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 第10章 快樂,健康,智慧 (1)
    我們將分析心智特徵如何影響人們所作的質量。我們從三個方面去檢驗人們所作選擇的質量:他們如願以償了嗎?他們從以前的經驗中學到東西了嗎?他們最後快樂嗎?

    好的偏好與壞的偏好如何區分?我們無從知曉。社會科學有一條基本原則:人們就是有各種各樣的偏好。討論某人為何喜歡巧克力冰激凌而非香草冰激凌,這是沒意義的。這只是個簡單的事實:有人喜歡巧克力口味,有人則喜歡香草口味,而我們作為研究人員,只能將他們所說的話作為一種事實。同理,有些人喜歡開節能的豐田普銳斯,另外一些人則喜歡悍馬H1,幻想著能跟直升機一決高下。偏好是無法拿來辯論的。

    不過,有些問題是能夠去研究的:人們是否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是否從經驗中學到了東西?是否對他們的生活感到滿意?換言之,他們是否快樂、健康、智慧?我們都認識一些對自己的感覺不快的人。心智特徵模型將有助於我們理解:為什麼有些人能更成功地滿足自己的偏好,並且根據以往的經驗教訓不斷提高作出「正確」選擇的能力?

    乍一看,我們用來闡釋這一點的一種偏好好像很怪異。最近《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說,據報道有些人每年都有十多次想飛的衝動……而且是在由氣球提供動力的躺椅上。眾所周知,飛翔一直以來就令人類著迷,但在躺椅上飛翔卻是相對現代的發明。顯然,這種偏好背後的因素任何人都難以解釋。實際上,就連參與這種娛樂活動的人士也可能同樣解釋不清。但是,利用心智特徵模型,我們就可以研究不同的人如何決定要乘坐躺椅去飛行。

    躺椅飛行運動的創始人是勞倫斯·沃特斯(LawrenceWalters),又名「躺椅拉裡」(LawnChairLarry)。1982年夏天,利用一把從西爾斯百貨購買的躺椅、45個充滿氦氣的氣象氣球,拉裡第一次飛上了天。他原計劃的升空高度是100英尺,但因為誤判,他很快就升到了1600英尺,進入了聯邦管制的領空(每個人都為此興高采烈,包括拉裡自己)。還好,靠著自己隨身攜帶的一把氣槍,他安全著陸了,所幸沒有撞到高壓電線,也沒有引起洛杉磯警察局的注意。

    拉裡的計劃顯然包含了搜集信息的因素——並非每個人都能成功實現自己的飛行夢想(儘管有一些誤算)。同樣清楚的是,拉裡是個敢於擔風險的人,而且他作決定時沒有長遠打算。升空之前,他甚至不能保證用氣槍打氣球的方法管用;他把多數心思花在如何起飛的問題上,顯然沒花同樣多的時間去考慮返回地面的策略。

    拉裡是從事這項運動的第一人,但並不是唯一一個。然而,即使那些經過精挑細選的「躺椅飛行員」,在滿足他們自己的這種偏好方面也是差異巨大的。例如,喬納森·特拉佩(JonathanTrappe)就是以善於操縱熱氣球而著稱。他在乘坐躺椅飛行時,不但使用安全設備,而且會將自己的飛行計劃知會空中交通管制人員。儘管特拉佩的飛行證明了他的風險接受度較高,但他事先作好飛行計劃,從機場上起飛,而且詳細瞭解天氣狀況,這些都說明他在「跟風」和「時間」要素上都是高分數。他的愛好雖然十分危險,但他關心他人,也關注未來。

    另一位「飛行員」卻很不幸,他既不像拉裡那樣走運,也不像特拉佩那樣準備充分。他就是巴西神父阿德裡爾·安東尼奧·德卡利(AdelirAntoniodeCarli)。為給當地的一家慈善機構募款,他借助1000只氦氣球升上了天空,但後來風向變了,他被吹離原定的航線。儘管攜帶了一堆安全設備,但他從未學會如何使用他的GPS裝置。在海面上緊急降落後,他還是沒搞清怎麼把GPS裝置打開,因為不能確定他的具體位置,營救人員未能在他溺亡前及時趕到。這甚至不是他第一次在躺椅飛行中出事故——半年前他就曾被吹離航線,最後落在了阿根廷。他的飛行教官曾警告過他,那一地區的風很危險,會「把他一路吹到南非」。

    在本章,我們將分析心智特徵如何影響人們所作的質量。當你研究那些特定的心智特徵模式時,那些起初看似無章法、非理性的東西就會變得易於理解了。我們從三個方面去檢驗人們所作的質量:他們如願以償了嗎?他們從以前的經驗中學到東西了嗎?他們最後快樂嗎?

    買輛安全性高的車

    對多數人來說,如果在星巴克遭遇不愉快,那可能是咖啡灑了、咖啡師磨磨蹭蹭,或店裡的音樂有點兒刺耳。但對布蘭妮·斯皮爾斯(BritneySpears)來說,那意味著在新聞中成為不當駕車的壞典型。想想她當時進退兩難的情形。

    當她的保鏢去星巴克買咖啡時,她把兒子從安全座椅上抱起來,突然來勢洶洶的狗仔隊將她的SUV團團包圍了起來。保鏢返回時,驚恐的女主人已駕車逃離,當時孩子還坐在她的腿上。之後,布蘭妮因沒有使用安全座椅遭到大量的嚴厲批評,但她發表聲明說,「我只是本能地採取措施,以免我們母子遭到傷害。」幾個月後,《紐約郵報》在頭版刊登了一幅照片,標題是,「瞧瞧,布蘭妮又來了」。照片中,她的小孩坐在一輛「迷你庫柏」敞篷車的後座上,用的是一把臉朝前的兒童座椅。汽車專家分析說,小孩坐在臉朝後的座椅上會更安全。另外,《消費者報告》的「汽車博客」還說,「最大的隱患應該是用來固定孩子的安全帶,因為那根安全帶太鬆了,使他的身體——不止他的頭——看起來都斜到了座椅外邊。」

    布蘭妮的「不良駕駛記錄」還有很多,她在兒童座椅方面的疏忽只是其中一部分。半年時間裡,她在貝弗利山因超速而被勒令停車,躲避狗仔隊時因隨意改道而被勒令停車,在影視城(StudioCity)停車時撞上了一輛奔馳。在最後的那樁事故中,她看了看自己座駕的受損狀況,就徑直離開了。直到三天後,被撞車輛的主人在網上看到狗仔隊就這次事故上傳的視頻後,才知道自己應該去起訴的人是布蘭妮。還有一次,布蘭妮把她的兩個小男孩丟在車裡,匆匆忙忙衝進奎茲諾斯快餐店的洗手間,當她返回時,等候在那裡的狗仔隊又一次抓拍到了照片。由於這些事故,法庭責令她參加親子講座,並接受隨機的藥檢。

    不僅是名人,很多人都覺得汽車安全的問題——尤其是兒童座椅的安全——難以理解,尼科爾·內森(NicoleNason)便是其中之一。作為一名律師,她已習慣閱讀晦澀難懂的條文,如汽車座椅說明書中的文字。作為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的前顧問,她已習慣於考慮風險的問題。還有,作為一位警察局局長的女兒和一名急診醫生的姐妹,她瞭解車禍的代價。有一次她因超速駕駛而被父親勒令停車,父親對她說,「要是哪天把自己的孩子摔在擋風玻璃上,你肯定會悔恨終生。」

    有了自己的孩子後,內森為女兒挑了一款粉紅色帶支架的加高安全座椅,跟她朋友的那個一樣。她甚至還參加了一場為期三天的培訓,與專業人員一起學習如何安裝安全座椅。在培訓班,內森經歷了她自己所說的「猛醒時刻」。她本來是信心滿滿地走進培訓班的:「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我覺得自己已經懂得夠多的了。」然而,當教官指出她在為自己的本田Pilot固定安全座椅沒用對鎖時,她的信心動搖了。

    之所以新聞將內森與布蘭妮聯繫起來,是因為內森是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ationalHighwaySafetyAdministration,NHTSF)的局長,正是這一政府機構在負責兒童安全座椅的管理。在上那個培訓班之前,雖然她擔任兒童座椅的最高監管者已有16個月時間,但作為一名母親,她卻沒學會安全座椅的正確安裝方法。後來,她宣佈了多項方案,以對汽車座椅的「易用性」進行重新評定。

    內森承認自己在這方面的知識欠缺後,社會上迅速作出了反應。聲稱致力於「追求高品質母親用車」的網站MotherProof登出頭條新聞:《NHTSA的局長居然裝不好安全座椅》。網站組織了一次座談會,會上有人流露出對這位監管者所犯錯誤的失望。一位參會人員說,「我相信,當她發現有一把鎖她還沒用時,的確會經歷『猛醒時刻』,因為現在他們在安全座椅上裝了那麼多沒用的鎖。但是,猛醒時刻應該是你發現自己十年來戴的都是錯誤罩杯的胸罩,不應是你身為國家汽車安全方面的頭兒,卻不會正確使用安全座椅。」一位更富同情心的成員說,當談到汽車座椅時,「我們要麼太傲慢以致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要麼學習得不夠、不知道自己也會犯那些錯誤……我榮幸地告訴大家,我剛剛做過胸罩測試,發現自己戴的是正確的罩杯。即使弄不懂怎麼把孩子放進捷豹XK後座的安全座椅裡,我至少對自己的胸部還是有把握的。」

    無論是明星還是政府機構的頭目,大家都會犯錯。這裡插一句,在「信息」要素方面得分高的人在作決定時往往「撒更大的網」;所以當出現新情況時,他們會靈活地改變想法。我們不常對特定的人進行分析,這次可算是破例。斯皮爾斯和內森的最大區別,不在於她們安裝兒童座椅時所犯的錯誤。最大的區別在於內森去了培訓班,從自己的錯誤中學到了東西,並最終能夠正確安裝自己的兒童座椅。為使別人也能受益,她利用自己在NHTSA的位置幫助大家得到同樣的信息。然而,如果推而廣之,我們能否確定什麼人更可能獲得他們聲稱想要的安全性——尤其那些我們所在意的,而且作出了不止一次的(因此我們有機會汲取經驗教訓)選擇?

    為回答這一問題,我們將研究一種緊密相關的。買車的過程可能會很複雜。需要花一大筆錢,而汽車則有各種各樣的特點。在買車時需考慮的眾多因素之中,「知識網絡」上1/3的被調查者將安全性作為選車時的關鍵因素之一。

    如果你讓人們對他們的車進行安全性評估,沒什麼人會心平氣和地「我買了一輛不安全的車」。然而,並非每個人都對安全性問題高度重視,有些被調查者更加關注車的款式與性能。我們想知道的是,對那些將安全性作為首要考慮因素的人來說,他們最後買下的車是否合乎他們聲稱的偏好呢?簡單說,他們是否作出了高質量的呢?

    為研究這一問題,我們拿來「知識網絡」的調查數據,又拿來國家公路交通安全局和公路安全保險協會對各種車型安全性所作的評定,將二者結合起來。在確定一種結果的質量時,我們研究人們所說的安全性要求與他們最終開的車之間有多大差別。舉例來說,如果某人說安全性是他購車時優先考慮的因素,那麼根據政府部門和保險協會的測試,他最終購買的車在防撞性方面表現如何?

    正如我們的研究結果所示,心智特徵有力地說明了哪些人能如願以償、得到他們聲稱想要的安全汽車。喜歡冒險的人不願去考查自己座駕的安全性是否達到了自己當初的期望。在我們所研究的眾多行為中,風險接受(riskacceptance)的特徵總是產生類似的影響。我們研究人們的選擇行為時總是發現,風險容忍度高的人所作的都像是賭博。他們好像不願投入必要的時間與精力,以使自己的更符合自己所聲稱的期望值。

    而對那些「黏性」分數高的人來說,偏好與結果之間的差距也較大。如果你對某個品牌忠誠,作時不太深思熟慮,那麼結果常常不能完全合乎你的期望。還好,對那些「信息」要素得分高的人來說,想要的安全性與實際的安全性之間還是很接近的。如果你喜歡收集信息,那麼會得到回報:你的帶給你的滿意度更高。

    「跟風」方面得分高的人更加關注他人,他們買的車也更接近他們期望的安全性水平。這可能反映了被調查者對車輛安全性的認識(如:我的車體積大,所以也比較安全),或者,這可能是因為家人朋友一直在共享關於汽車安全性的信息。最後,「利他主義」和「時間」兩方面得分高者更可能如願以償地得到安全性高的車,內含的一致性在於:這類買家都願意投入更多時間去作出正確決定,因為現在的會影響到將來乘車的人,以及自己的未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