻魚龍波濤圖案。泮池兩側各有高4米的石碑,右邊是康熙手書《四書·大學篇》,左為明成化年間《重修文廟碑》,書法藝術價值很高。另外,文廟內還有全國現存最大的孔子神位和黃庭堅行書《幽蘭賦》。1980年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收入《中國名勝詞典》,2005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縣城北門外重龍山麓上的武廟,與文廟相望。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清同治四年(1865年)、十二年(1873年)擴建,佈局似文廟,佔地2623平方米。有七星門、啟聖宮、鐘樓、鼓樓、東西廊、關聖殿、三義祠等建築,其中以關聖殿最為壯觀,殿內有8根大圓形石柱支撐。民國元年(1912年)為紀念民族英雄岳飛,在關聖殿左側加建一座武星殿。整個武廟屋面綠色琉璃瓦與文廟黃色琉璃瓦互映增輝。1973年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資中縣人民政府修復武廟,並於6月在武廟舉行了內江市首屆傳統武術擂台賽。

    永慶寺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清康熙年間重修,佔地10200平方米,建築面積2869平方米,內有大雄寶殿、天王殿、東西廂房和來鶴亭。大雄寶殿筒瓦紅柱欞窗門,殿堂宏偉,供釋迦、羅漢、觀音。寺前高聳「文命誕敷」牌樓,為紀念1911年誅殺湖廣總督端方而修建。

    大東門古城樓、城牆,位於縣城東門,大東門即古建春門。門為拱形,上有城樓,樓高4米,全高9米。樓為重簷歇山式,青瓦翹角。據《四川通志》記載,此樓為「台星樓」,系南宋資中籍丞相趙雄所建,台天上星星名,也喻人間三等高官,台星連用喻樓之高。趙雄一生主戰抗金,收復失地,晚年回家鄉築此樓以示人在樓中,瞭解中原,見其光復。資中原有九座城門,城牆4544米,均為石砌,從大東門往東至小東門,往西至西門,現在共存2400米古城牆。現大東門古城樓、城牆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羅泉古鎮五里長街上的鹽神廟,建於清同治七年(1868年),是古鎮曾經輝煌的重要標誌。廟內供管仲為鹽神,關羽和火神則作為管仲的輔佐相伴左右,廟裡還有天下第一鹽井。整個鹽神廟重簷三級,翼角高翹,正殿屋頂的群龍嬉戲搶寶圖,與正殿對峙的是戲台。鹽神廟被稱為天下奇廟,因為它是全國唯一的一座鹽神廟,雖經百年風吹雨打仍挺挺屹立。2007年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羅泉古鎮五里長街上的羅泉會議會址,包括胡范渠書樓和原福音堂,佔地564平方米。1911年8月4日,同盟會與哥老會的代表在這裡召開會議,作出了保路運動的重大抉擇,為武昌起義奠定了基礎,加速了清王朝走向滅亡。羅泉會議會址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縣城西街與後西街之間的新正街,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至三十三年(1907年),呈南北走向,全長112米,寬5.1米,兩旁為統一木結構三樓重簷挑廈式建築。房屋高低、門面大小、突出街面的二樓、格子窗、封火牆、雕花、紅柱以及浮雕文武門神、瓦當圖案等全同,整齊劃一,古風濃郁。民國18年(1929年)資中全城擴街,但新正街未動,現仍保存完好,為內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