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向何處去 第4章 第二章 (1)
    展望中國高考制度

    一些教育專家指出,高考制度要改革,重要的是在內容上下工夫,不要把學生都引導到對課本知識的背誦和熟練操作上來。要使學生在中學真正學到適合這個年齡段的知識。

    專家介紹說,美國大學的選拔標準除考試成績外,個人的特長、參與社區的活動、課外活動也很重要。錄取委員會會很細緻地閱讀推薦信和作文。

    為鼓勵素質教育,革除「一考定終身」的高考制度的弊端,從2004年高考開始,上海市教委嘗試在高中試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參考學生成長記錄、社會實踐和社會公益活動記錄、體育與文藝活動記錄、綜合實踐活動記錄等其他資料,綜合考查後進行錄取的做法,供普通高校錄取時參考。

    這些探索,讓人們看到了中國高考制度改革的希望。當然,教育制度上要有深刻變革,必須形成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層次清楚、定位明確的教育體系,使高考真正擺脫其身上附帶的身份、地位、前途等一系列本不由其承擔的東西。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如果城鄉二元結構被真正打破,高等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高等教育真正擺脫精英教育的窠臼,使個人的發展不再受地域和城鄉的束縛,個人的發展機會實現真正的平等,高考也就不再會有所謂「入生第一考」的尷尬。

    一位高三老師曾提出「享受高考」的說法。在他看來,高考不僅是一場成績上的選拔,還是一場心理的競爭,而心理力量恰1合是一個人多年經歷的整合。

    可以想見,當擺脫了目前附屬在高考制度上的種種不合理因素之後,素質教育才能真正實現。

    中國是一個教育大國,也是一個教育古國。兩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的出現,讓神州大地陽光普照。從漢代開始,考試制度的出現,讓眾多望子成龍的家長們找到了光宗耀袓的最佳渠道,幾乎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教育一如溫暖的陽光在老百姓的心頭揮之不去。為了名題金榜,古往今來眾多望子成龍的家長用「鑿壁偷光」、「頭懸樑,錐刺股」的訓戒教育自己的子女,而范進中舉的典故則將應試教育的高度推向了極致。

    從漢代開始出現的考試制度發展到今天的高考,中國考試制度已經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

    漢代:察舉制(由地方宮吏考察推舉)

    魏晉:九品官人法(由中正官按照九種等級考察人才)

    隋代:設進士科唐代:完備的科舉制

    1905年:廢除科舉制

    1938年:民國國立高校聯合招生

    1949年:「維持原校」仍然單獨招生

    1952年:全國統一招生考試

    1964年:分文理兩科

    1966至1976年:停止全國統考招生

    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

    時至21世紀的今天,教育與醫療、房價一起成為全社會關注的三大熱點、焦點,成為公眾日常生活中喋喋不休的話題之一。前幾年《北京晚報》的一項調查中,在問及「當今你最關心的事情是什麼」時,「子女教育」被列為首位。而被調查的對象中,高達93%的人回答只要子女能夠上大學自己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中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思想,在這一代年輕父母身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現與強化,子女教育成了炙手可熱的社會話題。為了子女成材,眾多的父母不惜代價不惜成本;為了子女成材,父母們可以捨棄一切乃至犧牲自己的事業、情愛……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曾對1998年入學新生做過調查,有60外的人認為面對高考,父母比自己更緊張。主持這一調查的北京建工學院心理咨詢中心主任鄭寧老師說,讓學生填完問卷後』,他連續翻了很多張,當時就有些震動。因為面對高考的畢競是考生自己,而許多學生在回答「家庭中誰更焦慮」的問題時填的是「父母」,而填「母親」的更多。

    為什麼父母比孩子更焦慮呢?鄭寧老師說,可能有這樣幾方面的原因:一個是父母看問題比孩子更遠一點、更現實一點,知道孩子考不上大學的後果是什麼,因此心理壓力比孩子大;再一點是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有些甚至是把沒有達到的願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成功,特別是獨生子女,好像就是唯一的希、望;另外,有些家長從小就對孩子大包大攬,孩子還沒出生就有許多計劃,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都要找最好的,而大學雖然沒法替孩子找了,但孩子考得上考不上,家長也覺得是自己的責任。有的時候,做父母的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比孩子還焦慮。一部分父母擔心給孩子增加心理壓力,有什麼話不敢和孩子說,甚至有學生告訴鄭老師,高考之前父母都不敢對他大聲說話。但家長的這種狀態無形中還是會給孩子壓力。學生認為父母比自己更焦慮,那是因為他們從家庭的氣氛中感覺到了。

    鄭寧老師說,要讓孩子減輕焦慮,家長首先要處理自己的焦慮。他提出幾點建議:有些問題,家長可以找有關的老師咨詢,做到心中有數;但更重要的是,家長要明囪自己不能包孩子一輩子,同時要信任孩子。有些家長希望孩子能考出最好水平。最好水平是超常發揮,比如經常考90分的孩子,某次考了100分,就可能是超常發揮。如果把超常當成正常來要求孩子,孩子達不到,家長,就可能越來越失望,家長的態度就容易給孩子造成壓力。『鄭寧老師的分析雖不無道理,但對於眾多家長來說,他們心頭的壓力卻並非吸煙者吐出的煙霧,可以揮之即去。因為感受到考試壓力的,並非僅僅是家長和學生,同時也還有學校的老師。並且這種壓力由高考而來,然後由高向低傳染擴散,在中考形成同樣的高強度。因為中考的好壞,很大程度決定著考生能否升上重點中學,而能否上重點中學又決定著考生能否在高考這一決定人生命運的關鍵時刻穩操勝券。

    中國有句古話:「可憐天下父母心!」以應試教育為核心的中國考試制度,在選拔人才的同時,不但使中國的父母們可憐,更可|令的還是父母期望之下背負重托的成千上萬的孩子!

    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以來,隨著整個國家的改革開放和人才競爭的加劇,高考牽動著越來越多的人的神經,甚至有人把每年高考的那段時間稱為黑色的6月或7月。近年,有些城市竟設立了高考醫院,還有的城市開通了高考心理咨詢電話,為考生及其家長答疑解惑,調節情緒,釋放壓力,防治疾患。但是,情況不容樂觀……高考怎麼啦?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高考病相之一:黎明前夕靜悄悄

    「考試的前一天趕到考場所在地許莊中學,晚上睡在教室的課桌上。時值盛夏,蚊蟲叮咬令不知所措的心激動、煎熬得煩躁異常,似乎一點火都會燃燒起來。一夜輾轉反側,幾乎無眠。次日頭昏腦漲,心虛氣弱,戰戰兢兢到了考場,如臨殺場,聽監考官宣佈考場紀律如聞判詞般膽戰心驚。驚魂未定,考卷發下來了,嘩啦嘩啦一直垂到地面猶未展盡,一下子懵了頭,傻了眼,本已近視的眼睛半天看不清字,拿筆的手顫抖不已,筆在手中似有千鈞之重,右肩膀沉酸得難受,脖子也僵硬得像木偶不聽使喚。」

    上文是筆者1978年參加高考的真實寫照,曾收入筆者第一本文集,排在首篇。可見高考對筆者人生影響之巨大和長遠。

    上世紀末隨著高考擴招,參加高考的人數越來越多,相關的家庭和親朋好友的範圍也越來越廣,高考的影響也就日益廣大。就拿2005年的高考來說吧,報考人數多達800多萬,若再加上考生父母及爺爺奶奶、兄弟姐妹、姨舅姑嫂等上億乃至更為龐大的護考大軍,其影響之巨大可想而知。

    可以說從孩子一上高中始,父母的日常話題就轉向了高考。到了高三,高考就成了家長們幾乎每天必說的熱門話題,而到了高考的前半年,高考就成了家長們關注的焦點了。

    進入高考的前半年,家長們不僅僅熱議高考,而且著手做有關高考的準備工作。比如為孩子改善伙食,採買營養品甚或保健品;又比如選購有關高考的資料,儘管學校已統一訂閱了《招生考試報》、《報考指南》,但家長們仍慷慨解囊購買《高考志願怎麼報》、《2004年全國高校錄取年報》等圖書音像資料,唯恐信息不到位影響了不久的將來為孩子選報學校的決策。

    上述是普遍的現象,還有家長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有辭掉工作陪讀的,有關掉商店專心做孩子後勤服務的,還有棄官不千調到離家近的清閒單位以便輔導孩子學習的。有一位家長將搜集到的資料反覆歸納、篩選,選擇出數十所自以為合適的大學的歷年錄取線、人數、分數段等多項,以便為孩子填志願時參考。還有一位家長是個「戳天明」,每天一大早起床後反覆研讀《高考志願怎麼報》等有關資料,並在書上圈圈畫畫,眉批心得,什麼「位置說」、「大年小年」等觀點爛熟於心,堪稱高校通和高考活字典。

    除了父母,爺爺奶奶姑姑姨姨等親朋也密切關注著。筆者父親就在高考前給孫女寫了一封語重心長的信,內容如下:

    豆豆:

    長時未見,很想念。最近學習一定很忙,離高考大約一月,精神壓力很大吧!

    本來打算來看你,可一想恐怕影響情緒,就不來了,請諒解。

    最後望你做到:

    1、愛護身體,穩定情緒,盡量減少壓力。2、抓緊黃金時間,更系統刻苦學習,較弱課程重點反覆學。3、高考前充分做好一切準備,高考中牢記細心,先易後難,明確題意,認真答卷,然後反覆檢查。

    等待你的喜訊!相信,完全相信你能夠正常發揮所學到的知識,為家鄉爭光!

    爺爺4月29日

    在高考這場大戲中,主角是考生。一進入高三,學子們便被推到前台,他們的個人愛好和自由受到空前的限制,原來可選讀的課外書刊被取消了,寒暑假也被補課所取代,連春節也不能走親訪友。當然親朋也被打了招呼,今年就不聚了,免得影響孩子複習。孩子也制訂了周詳的學習計劃。筆者女兒制訂的2004年11.月8日至12月7日一個月的學習複習計劃,其「宗旨」指出:這一個月定考大學的結果,是決定生死存亡的一個月,時間要掰成十瓣用。在「總要求」中強調:學老師教的,同時補以前的漏洞,並完成自己的計劃。僅數學就計劃如下:

    第一輪複習:看課本,看「蘇大」,看以前朱老師課筆記及各種資料——《我愛學習》,逐題弄通,弄懂一筆記本上及時總結,相應知識點後綴典例——《優化設計》每節及時做,《十年高考》每單元複習完做;高考模擬卷每週3套。

    大考小考越來越頻繁,到了臨高考的一兩個月,模擬考試不斷進行,幾乎每天有小考,每週有大考,每月有統考。大小模擬考試不僅題難量大,而且要進行估分訓練,以適應高考後估分報志願之需。尤其是文史類考生,面對有彈性的試題,既要以較規範的語言表達得盡量完善,更要強化估分技能訓練,不然後患無窮。

    學校就備考也多次召開家長會,進行周密的安排。筆者女兒所在的西安某中學在3月20日召開的家長會上對高考前的兩月九周複習考試安排如下:

    3月21日一5月20日:9次周考,4次月考;5月23日一27日:在家休整;5月28日返校上課4天,講評試卷;6月1日一6日在家休整。比往年增加了月考、估分、報志願的訓練。週一至週五每天6節課和自習後進行日考,幾乎每天從早7時至晚7時都在緊張的複習和考試之中度過,學生和老師的負荷之重可想而知。家長也不輕鬆,除了做好後勤部長外,還要察言觀色,注意孩子的情緒心理變化,為此,參加學校組織的北師大博導的應試心理輔導。

    隨著高考進入倒計時,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氣氛越來越濃烈』從眾多媒體日趨頻繁的多種報道就可嘆出。《陝西報刊審讀》不得不承認:全社會為高考學生服務的氣氛,和越來越周詳的應考環境設計,今年又甚於往年。《陝西日報》有一篇報道稱「媒體熱炒高考檢得我們心神不安」。家長說:我們只關注官方(省招辦)的權威信息;考生說:我們只聽老師教我們怎麼做。熱炒高考,包括「高考大講堂」、「高考全方位」、「高考大猜想」,以及「高考指南」、「高考特刊」等,會弄得家長和考生無所適從、心神不寧;商業炒作也會給家長和學生帶來精神壓力。

    不管媒體如何熱炒,家長卻一如既往地默默地做著準備1作,不斷地調整和改善著孩子的學習環境。筆者在《王母三遷記》一文中曾記述了吾家兩代入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所做的不懈努力,茲引拙文如下: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