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向何處去 第22章 第六章 (4)
    首先我說一件發生在我身邊的事。在高中時,我們班有一個女同學,學習刻苦,成績非常好,所有人都認為她能考上一所好大學。但在2001年高考中,她只考了400多分,剛好上一所二批本科院校。而平時成績稍比她差一點的幾個同學,卻考上了重點大學。為什麼呢?據她本人回憶說,剛在考場上坐下,突然感覺頭變大了,耳朵嗡嗡直響,眼前一片漆黑。監考說什麼,她一句都沒有聽進去。這個過程足足持續了20分鐘,她才開始漸漸平靜下來。考分低也就不足為怪了。

    再讓我們看一下已見諸媒體的考生們的日記吧:一位考生寫道:「考場如刑場,我怕……」濟南一位即將參加高考的中學生在作文中寫道:「隨著時光一天天消逝,我的恐懼感也在一天天強烈……」

    一位考生還寫道:「明天就要高考,如果失敗,我就XX。」這樣一個缺乏自信的考生,這樣一個在大考來臨之際說「我怕」的考生,這樣一個不敢面對挑戰和失敗的考生,如果他們能成功,那高考(制度)就真的失敗了。在漫長的人生歷程中,人生大的考驗會很多』高考只能算一個較大的考驗,如果這樣的考驗都經受不住,那麼他的人生必定是脆弱的,社會的負擔也是肩負不起來的。況且在目前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果資源被這樣的人佔據,雖然不能說教育資源被浪費,也應該說資源未達到優化配置。

    結論一:選拔同時意味著淘汰,這是高考的作用,也是社會的法則。心理承受力的缺失,讓一部分考生在選拔中遭遇淘汰,是必然的。

    高考的壓力被家長們擴大

    我一直慶幸我的家在農村,我的父母在農村,不在我身邊。如果他們給我定下他們的目標,我怕我達不到;如果他們天天給我大補,我怕我吸收不了;如果考試時他們站在門外焦急地等我,我怕自己考不好辜負了他們。因為我的父母不在身邊,這些顧慮完全不存在,我可以輕鬆、沒有壓力地去學習、考試和生活。

    我的兩次高考都是在同一座縣城參加的。對於考前的盛況,我清楚地記得。在開考前,我要提前一個小時來到學校(因為學校住房緊張,我們高三年級的一部分學生在外面租房子住)。遠遠地看見,考生家長們早已將校門圍得水洩不通。進入考場的時間到了,我只好在他們中間費力地擠過,不斷地聽見那些家長們叮囑自己的孩子「別緊張」。其實話說到這也就可以了,可是他們還是忍不住再加上一句「好好考」,「一定要考好」。考生在裡面熱火朝天地考試,家長們就在外面等著,他們也跟著著急呀。——北京地區的一位考生家長不是因為緊張而猝死了嗎?考生在考試,家長們就在大街上靜坐。請問:這種怪異的現象是高考本身先天的毛病,還是廣大家長後天的毛病呢?究竟是高考在扭曲人,還是人們正在扭曲高考本身?平常,家長們不接不送,這些高中生不也是一樣安全、準時地上學回家嗎?難道因為今天是高考的日子,家長們就開始擔心或是懷疑:這些高中生能不能安全地過馬路或者會不會在路上貪玩?能不能準時到達考場?除此之外,他們的在場彎無意義和作用。

    結論二:外部壓力經由家長施加給考生,高考的壓力被家長們擴大。

    高考,與素質教育接軌之路還有多遠

    馮瀟蕭

    我的孩子是2005年高考的勝出者,但是我依然說我們是高考的受害者。因為在應試教育的狂潮巨流中,很難有更完整的自我和更個性化的行為。

    我對現行高考的幾點感歎:

    首先是現行高考下的學習太遭罪!12年馬拉松般的苦役,童年在補習班的輪轉中喘息,青春在題海書山中掙扎。要說20世紀80年代以後出生的獨生子女怎麼怎麼受寵,多麼多麼嬌貴,誰都不否認,但是在高考這事上,我們的寵兒和嬌娃們可是遭了大罪了。我們這個民族這是在幹什麼呢?世界通行的定理、公式難道在我們中國有什麼不同嗎?顯然,我們這種學習的過程是不正常的。不僅如此,這種瘋狂玩命的學習行為導致的是痛恨厭惡學習的心理。多少考生考後把書本撕得粉碎,又踏在腳下。而這與現代社會生活崇尚快樂學習、自覺學習、終身學習的心態和理念又是背道而馳的。

    另一個感歎是現行高考下的學習其技術層面的成分太大,尤其是語文。作為課時最多、最受重視的語文,我不知道用什麼來形容她了。我用「她」而不是用「它」做代詞,是我覺得語文更像一位母親。在我看來,本來應該是教人以見識、育人以心智、啟人以靈性、示入以美好的母親,卻成了扼殺人的靈性泯滅人的才情,既死教條又不得要領,讓眾多的學子厭惡痛恨又奈何不得,被其折磨得焦頭爛額的一個挺無賴又挺霸道的傢伙。我們的語文教育已經走人了一個荒誕的境地。其他科類呢,相對來說好一些,但也更多地處於技術層面上。我們總是在做題,總是在訓練。會解題還不行,還要求解題速度。我們的學生做題常常不是以千計而是以萬計。但我要說,我們這樣過於重視技能、技巧、技法的教育對人才培養只能是低層次的。我想,教育更是一門藝術。顯然,我們的教育被高考弄得太褊狹了。我們的教育除了培養能手,能不能也為培養大師提供些可能呢?

    再一個感歎是高考結果。不可否認,有很多傑、出的入才從高考中勝出。但是,現行高考遊戲的成分還是很大的,考出來的不全是真才實學,尤其是語文成績。在高考中,素養是相對的,一個有深厚語文功底的考生好像並不比一個一知半解的考生高幾分,而遊戲規則是絕對的,一個不懂規則的人肯定要一敗塗地的。我們的高考時常開這樣的玩笑:我們比賽誰跑得快,而比賽的勝出者並不是跑得快的人而是適應遊戲規則的入。而更多的悲哀也就由此產生:我們的更多努力不是研究跑而是研究規則。這樣,我們教學中大規模的解題訓練便有了更大的戰場。其他科也都在施展著投機的本領,猜題』押題,模擬,唯恐不及。出題與被考者之間的較量一再地升級,而兩者較量的平台卻是搭建在遊戲規則的默契之上的。

    當然考完就萬事大吉,背的是什麼自己也不知其所以然,哪怕考前昏天黑地,考完就忘。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的教育在人文園地幾近荒蕪的情況下,我們的科技園區卻也並沒有多少驕人的果實。那中國話我們的學生總該說得頂狐狐吧?不是。我有一個發現:我們國內產品的說明書的文字幾乎都有毛病,這其中不乏非常知名的品牌。我時常是在看兩遍三遍也弄不明白的情況下,就研究起原因來。哦,原來這句沒賓語,這句動賓搭配不當,這幾句又邏輯關係混亂……時常是幾種錯誤糾纏在一起。我想,這接知名產品做這類重要的事情一定不會隨便找一個人,很可能做這些的就是我們的大學生。那麼我就想,一方而,我們對文法的訓練已經到了吹毛求疵的境地,高考中讓考生改錯的考題連科班教授都看不出來;一方面,又是這種忍俊不禁的文法錯誤處處可見。這不是開玩笑嗎!

    高考一定要改革,非改革不可。但高考還不能取消,起碼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不能取消。因為取消後的弊端會更大。也許有一天我們的高考會與世界理念及模式接軌,但在中間這一段時期,我們還要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們自己的路。這就是高考與素質教育接軌的路。這條路不會遙不可及吧?

    我以為,高考改革就是高考以教育為本,變教育圍繞高考為高考圍繞教育。而高考改革首先就要從語文下手。下而更多地對語文提出我的幾點看法和建議:

    基礎知識不要吹毛求疵,但而要廣,題量不妨大些。考前也不必畫範圍,出大綱,就是撒網式考,考的就是素養,考生用不著大量做題,學什麼樣就是什麼樣。

    盡量不出選擇題,讓考生直接回答提問。因為選擇題容易拿相近的答案來障眼,讓考生被更多的東西分散注意力和腦力,也容易導致學生平時在適應題路子上進行大量解題訓練。

    閱讀理解是最讓考生如履薄冰的地帶,有種生死未卜的感覺。因為所謂的標準答案都是很想當然的、很自以為是的東西。對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東西,我們不要總是力圖讓別人做一、二、三的機械回答。考生應該有彈性更大的回答空間,不可設絕對的「標準答案」。這一項的考試某種程度上也多餘,難道不進行這一項的訓練我們的學生就不會看別人的文章了嗎?

    作文是最能體現一個人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的一項。作文應加大分值,以至達到一半的分值。作文的評判標準也要拉開檔次,考生的分數不能都在43分~48分之間。作文的時間也不能只給那麼一點。我們應該知道,四五十分鐘,對一個題目要麼考慮不透倉促寫就,要麼考慮成熟時間也到了。你讓我們的考生怎麼發揮潛力和施展才華呢?

    出題不要被某幾個人壟斷,應該有專門的出題公司運作,每次高考後都對考題進行研討。考題出籠之前,專門另有一套讓漢語專業的教授及中學特級教師做一做,如果他們達不到90%的正確率就不要再拿來難為考生。

    考題要規範,還要盡可能樸素,不繞彎子,不設陷阱,不似是而非,盡量不使考生在非考點上出錯。出題原則、出題方式、考試時間,應該本著科學合理以人為本的思想。

    無論哪一科的高考,能考出人的素養、能力、潛力、創新力,不用大量做題也能考好,不用耍小聰明投機也能考好,便是好的高考,成熟的高考。

    權力應更多地下放給高校,考生也應該有參加多次考試的機會。

    今天,中國對人類在科技和文化藝術方面的貢獻,與得到世界公認的中國人的「聰明與勤勞」並不相稱。雖然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但是不能說與「學以應考、教以應考」的「應試教育」沒有關係。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