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別樣紅 第14章 伍 紅粉朱樓春色闌 (2)
    周瑞家的,為人如何?印象不錯。雖說是太太的陪房,未見她倚勢欺人。劉姥姥來投奔於她,雖說也有顯示自己「身份」的心態,畢竟是一片好心,誠意救助窮人——也許這就是「周濟」、「周全」之寓義吧?她送宮花,是偶然差使,規規矩矩,此後也不見什麼「張牙舞爪」的行跡——若與邢夫人的陪房相比而觀,便更分明了。一句話,是個正派人,不作惡。

    正好周姨娘可與趙姨娘比並而觀,雖無明文詳敘,其人品心田,就高人一等了。

    剩下一個周媽媽。周媽媽該是史大姑娘的奶娘,應稱「嫫嫫」、「嬤嬤」才是。她在八十回書中,僅僅露了一面,就是那回湘雲在五月初榮府全家清虛觀一番熱鬧之後,她又突然來了。

    這回來,書中寫明是周媽媽陪侍的。雪芹對她,也無多少筆墨,仍是一貫的流水行雲、輕描淡寫的筆致,只敘她在人們問及「你們姑娘還是那麼淘氣嗎」,她才回答了兩句話。

    「情節」如此簡單,內涵可不是那麼輕鬆。

    這一問一答之間,透露了湘雲的姻緣大事。

    結合又一個金麒麟的剛剛出現,以及四個絳紋石戒指的故事,筆筆具有深意在內,豈能泛泛讀過?

    但稍後湘雲長住園內之時,周媽媽是否同來?書文又無明示。在我體會雪芹筆法的特點和規律時,總覺得這位媽媽的作用還很重大,絕非一個可有可無、一筆帶過的人物。她應與湘雲同災共難,萬苦不辭,直到寶湘重逢再會。她是一個比周瑞家的和周姨娘重要得多的「周濟」之人。

    雪芹筆下,對嫁了男人的僕婦稱謂有分別:「嬤嬤」,「媽媽」,「婆子」,並不等同。趙嬤嬤,賴媽媽,宋媽媽(怡紅院中之人),都很不一樣。「婆子」之名居最次,如「夏婆子」,惡(wu)之之甚者也。園中管事的婆子,如芳官的乾娘,春燕的姨媽(又作「姑媽」),寫來都不是令人喜歡的人物。稱媽媽,就有敬意、親切義了。

    詩曰:

    媽媽一語豈輕呼,自幼相隨是共扶。

    婆子已遭男臭染,兩稱未可亂糊塗。

    真誠隨侍護湘姑,寒熱知疼惜幼孤。

    打疊衣包來暫住,家中針線費功夫。

    「分定」「情悟」

    「繡鴛鴦夢兆絳芸軒,識分定情悟梨香院」這回書最不易讀懂——表面文章,內中涵義,殊費參詳。

    先舉一不好懂的「夢兆」。按字面,當然是做一夢而發生了「兆頭」,預卜後來情節事跡。但是所謂「兆」者,只是寶玉夢中喊道:「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麼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而且寶釵一旁聽此夢言,「不覺怔了」。

    這就大奇。

    不以為奇的,是認為「金玉」即指寶玉寶釵之緣,「木石」即指寶、黛之「分(fen)定」。然而,和尚道士何嘗說過「金玉緣」屬於寶玉寶釵?書無此文。只有到第八回,二人對看了鎖、玉二物,只薛家人揚言是個和尚給的,云云。寶玉之夢若言有所指,只能指這一說法了。這已難以暢解。然後,就出來一個「木石」之說了,請問:這又從何而來?

    如謂就指「神瑛」與「絳珠」,這也只有「一僧一道」知之;寶玉從未聞此——他何曾知道己身乃是石變?況且即便知之,不是剛說了「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嗎?若同是僧道所示,那又為何忽而不能信,忽而又深信起來?憑你怎麼巧講,也是講不通的。所以,這兒另有奧秘,不是通常講的「釵黛爭婚」那一套。這神話故事背後另隱一段奇緣,方稱「木石」之名——暫且慢表。

    如今再說「分定」。

    寶玉到梨香院,原想讓齡官唱「裊晴絲」(《牡丹亭》杜麗娘的曲詞),意外地、也是「破天荒」地遭到了拒絕和不待見。這一冷落使寶玉極度難堪羞愧——及看完了她和賈薔的那一番情景,方悟人生情緣,不是隨便而能有的,是「分定」的。比如,齡官並不愛慕寶玉這個人人歆羨的佳公子,卻只戀上一個賈薔,難分難解,百般「纏陷」一起。

    寶玉回院,說了一席話,襲人知道他又從某處「著了魔」,也不再問(一問就「翻」了……)。於此,便發生一個問題:此時此後,在寶玉心中,究竟和誰方是久已「分定」的,而只待一「悟」呢?釵乎?黛乎?他夢裡從哪兒得來的「木石」這一「分定」信念的呢?

    事情之複雜還不止此,「分定」並不等於洞房花燭,白頭偕老。這是兩回事,或可說是兩層關係,有分有合。比如齡官與賈薔,「分定」是明明白白了,但二人日後到底如何了?誰也不知,書中未曾(或尚未及)交待。這兒就又牽連到「假鳳虛凰」又一層「分定」了——或者應該在「分定」之外再有一個名詞表達了。

    只因這樣,寶玉在一個特定時期內「悟」到了他與黛玉的「分定」,其實這是個假鳳虛凰的情緣。他與寶釵的「分定」,自己不知,還在反對。而「金玉」的真義是金麟重現,他也不「悟」,那方是真的「分定」,真的「金玉」姻緣。

    所以,當事「局內」人有悟有不悟,有知有不知,有先後變化,有旁溢與回歸——構成了他和她們的命運悲劇——不是近乎希臘的悲劇(tragedy),也不與莎士比亞相類。

    從大章法看,從第二十八回起到第三十六回是一大段落,是一個層次、格局,在此格局內,寫黛、寫釵,是「明面」的,而「底面」總有一個湘雲在,卻不易察悟。

    過此以後,從第三十七回海棠詩社起,將格局推向一個嶄新的層次,將湘雲逐步推向「前台」,她的節目與主角性質,才越來越明顯——然而只因偽續書的影響牢籠了大多數讀者,對此總是看它不清,總以為湘雲是個配角,是個副角,可有可無,不關重要。若一講湘雲,反而以為是「喧賓」了。

    真正的悲劇絕不是一個陰謀詭計破壞了「美滿姻緣」;悲劇的深度在於:黛玉這個當事人尚在夢想、希望、纏綿、憂慮中,卻早已有一個「分定」在「播弄」她了。寶釵也是被播弄者,因為她本人並不曉得金鎖是家裡人偽造的,她是無辜受枉者,遭到了輕薄者的猜忌與譏嘲。黛玉則自以為若與寶釵無爭,即可心安。殊不知寶釵與她同屬「分定」以外之人,而那不爭不嫉、光風霽月、從不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的湘雲,卻是真正的「分定」者。

    「分定」一脈,從海棠詩發展到菊花詩,再到詠雪——脂粉香娃割腥啖膻,這才一個巧筆洩露了「玄機」,由李嬸娘之口中說出了掛玉的哥兒與帶麟的姐兒是一對——黛玉則只知譏笑,他(她)們是「一群花子」!仍然被「分定」播弄著。我們同情、悲憫黛玉,但絕對不是鳳姐、襲人、寶釵「一黨」壞人蒙蔽了她——更不是湘雲後來「奪」了她的「寵」,這一大套俗念陋見,與雪芹的思想感情毫無干涉,尋索原著,是為了復芹本原;而為了復原,又必須徹底澄清偽續那些任意糟蹋雪芹原著的胡言亂語。

    三名一人·九謎一底

    《紅樓夢》中一人而多名者,不止一例,如英蓮、香菱、秋菱;如蕙香、佳蕙、四兒;如芳官、金星玻璃、耶律雄奴,皆三名一人者也。至於一人二名者,例也不少,如茗煙、焙茗;如琪(棋)官、蔣玉菡;如多姑娘、燈姑娘皆其例也。但還有三名一人另一例,我以為即媚人、可人、可卿。這一想法,得自友人梁歸智教授的《獨上紅樓》與《石頭記探佚》中論「媚人、可人」,然後加上劉心武先生論「秦學」給我的啟示。

    梁先生指出:第五回當寶玉到秦氏房中去午歇時,外面伺候的丫鬟有四人:襲人、媚人、晴雯、麝月;可是這個媚人經此一提之後,永遠未見再現,而到第四十六回鴛鴦追憶昔年她們同輩丫鬟有襲人、琥珀、素雲和紫鵑、彩霞、玉釧兒、麝月、翠墨,跟了史姑娘去的翠縷,死了的可人和金釧兒,去了的茜雪……當中有一個「死了的『可人』」,卻並無「媚人」之名,所以梁先生認為「媚人」、「可人」本為一人兩名,且影射秦可卿也。

    所以,我認為梁先生的見解大有道理。可是直到我再看見劉先生對可卿的見解,我方才有了一個新的想法:原來,媚人、可人、可卿也是一人三名,是更為奇特的藝術手法。

    關於秦可卿的問題,近年來大家評論、爭議文章甚多,反對、質疑劉說者佔了絕大比例,而我卻從一開始就表示劉說有其重大的合理內質,不可掉以輕心,把正當的探佚學誤指為「老式的索隱派」。第七回「送宮花」之標題詩後兩句云:「相逢若問名和氏,家住江南姓本秦。」我初讀時,便很納悶,十二支宮花分送諸釵,為何「結穴」卻落在秦可卿這個人物身上?我對劉心武先生的新見解——「秦學」特為注意,並認為是一個具有突破性的紅學進程之信號。其原因正由於我早先所不能自解的疑難問題,他卻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以上是講「一人三名」的這個方面,以下是講「九謎一底」的問題。

    第一謎:秦可卿是書中未經表明年齡的一個特例。她的輩分雖低,是賈母的重孫媳婦,但其年齡不會比平兒、襲人、鴛鴦等更小。而她卻有兩名丫鬟,名字都帶「珠」字——寶珠、瑞珠。要知道在賈府那樣的詩禮簪纓氏族之家裡,她的丫鬟是不可能用「珠」字起名字的,因為寶玉的哥哥叫賈珠,應是秦可卿的大伯父的名諱。這怎麼解?此第一謎。

    第二謎:老太太共有幾房重孫媳,書中未有明文。明文卻寫可卿是老太太所最為喜愛稱讚的;然而書中又並未有特寫可卿與老太太會面、禮數的任何場面。然則可卿必另有為老太太所重視的一層世所未知的情由。此理由為何?此第二謎也。

    第三謎:世人皆知曹雪芹原稿有「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一回回目,後卻刪去,因此論者皆言可卿與賈珍有曖昧關係,被丫鬟撞見,自縊於天香樓上。我早年對此一說也是相信的,但信中又有二疑:第一,如果可卿賈珍是那樣的關係,則尤氏對可卿該是怎樣一種態度,不問可知。奇怪的是,當璜大奶奶替金寡婦到寧府去質問尤氏時,尤氏對她訴說可卿病狀而無良醫可求的萬分焦慮心情活現於紙上,略無半縷一絲的妒惡情緒。我每讀至此,便十分感動。此又何解?此第三謎也。

    第四謎:接上而言,如果可卿與賈珍真個是因「淫」而自盡於一處樓閣之上,那麼,雪芹是寫小說,可以給此樓取上一個另外的名字,而他偏偏用了「天香」二字。須知,「天香」二字品格最高,古詩云:「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我們已然知道曹雪芹家就有一處「芷園」,園中有一個「懸香閣」。又,我曾考明康熙與大畫家禹之鼎曾繪《天香滿院圖》,恰好如今恭王府裡還有保留一處完好的慎郡王(即小說中的北靜王原型)所書「天香庭院」和匾額珍貴文物。試問:曹雪芹卻把秦可卿自盡之樓取此二字為名,此又何義?此第四謎也。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