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向何處去 第30章 第八章 (4)
    我對就讀於「高四」的學生作過一次調查。由於經歷過6月「戰火」的洗禮,他們的想法可能更實際。在這些人的意見中,有幾種思想具有普遍的代表性。首先是對高考公平公正的要求呼聲很高;其次對高考一考定終身的,法感到有些片面;其三則認為應該消除地區間的差別,對分數的劃分應更科學,更明確;拜四有很多考生則認為,高考後應該在學生填報志願時給予必要的指導。

    在被調查的學生中,不少學生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這些想法有的可能還很幼稚,但卻是他們內心世界的真實流露。面對現實,他們感到惘然。很多同學這樣說,一年前他們會說高考如同八股取士,而且會列出很多的改革意見,現在卻只有去適應,因為一切不符合實際的空想都是無益的,最終是葬送自己的前程,現實是爭取榜上有名。一部分農村學生說得更實在:作為農村的孩子,考大學是唯一的出人頭地的機會,儘管對高考有千萬個不願意,也只能適應。當然,對高考制度改革,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們認為,改革要從源頭抓起。現在的中學競爭十分激烈,而競爭的焦點則集中在高三學生身上,高考的升學率是一所中學生源多少的關鍵,搶生源是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於是,高三教師成了各個中學爭搶的目標,特別是那些具有豐富教學經驗、所教高考學生上線較多的教師,更是成為一些中學競爭的目標。在許多地區,高三名教師的年薪已是五六萬元。要改革現行的高考制度,必須改變學校重點非重點的格局,避免大量優秀教師定向流動的傾向。

    中國高考要走出目前的窘境,就要改變這種不良競爭的格局。其實,受高考影晌的不僅僅是高三的學生。現在的中小學都在提倡素質教育,可是有多少學校是在真正地推行素質教育呢?答案非常簡單。如果小學生考不出好的成績,就不可能進人好的中學;如果中學生考不出好的成績,又怎麼可能進入競爭非常激烈的高級中學呢?在原來的教育領域流傳這樣一句話:鐵路警察各管一段。可時下是怎樣的情況呢?儘管素質教育的呼聲非常強烈,但素質教育的背後卻桌升學率的評判尺度。在「素質教育」的大氣候影響下的中小學教師苦不堪言。不論是小學教師還是中學教師,身上都有一個沉重的包袱,那就是如何教出好學生。你所教的班級裡出了拔尖的學生,你就是一個好老師;否則,儘管你努力了、奮鬥了,但學生的成績沒有上去,你還是勞而無功,評職晉級自然無份。

    說到底,在高考的指揮棒下,並沒有真正的素質教育可言。從小學開始,我們提倡素質教育,講求學生全面發展,可是,我們的素質教育究竟有多少實用價值?在小學課堂裡,提倡全面發展是在上級領導檢查和公開課評比時,而在平常的教學中並沒有。原因很簡單,如果刻意進行素質訓練,勢必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成績。哪一個教師敢冒風險讓自己受到社會輿論的指繼呢?於是,在對學生進行素質訓練的過程中,實際還是分數佔據首位。不僅教師如此,就連家長也持這種觀點。儘管素質教育明確要求不搞名次排序,但人們還是自覺不自覺地把名次排列出來。追根溯源,還是高考惹的禍。

    正如很多大學生所抱怨的那樣,高考應試固然好,但是不能全面考查學生的素質。高考不僅僅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更重要的是為袓國的未來發展選拔人才。十幾年的寒窗苦讀由幾張紙定性了,無奈400元錢,幾張卷子,有時就把一個人的命運決定了。而在十幾年的學習中學到的任何知識都和實際缺少聯繫,難怪很多大學生畢業後感到為難,就業無門。因此,作為招生考試的一種方式,高考成績不妨作為升學的一個方面,結合學生的平時成績和個人素質考慮錄取,更能體現高考的公正和公平:此外,對學生投檔給予必要的指導,使學生能夠依據自身的興趣和水平自主投檔,力爭讓每一個學生都進人自己喜歡的院校,讀自己喜歡的專業。

    既然是改革,為什麼膽子不能再大一點,步子不能再快一點呢?竊以為,要改革高考制度,一是降低高考題目的難度,增加考試中的綜合能力題和實際應用知識的考查,二是調整招生時的考查科目要求。

    讓高考奏響和諧的音符

    何家明

    不可否認,現行的高考制度存在著太多的弊端,但歸納起來不外乎兩類問題:一是高考考試的內容問題,包括考試科目的設置、考題的難易程度等等。二是高考後進行的招生錄取問題。其中主要是如何解決考生的興趣、特長及進入大學後的專業取向問題。

    高考的考試內容其實就是小學、初中和高中這些基礎教育日常工作的「指揮棒」。就拿現行考試的考題難度來說,在全國的各類各級考試中,可能數英語和數學最難了。大家可以看看小學生們每個雙休日趕著參加各種英語和數學輔導班就知道了。原因為何?那就是在各類考試中,這兩科是最難得分的科目。數學和英語都是工具學科。高中階段,在運用數學作為工具解決學科中的問題時,根本用不了高考那麼難、那麼偏的數學知識,而高考的難度卻遠遠高於實際學科應用中的難度,甚至有讓全國的學生都對數學失去興趣方可罷休的嫌疑。有人可能會說,這是為了大學理工科學習打下基礎。既然是基礎,就更沒有必要考得這麼難。

    為什麼不把那些在專業學習時所鼕用到的數學知識放在大學裡面來學習呢?更可笑的是,現在的數學教材很簡單,如果僅僅是花力氣把教材上的知識搞懂就去參加高考,那麼你肯定會失敗的。因為高考的數學是在教材的難度基礎上,拔高了一個又一個難度。正因為如此,才使得全國上下各類數學資料滿天飛,學生不得不在題海戰術中提高自己數學知識的模仿能力而不是創造能力。英語就更不用說了,現今,英語大有超過國語之勢。現在的英語教學為了「與時俱進」,教材連年翻新,連有些英語教師也有些不適應。學生就更慘了,除了要記住那些語法、短語,記住那些不斷增加的新單詞外,還得想辦法考好連以母語為英語的外國留學生也很難考及格的英語考試,真的是難為他們了。

    再一個就是高考錄取問題。在現行高考錄取中基本就是「一刀切」。怎麼說是「一刀切」呢?比如某個大學要招收新聞系的學生,那麼這個學生就得在寫作方面有特長。可能有的學生在這方面的確有特長,但是由於其他科的問題,總分沒有上該專業的最低調檔線,不得不抱憾而退,而大學也招不到自己想要的人才。

    可喜的是,現在的高考正在進行一些改革,雖然改革的步調有些慢,但畢竟正在進行。比如現在進行的一些高校的春招,清華、北大等有自主招生權的高校的特招分數再一次降低等等。

    但是,既然是改革,為什麼膽子不能再大一點,步子不能再快一點呢?竊以為,要改革高考制度,一是降低高考題目的難度,增加考試中的綜合能力題和實#應用知識的考查,二是調整招生時的考查科目要求。如若改不了高考的內容和要求,那麼永遠也革不掉「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扎扎實實」的基礎教育局面。

    仍以數學和英語為例。在降低數學的高考題目難度時,應更加強調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別要加強在大學學習期間應用得較多的一些知識,減少一些難度過高、實用性差的考試題目。英語也應增加一些日常應用的內容。總之,在教材設置中盡可能地增加知識的趣味性,著重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真正喜歡上這些學科。當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學習這些科目的樂趣時,這些科目的知識對於學生來說,會變得更加容易。

    關於調整招生時的考查科目及要求,在大學招生錄取時,變以單一總分定錄取線的方式為多科定錄取線的方式。比如以某學校英語專業錄取文科考生為例(3十綜合),在錄取時可設定一個數學科的最低線,語文科的最低線,綜合科的最低線和英語科的最低線,在這些符合條件的考生中再以英語成績、志願等相關因素作參考對考生進行錄取,突出在招生時對專業的要求。錄取時在更大程度上以學生的特長和志趣為主,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考生的興趣、特長及進入大學後的專業取向等問題。

    有權進行春招的高校,針對自己高校的特點,可以把春招的名額再擴大一點;在設置舂招考試科目時,也應該更加具有針對性。而有自主招生權的學校,也可以把某些專業性強的專業的自主招生分數降低得更多。在招生錄取時採取人性化招生,有的大學甚至可以拫據自己學校的某些專業對學生設置不同的錄取要求。

    弱化高考,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高考是考查學生知識掌握能力的一種方式,像這樣的考查有許多,不能由一次考試、一種考試說了算。

    高考制度改革,想說愛你也容易

    徐浩英

    長期以來,我國的高等院校一直是以一次性的高考成績作為錄取新生的尺度。作為我國當前算是公平的人才選拔渠道,廣大的學生、家長莫不把高考作為通向光明前途的重大關口而倍加重視。獲取高分,為名校錄取,則成了每個考生及其家長的最大願望。在這種氛圍影響下,我國的中學生幾乎成了學習機器和應付考試的行家裡手。重分數,不重視能力與綜合素質,其結果就是造成高分低能的學生。

    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減少弊端:弱化高考,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高考是考查學生知識掌握能力的一種方式,這樣的考查,不能由一次考試、一種考試說了算。借鑒春季高考的做法,高考可由原來的一年兩次改為一年多次。目前可考慮一年三次。省招辦不劃分數線,各高校制定錄取方案與錄取規則(會考成績是否承認可由高校決定),並成立招生委員會負責審閱申請人的資料決定是否錄取或是進一步考核,包括面試與筆試等,由高校決定。招生從第一次高考結束開始到第三次高考結束後兩個月,共十個月時間。在這十個月裡,考生只要未被錄取,可隨時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成績經過省招辦向一個(或按序向多個)高校申請,考生成績由省招辦數據庫保管。高校通過數據庫訪問提取申請人指定的考試成績。設置考試時間是:一般中學高三新課結束或是基本結束後進行第一次考試。

    考試的目的在於選拔優秀學生與分流高職、高專學生。對於成績優秀的學生來說,通過提前學習能很好地掌握高中知識,能夠適應高校學習;這時會考已結束(利用會考成績申請高職高專或一般本科),對於分流到高職、高專的學生來說,已經能夠適應其後續學習的需要,沒必要進人第一輪複習搞題海戰術。一般中學第一輪複習結束後進行第二次考試,這一次基本上解決大部分學生的入學問題。第三次在6月份,這主要是對第二次沒考好的科目重考。如此這樣,自然有利於學生發揮自己的最佳水平,但同時也會抬高高校入學的門濫。當然,多次考試不會加重學生、教師、命題教師的負擔。多次考試並不是每一次都要所有學生參加,參加考試也不是每一門都要考。命題教師的確有負擔,但任課教師沒有負擔。學生的經濟負擔的確會加重點,我們可以按一科為基本單位收費,但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不是大問題。

    如何解決「分數唯一」的現象呢?筆者認為這需要高招錄取多元化方案。事實上,高考招生錄取制度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我是支持高校自主招生的,但必須要有合理可行的約束機制來保障公平公正。以上海兩所實行自主招生的高校為例。目前,這兩所高校實行的自主招生探索缺乏整體設計,特別缺乏對有效的約束機制的探索。這種零敲碎打式的探索對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是有害無益的。建議教育部組織有關專家學者對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進行系統研究,制訂關於高校自主招生的原則性規定,如招生範圍及名額分配、招生對象的基本條件以及必要的監督制約措施等等,然後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試點,逐步完善改革方案,再全面推行。重點是研究有效的約束機制,以保證高校招生的公平和公正。

    國家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高考作為選拔人才的渠道,是國家、民族振興的重要保證。我們應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把當前這種重分數、不重綜合素質的弊端加以革除。這就需要全面改革高考錄取制度,改變現在這種只憑高考分數錄取學生的做法。將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錄取參考條件之一。這樣可以避免高考一錘定音所帶來的許多偶然因素的影響,使高考錄取結果更為公平。更重要的是,要考查考生的綜合素質。可以借鑒國外大學優秀的做法,把學生的綜合素質加以分類,按照社交能力、創新能力、動手能力、文體天賦、道德品質等方面,分為若干檔。若數者皆處末等者,即使高考成績優秀,也不能錄取。這樣,可以鼓勵學生的全面發展,增強適應社會能力與創新能力,於國於民於己,皆利莫大焉。

    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在當今這個追新逐後、數典忘祖的年代,本來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一個沒有歷史感和民族英雄的民族,是糟糕的民族。但是高考作文是考查學生背誦記憶的功夫,還是考查平時發現和分析問題的思維邏輯方式和表達能力?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