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呼喚 第29章 :立足大農業,發展大農機 (1)
    立足大農業,發展大農機——令人振奮的漵浦農機化發展之路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

    ——題記

    走進縣農機局,停放在兩旁的兩台大型收割機,已佔去院內大部分空地。一抬頭,房頂上「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的廣告牌格外醒目。

    我道明來意,局長蔣洪早在辦公室接待了我。他高高瘦瘦的個子,顯得精幹而文雅。他欣然說:「歡迎你採訪,宣傳漵浦的農機事業,並希望以此推動漵浦農業機械化大發展!」並讓辦公室曹主任找來一些資料,從而我瞭解到,近幾年來,縣農機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市農機局的精心指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立足大農業,發展大農機」的工作思路,全面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突出「興機富民」辦實事,加大農機推廣與科技創新力度,積極開展農機技術服務,推進農機化示範點建設,狠抓農機安全監督管理,取得了顯著成績。

    他們,走的是一條多麼令人振奮的農機化發展之路啊!

    不畏艱難處理遺留問題

    2001年10月,因虧欠800多萬元而導致矛盾問題成堆的縣農機局,走進一位戴著眼鏡的瘦高個子。欠帳戶得知這就是新來的局長,見他一幅斯文像,蜂擁而至伸手要債。蔣局長在辦公桌前坐下來,鎮定的說:「我不躲你們。但你們也不要來鬧。欠你們的債,我們會想辦法逐步還清!」

    大家見他底氣十足,和氣可敬,說話可信,東一個西一個走了。

    800多萬元債務、遺留問題成堆、矛盾糾紛重重、不穩定因素時有發生……蔣局長一上任就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但他並沒有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而是沉著冷靜,迎難而上。第二天,他第一個來到局裡,要辦公室通知大家開會。會上,他親自主持健全和完善財務、業務、安全管理等十多頂規章制度,使各項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在實施過程中,他自己帶頭遵守,率先垂范,並及時督促檢查下屬單位和個人的執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和處理,如在業務招待方面,堅持「對口接待,定點用餐,辦公室參與結帳」的用餐制度,改變了過去招待費過多過濫的現象。節約了開支,樹立了班子集體的良好形象。規範了單位管理之後,緊接著著手解決成堆的遺留問題。

    在解決原農機石油公司承包合同糾紛案中,他多次召開局黨組會議研究對策,親自找律師、搞調查、參與庭審和調解,為單位挽回了部分經濟損失,也使這一久拖不決、幹部職工反映強烈的焦點問題在短時間內得到了解決;償還液化氣公司職工集資款,由於無錢償還,已成農機部門最大的不穩定問題。他一面耐心細緻地做集資戶思想工作,一面爭取縣領導和有關部門支持。幾年來,他千方百計共措籌資金近90萬元,還清了幹部職工所有的集資款;同時,他及時完善了川水液化氣庫承包合同,優化對承包商的服務,不僅促進了企業的發展,而且維護了單位的利益;堅持不懈地向金融部門反映匯報局屬企業的困難,爭取銀行的大力支持,使局機關辦實體的200多萬元貸款本金及利息得到妥善處理;多方想辦法,耐心做工作,解決了部分離退休幹部的醫療等福利待遇問題,確保人員財政工資不能到位的問題。尤其從2002年起,他積極向縣委、縣政府領導匯報,向財政部門反映實際困難,使縣財政逐年增加了基層農機站人員的工資比例,到2006年已全額發放到位,從而解決了幹部職工的切身利益問題。就這樣,他一連主持解決了各種問題60餘起,消除了許多不穩定因素,確保了農機部門穩定。

    農機推廣躍為全省先進

    據《漵浦縣志》記載:漵浦縣是農業大縣。農業是漵浦經濟的傳統和基礎。漵浦傳統農具有木製件、鐵木配製件、木石配製件等,古老而笨重,民國28年(1939年)以後,成立農業技術推廣所,開始引進、仿製一些新式步犁、齒耙、耘蕩等,但數量不多,僅在少數地方使用。1950年前,縣內耕地整地一直沿用傳統的農具,主要有貓式犁、橫耙、壓耙、草鋤等。50年代初成立新式農具推廣辦公室,逐步推廣使用新式農具。1952∼1964年,先後安裝柴油機和水泵,購置柴油機、電動機、拖拉機、試制插秧機、植保機械機等,並成立漵浦縣拖拉機站,為農業生產單位代耕、代運。1959年開始,馬田坪公社用中型拖拉機翻耕水田。60年代,添置大批大、中、小型拖拉機,每年平均機耕面積3500餘畝。1969年,全縣有柴油機241台、電動機17台、拖拉機26台,農機總動力5080馬力。1972年,縣拖拉機站併入農機修配廠,拖拉機及農機具下放給馬田坪、觀音閣等公社管理使用。

    1971年,貫徹第二次全國農業機械化會議精神,縣裡確立農機發展以拖拉機、抽水機、插秧機為主,並在國營杜家潭農場舉辦「三機手」(拖拉機手、抽水機手、插秧機手)學習班,參加學習的有l49人。l974∼1979年,國家先後投資57.15萬元,支援社、隊購買農業機械,全縣46個公社(鎮),相繼建立農業機械管理站。80年代初,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業機械向中小型實用發展,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普遍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合理調整農業內部結構,大力發展多種經營,農業經濟很快由自給性生產向商品化生產發展,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1985年,全縣有柴油機、電動機、拖拉機、水泵、打稻機等4558台(輛),機械化程度和科學種田水平不斷提高,全縣擁有農機總動力67764馬力,每畝耕地合0.11馬力,比1949年增長5.69倍,各種農機具8.24萬台(件),農機人員4734人,在農田排灌、農產品加工、運輸方面基本實現了機械化或半機械化。

    ——作者手記

    1985年後,全縣農機推廣工作成平緩發展之勢。

    如何利用大農業的優勢來發展大農機呢?這是蔣局長上任之後一直思考並努力付諸實施的問題。為適應漵浦農村經濟發展,滿足農民群眾對農業機械的迫切需求,全縣加快了農機推廣工作步伐,加大了推廣工作力度,推廣工作立足農業生產、農民增收,走因地制宜,選擇發展的路子,通過引進、示範、推廣,成效顯著。特別是2003年以來,農機局黨組一班人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調查研究,率先在懷化地區引進了聯合收割機、植保機、插秧機、大馬力拖拉機等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多次在麻陽水、橋江、花橋、水東、盧峰鎮等地進行推廣表演,使群眾大開眼界,反映良好,示範推廣工作取得成功,實現了漵浦縣乃至懷化地區此類農業機械推廣零的突破,為山區農機推廣工作闖出了一條新路子。全縣農機擁有量多、分佈廣、管理任務重、難度大。為此,蔣局長指導思想上十分明確,工作重點突出。

    為讓新型農機具推廣適合農村需要和農民需求,他親臨現場,每年組織農機技術人員舉辦了3—5場機耕、機收、機插等新型農機作業推廣演示現場會,面對面為農民講解農機使用知識,手把手操作農機技術;同時農機社會化服務不斷深入,農機作業水平不斷提高。2006年全縣農機作業服務總收入達2.1億元,農機在服務農業生產和發展農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用的作用。2008年,全縣農機推廣緊緊圍繞農業和農機化中心工作,以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綜合能力為目標,重點推廣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為了抓好大中型拖拉機、插秧機、聯合收割機的推廣,農忙時節,農機局先後在小江、橋江、觀音閣、水東等地舉辦了農機作業示範表演,組織縣內農機大戶、種糧大戶現場觀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通過廣泛宣傳,使廣大農民充分瞭解農機化新技術的好處,提高了農民購買和使用先進適用農業機械的積極性。全年共推廣新型農機具3361台套。新機具的推廣,使全縣農田耕作、排灌、收割、農副產品加工、運輸等環節的農機化綜合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到2008年底,全縣農機總動力達32.85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3%,其中拖拉機1135台,農用柴油機19937台,農用電動機14926台,聯合收割機248台,水田耕整機5018台(套),插秧機5台,各種農副產品加工機械26803台,全縣農機總值達2.7億元。隨著農機擁有量的增長,農機作業水平不斷提高。2008年全縣完成機耕面積30萬畝,機電排灌面積16萬畝,機械化收穫面積15萬畝,完成農業運輸量7879萬噸公里,農副產品加工量47萬噸,實現農機化作業總收入2.3億元。農機為發展現代化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由於蔣局長帶領200餘農機人求真務實,勤奮工作,全縣農機化工作一年一個新台階,使農機局由一個後進單位一躍成為省、市、縣先進單位。2005年,縣農機局榮獲全省農機化工作先進單位;2002年以來連續7年榮獲全市農機化工作先進單位;2004年至2007年獲全縣雙文明目標管理先進單位。他個人先後被評為「人民群眾最滿意的幹部」和「全縣模範共產黨員」。

    大型農機的歷史與現狀

    收割機械

    縣志記載:縣內水田傳統的收穫工具,主要是扮桶和鐮刀。1959年引進割禾器,在馬田坪公社人民大隊、水東公社綠化大隊進行示範,效果不佳,未獲推廣。l960年引進人力打稻機2部,在農場試用,脫粒乾淨,節省勞力,減少浪費。1965年,縣農機廠生產出人力打稻機1950部,縣內推銷325部。1971年引進以汽油機為動力的打稻機4台,工作效率提高,勞動強度降低,1972年增加到28台。並引進聯合收割機和以汽油機為動力的脫粒機各1台。l976年,聯合收割機增加到7台,動力脫粒機增加到42台,動力打稻機增加到39台,人力打稻機增加到9544部,後因聯合收割機浪費稻穀多,未得到推廣,至1978年已無人使用。737型和500型人力打稻機,具有結構簡單、花錢少、工效高、脫粒乾淨的特點,逐步普及,取代扮桶。l981年以後,動力脫粒機和動力打稻機逐步減少,而人力打稻機逐年上升。至1985年,動力打稻機減至9部,人力打稻機則增加到24892部,平均18.4畝田有1部。

    ——作者手記

    1998年,縣農機局調進2台小型收割機在雙井鎮進行示範表演,由於該機轉移不便未獲推廣。

    2003年,農機局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自籌資金4萬元引進了一台浙江生產的「三聯」牌中型水稻聯合收割機,「雙搶」期間在盧峰鎮麻陽水村開展水稻收割示範表演,原市農機局劉明和局長、縣委劉錫平副書記、縣直機關有關領導、各辦事處書記和當地群眾300多人現場觀摩。該機型不僅適應性、可靠性較好,而且工作效率高,穀物分離乾淨,損失小,現場觀看的幹部群眾讚不絕口,市、縣有線電視台均進行了宣傳報道。隨後幾年,又多次在橋江、低莊、水東等糧食生產鄉鎮舉辦水稻機收示範現場會,促進了聯合收割機的推廣應用。目前,全縣擁有聯合收割機280台,預計2009年機收水稻20萬畝。水稻機收成為全縣農機化工作的最大亮點。2004年中央出台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漵浦被列為省級農機購置補貼項目縣,省財政下達項目資金計劃30萬元,農戶購聯合收割機等先進實用農業機械每台補助5000元,極大調動農民購機積極性,當年農民購聯合收割機59台,實現水稻機械化收割歷史性突破。2005年漵浦又被列為部級農機購置補貼項目縣,中央財政下達項目資金計劃40萬元,當年推廣聯合收割機66台。

    插秧機械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