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向何處去 第35章 第十章 (1)
    為學生搭建更多通往成功的橋樑

    付利平

    現行高考制度在一個時期,甚至相當長的時期內都會存在。因為,這畢竟是在現有體制下選拔人才的最具有操作性的有效方法。簡單地取締現行的高考制度,僅僅義憤填膺地「聲討」現行高考制度,就能解決問題了嗎?顯然不能。列寧說過:「一步行動勝過一打綱領。」所以,與其將注意力集中在查找問題上,不如讓全社會,當然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門的官員和各種施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共同來出主意、想辦法。

    我要說的是:社會需求越來越多樣化,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而青年學生的性格和特長各異,我們的教育模式也要適應這種「雙重多樣化」「個體差異」的需要,盡快實現辦學模式的多元化,為學生搭建更多的通往成功的路徑,才是根本的出路之所在。

    人民網曾經發表一篇講大學生「回爐」上技校的「時評」,非常說明問題。文章說的是,在眾多高校畢業生穿梭於各類招聘會,焦慮萬分,承受打擊,備感失落的時候,有部分學子卻選擇了悄然「回爐」上技校。據說2005年僅廣州便有3000人「剛出象牙塔又進技校門」,大學生「回爐」已從個體行為演變為群體現象,還呈快速「升溫」趨勢。

    這個事實至少可以作出以下兩種「解讀」:一是即便有幸高考成功,通過了這座「獨木橋」,也未必就一定會成為社會需要的人。事實上,目前一些高校課程設置脫離實際,教學死板程式化,學科創新遠遠落後於硬件擴張,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普遍較弱,知識結構雜而淺。隨著畢業人數年年猛增,「天之驕子」光環不再,用人單位越來越務實。二是即便高考失敗,也未必就不能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一些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特色專業,開始顯現出產學結合、學有專攻、技有所長的特點,目前市場也恰恰渴求各類高級技工與擁有「一招鮮」的身懷絕技的技術工人。面對激烈的職場競爭,緊-術工種往往更具競爭力。

    這表明,在注重基礎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同時,立足於實踐教育和普通國民教育的空間十分巨大,前景無限廣闊。因為這符合中國的國情,符合發展中國家的需要,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符合80%以上的中學生客觀上只能成為普通勞動者的國情。

    為學生開拓更多的通往成功的橋樑,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重重。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逐步地來解決。首先是更新教育觀念,形成人才共識。我曾經在重慶主城區的一所單辦初中任教,我的不少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就已經厭學。我和我的同事的任務就是把這些孩子中為數不多的尖子送人重點高中,以使其大學夢變為現實。絕大多數學生其實是以失敗者的身份結束九年義務教育,走出校門的。我們總愛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其實連成年人都難以反敗為勝,何況這些孩子們!他們打小就被推上了台,大多數在形形色色的考試中成為事實上的被淘汰者,失敗與失敗相連,當社會需要他們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時,他們已經一蹶不振。而那些幸運兒們繼續在路上艱難地跋涉,儘管現在大學巳擴招多年,但要想上重點大學、名牌大學,還是得頭懸樑、錐刺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啊。我教過的學生中,還真有倣傚古人的,一女生在家把頭髮懸在屋頂的燈管上,熬夜苦讀。為了跨進大學的門檻,學生們苦啊!高考的陰影多年不散,我的一位碩導,三十多歲的青年才俊,現在已是博導,坦他至今常常夢見自己考砸了,沒考上大學,從噩夢中醒來。

    這種親身體驗的啟示是:要轉變大眾對普通高等教育與中等、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態度,對什麼是真正的「人才」形成全社會範圍內的共識。這一點至關重要。受「學而優則仕」「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影響,人們普遍存在重「功名」輕「手藝」傾向。在許多斷州國家,不僅麵十分重視、鼓勵發展職業教育,社會也不會「唯學歷是舉」。一些留學生也反映,儘管入家的大學學費相比個人收入只佔很小比例,但很多家庭還是樂於讓孩子佛技校,早早步入社會,積累實踐經驗,而非讀死書。至於企業招人,也更注重實際與成本,只要勝任,「有文憑沒經驗」不敵「有經驗沒文憑」。

    我國在社會轉型初期,「藍領」普遍境遇不佳,常被認為「沒出息」,職高技校淪為「二流教育」,只有「差生」去讀。這實在是觀念上的誤導和實踐上的歧途。目前全國數控設備操作、醫療護理等人員嚴重短缺,職校骨幹專業和重點職校畢業生供不應求,企業對高級技工、高級汽車修理工開出近萬元的月薪。在電子設備大規模應用於製造業、工業數控大行其道的今天,「知識型藍領」的需求越來越多。如上面提到的那篇「時評」中提到的:發達國家製造業中,技師、高級工、中初級工比例為35:50:15,高素質工人比例佔據了絕大多數。可中國目前卻正好相反,中初級工比例很多地方竟超過九成。技師、高級工緊缺也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

    其次是要由國家勞動人事和教育行政部門及全社會共同努力,盡量拓寬學生成才的渠道。可拓寬的渠道很多,在此,僅以職業教育為例。應切實解決高等與中等職業教育的投入、師資、產學銜接等問題,盡快制定和完善職業准入、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並破除舊體制,鼓勵優秀人才進入公辦或民辦職校任教,解決包括職稱:醫療、養老等後顧之憂。職業教育必將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在「高&生就業」「三農」「再就業」等工作中發揮巨大的作用。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做好職業培訓工作的意見》中提出了五大計劃,明確和肯定了「十一五」期間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唯有眾入樂業,社會和諧才具有堅實穩定的基礎,民族才具有發展前進的活力與原動力。因此,國家出台的相關政策,讓我們看到了拓寬學生成才路徑的曙光。我們完全應該為之歡欣鼓舞!

    高考制度畢竟是利大於弊,儘管爭議不斷,但群策群力,一定能興利除弊。作為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我們堅信.中國教育體制的改革前景光明。

    只要我們抱著追尋真理的態度,擁有科學的理念,運用科學的眼光,拿出科學的方法來對待我們的高考和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教育終將會顯優勢,會越來越富有生機。

    高考改革的兩點建議

    馬鍾秀

    中國高考向何處去?能不能先辦兩件事?

    一、系統研究、科學診斷——組建中國人才發展研究機構

    我們不需要就高考論高考,可以從教育的終極結果(或產品)一一人才的角度來全面系統地反思教育、觀照教育、權衡教育、研究教育、展望教育、探索教育。對於高考而言,我們要不以高考論成敗,只從人才看優劣。這樣的話,就非得有一個獨立於教育以外的純研究機構來評估督導不可,它的基準就定位在「科學育才」四字上,否則會在一團亂麻中迷失了方向模糊了標準,進而永遠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糾纏不已。組建中國人才發展研究機構可以破解這個「糾纏」局面,盡快投人到實踐中來,逐步發展到就像人們看到天氣預報相信氣象局一樣在教育選擇方面相信中國人才發展研究機構,而不是眼前只有一個集運動員與裁判員於一身的教育部。

    目的明確了,任務也就具體了:中國入才發展研究機構應著眼於我們的國家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著眼於入才自身發展對教育和社會環境的需求、著眼於教育自身發展規律的需求方面來研究高考,尤其是研究教育這個大系統,並且能夠對中國教育起到引領督導作用。比如將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和人才多元化的特點結合起來規劃教育機制,而不是像素質教育和新課改那樣在不觸及「高考指揮棒」的情況下在教育這個大系統的某一個子系統一廂情願地進行「大刀闊斧」式的改革,他們哪裡曉得老百姓只相信高考也非相信高考不可!其實就連倡導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專家們在面對自家孩子的時候也是只忙於高考。所以素質教育和新課改到現在也只是拽著個牛尾巴使出渾身解數地「扭轉」而效果甚微一沒有牽住牛鼻子啊!

    中國人才發展研究機構還應該對教育的歷史、不同國家的教育作出更深刻的研究,以供我們在發展中借鑒。

    中國人才發展研究機構還應該對不同機制培養出的人才進行終身跟蹤研究,以探究人才成長規律一哪怕是100年以後出成果也應堅持不懈。

    二、多元體系、公平競爭——放手讓具有別樣教育理念和獨特育人機制的人或團體獨立辦學

    中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運行多元教育體系(當然不可背離黨的教育方針)有著相當優越的客觀條件。從優生胎教到高等教育,一旦形成教育的多元體系,既利於豐富教育理念,又利於發展教育思想,更有益於人才成長。老百姓有句話說「一娘還生九種」,而多元教育體系正可以使「九種」們不同的才情秉性特長和個性得以充分發展,比之一窩蜂式地參加一刀切式的高考更具有人才效益,應該是可行的。多種教育機制形成良性競爭,實踐的檢驗自會顯出優劣來,因此不要忙著人為地去埋葬現今的高考制度,應該讓它在競爭中顯出優劣來,讓它在競爭中決定自身的命運。真理是不怕競爭的,真理就是在實踐中檢驗出來的。

    -如此這般,中國是多麼需要日本小原國芳式的既有教育理論又有教育實踐的教育家啊!

    總之,只要我們抱著追尋真理的態度,擁有科學的理念,運用科學的眼光,拿出科學的方法來對待我們的高考和我們的教育,首先辦好這兩件事,我們的教育終將會顯優勢,會越來越富有生機。

    高考制度沒錯,並不是說中國教育沒有弊端。現行的高考制度存在不少弊端,而替代的制度弊端更多,甚至連客觀和公正都無從談起。高考制度不可廢是共識,高考招生不可不改也是共識。

    改革高考,培養創新人才

    蔣培娟

    中國的高考制度並沒有錯。在目前情況下,高考確實是唯一的公牟的選擇人才的方法。個人成績如何,真實地反映在試卷上,客觀地接受評判,從中選擇優秀者接受好的教育,這並沒有任何不當。有人說這樣選擇的人才只會死讀書,以此來否定高考優秀者的能力,其實不然。考場上的成功是多方面的,需要優秀的心理品質,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知識的積累。心理品質在學生的學習中所起的作用是最重要的。一個沒有理想的人,一個不能堅持不懈的人,一個面對競爭壓力不能自我調節的人,一個不能友善地與同學合作互助學習的人,一個無法面對困難挫折的人,一個不會從自己的學習中總結經驗的人,一個抵禦不了誘惑的人,很難想像他會成為考場的勝利者。以上的品質,不也是社會生活中的優秀者所需要的嗎?

    中國現在的高考制度有著深厚的歷史傳統,不是能隨意割斷的。在中國歷史的演進過程中,考試制度的作用絕不可低估。即便是教育體系和教育制度都十分完善的日本,高考也是社會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內容,日本對高考的重視不亞於中國。就目前情況來看,高考制度的變革是沒有必要的。

    高考制度沒錯,並不是說中國教育沒有弊端。現行的高考制度存在不少弊端,而替代的制度弊端更多,甚至連客觀和公正都無一改,公平還在,壓力輕了,增加一點麻煩,肯定值!

    三是允許一個考生同時被幾個學校錄取,尊重考生的選擇權利。這雖會給招生帶來一些麻煩,怛與高分考生的落榜相比,投入成本的大小與社會效果的好壞,都不可等量齊觀。

    四是允許考生獲得入學資格後保留學籍,譬如在五年內可以機動選擇就讀的時間;只要能在規定的時間內修完學業,也可以機動地休學。這對學校來說,雖不免增添麻煩,但有了這樣的政策,就為許多貧困學子開闢了一條自立自強的求學之路。無論是否有一條綠色的入學通道,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都不會再成為貧困家庭的催淚單。

    在「中國高考向何處去」的大討論中,《北京文學》編輯部收到全國各地讀者參與討論的來稿上千件。最後,以清華大學孫復初教授《高考改革寄希望於現行教育體制的改革》一文,作為大討論的結束語。

    孫復初教授是著名教育家斯霞老師的長子,195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畢業後在清華任教48年,長期工作在學校教育的第一線,對中國教育的現狀有著切膚之痛,他這篇長文所闡述的觀點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代表性,相信讀者會從中獲得一定程度的共鳴與思考。

    高考改革寄希望於現行教育體制的改革

    孫復初

    教育問題和農業問題一樣重要、一樣嚴峻。教育問題和「三農」一樣,也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學生真苦,教師真累,教育問題真嚴重。教育問題的重要性和嚴重性絲毫不亞於農業;教育不僅關係到千家萬戶,而且關係到國家的命運和前途。教育問題成為影響我國構建和諧社會最突出、影響最深遠的問題。當前首要的是能否做到下情上達,向中央反映基層的真實情況。 從現象上看,教育問題的嚴重性表現在:年年喊減負,負擔卻越減越重;年年喊加強素質教育、反對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卻越演越烈;年年喊反對亂收費,亂收費卻屢禁不止。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