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 第5章 你如何作決定 (3)
    決策中考慮他人的利益,我們稱之為利他主義。為衡量這一點,我們首先提出兩個問題,看人們在多大程度上認可「損己利人」的做法:公民在私人生活受到干擾的情況下,是否還有義務參加陪審團?還有,你是否會以身犯險去舉報犯罪行為?接下來,我們問被調查者是否加入過從事公益活動的組織,如慈善團體或無黨派的公民社團。最後,獻血或為慈善組織捐款也能讓你在利他主義方面得分更多。

    通過「知識網絡」的資料很容易找到利他主義者。如費利克斯,他就是經常出現在社區活動中的那種人。如果哪兒來了輛獻血車,他準保跑過去。當地慈善社團到他家登門募款時,一般都能得到他的慷慨資助。在垃圾回收日,他家門口總會出現一個大大的垃圾回收桶。如果你仔細瞧瞧他們家的垃圾,就會發現他們用的很多產品都含有再生材料。費利克斯在利他主義方面會得高分,對此他的鄰居們不會感到意外,但如果問他們誰會得分低,恐怕他們就難以回答了。在很多情況下,缺乏利他主義其實就是缺乏利他的行動。以奧斯卡為例,他在這方面得分較低,就是因為有很多事他不去做。他不參加獻血,不向慈善組織捐款,不認為人們應自找麻煩去參加陪審團,不願費事去參與廢物循環利用。

    信息

    有些人很少消費信息。他們覺得那是浪費時間,令人頭腦混亂,或者毫無樂趣。另外一些人則四處搜集資料,將信息作為輔助決策的工具。雖然收集信息需要付出成本,但對於某些決策,例如投資來說物有所值。另外還有些人是「信息極客」(informationgeeks),他們酷愛獲取知識,以閱讀為人生樂事(無論虛構作品還是非虛構作品)。這類人做決策時,會搜索所有可能找到的信息。在業餘時間,他們消費以各種形式存在的思想理念,包括書籍、博客、雜誌、網站以及電視節目。他們對於新聞和信息的熱情跨越各種題目和各類決策。為得到一個人在信息要素方面的分數,我們設計了有關多個領域的問題。例如:去年你購買並閱讀了多少本書?當做財務決策時,你會參考幾個渠道的信息?你家裡有幾台電腦,你是否經常上網瀏覽新聞?我們還設計了消費者信息方面的問題,其中一個問你是否喜歡看廣告,另一個問你是否對市場中的多個品牌感到困惑。

    還是說費利克斯。作為大學畢業生,他難以想像如果家裡沒有電腦、不能上網會是什麼樣子。做財務決策時,他參考三個渠道的信息:雜誌、報紙、互聯網。去年他讀了40多本書,而且他還是多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忠實觀眾。奧斯卡也是個大學畢業生,但他不像費利克斯那樣消費大量信息。他不常上網衝浪,在需要做出財務決策時,他更願意徵求朋友的意見。他喜歡閱讀,但無法忍受有線電視新聞節目。

    跟風

    表面上看,你購買的很多產品好像只關係到一個消費者——你自己。穿那件衣服的是你,開那輛車的是你,喝那罐啤酒的也是你。然而,很多人在某一特定品牌時,往往會考慮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別人的反應。很多產品回報給你兩樣東西——產品本身的實用價值,以及你借此向他人展示的形象或身份。你受他人觀點影響的程度,還與你社交圈的大小有關。如果你作時考慮自己的形象或社交圈,那麼你就是關注他人(other-regarding)的人,意味著會在「跟風要素」方面得高分。

    這種要素與利他主義大不相同。在利他主義方面得分高的人十分關心他人,願意自己付出去成全他人(這可能包括獻血、參加陪審團,或為當地慈善機構捐款)。在「跟風要素」上得分高的人也關注他人,但那是因為他(她)想知道別人在用什麼產品、自己的將如何影響自己的形象或與他人的友誼。在這方面得分高,通常說明你社會交往面廣,與很多親戚朋友經常保持聯繫。然而,社會交往多並不代表你是利他主義者;與朋友混在一起是一回事(這是「跟風」),為當地慈善機構提供食物則是另一回事(這叫做利他主義),兩者完全不同。

    在「跟風」方面的問題中,有些關係到身份感:你是否偏愛能使你感覺更合群的品牌?是否常他人更多採用的產品或服務?有些問題涉及品牌形象(例如酒類、汽車)在你心目中的位置。有些問題探究你參與社會的程度,包括你是否感覺自己合群,是否喜歡與興趣相投、不同圈子的人一起做事,以及你對鄰居的瞭解有多深。還有些問題衡量你在社會交往方面的相對深度,包括有多少個親戚你開車一小時就能找到,有多少個鄰居與你經常聊天,以及有多少個朋友住在離你一小時的車程之內。

    1990年,網球名將阿加西發了一個「廣告S球」:為佳能EOSRebel相機做商業廣告時,他宣稱,「形象就是一切」(Imageiseverything)。這句廣告語招致了體育評論員的批評,但卻贏得了廣告工作者的掌聲,而且激起了消費者的購買熱情。奧斯卡可能不記得這則廣告,但他在調查中的反應說明,他能與之產生共鳴。在酒吧時,他喜歡跟同伴點一樣的東西,而且他承認,他經常購買使自己感覺合群的東西。而且他社會交往廣泛,很多朋友都住在附近,他還經常與鄰居聊天。奧斯卡在「關注他人」方面幾乎得到了最高分。而費利克斯則不同,他的消費方式說明,他是個不甚關注形象和他人的人。儘管費利克斯與奧斯卡年齡相仿、收入相近,但他不買象徵身份的東西,並堅決否認著裝或財物能體現出一個人成功與否。然而,費利克斯的車道上停著一輛奧迪車,這或許說明在內心深處,他還是有一點在意別人怎麼想。

    黏性

    潛藏在之下的最後一個要素叫做「黏性」,或說「忠誠度」。有些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會貨比多家,也會經常反思其購物決定。他們買各種各樣的東西,並在各種不同的商店購物。而對另外一些消費者來說,每天都像是「土撥鼠日」(由比利·默裡主演的一部同名電影,片中男主人公被「困」在了土撥鼠日,每天都在重複同一天的遭遇,直到最後擺脫出來)。他們重複使用同一款產品,只從固定的商家購物,從未出現很大偏差。

    在衡量這一要素時,我們研究的是一個人在四個領域的消費方式:汽車、菜餚、休閒餐廳、快餐。多數問題的目的旨在瞭解人們是否樂意重複與過去相同的東西。購買上一輛車時,你考慮了多少類型和車型?你喜歡吃多少種風格的菜餚如果忠誠度指數低,說明你生活的多樣性高。費利克斯購買他的奧迪A4之前,曾考慮過9種其他車型,而且他並不偏好進口車或國產車。上個月他曾光顧4家不同的快餐廳,而且在3個月時間裡,他曾在5家不同的休閒餐廳就餐。他還嘗試過很多菜餚(調查表上30種菜餚中的14種),包括那些相對不受重視的選項,例如日本壽司和泰國菜。總之,費利克斯「用情不專」,不願重複從前的。

    相比之下,奧斯卡的忠誠度指數幾乎達到最高。他報告說,他很喜歡卡車,但只是在商場才認真考慮了道奇公羊卡車。他說,他只會買美國車,而且也的確是這麼做的。他有自己心儀的餐館,而且偏好美國、意大利和美洲西南部風味的菜餚。以上描述的是費利克斯和奧斯卡在飲食和汽車方面的偏好,營銷人員肯定對此興趣盎然。然而,如果我們所創立的心智特徵理論正確,那麼忠誠度測評方式就有助於預測他們在各個領域的購物,而且還有助於解釋他們在政治方面的決定。我們相信,人們做決策時遵循的心智習慣基本一致,貫穿著各種不同類型的,而且反映出他們看重什麼,以及如何做決策。

    通過研究費利克斯和奧斯卡的心智特徵,我們可以總結出他們的決策方式。費利克斯在「黏性」、「風險」、「跟風」方面得分低,而得分高的心智要素是「利他主義」、「信息」、「時間」(也就是說,他十分看重未來)。奧斯卡則恰恰相反。這些心智要素的組合使我們(正確)預測出,費利克斯會在餐館點健康食品,會在購車時重視其安全性。而奧斯卡不會去接種流感疫苗,而且會採用激進的投資策略。

    比武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用不少例子來說明心智特徵為什麼至關重要。但是其他研究者——從經濟學家到政治顧問再到營銷專家——卻可能看法不同。他們或許會告訴你,從你喝蘇格蘭威士忌還是波本威士忌,他們能確定你屬於哪個黨派;而一種新產品剛上市時,iPod用戶比Zune用戶更有可能成為早期使用者。為使你信服心智特徵比研究決策過程的其他方法更強,我們將用多個領域的實例對它進行測試。從現在開始,我們將研究很多事情,從人們開什麼車,到他們是否接種流感疫苗,到他們對同性戀持什麼態度。

    我們將進行一場競賽,用一個綜合模型(omnibusmodel)同時測試三種研究人類決策行為的方法,或說「三種武器」。第一種武器就是我們的心智特徵模型,它採用上述的六種變量,別無其他。第二種武器就是人口特徵(demographics),我們大致把它定義為一個人的性別、年齡、種族、學歷、收入、子女數量、住在城市或鄉村。在以後各章,我們還會為這種武器添加更多內容(以使這次競賽更好玩!),即收錄一系列的消費,這種方法在市場營銷和政治營銷中很普遍,被稱為「精微特徵」(microtargeting)。第三種武器就是你的黨派特徵。既然有紅色州(redstates)和藍色州(bluestates)的說法,我們就好奇地想知道,你有多少跟自己所擁護的黨派保持一致。

    在本書接下來的部分,每當你看到題時,請仔細關注我們的競賽結果。雖然我們沒在書中說明建模的技術細節,但會明確指出每種武器的威力。比武的方法很簡單:評估綜合模型的預測能力。如果不理解,你就想像一下:對於每種人們需做出的決策,我們必須預測100人會作何。如果模型預測得完全不對,那麼得分為0;如果模型準確預測了全部100人的選擇,那麼得分為100。不過要記住,即使是胡猜也可能蒙對,所以看我們的結果時,要看它比50分高多少,因為50分是個容易達到的基準。因為我們將三種武器都放進這個綜合模型裡(心智特徵、人口特徵+精微特徵、黨派特徵),所以如果你能得到這三種方法所需的全部數據,那麼問題就相對容易解決。

    但是,我們還想瞭解各個方法在單獨使用時的相對優點。為展示這一點,我們將總體的預測能力分成幾部分,分別對應我們參加比武使用的那三種武器。

    心智特徵在行動

    如我們所見,在研究人們如何作時,心智特徵方法就像是給人們作邁爾斯—布裡格斯(Myers-Briggs)性格測試。在接下來的章節裡,我們將研究心智特徵與眾多不同類型決定的關係。我們還將研究為什麼有些人能作出更明智的,有些人更易於吸取經驗教訓,有些人則在生活成本高企時表現得更像投資者,而不是消費者。

    在本章剩餘部分,我們先通過兩個問題讓心智特徵模型試試身手:誰接種流感疫苗?誰喜歡賭錢?這兩個問題貌似毫不相干。一個是關於個人保健,另一個是對於概率遊戲(或許還有上癮症)的態度。但是在後面你會看到,我們的心智特徵模型有助於解釋這些貌似不相干的。在很大程度上,你如何(即你是哪種類型的決策者)比你什麼更為重要。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