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向何處去 第20章 第六章 (2)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是一種崇高的公益事業,對凡是能夠接受教育的人都要提供教育。但在中考和高考的大棒下,多少人含著淚水離開了接受教育的機會。千軍萬馬爭擠獨木橋,已經成為中國每年夏天一道令人心酸的人文景觀,成千上萬的考生和家長把一生的幸福像押寶一樣押在了考場。1999年春天,中央作出了戰略決策,高等學校擴大招生規模。但我們又不難發現,高考的路寬了,中考的路窄了,就業難了,學費高了,教育好像產業化了,有些農民因為孩子的學費返貧了。教育的不公平性使高考移民愈演愈烈,集體作弊時有發生。考不上大學愁,考上更愁。在高考的分水嶺上,考不上的出路在哪裡?考上的工作在哪裡?他們同樣如履薄冰。難道中國的大學生過剩了嗎?美國四個人中有一個大學生,中國六個人中有一個文盲或半文盲,面對如此殘酷的現實,我們中國人是否應該從中驚醒?受教育程度已是一個衡量國家發展的硬指標。我們教育的出路在哪裡?2003年高考改在6月進行,黑色7月已成為歷史,一去不復返了。但對於考生來說,7月與6月只是一個時間差而已,新的高考永遠寄托著希望,無論前面等待他們的是什麼,他們也只有堅定地朝著那個希望走去。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在廢除科舉制度一百年之後,中國這個文明大國,發現自己又站在對教育體制進行重大改革的浪潮上。

    現在一談到高考制度,很多人總是強調高考制度存在的諸多弊端。的確,古往今來的實踐一再證明,實行考試制度有其弊病,但廢止考試制度必將造成更大的禍害。抓住高考的弊端,對高考大加批判,號3廢除高考,出發點雖很好,也可以警醒社會,但無法解決問題。

    高考並非萬惡之源

    劉海峰

    不研究高考的人往往是高考改革的激進派,研究高考的人往往是高考改革的穩健派。

    高考是一個高利害、高風險的考試,也是一個長期受到高度關注的焦點話題。高考還是一個誰都可以說上兩句的話題。又因為其利弊都十分顯著,人們從不同的立場、不同的角度論說高考,往往會得出不同的看法。但是,對高考這樣一個影響重大的國家考試制度,不能只憑一腔熱情和激憤,還需要冷靜和理性,否則所發言論就可能變得情緒化。抓住高考的弊端,對高考大加批判,號召廢除高考,出發點雖很好,也可以警醒社會,但無法解決問題。

    由於高考改革十分複雜,若不是在認真研究或全面思考的基礎上,所言便可能脫離實際。

    典型的例子如,關於高考並非計劃經濟的產物的問題,十年前在教育學界早已辨析清楚,但最近還不時有一些論者說「高考是計劃經濟的最後一個堡壘」,既然中國已走向市場經濟,就應該廢除統一高考。他們不清楚日本、韓國甚至美國等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和地區早都在採用統一考試,只是統考分數在錄取時權重不同而已。而過去實行計劃經濟的蘇聯,卻從未實行統一高考,倒是在實行市場經濟之後的俄國,最近幾年也走上了統一高考的道路。統一考試方式越來越為許多國家採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公平、高效、經濟和具有可比性的優點。

    又如,提出高考以水平考試代替選拔性考試,也是一廂情願的善良願望。在高等教育擴招的背景下,社會大眾最希蟄擴招的是名牌大學。社會永遠是分層的,社會職業也永遠是分類的,當多數或所有適齡青年都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的時候,社會便可能從重學歷變為重「學校歷」了。這是水漲船高的結果,也是學歷社會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規律。比如建國初期高小畢業生在一些地方可能當千部,現在連大專畢業生都不易就業。當大家都能進重點大學讀書時,也就無所謂重點大學了。物以稀為貴,名牌大學永遠是一種社會稀缺資源。即使頂尖大學培養的人才有所增加,但終究有限。既然多數學生都希望就讀名牌大學,這些大學的招考就一定是競爭性的,儘管你可以稱申請美國大學的托福考試或雅思考試是水平性考試,但也只有高分才能進好的大學或獲得獎學金,實際上也一樣具有選拔性質。

    既公平客觀又不誘導片面應試,這是一個人才選拔中的千古難題。早在北宋時期,就已發生過科舉存廢之爭,?些人主張廢科舉以革除應試的弊端,甚至曾採用直接從學校取士以代替科舉的辦法,結果出現免試入學者多為當宮子弟的現象。為此,蘇軾力主堅持以考試取士的辦法,認為儘管科舉有不少局限和弊端,但「立法取士,不過如是」。

    古往今來的實踐一再證明,實行考試制度有其弊病,但廢止考試制度必將造成更大的禍害。理論上說,考試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才方式,實際上卻找不到更好的可操作的公平競爭方式,而考試的辦法至少可以防止最壞的情況出現。

    兩利相權取其重者,兩害相權取其輕者。統一高考確有諸多的局限和弊端,特別是實行多年之後引發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日積月累愈加顯露,因此多年來兩岸都嘗試以其他招生方式來代替,但大陸廢止統一考試的嘗試都以失敗而告終,推薦保送辦法一再出現異化,台灣多元入學制度改革出現許多問題,併合並一度實行的申請人學方式,皆說明由於文化環境不同,在歐美一些國家行得通的大學招考辦法,在兩岸卻不一定能夠順利推行。如果說高考是一種罪惡的話,那它也是一種「必須的罪惡」,也就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現在一談到高考制度,很多人總是強調高考制度存在的渚多弊端。的確,這種高考制度導致應試教育的問題確實很大,但也不要把高考說得一無是處。現在的高考除了具有為高校選拔合適人才、以考促學等教育功能之外,也還具有維護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流動等社會功能。恢復高考三十年來,高考在促進中學生努力學習、提高民族文化水平、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通過高考的公平競爭,為高等學校選拔了千百萬合格的學生,經過培養造就,許多人已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幹力量。我國近二十餘年來的經濟騰飛,與高考制度的恢復和不斷改革密不可分。統一高考是適合中國社會和文化國情的制度,它必須不斷士也加以改革,但不宜廢止。

    既要破壞,更要建設。「將高考送進墳墓」之後,中國的大學要用什麼行之有效的方法來選拔新生?相信也很難有靈丹妙藥。美國式的招考辦法固然很好,但在中國不可行。而理論正確的不一定是可行的,只有可行的才是有效的。

    在當代中國,凡是競爭激烈的地方幾乎都是人情與關係最想介入的地方。而大學招生是教育界競爭最為激烈的一個領域,如何防止人情與關係的干擾便成為招生考試首先必須面對的問題。子女升學通常是一個家庭所面對的各種問題中的重中之重,在這方面只要有托關係的可能,很少有中國人會不加以利用。每到大學招生季節,許多家庭往往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為自己子女的升學問題奔走聯繫,希望能夠為其爭取盡量可能理想的學校和專業。各大學單獨招生、面試或採用中學成績作為大學錄取新生的依據,很容易受到人情的困擾。

    過去我們也曾多次嘗試改變主要依靠考試分數決定升學的做法,如實行推薦制度或保送方式,但都因無法抵擋人情與關係的困擾、無法有效防範弄虛作假而告失敗或縮減。而採用教考分離的統一考試成績,人情與關係基本上無法介人。因此為了在激烈的升學競爭中防止人情關係,避免因誠信缺失造成弄虛作假的弊端,保證大學招生的質量,用一種相對公平的辦法來選拔錄取大學新生,從某種意義上說,採用統一考試的方式來排除人情的困擾是必需的。

    因此,在一定意義上說,是許多想走後門和弄虛作假的成年人,逼得我們的少年兒童只好在高考的重壓下學習和生活,是大人的過要小孩去受。

    要解決或減少高考競爭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只有不斷改革高考的內容和形式,但不應企望取消高考制度。要想再回頭去找推薦舉送制度的辦法,在現實中必然會出現比高考制度更多更嚴重的弊病。高校招生考試中存在著一系列的兩難問題,公平選才與全面考核之間往往難以兼顧,在以分取人與舞弊不公這對矛盾之間,入們往往寧願公平競爭而接受艱苦的考試,而不願接受理論上全面考核實際上容易為特權把持的推薦。在有關高考存廢問題的爭論中,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即許多主張徹底改革高考制度或主張廢止高考的人,往往只看到高考的消極面,卻很少考慮到廢止高考後的替代辦法是否會出現比實行高考更大的弊端。有的人激烈反對標準化考試,甚至提出語文高考就專考一篇作文以便真實地考查學生的語文水平,他們忘了以往對作文這類主觀題的評分誤差很難控制曾進行激烈抨擊,指出誤差十幾分是「草菅人命」。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