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 第12章 快樂,健康,智慧 (3)
    在這方面,「人口特徵+精微特徵」模型取得了一些成功。在解釋「健康食品選項」對於人們餐館的重要性時,有兩種人口特徵要素尤其關鍵。更多女性報告說,她們在餐館時考慮這一因素。食品方面的購物模式很多與此一致:女性更有可能購買沙拉和有機食品、閱讀飲食營養方面的書籍。學歷高的人也更有可能說,「健康食品選項」對他們來說也很重要。

    在我們研究過的行為中,這是黨派特徵發揮作用的少數幾個題之一。或許這不應出人意料。從一開始,美國人在食物方面就好鬥。在波士頓,茶葉成為美國獨立戰爭最早的受害者。在第二次伊拉克戰爭期間,無處不在的炸薯條也被捲入了戰事。2003年,眾議院的共和黨人因為有怒氣(並非怒火),把他們餐廳裡「炸薯條」(frenchfry)的名稱改成了「自由薯條」(freedomfries),以抗議法國不願支持美國的立場。最近的2008年總統大選,紅色州與藍色州之間在食譜上的差別就成了選舉結果的隱喻之一。紅色州的人好像以牛排和土豆餅為生;藍色州的人則依靠豆芽和拿鐵咖啡。這種陳詞濫調包含些許道理:根據我們的調查結果,當在外面用餐時,民主黨人顯然更喜歡吃健康食品。

    雖然這些因素很重要,但關於某個人在餐館時是否認為「健康食品選項」非常重要,心智特徵則在發揮著決定性作用。影響力最大的要素是「時間」。更看重未來的人更可能說「健康食品選項」很重要。還有,在冒險行為方面得分越高,則認為「健康食品選項」很重要的可能性就越小。如果你平時吸煙、超速駕駛或參與賭博,那麼你就更可能忽視「健康食品選項」,拿自己的健康玩彩票遊戲。畢竟,什麼更重要——是關於一頓美餐的記憶,還是30年後可能的四重搭橋手術?

    「跟風」分數高、在意自身地位和他人觀點的人也更有可能說,他們在外面用餐時會考慮「健康食品選項」。在關注他人的人所生活的圈子裡,可能一個人不能顯得太淺薄。即使你並不淺薄,看上去吃得講究也是值得的。心智特徵方法能夠預測什麼人更關注健康食品,有人可能會說,這是在鼓勵那些「合乎社會需求」的行為。

    如我們所料,「利他主義」和「信息」分數高的人在外面吃時也擔心自身的健康。這兩種人都不吃快餐,而且都說,如果有更保健的食品,他們會重新考慮自己的。

    最後,人們在「黏性」方面分數越高,就越不可能說他們餐館時認為「健康食品選項」很重要。由於這些忠誠的顧客不太可能改變品牌去嘗試新產品,他們也就不太在意健康食品。當你十年前選定自己喜愛的快餐連鎖店時,健康食品還遠未發展到今天這樣的程度。

    在本書的多數研究結果中,我們關注的都是個人。但是有必要指出,你在外餐館時,並非在真空中作決定。在對待健康食品的問題上,不同連鎖店的顧客會態度各異,這部分是因為營銷人員所作出的不同。例如,說自己常去漢堡王(BurgerKing)的人就很少把「健康食品選項」看得那麼重要,而是更多關注低價產品。有些人則把賽百味與健康食品聯繫在一起,這是因為一則以賈裡德·福格爾(JaredFogle)為主人公的廣告。這位大學生三個月裡減掉了100多磅肉,就是因為每天午餐只吃一個1英尺長的蔬菜潛水堡(veggiesub),晚餐只吃一個6英吋的火雞三明治(turkeyclub)。

    自從賽百味用廣告將賈裡德打造成一個文化偶像後,它的銷售額在2000年增長了1%,在2001年增長了16%。我們的數據都是2001年後收集的,而在那些將賽百味作為最常光顧快餐店的被調查者中間,大部分人說「健康食品選項」對他們很重要。這則廣告顯然達到了其預期效果,而在後面的章節我們還將講到,其實心智特徵也可用於策劃巧妙的廣告。

    布什的支持率

    如果布什總統是一種商品,那麼對他的忠誠意味著什麼?

    2006年,當《紐約時報》想尋找喬治·W·布什總統的堅決支持者時,他們派記者蒂莫西·伊根(TimothyEgan)到猶他州的普羅沃市(Provo)去採訪。當時布什的支持率只在三個州達到50%以上,而猶他州就是其中之一。伊根發現,在一個2004年克裡只得到11%選票的縣,雖然很多人不贊成布什的一些政策,但那裡的人們仍然聲稱支持總統。正如一位保守的銷售經理所說,「我反對伊拉克戰爭——以及卡特裡娜颶風後發生的事,不過,每個人都可能犯那種錯誤……我傾向於根據性格去判斷一個人。布什總統讓我想起裡根總統。他是個講原則的人。」楊百翰大學的一名學生提供伊根所謂的「對總統毫不保留的支持」,但當問她最支持總統的哪些政策時,她說,「我不確定他做了哪些工作,但我喜歡他的虔誠——那才是真正重要的。」民主黨在猶他州的主席對伊根的發現絲毫不覺意外,並說那個州的人「對總統更加輕信、更有耐心」。

    通過給我們數據庫中的兩組數據「拍快照」,我們也對布什的支持率進行了研究。事實上,我們是研究兩個時間點上人們對布什的看法,然後問一個問題:誰改變了看法?第一張快照包含的是2004年回答「你對布什的喜愛/厭惡程度如何」的人;第二張快照包含的是2005年回答這一問題的人。這兩年涵蓋了一個轉折點:2004年,布什的支持率穩定在略高於50%的水平,而且以51%的得票率擊敗了克裡。然而到了2005年,卡特裡娜颶風、伊拉克和阿富汗日益惡化的局勢使布什的支持率降至40%。2005年,普羅沃之外的很多美國人改變了他們對布什的看法,所以我們碰到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在知道一種重大變化正在發生的前提下,對兩種不同模型的表現加以研究。

    與我們研究的其他題不同,在關於如何評價總統的問題上,影響最大的因素是政黨身份,無論2004年還是2005年,共和黨人有大得多的可能性給予布什總統正面評價。在我們的研究結果中這幾乎是一種愚蠢的偏見,政黨身份與支持一位共和黨總統達到了相當程度的一致。不過這還是值得匯報出來的,因為可以讓你知道,我們的研究結果合乎常理,並沒有歪曲現實。

    「人口特徵+精微特徵」同樣顯示了預料之中的結果。黑人往往不喜歡布什,而已婚人士、福克斯新聞的觀眾、常做禮拜者卻支持他。從2004年到2005年,這些人群的態度變化不大。

    與此同時,有些心智要素發揮了重要作用,使人們對布什的態度從2004年到2005年保持著一致。「利他主義」得分高的人更可能給予布什負面評價。反之,風險接受度高和「跟風」分數高的人更有可能說,總統兩年來的表現給他們留下了正面印象。這一問題與風險的關係是顯而易見的;在很大程度上,共和黨的政綱依賴於個人主義和關於個人責任的假設(例如,認為應該限制政府權力,應該加強個人投資而非社會保障制度)。「跟風」要素與這一問題的關係沒那麼明顯,但調查結果或許說明:因為在意外表與他人的觀點,所以你不太可能成為意見領袖,也不會對新的信息作出快速反應。如果你所在的社會網絡對某政黨有偏見,那麼因為這種社會性因素,你就可能保持這種偏見,難以改變自己的政治觀點。

    當然,「黏性」使人們傾向於同總統站在一邊。為將問題看得更清楚,我們根據「黏性」分數將共和黨人與民主黨人分開加以研究。在消費品市場上黏性更高的人更可能給予布什正面評價。經常使用同一產品的民主黨人也一樣,他們更可能給予布什正面評價。雖然來自反對黨,但這些民主黨人願意維持現狀,與現任總統保持一致立場。

    然而,心智特徵模型能夠捕捉到動態的成分,這是其他模型完全沒做到的。「信息」方面得分高的人確實改變了態度,這段時間他們的立場變化不小。在2004年大選之前,更多信息意味著對布什的更多支持。但從2005年開始,更多信息意味著對布什更多的不滿意。無論對於一位總統還是一種軟飲料,負面報道總會透過人們的心智特徵影響到他們,而首當其衝作出反應的,就是那些「信息」方面得分高的人。請注意,我們並不是在說這位總統的壞話;我們只是在衡量負面信息(無論其是否準確或合理)對一種產品的影響。

    在2005年,與2004年產生不同效果的第二種心智要素是「時間」。2004年,「時間」分數高與布什的支持率沒關係。但在2005年,「時間」的影響力卻非常明顯——對未來的高度關心意味著布什支持率的降低。

    當「知識網絡」在調查中詢問美國是處於正確方向還是已偏離正軌時,這些模式同樣在發揮作用。因為這一問題並未針對布什總統,所以它對我們的研究結果有很大的支持作用,而這些研究說明了人們的心智特徵如何影響他們的信息(本例中是壞消息)接受方式。同一時期在不同領域,國內外的問題都是層出不窮(例如在經濟領域,互聯網泡沫破裂、聯邦預算赤字不斷增加),但並非所有人都受到這些信息的影響。使一個人發生改變的,是人口特徵與心智特徵的複雜組合。

    幸福是一桿熱槍

    在本章末尾,我們要研究的是人們對其物質財富與生活質量的幸福感。「知識網絡」的調查問到了人們對其汽車、住房、鄰居、假期、服裝及整體生活水平的滿意度。並非每個人都拜金,而且你可能爭辯說,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用其居室裡的傢俱來定義。但是,如果一個人達到了不為其財產所動的境界,那麼我們預計他已滿足於自己目前的所有。換言之,如果你在沙漠裡發現一位苦行僧正坐在石頭上獨自冥想,那麼你完全可以想到,他肯定不會對自己使用的傢俱挑三揀四。

    以下列出了決定人們對於物質生活滿意度的主要因素,滿意度的衡量用的是百分制。在表格中,白色格子裡是令你感到快樂的項目,灰色格子裡是令你感到不快的項目。如果分數接近100,說明那種因素對你的物質生活幸福感影響巨大;如果分數接近0,則說明它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計。你還可以對比兩種因素的分數,瞭解它們相對的重要性。例如,與擁有一桿槍相比,去教堂做禮拜使你的幸福感增加一倍多:

    年齡+9(24歲至75歲以上,每多10歲,加9分)

    「時間」分數+29(如果未來有價值)–29(如果未來無價值)

    年收入(<1萬美元,=0點;

    1萬美元且5萬美元,=1點;+12(每多1點,加12分)

    >5萬美元且7.5萬美元,=2點;

    >7.5萬美元,=3點)

    「風險」分數–20(如果接受風險)+20(如果躲避風險)

    「黏性」分數+35

    自有住房+31

    常去教堂做禮拜+26

    有小孩–24

    離婚–21

    有槍+12

    女性–11(女性對自己的汽車更容易感到滿意,但對自己的住房和服裝卻不那麼滿足)

    「跟風」分數+5(如果關注他人)–5(如果不關注他人)

    所屬政黨=共和黨–8

    「利他主義」分數+4(如果關心他人)–4(如果不關心他人)

    「信息」分數+2(如果是信息極客)–2(如果不是信息極客)

    有一個理解以上表格的辦法,就是算算你自己的幸福程度。如果你已做過附錄中的測試題,就可以直接使用這個表格,在每一格填上與你的人口特徵或心智要素相對應的數字。最後合計的數字就是你總體的幸福程度,數值越大,說明你生活得越幸福。

    在上面的表格中,每種特點都使你對某一類的問題感到快樂(或不快樂)。這可能讓你覺得意外,以「時間」要素為例,它使你不僅對自己的汽車感到滿意,而且滿足於自己的住房、鄰居和假期。唯一例外的要素是性別,我們發現男女之間存在著一道「汽車—服裝」的分水嶺。這種模式激發了我們對於當前研究結果的信心,儘管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我們這種將人「定型」的做法。

    最後是我們最大的忠告:如果你離婚了或是有小孩,而且自己還沒有住房,那就趕快去買一套吧。

    尋找,你就能找到

    如果我們當初發現高收入、高學歷的人更容易如願以償,那麼本章就不會這麼長了。我們的發現與此相去甚遠。在考慮了年齡、性別、收入、學歷、種族等因素後,關於人們所做選擇的質量,你仍可以發現一些模式。再說一次,你的心智特徵定義了你,而在本章的例子中,心智特徵說明了你對自己所作的滿意度如何。

    實際上,根據我們這裡研究的各種行為,一條結論出來了。「時間」、「信息」、「利他主義」分數高的人往往作出更好的,而「風險」接受度高的人往往不滿意自己所作的選擇。如果你「黏性」高,也會常常作出較差的,但你自己感到相當快樂。

    你貫穿在日常生活中的心智特徵有助於預測你最終是否會健康、快樂、智慧。從人生觀和世界觀的角度看,真正使你感到快樂的是什麼?這是更為複雜的問題,我們只是作了部分回答。在下一章,我們將把心智特徵方法應用於一個新的問題:誰會成為粉絲?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