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雲之南的追尋 第33章 第三輯 歷史深處的笑聲(下) (2)
    毫不誇張地講,小白龍是絕大多數《西遊記》讀者忽略的取經團隊成員。事實上,不僅讀者,就連取經團隊本身也常常忽視小白龍的存在。

    論入門先後,小白龍應該排在豬八戒之前;論身份,他是西海龍王的三太子;論修為,當豬八戒和沙僧皈依佛門前都在靠「吃人度日」的時候,小白龍卻是「撲些鳥鵲吃,或是捉些獐鹿食用」。但是,所有這些,都無法改變小白龍作為一匹「馬」留給大家的印象。唐僧給三位弟子都取了諢名,卻唯獨忘記了小白馬,沙僧曾經發出過「真個是龍麼」的疑問,豬八戒更是在為朱紫國國王取龍尿時把睡著的小白龍「一頓腳踢起」,甚至每當到了散伙分家的時候,豬八戒的方案裡總也少不了「把馬賣了」。

    甚至就連小白龍的父兄也在火上澆油,置他於不聞不顧。小白龍的死罪源於他父親敖閏的告發;敖閏後來幾次出面幫孫悟空降雨(車遲國、火雲洞),卻從未與小白龍敘情;哥哥摩昂率水兵到黑水河捉擒鼉龍,也無片語與弟弟。

    然而所有這一切,小白龍都默默的忍受了下來。即使所有取經成員都不承認他,他還是一口一個「師父」、「師兄」的叫著,並且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既不鬧個人情緒,也不多說廢話,更不搶他人的風頭。

    好在吳承恩並沒有忘記小白龍,全書最後一回取名《徑回東土,五聖成真》,說明在吳承恩的心目中,小白龍不僅是取經團隊中的一員,而且享受著其他四人同樣的身份和榮譽。為此,一旦機會合適,吳承恩還是會給小白馬以自由的空間供他發揮,甚至張揚個性。黑松林大戰黃袍怪無疑是整個西天路上小白龍最為光彩奪目的一頁。當唐僧被囚、孫悟空被貶、沙僧被捉、豬八戒不知去向時,小白龍挺身而出,變身宮娥,大戰黃袍怪。雖因勢力不及,負傷逃回馬廄,卻又竭盡全力,聲淚俱下地去說服已經對取經喪失信心的豬八戒,向最後可能改變戰局的那一線希望努力——遠赴花果山,請回孫悟空。孫悟空回來了,黑松林一戰最終以一個大團圓的結局收尾,但論功行賞,卻是由不知內情的沙僧「把那請行者降妖精,救公主,解虎氣,並回朝上項事,備陳了一遍」,小白龍的功績就這樣被埋沒了。

    功績被埋沒的小白龍卻絕不允許自己的尊嚴同樣被埋沒。第六十九回孫悟空為了給朱紫國國王配製丸藥,需要龍尿,當著三位同門師兄,小白龍終於開口了:「我若過水撒尿,水中游魚食了成龍;過山撒尿,山中草頭得味,變作靈芝,仙僮采去長壽。我怎肯在此塵俗之處輕拋卻也?」於是,他保持著自己這份作為龍的自尊,

    整部《西遊記》,小白龍一共出場出次:向觀音求助,鷹愁澗吞馬變馬,寶象國襲敵,朱紫國作藥,以及最後的雷音寺化龍。其他多數時間,他就是一匹馬,需要被喂被遛,受了驚也會嘶鳴,和普通馬別無二致——雖然他有一顆龍的心和一付龍的骨骼。

    小白馬,其實就是那個最最需要被關注的老實人。

    《關於高考制度的法律思考》

    老師好,同學們好:

    為了回答這道題目,我回去翻查了一下資料。有一本書名叫《中國高考報告》,何建明寫的,出版時間大約是在2000年前後。何建明在這本書裡收集到很多第一手資料。作為一名報告文學作家,何建明並沒有就這些資料背後的更深層次的問題進行探討,而這,恰恰是我們這些法律人需要思考的東西。

    我從頭到尾大致掃了一遍,何建明在《中國高考報告》裡大致羅列了以下幾種高考制度中的不公平現象:

    一、花錢買學籍。書裡的第一個故事就是一個北京的女孩,她原本是考不上大學的,但是恰好有個醫學院空出了一個名額,原因是一個內蒙的新生因為身體原因休學了。女孩的父親立刻花了8萬元買下了這個學籍。雖然那時還是九十年代末,但女孩的父親依然認為這筆錢「花得太值了」。

    二、高考移民。關於高考移民的話題時下已經被講爛了,而且國家也正在採取措施改變這一現狀,在此不做過多評述。但是還有一個與高考移民相類似的問題目前似乎並沒有被太多人以法律的視角加以關注,那就是借讀。為了提高學習成績,城市的孩子湧向農村,東部的孩子湧向西部。

    三、高考迫使學校成為競爭的主體。為了獲得更為優秀的學生,高中開始在生源問題上大做文章。有學校為此請記者在報上替自己做宣傳,宣傳費動輒幾十萬。有的學校還把招生指標分配給本校的教職員工,並根據完成的情況或獎或罰。在此情況下,由高考帶來的升學壓力逐年前移,進而擴展至中考、小學升初中,或者小學入學。以我本人家庭的經驗而言,我的女兒目前兩歲,但就在選擇幼兒園的問題上,我已經能夠感受到高考這只無形的手的操控力量了。

    四、為保升學率的分班、分科、分流。所謂分班,就是將學生分為快班和慢班,學校為快班的學生配備最優秀的師資力量,提供最優質的後勤保障,但對慢班的學生則聽之任之,甚至任由其自生自滅。分科就是把學生按高考的錄取專業分為文科和理科。這在表面上看並沒有產生不公平,但我當年參加高考的時候,因為文科的錄取比例偏低,學校在分科前會組織學生考試,所有考試成績不佳者將不被分入文科班,校方給出的理由是:這樣可以提高你的高考成功率。我認為,這其實是在變相的剝奪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至於分流,則是徹底的、公開的剝奪一部分學生上學的權利。其做法是在高考前夕,讓一部分成績不佳的學生退出高考,從而以減少分母的方式提高昇學比例。有的縣甚至把升學率當成了形象工程,並把它作為政治任務派發給黨員幹部,要求黨員幹部回家做通自己子女的思想工作。還有的地方讓醫院開出「弱智」和「有精神疾病」的證明,強行剝奪學生上學的權利。

    五、學生週末、假期的加課。為了留出充足的時間進行複習,幾乎每所學校都會採取用兩年的時間教完全部高中課程,這就意味著每天的24小時必須當成36小時來用。在時間無法處長的情況下,只能以侵佔學生休息時間來達到目的。另一方面,家長由於相信學校有經驗如何安排時間,對此行為也基本持同意態度。

    以上大致是《中國高考報告》中所列的幾種不公平現象。除此之外,我還總結了幾種現象。

    首先是考試舞弊。這個話題在幾年之前可能還是不可想像的,但時下已經發展到了令人震驚的地步。僅就其手段而言,某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可以與間諜工具相媲美的舞弊工具。

    其次,額外加分。額外加分的項目很多,比較民族加分、體育加分、歸僑加分,等等。這原本是國家針對某一人群的特殊政策,時下卻成了少部分人謀取私利的暗道。比如前一陣在浙江就發生了所有體育加分生都是領導子女的事情,以及重慶高考狀元何川洋民族加分事件。

    最後,盜用學籍。對此,我們已經從前一陣發生在貴州的高考學籍案件,以及上課學過的「中國憲法第一案」中有所瞭解。我想說的是,其實現實生活中還有另一類盜用學籍的案件。那就是有部分學生會因為家境等原因放棄高考,而另一部分學生家境寬裕卻無緣於高考成功。在此情況下,往往會發生雙方半公開的交易,即考上學的學生主動或半主動地把自己的學籍出售給別人,以此換取經濟上的利益。相比較目前社會上所關注的受害人不知情的盜用學籍現象,這種盜用是受害人明知的,並且認可的。

    造成以上種種不平等現象的原因,以我不成熟的考慮,我認為存在以下三點。

    首先是中國法律制度上的缺失,尤其是憲政意識不強。眾所周知,制度上的缺失往往會導致人性弊端的張揚。在此情況下,自然會有人在可期望利益的誘使下,認為自己的行為可以在某些場合凌駕於法律,乃至於憲法之上。

    其次,中國的經濟狀況決定了這些不公平現象存在的基礎。我國經濟的現狀目前仍然是地區間的發展不平衡,由此就產生了諸如高考移民、買賣學籍、超規定額外加分等一系列問題。

    最後,以上現象的存在有其歷史和社會的背景的。中國自古以來有科舉的傳統,雖然科學作為一項陳腐的制度被最終廢止,但其慣性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仍將存在。時下在高考中風靡的「狀元」一詞就頗能說明問題。其實科學時代的狀元要三年才能在全國範圍內產生一個,而目前全國30多個省,又要分文理科,每年都會誕生60多個僅擁有高中學歷所謂「狀元」。在這裡,我無意一定要將這些高考的佼佼者改稱為科舉時代鄉試後的「解元」,我只是想說,「狀元」一詞充分體現了科舉制度對當代人們的影響。除此之外,政府和家庭的過分重視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何建明在《中國高考報告》裡講了這樣一個故事:98年洪水的時候,湖北的一個考生連同他整個村子的人都被困在一個土崗上,當所有人都在為活命奔忙的時候,他卻蹲在一旁認真的複習起來。他父親氣得大罵,命都要沒了,還復哪門子習。一邊罵,一邊把他的書全扔進了水裡。這考生二話沒說,一個猛子跳進水去,把書又撈了回來,上岸之後他對父親說:「你放心,政府會讓我準時參加高考的。」全村人都認為他瘋了,可就在7月6日的晚上,衝鋒舟來了,船上的人用喇叭喊著:「你們這裡有高考的學生沒有?有的話趕緊上船。」至於家庭,我想不需要做過多解釋,上一代人由於政治原因沒能實現的願望,都期盼著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得到補償,這是一種社會心理。所有這些,把高考推到了一個萬眾矚目的境地,從而也為它提供了滋生細菌的環境。

    要克服這些弊端,我認為首先應該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尤其是憲政意識。各部門,尤其是司法部門,要切實提負起法律職責。比如說,最近報紙上報道了一種舞弊用礦泉水瓶,其工作模式幾乎要直接威脅到我們的國家安全。這種東西是如何產生的,又是如何出現在高考考場上的,我想這應該是每個政府職能部門必須深思的問題。

    此外,政府還應該做出正確的輿論導向。高考不過是一場普通的考試,雖然事實上它的確關係到很多人的比生幸福,但我們應該從戰略上蔑視它,從戰術上重視它,而不是目前這種相反的做法。有的地方政府甚至趕在考生家長之前就產生出強烈的緊迫感,搞得人心惶惶。這還是讓全社會產生一種錯覺:高考的確是這個社會的頭等大事。

    第三,改革就業渠道,適當地為高考尋找出一個「減壓閥」。不要讓高考成為從事高精行業的唯一選擇。比如時下流行的留學熱。從某種意義上講,留學熱的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高考給整個社會帶來的壓力。雖然留學熱已經被事實證明並不盡如人意,但我們應該看到,那只是我們換錯了「閥門」,並不能說明我們尋找「減壓閥」的思路是錯誤的。

    至於其他措施,我暫時還想不出更多。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夠找到一種制度,可以徹底根除高考中的種種不公平現象,它一定不外乎四個字:因勢利導。這是被這個國家千百年來種種血和蜜的事實所一再證實的。事實上,目前高考中存在的種種合理的和不合理的現象,都同這個社會上正在發生的每件事情一樣,不外乎利益的驅動與誘惑。想要改變它們,就必須明白其背後隱藏的規律。而這,恰恰是我們這個國家一切悲劇與希望存在的基礎。

    最後,我想說的是,讓公平、公正的觀念深入人心,需要社會上每個人長期而卓絕的努力。他們不僅是我們這一代人,而且是今後幾代人,不僅包括參加過高考並且取得了成功和沒有取得成功的人,也包括沒有參加過高考的人,甚至還包括根本就不知道高考為何物的人。

    借用狄更斯在《雙城記》裡的話:「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智慧的年頭,那是愚昧的年頭;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們全都在直奔天堂,我們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簡而言之,那時跟現在非常相像,某些最喧囂的權威堅持要用形容詞的最高級來形容它。說它好,是最高級的;說它不好,也是最高級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