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呼喚 第33章 :他為高山尋富路
    他為高山尋富路——記全國勞動模範章詩成

    2004年11月18日,湖南省名優特新農產品搏覽會在長沙如期召開。在懷化展區,湖南省科技示範戶章詩成培育的「翠玉獼猴桃」倍受青睞。據一上海參會人員透露,這種「翠玉獼猴桃」很受歡迎,僅上海每天就需500多噸。「翠玉獼猴桃」能有這麼大的市場,章詩成喜不自禁。要知道,他一生在高寒山區從事科技示範與推廣,能為高寒山區群眾尋找到一條脫貧致富的門路,他能不感到莫大的欣慰嗎?

    「一定要讓高寒山區的人們吃上飽飯」

    年過半百的章詩成,中等身材,穿著純樸,言詞誠懇。他的家鄉——漵浦縣龍莊灣鄉是省定貧困鄉,有全縣「屋脊」之稱,平均海拔1300多米,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晝夜溫差大,氣候惡劣,災害頻繁。改革開放前,群眾思想保守,觀念陳舊,經濟落後,發展遲緩,由於水稻產量極低,糧食不能自給,吃飽飯問題一直未能解決。1968年,章詩成初中畢業回到家鄉,也算得上一個「文化人」,他看到父老鄉親終年累月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種的水稻常年遭受早來的「寒露風」襲擊,收穫甚微,真是「喜死人的禾苗,氣死人的產量」;想起父母吃瓜葉當飯,自己背著紅薯上學的情景,滿腔的熱血沸騰了,他暗自在心裡說:「我一定要讓高寒山區的人們吃上飽飯!」

    如何將這一理想變成現實呢?他知道,要提高高寒山區的糧食產量,必須依靠科技,尋找到適應高寒山區種植的水稻品種,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於是,他把這一想法和一些工作計劃向鄉黨委政府作了匯報,得到了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從此,他利用農閒時間,如饑似渴地向書本學習,向專家請教。為了掌握農業科學知識,他一直堅持訂閱《湖南科技報》、《湖南農業》、《中國果樹》等十多種報刊、雜誌,自學了《農作物栽培學》、《農作物遺傳育種學》等專業課程,還參加了農函大中級班培訓。通過刻苦學習和實踐,他已系統地掌握了農業生產的一些專業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有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他決定大顯身手。1969年春,他向生產隊要了二分試驗田做試驗,為躲過高寒山區的「寒露風」,他首先選擇早熟品種,提早收割季節。通過年復一年的換種、對比,產量並不理想。但他毫不洩氣,繼續從事他的試驗。當時,袁隆平雜交水稻的研製成功,使他深受啟發。憑著他對事業的那份追求與執著,1975年,他毛遂自薦被公社選派到海南學習水稻雜交制種技術,回鄉後馬上試種了雜交水稻。由於高寒山區晝夜溫差大,雜交水稻不能揚花授粉,試種的雜交水稻幾乎絕收。

    早熟品種產量不高,雜交水稻又不能適宜,高寒山區水稻穩產高產的出路在哪裡?此時的章詩成已陷入一片迷茫。但他並不灰心,而且愈挫愈堅。他想:只有創新培育出自己的水稻品種,才是提高高寒山區糧食產量的唯一出路。為培育能使高寒山區穩產高產的水稻品種,1981年,他主動承擔了龍潭區的高寒山區(當時是懷化地區的試驗區)水稻品種區域的示範制種任務。他四處打聽能夠穩產高產的種子,如聽說「遼粳5號」在東北產量高,「中華8號」在台北產量高,他先後引進這兩個品種在自己的責任田里做試驗,但同樣躲不過「寒露風」,畝產僅一百多斤,他試驗一畝多責任田,造成不小損失。為此,父母罵,妻子怨,但並不能阻攔他做試驗。他們雖然知道他是那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強脾氣,但還是忍不住公開阻攔了。一天他從試驗田回到家已是點燈時分,父母圍著灶堂烤,見他這麼晚才回,父母的怨氣不打一處來。

    「你還曉得回來呀,就守著你那試驗田當得飯的!」父親敲了敲煙筒嘟嚷道。

    「詩成呀,你那試驗搞不得了,一家人還要吃飯哪!」母親也在一旁幫腔。

    正在準備豬食的妻子更反感,她把勺子甩得山響,氣鼓鼓說:「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一個山裡人也不撒泡尿照照!管你怎麼搞試驗,反正不能再佔家裡的責任田!」

    章詩成知道自己對不住家人,任憑他們怎麼責罵,他只埋頭吃飯,不回一句嘴。過了幾天待他們的氣稍了些後,他又試著做他們的工作了。他想首先得到妻子的支持。一次他與妻子在責任田里共同勞作時,因早晨吃的是雜糧飯,還不到中午妻子就喊餓了。他趁機提到試驗的話題,有些詭秘地說:「我的試驗成功了,就有飽飯吃了。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三番五次的失敗,哪有一次的成功呢?」妻子白了他一眼,半是埋怨半是支持說:「就你呈能!」章詩成見妻子不再反對,進一步表明了決心,他胸脯-拍說:「只要你們支持我,試驗不成功我就不吃飯!」1983年,他採用日本「姬糯」作母本與本地當家品種「台北8號」作父本進行人工雜交,從雜交後代中選育優良單株,可剛插下秧苗不久,卻被鄰居的鴨子踐踏一空。他望著一片狼籍的試驗田,傷心得差點落淚!趕快把乘下的幾株禾苗圍網移栽,像珍惜生命一樣的保護起來。為防止老鼠破壞,他在田埂上放下老鼠藥;為防止麻雀偷吃,他便扎幾個稻草人防衛。

    功夫不負有心人.1988年,他終於選育出耐寒、抗病、豐產性好的新粳稻品種「龍豐1號」.後來,又選育出早熟高產的龍豐3號、7號、13號、16號等系列品種。在鄉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這些新品種立即在全鄉得到推廣。因此他被鄉政府聘為農技員,1993年轉為正式合同工(後因超生而取消)。這些新品種,使本鄉畝產糧食由原來的200公斤增加到450公斤,全鄉糧食總產每年增加200多萬公斤。

    滿倉的稻穀,老百姓喜笑顏開.每逢章詩成,就舉起大拇指誇讚:「高山上搭幫你吃飽飯哩!」本縣其他高寒鄉鎮和隆回、黔陽、洞口、新化等外縣的高寒山區鄉聞訊後,紛紛前來求教引種。章詩成通過上門舉辦技術培訓班,現場實際操作等方式,把自己的水稻培管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農民群眾。據不完全統計,這些地區共推廣面積50餘萬畝,年增產稻穀1000多萬公斤,從根本上解決了這些高寒山區人們的吃飽飯問題。因他填補了雜交水稻不能適應高寒山區穩產高產的空白,他被群眾親切地稱為「高山上的袁隆平」。1991年,「龍豐1號」等系列品種被縣人民政府授予「科技進步獎」。1992年,章詩成被省科協授予「省級科技示範戶」光榮稱號,並出席了全省百名科技示範戶經驗交流會。

    「千方百計為鄉親們尋找一條致富門路」

    解決了鄉親們的吃飽飯問題,使他倍感欣慰。但有飯吃並不等於有錢花,如何讓鄉親們人人有錢花?成為擺在他面前的又一個奮鬥目標。他信心百倍地說:「我要千方百計為鄉親們尋找一條致富門路。」

    龍莊灣鄉是大山區,要發展山區經濟,必須靠山吃山。當時,鄉供銷社收購野生金銀花和獼猴桃,他見山上的野生金銀花和獼猴桃可以換錢,便率先挖回家種。為廣開致富門路,他同時引種牛夕等中藥材,但收效不高,後來又引進蘋果、葡萄等水果做試驗,收入也不理想。不久,一份《湖南科技報》有篇「一株獼猴桃產量一千斤」的報道使他眼睛一亮。他算了一筆賬:稻穀每一百斤才15元,一千斤獼猴桃,按一角錢一斤算也有百多元,比種稻穀合算得多。他果斷決定家種獼猴桃。為採挖獼猴桃種苗,他翻山越嶺品嚐獼猴桃野果,發現品味好的就作好標記,以便採挖栽種觀察。為了改良品種,每年早春就從大山裡挖回一些野生獼猴桃苗木來家種,僅1983年一年就從海拔1600多米高的涼風界、白馬山採挖優質獼猴桃苗木400多株,金銀花苗800多株,在自己的責任地裡進行家種試驗。1989年獼猴桃豐收後,他偶然發現其中一株葉茂突出,果實風味濃甜,極耐貯藏,便取名為「良美一號」。

    為進一步認定「良美一號」品種的優良性狀,第二年他又引進了豐悅、早鮮、魁蜜、米良一號、金魁等品種進行比較栽培。試驗表明「良美一號」結合性狀優於其他主栽品種。經過多點試驗,該品種豐產、穩產、結合性狀優良。在1999年11月全省首屆名優特新農副產品博覽會上評為銀獎。2001年在省科技局主持的鑒定會上正式命名為「翠玉獼猴桃」。2002年9月在武漢召開的國際獼猴桃研討會上「翠玉獼猴桃」被譽為世界級名優品種,並在當年省農博會上喜獲金獎。香港、泰國等外商評價,其風味獨特可居水果之首;新西蘭專家實地考察後讚不絕口,評價是一個發展前途很好的特色品種。目前,「翠玉獼猴桃」在當地發展了3000多畝,僅此一項,就使農民人平增收510元。該品種現已在全省栽植面積近萬畝,並已被湖北、貴州、江西、雲南、遼寧、廣東等多個省和新西蘭,法國,智利等國外推廣種植,發揮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面對取得的成績,章詩成沒有驕傲,仍在不停的向前探索。為增添新的力量和科研後繼有人,他把剛職高畢業的兒子章俊宇留在家裡協助他搞試驗。父子齊心協力,現已成功地培育出極具開發價值的「龍藏紅獼猴桃」(2004年,湖南西部農博會上獲金獎)和一年能開三、四次花的金銀花品種。這兩個品種,必將帶來全鄉乃至全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美好前景。

    「規模種植帶動更多的人共同致富」

    尋找到了致富門路,他便積極將新品種加以推廣。因他知道,好的品種如不能規模種植,就不能批量生產,形成商品優勢,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為讓更多的人共同致富,他苦口婆心動員周圍群眾栽種,但被鄉親們的婉言謝絕。這並不奇怪,因鄉親們看重的是實惠,在沒有見到實實在在的利益之前,他們是不會輕易冒險的。為此,他決定實行規模種植,帶頭示範推廣。1993年,他大膽與同鄉幾位農民朋友合股租賃了鄉政府2000多畝山地,組建了龍莊灣鄉「四寶山藥果場」。通過幾年的精心培管,藥果場現已初具規模,已栽種優質獼猴桃1500畝,金銀花500畝,間栽杜仲、黃柏等木本藥材2.3萬株。1996年,藥果場共生產獼猴桃400噸,金銀花50噸,一年生藥材20噸,總產值達220萬元。

    「四寶山藥果場」規模種植的活生生的事實,周圍的群眾紛紛跟著搞起了開發。現在的龍莊灣鄉,漫山遍野都是金銀花等中藥材和獼猴桃等水果,已成為聞名省內外的「藥材之鄉」和「獼猴桃之鄉」。為幫助鄉親們共同致富,群眾需要技術,他義務服務;群眾需要苗木,他免費贈送。據統計現已贈送6萬餘元的優質苗木並優惠苗木費2萬多元。移民返遷戶張建學,原來是流沙坪村村民,1993年返回龍莊灣鄉時,一無土地二無房屋,全家6口人生活沒有著落。得知這一情況後,章詩成主動邀請他到藥果場承包山地並為他提供了住房等生活便利,手把手傳授獼猴桃和藥材的培管技術。他除了上繳藥果場2000元的承包費以外,去年,純收入上萬元象張建學這樣的戶,藥果場共有8戶40餘人,藥果場的2000畝山地已全部租賃給他們承包,這8戶農民去年戶平純收入達3萬多元,逐步走向了富裕之路。

    為讓藥果場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章詩成一手抓基地管理,一手抓市場開拓。他知道,開拓市場必須從產品質量抓起,只有高質量的產品,才能打開銷路佔領市場。為此,他積極推廣和應用良種良種,大力實施精細經營。使藥果場的獼猴桃和金銀花質量,達到二等標準品級以上。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好產品如果不打響牌子,同樣達不到高效的目的。對此,他把打出名牌作為開拓市場的重中之重來抓。他通過選定品名、改進包裝和分級銷售,積極搞活產品流通。在營銷方式上,摒棄過去由經營戶自產自銷的分散做法,積極建立銷售網絡,實行了統一的規模銷售,從而使藥果場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的經營格局。有了藥果場這一綠色龍頭企業做後盾,章詩成信心百倍,目前,他正著手創辦「湖南詩成獼猴桃發展有限公司」,他決心將獼猴桃這一品牌做大做強。

    「七月滿山銀花香,八月田野稻穗黃,九月籐梨壓變枝,一派豐收好景象」。這是我在龍莊灣鄉採訪時聽到的幾句順口溜。我想:這不正是該鄉發展山區經濟的真實寫照麼?

    章詩成為高寒山區人民的脫貧致富作出了積極貢獻。1994年和2001年分別被授予農村黨員「學用科技示範兵」稱號,2003年評為發展縣域經濟先進個人,2004年他被評為縣、市、勞動模範,2005年5月1日評為全省和全國勞動模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