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演講過程中,大家都在一邊鼓掌一邊高呼:「我們需要改變!我們需要改變!」這在愛荷華州歷年來的黨內選舉中是前所未有的。在這個白色人種佔絕大部分的州,巴拉克這個有著異國名字的黑人戰勝了所有競選者。在競選前,他曾經花費了兩個月的時間來瞭解這個州的民眾,同時也讓他們瞭解他和他的競選理念。這次愛荷華州投票率很高,是因為年輕的投票者大幅增多,而在以往的選舉中,無論是在無黨派的投票人,還是跨黨為民主黨人投票的共和黨人當中,年輕人很少會如此大規模地投票。同時,投票者中還有不少人是第一次參加投票選舉。他們認為今年的選舉,至少是這一次,他們必須參與進來。巴拉克向愛荷華州傳遞的信息是希望、夢想和改變。他在這個至關重要的州打敗了兩名強勁對手。在他獲勝後的第二天,《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大衛·布魯克斯撰文寫道:「美國人民對奧巴馬的勝利感到由衷的高興,他的故事一個關於青春、關於機遇、關於求同存異的故事……奧巴馬正在改變美國的自由主義基調,或許還在改變整個美國政壇的基調。」
在愛荷華州獲得了歷史性的勝利之後,巴拉克連夜飛往了新罕布什爾州,參加為期五天的2008年總統大選的第一場初選。這是他要獲得候選資格需要面臨的第二次考驗。巴拉克在新罕布什爾州的初選上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在愛荷華州大獲全勝後的他精神抖擻、自信滿滿。旨在為投票做準備的民意調查顯示,巴拉克遙遙領先於他的競爭對手,甚至有人說他的支持者人數比對手的支持者多出的百分比達到了兩位數。事實上,調查的數據顯示,巴拉克會大勝希拉裡參議員,而後者的競選將陷入僵局。競選開始後,參加巴拉克的各場競選活動的人數都十分龐大。在某些場所,他甚至要先對室內熙熙攘攘的聽眾作一次演講,然後再到室外對那些沒法入場、在外等候的人們演講。
有人預計巴拉克在新罕布什爾州的勝利將直接把他送上民主黨候選人的寶座,而希拉裡參議員的競選將黯然收場。但是,在所有的選票統計完之後,巴拉克只獲得了36%的選票,屈居第二。而希拉裡參議員獲得了選票的39%,愛德華參議員獲得17%。和愛荷華州一樣,這次投票人數同樣創下了歷史紀錄。巴拉克在男性選民中的得票率超過了希拉裡參議員,但希拉裡得到的女性選民的投票是最多的。雖然巴拉克在無黨派選民中得到的票數更多,但希拉裡參議員卻大受民主黨派選民們的歡迎。他與希拉裡參議員的得票差距非常小,但這卻讓巴拉克自愛荷華州大勝之後的勢頭大減。巴拉克承認此戰敗選於希拉裡參議員。但在他敗北後的演講中,他的口號卻變成了:「是的,我們能!」他對他的支持者說:
「幾個星期以前,沒人能想像到我們今晚所取得的成績。這場競選,我們大部分時候都是落後的,我們也一直都知道接下去的道路會非常艱難。但是參加投票的人數一直創歷史新高。你們大家全都站了出來,高聲疾呼期待改變……美國確實正在發生一些改變……許多年齡上風華正茂和精神上激情澎湃的年輕人——從未參與過政治——但這次參與投票的人數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因為他們從心底感覺到改變的時刻必將到來……人們也不再只為自己所屬的政黨投票,而是為他們共同擁有的希望而投票。所有的競選者都有著同樣的目標,也都有很好的想法,他們都是忠於國家的愛國者。但是我們這次競選不同於別的競選,因為這不僅關係到我獲勝之後會採取什麼行動的問題,更關係到你們,所有愛國的人民,會做出什麼樣的改變。所以今晚屬於你們,屬於那些辛勤的組織者、志願者和工作人員們,他們對我們的艱難旅程始終抱有信念,並號召更多的人加入進來。在美國,任何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會發生,滿懷希望永遠都不會有錯……是的,我們能!……是的,我們能實現公平與平等!是的,我們能擁有機會與繁榮!是的,我們能帶領我們的國家走出困境!是的,我們能拯救這個世界!是的,我們能!」
儘管遭遇了失敗,但巴拉克說他已整裝待發,並向支持者們承諾,他已經準備啟程,發誓要順利拿下西部和南部。他說道:「我們將續寫美國傳奇的下一個章節。這個章節的開頭有五個字,這五個字將響徹東西海岸,在大海上空迴盪。這五個字就是:是的,我們能!」
巴拉克能否獲得民主黨提名我們還不得而知。白人選民會不會投票給他尚未確定,而他是否能贏得非裔美國人的選票也很難說。對於他的多種族身份,人們看法不一。作為一個肯尼亞男人的兒子,他是個非洲人;而作為一個堪薩斯州白人女性的兒子,他又是個美國人。所以國內許多黑人都覺得他還算不上正宗的非裔美國人。很多年以前,巴拉克已經克服了自己的種族身份認同危機,至今他還與民權運動謹慎地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他很清楚,自己必須要在南方各州贏得勝利。雖然這些州以前是民主黨的天下,但現在共和黨的勢力卻更強。1964年和1965年,國會分別通過了《民權法案》和《選舉權法案》,此後每一位民主黨總統都是南方人:林登·約翰遜、吉米·卡特和比爾·克林頓等,這並非巧合。一般來說,贏得大選的總統候選人必然要贏得南方各州,而過去只有南方的「溫和派」才能夠做到這一點。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巴拉克若想獲得民主黨的提名並戰勝共和黨的候選人最終入主白宮,現在他就必須得到南方各州的支持,而這些地方曾是民權運動的核心。
作為最有希望勝出的競選者,巴拉克一直將自己稱為「偉大的美國傳奇的一部分」。他說:「除美國外,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其他國家,我的故事都不會成為可能。」他第一次說這句話是在2004年民主黨全國大會上,從那時起,很多民主黨人開始把他看作民主黨的未來。但是沒人能想到這一天到來得如此之快。在宣佈參選之後,巴拉克告訴台下的聽眾們,他會竭盡全力消除政治鬥爭,激發民眾們對未來的希望。但是希望並不總意味著進步,不意味著深刻的裂痕都會修復。2009年1月,美國即將上任的下一任總統將面臨許多令人望而生畏的難題,例如國家赤字不斷擴大、貿易比例失衡,疲憊不堪的軍隊能否兌現保衛國家安全的承諾還是個問題,移民政策還是個爛攤子,而且美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服刑囚犯最多的國家,要不斷加速建造監獄才能容納下所有的犯人。下一任總統還會面臨其他許多困難,包括美國已失去了的世界領導權,現存的大量社會經濟問題(比如衛生醫療和教育問題),不斷擴大的收入差距和不斷增多的貧困人口。
自從巴拉克從政以來,他的支持率一路升高。沒有人能否認他對民眾們普遍的吸引力,他的雄心壯志和他強大的自信心;也沒有人可以否認他是一個態度認真的總統候選人。但他有沒有那種無論如何都要當上總統的膽量和毅力,能否在將來關鍵的時刻做出最好的選擇呢?當美國在世界上的形象深受損害,當美國深陷兩場戰爭的泥沼中無法自拔,當國內的社會問題正深深困擾著每個美國人,巴拉克是否能引領國家解決燃眉之急呢?針對這些疑問,巴拉克說:
「我相信,我們已經迎來了新一代續寫美國偉大傳奇故事的時刻。如果我們能做到深謀遠慮,勇往直前,我們就能告訴子孫後代,正是我們實現了中東和平……正是我們解決了氣候變化問題,並保證足以摧毀全人類的核武器沒有落入歹人之手……正是我們戰勝了全球的恐怖分子,為那些被世人遺忘的角落帶來了和平曙光……正是我們使美國煥然一新。這個國家曾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漂泊者們的駐足之地,他們在這裡找到了機會,找到了自由,找到了希望。只有我們才能讓美國的輝煌重現!」
成千上萬的人們彙集在一起,聆聽著這個身材瘦削的男人的演講。他的聲音娓娓動聽卻又雄辯有力,讓人振奮、讓人自信。當然,也有些人並不相信他的能力;也有些人與他意見相左;還有些人在初選中不會把票投給他,在大選中(如果他獲得民主黨候選人提名的話)也不會支持他。但無論如何,因為有了巴拉克·奧巴馬,這段日子變得刻骨銘心,讓人激動萬分、歡欣鼓舞。而且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一段日子不僅具有歷史意義,甚至還有可能拯救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