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 第15章 消費政治 (1)
    消費一種理念之時你可能需要從相對安全的戰壕跳出來、穿越無人區去發動一次進攻但是在為孩子校區或挑選股票的事情上,你仍可三思而行。

    2007年平安夜,美國曼徹斯特市的新罕布什爾購物中心,裡面擠滿了最後一分鐘趕到的購物者。在購物中心的大門外,30歲的克林特·范烏芬(ClintVanWuffen)站在雪天裡,當身邊有汽車開過時,他手舉藍色的麥凱恩畫像標牌高喊,「麥凱恩!喔!」有三輛車鳴笛表示支持時,他視之為好兆頭。范烏芬請了一個月的假,專程從亞利桑那趕來為約翰·麥凱恩(JohnMcCain)拉票。他將自己在新罕布什爾的助選工作描述為「一生難得的機會。這是個我有強烈感覺的候選人。」

    在把標牌交給平安夜值班的另一位志願者後,他連忙趕回住處——一位麥凱恩支持者的家中——以抓緊時間睡上一會兒。在新罕布什爾的初選中,就連中立的投票人也很努力。61歲、在公司任信貸部經理的戴維·舒爾(DavidSchur)是一位無黨派人士。他讀過巴拉克·奧巴馬的《我父親的夢想》(DreamsofMyFather)和《無畏的希望》(TheAudacityofHope)。實際上,200年其他總統候選人寫的書他也都讀了。在一個週末,戴維和他的妻子林恩參加了六次競選大會。所有這些書籍和競選大會使舒爾夫婦作出相同決定:繼續考慮。

    對於眾多第三黨選民(third-partyvoter)而言,最近幾次選舉是最熱鬧的。納德爾還未決定參選,雖然彭博社暗示他會出來,但他還未宣佈獲得了候選人資格。對於為什麼有人會被大黨的候選人強烈吸引,第三黨的支持者覺得非常難以理解。2000年拉爾夫·納德爾(RalphNader)以綠黨身份參選時,邁克爾·摩爾(MichaelMoore)在麥迪遜花園廣場上對歡呼的人群說,「兩惡相權取其輕,你們最終得到的還是惡人。不要因為恐懼而作出你的。你作的依據應該是你的希望、你的夢想、你的渴望……請跟隨你的良知去行動。」這個聖誕節,納德爾並不特別支持哪個人,但他告訴Politico.com說,他尊重羅恩·保羅(一位前自由黨的總統候選人)。在他的心目中,2008年大選是另一場「半斤八兩、沒給選民真正機會的選舉」。一些第三黨的選民顯然支持納德爾的觀點。儘管是以共和黨人身份參選——這是其他共和黨員不認可的提名——保羅已經籌集了數百萬美元資金。

    這些選民代表了我們熟悉的幾種政治迷:參與拉票、打電話、舉標牌、捐款的積極分子;閱讀競選動態、訪問競選網站、參加競選大會以甄別候選人的獨立投票人;堅持布什和戈爾沒

    有差別、熱情支持綠黨、自由黨或納德爾的第三黨選民。

    然而,我們漏掉了為數最多的那類人:不投票者。不投票者利用這個假期去購買禮物、帶家人去旅遊、與朋友一起滑雪,甚或去流浪者收容所擔任義工。在第四章我們論證過,考慮到投票所需的成本、瞭解政治信息所需的時間、揮舞標牌或參與投票對選舉結果微乎其微的影響,對社會學家(或眾多不投票者)來說,這種政治活動意義不大。

    但是,仍有人會在院子裡豎起標牌,仍有志願者會挨家挨戶去敲門,仍有車主在福特F-150和斯巴魯STI的保險槓上貼候選人的口號。這是因為很多人在消費政治,就像有人在消費環保理念一樣。這讓他們覺得快樂,因為他們是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是在支持自己認可的團隊。如果他們是共和黨或民主黨的粉絲,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就是圍繞選舉展開。他們與志同道合的人結成社交圈,而他們所有努力的高潮就是選舉夜的大派對。與周圍忠誠的同道一起,他們目睹選舉結果的逐漸揭曉;有些人激動地高呼,有些人則為候選人深深祈禱,其表現一如正在觀看重大賽事的鐵桿球迷。而且,這還根源於對某種身份的認同與忠誠。如果他們相信大家應該做負責任的公民,那麼在選舉前去瞭解候選人的做法,就能強化他們作為「負責任公民」的角色。

    將政治參與看做另一種形式的理念消費,這個問題就明朗了。如果你相信激勵人們去投票的是物質需求,那麼就會認為,投票人作決定的依據是不同政治主張對其生活的影響力,或者是他們對候選人領導能力的理性評估。但是,如果候選人更像是表達一種觀點、支持一個團隊,或體現某種身份,那麼政治領域很多難解的謎題就會迎刃而解。

    人們所支持的政策經常背離他們的物質利益,或基於錯誤的推理,或缺乏事實依據。這是托馬斯·弗蘭克(ThomasFrank)在《堪薩斯怎麼了?》(What』stheMatterwithKansas?)一書中提出的問題。歸根到底,參與政治(以及職業體育等等)就是這麼回事:變成一名粉絲,然後消費一種理念。

    我們已瞭解過消費環保主義的人,現在來談談政治,看看心智特徵是否能夠解釋誰會變成政治迷。關於誰會去消費政治,有三種潛在的因素可能使我們的預測更加困難。第一種,政治抉擇的機會相對稀缺。選舉並非每天都有,對很多人來說,只有總統大選才能點燃他們的激情。相比之下,參與垃圾分類或駕駛普銳斯卻是環保粉絲每天都能做的事,這些時刻在強化他們作為環保粉絲的身份。第二種,很多政治活動仍處於公共視野之外。你在投票間的是秘密的,你對候選人及其政策主張的感想也可以不為人知。在很多社交圈裡,談論自己認可的候選人甚至被視為不禮貌的做法。第三種,你喜歡的候選人未必能帶來你期望的結果。雖然美國總統可能是世界上權力最大的人,但我們的很多問題難以歸咎於他——這個世界太複雜了,所以我們很難評估自己投出的票是否正確。判斷一種政策(例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之類的自由貿易政策)是否真的有利於世界,那是非常複雜的,所以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複雜性使我們得以解脫,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支持任何團隊,同時不必擔心犯錯。

    在本書末尾,我們還會深入探討複雜的成本問題。有時候,消費一種理念只需你付出時間。但是也可能有其他成本,而你「活出」自己信念的程度,實際上取決於那個價簽。耍嘴皮子當然便宜。你可以幾乎不付成本地說,公司企業應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或者多元性應當受到重視。所以,我們將研究人們在作時是否忠實於這些理念,而那些可能是他們如何進行投資,也可能是他們與哪些人為鄰。在研究人們在這方面的行為時,我們挑選了應該是重量級理念消費者的一個人群:在華盛頓特區工作和生活的政治從業者。

    政治就像體育

    科爾伯特:共和黨有什麼吸引你的地方凱麗:我覺得共和黨人都是非常、非常富有的人。還有,嗯,如果想變得有錢有勢,就得跟他們混在一起。如果你跟瘸子泡在一起,自己走路也會跛起來。所以我不想再跟瘸子泡在一起了。我想跟NBA球員建立密切關係,你知道的,他們都是共和黨人。

    科爾伯特:好的。按照你的比喻,民主黨人是殘疾人,而共和黨人是高大的黑人運動員。

    凱麗:完全正確。事實就是如此。

    ——前加州州長候選人、成人片明星瑪麗·凱麗(MaryCarey),摘自《科爾伯特報告》(TheColbertReport)

    競選顧問們現在認識到,政黨背景現在就像品牌一樣。正如2004年布什競選班子的首席策略師馬修·多德(MatthewDowd)所說,「在總統競選中,重要的不是議題,而是你的『品牌』價值。選民透過品牌看他們的議題,而你透過品牌就能知道他們如何判斷有關議題。」對品牌的定義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影響到選民對這種標籤的解讀。

    說到對政治理念的消費,你作為政治迷的第一個跡象,就是你已支持某個團隊。在我們的數據庫中,30%的人說他們是共和黨,30%說是民主黨,20%說是無黨派人士,1%說沒有偏好,將近2%的人支持第三黨。到目前為止我們已講明,只看政治消費的物質利益就難以理解那些政治迷。但這引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消費政治的人就是不願加入一個大黨呢?如果大部分收益在於共享一種世界觀、與志同道合的人混在一起、發展一種長期的親密關係,那麼成為無黨派人士就顯得奇怪了。

    讓我們感興趣的還有表示「沒有偏好」的那一小撥人。也許他們認可的經濟學邏輯表明政治消費沒有意義。或許他們只是感到憤憤不平。我們想知道究竟。

    有了以上兩個問題在心裡,你就不會感到意外,在這些人中,當你只看他們的心智特徵分數時,很難區分誰是民主黨、誰是共和黨。如果你支持某個大黨,說明你比多數人「更黏」、你喜歡獲取信息、你追求一種歸屬感。你還是一位利他主義者:無論站到哪一邊,你都確信自己是在做好事。

    在支持大黨的人身上,人口特徵也類似——他們有更高收入、更可能是少數族裔,且年齡偏高。根據「精微特徵」的測評標準,只有槍支擁有者和福克斯新聞觀眾大比例地成為大黨的粉絲,原因很簡單,你無需擁有博士學位就可猜到。然而,這些因素的作用都不是很大,而在解釋誰會成為大黨粉絲時,大部分工作是由心智特徵方法完成的。

    至於無黨派人士,情況則大為不同。這部分選民是競選活動的「香餑餑」。有些無黨派人士樂意去收集信息、考慮新的東西(或人選)、自己作決定,然後在選舉日現身。因為沒有預設立場,他們作時要比有政黨身份的投票人付出更多。後者只需輕鬆走進投票間,為自己的黨添上一票,然後在出門時拿一張「我投票了」的貼紙。做無黨派人士、走一條更辛苦的選舉道路的,都是誰呢從民意測驗專家和政治顧問那裡,你可以知道如何用「人口特徵+精微特徵」模型找到無黨派人士。他們更可能是男性、年齡偏高、學歷偏高。非洲裔美國人、常去做禮拜者、在家帶孩子的人較少說他們是無黨派人士。我們的研究也發現了類似模式,但總體而言,在研究某人是否為無黨派人士時,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不足一半。

    判斷一個人是否為無黨派人士,只看他們節日賀卡上的全家福還不夠:心智特徵方法有助於全面理解這種現象。如果你「黏性」高,而且因為「跟風」要素很在意別人的看法,那麼你極不可能是無黨派人士。風險接受度也很重要——如果你喜歡冒險,則你是無黨派人士的可能性就更高。證據表明,人們在評估候選人時,不但考慮他們所說的話,而且研究他們以前的經歷。有些名氣小的候選人可能正好提供了你想要的東西,但你還是會選大黨的候選人,因為他婦孺皆知。如果你的「信息」分數高,而且你關注未來,那麼你也更加可能是一位無黨派人士。與此同時,與大黨的支持者一樣,無黨派人士的「利他主義」分數也高。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