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打動了普通民眾的心。作為這個社會中的一員,我們大家必須共同堅守對於未來的信心和希望。如果我們不能一起努力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我們的夢想又怎麼可能會實現呢?
——南卡羅來納州舉行初選前的集會上,該州查爾斯頓市的一名教師在見過奧巴馬後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美國政壇迎來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時代。一場史無前例的運動正在美國蓬勃開展。這場運動意味著,無論你採取什麼樣的形式,是打電話還是挨家挨戶地敲門,是身穿宣傳T恤、別宣傳徽章,還是在汽車保險槓上貼紙條,你都可以參與其中。這場運動意味著,為了聽到候選人的講話,有人願意冒著酷暑嚴寒,在狂風暴雨中站立幾個小時——因為會場太過擁擠,人們往往不得不站在會場外面或是去會場的隔壁房間。這場運動意味著,人們覺得只有自己在黨內初選中投票還不夠,他們必須使出渾身解數鼓勵鄰居們也這樣去做。這場運動意味著人們紛紛從家裡面走出來,親臨現場,投下自己莊嚴的一票。這是一場穩步開展的運動,它的發展勢頭讓所有的民意調查者、媒體記者和支持者們都大為震驚,讓過去從未參加過投票選舉的人都躍躍欲試,想要參與其中。而在這場蓬勃發展的運動背後,有一個人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他就是巴拉克·奧巴馬。
全美各州都有無數的年輕人熱情參與到這次總統選舉當中,他們志願服務,他們投票選舉,讓這場史無前例的總統選舉更添異彩。對於他們當中的很多人來說,這一切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2008年2月11日出版的一期《時代週刊》專門刊登了一篇針對美國年輕人的封面文章,名為《為什麼年輕選民又感興趣了》。文章中說,在過去,選民年齡越大越有可能參與投票;而選民越年輕,他們投票的幾率就越小。從1972年到2000年這段時期,每一次總統選舉進行時,年輕選民的數量都會有所下降。但根據《時代週刊》的報道,在2004年總統大選中年輕選民的數量開始大為增加,今年更像「正在開展一場青年運動一樣。
年輕人覺得他們現在生活在一個特殊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優秀的領導人——以及他們在領導人的選擇上所起的作用——變得極其重要。」文章中還說到,巴拉克在其中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而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參與也讓他受益頗深。幾十年來,從來沒有人在參加總統競選時像巴拉克這樣吸引了那麼多的年輕人去投票。事實上,他在愛荷華州的勝利幾乎全要歸功於25歲以下的選民。隨著新罕布什爾州和內華達州競選活動的展開,年輕選民的支持依然幫助他保持了領先優勢。根據2月26號在南卡羅來納州的統計,參議員希拉裡在65歲以上的選民中佔有微弱的優勢;但在30歲以下的選民當中,巴拉克的優勢卻更加明顯,分別支持他們二人的人數比例甚至超過了3:1。
2008年1月27日,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的女兒卡羅琳·肯尼迪為《紐約時報》寫了一篇專欄文章,名為《像我父親的總統》。她寫道,多年來每當有人告訴她,他們多麼希望能像她父親在任時那樣深受鼓舞、對美國充滿希望,她總是深有感觸。而如今她的這種感覺變得更加強烈,這就是為什麼她會在民主黨初選時支持巴拉克。她說她的理由是多方面的,有愛國方面、政治方面也有個人方面的理由,三者相互交織。她還說,雖然剛剛成年的一代是滿懷希望、刻苦努力、銳意創新並且充滿想像力的一代,但也有很多人由於在生活中受挫,變得絕望、自由散漫起來。肯尼迪女士是一位母親,曾在紐約市公立學校工作多年。她表示,我們有責任去幫助孩子們去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成就未來。她繼續寫道:「奧巴馬參議員正在激勵著我的孩子、我父母的外孫他們這一代,讓他們相信一切都有可能發生。」肯尼迪女士在自己的專欄文章中以及幫助奧巴馬進行宣傳時都會說到,是自己三個十幾歲的孩子讓她相信自己應該支持奧巴馬。她說:「是他們第一次讓我認識到巴拉克·奧巴馬正是我們所需要的總統人選。」
巴拉克在全國攻城略地,在各州的年輕人當中都成功贏取了很多選民的支持,這是令其他候選人都望塵莫及的。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他找到了吸引年輕一代人的方法。當今這個時代正是一些類似於「YouTube」視頻網站和「花名冊網」(Facebook)等在線社區網站盛行的時代,雖然其他候選人也利用了網絡這一新銳手段進行個人宣傳,但巴拉克可以說是利用效率最高的一個。他和他的競選團隊都很清楚,今天大多數年輕選民很少會從電視或報紙上獲取新聞和信息。他們會利用網絡去查找信息、聽演講、看新聞,而且這些都會被貼在「YouTube」之類的網站上。雖然在傳統的交際網中,年輕人可能都疏於交流,但他們在網上卻是緊密相連的。
巴拉克利用了這一點。所以他成功地吸引了年輕選民,並使之成為自己的優勢之一。《時代週刊》雜誌曾經針對30歲以下的美國人進行過民意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近四分之三的被訪者都感到美國正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大多數人都表示自己對於嚴峻的就業形式、高昂的醫療費用和伊拉克戰爭十分擔憂。但他們對這次總統選舉的興趣卻超過了其他的名人新聞和體育比賽。調查結果還顯示,有十分之七的人表示他們十分關心競選情況,而且巴拉克是兩黨中唯一一個廣受年輕人好評的候選人。巴拉克關於「改變」的參選理念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參與到他的競選陣營中去。
他告訴年輕人,他們可以通過投票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影響力,因為他們的作用舉足輕重,他們的選票事關全局。因此至少在一月和二月的初選當中,年輕人都廣泛地參與了投票競選。雖然他們是否會繼續參與還是個問題,答案只能是,只要他們感到自己是這個重要歷史性事件的一部分,他們就不會退出。「我相信改變一定會發生,」一名來自聖路易斯社區學院的25歲學生派崔西亞·葛利芬說,「所謂的華盛頓政府給我們帶來的是一場不公正的戰爭,它導致了經濟下滑、美元貶值和醫療費用上漲。但我告訴我的朋友們,這一次我們有機會改變這一切。這一次我們可以投票。」
黨內初選和選民初選開始了——選舉期進行時
到2月中旬,民主黨黨內初選和選民初選已經進行了十次(其中八次都是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在同一天競爭)。民主黨派的選民們創造了投票人數的歷史新高,這也代表著民主黨內的投票熱情日益高漲。毫無疑問,民主黨的選民們都很興奮,連黨內的領導人也為選民們的積極響應感到歡欣鼓舞。雖然選民們和選舉官員都翹首企盼,媒體也進行了大量的宣傳炒作,但選舉期實際上在新年之後才拉開了帷幕。第一場競選是愛荷華州在2008年1月3日舉行的黨內初選。民主黨選民參選人數之多創下了歷史紀錄,即使最持有懷疑態度的人都感到吃驚。巴拉克就這樣震驚了媒體記者和全國選民,因為他不僅僅贏了,還贏得缽滿盆滿。第二場競選是1月8日舉行的新罕布什爾州選民初選。
這次有近290,000人在新罕布什爾州投票,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共和黨和民主黨在預選中的投票人數。巴拉克贏得了36%的選票,而參議員希拉裡贏得了39%,在這場初選中勝出。1月19日,候選人們又來到了內華達州進行黨內初選。在拉美裔選民居多的內華達州,共有11,7000多人參與了投票,而2004年參與投票的人數只有9,000。在這場競選中,希拉裡贏得了51%的選票,奧巴馬獲得了45%的選票。2008年1月25日,競選又在南卡羅來納州展開。該州的選民,尤其是非裔選民都成群結隊地觀看巴拉克的演講,傾聽他向該州所有選民傳達的自己關於希望和改變的信念。他們來到擁擠的會場,不僅僅是想親眼看一看第一位很有可能入主白宮的黑人候選人,而且他們還被巴拉克的另一個特徵所吸引,那就是他可以將所有有著不同背景的美國人團結起來。
巴拉克和他的顧問們明白,他必須要在南卡羅來納州獲勝,至少要向所有選民證明他在愛荷華州取得的勝利並非僥倖。最終他勝利了,總共贏得了55%的選票,是希拉裡的兩倍。根據投票後的民調顯示,巴拉克贏得了占該州一半以上的黑人選民中80%的選票。截止到當時的調查日期,根據總投票人數計算,民主黨選民們的競選積極性要遠高於共和黨。在民主黨初選中,共有大約532,000名選民參與了投票。而相比之下,在之前週六舉行的初選中,參加投票的共和黨選民只有約444,000人。總的來說,民主黨的投票數比2004年民主黨初選時多出了80%,而巴拉克一個人的得票數目就高於2004年初選時所有候選者的得票總數。這一巨大的勝利是巴拉克取得的第二次勝利。從那時起,全國上下開始有很多人相信,他這次競選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競選,他的確要開始進軍這個國家的最高領導職位了。
在他的獲勝演說中,巴拉克告訴無數鼓掌歡呼的支持者們,這場選舉並不是在地區、宗教或性別之間的選擇,也不是在富人和窮人,年輕人和老年人之間的選擇;更不是在黑人和白人之間的選擇。他說,選舉不是要民眾們勉強接受一種被當作消遣和鬧劇的政治,而是要大家共同抉擇美國是否能擁有一種理智和創新的政治。用他的話說,「一種共同奉獻、共享繁榮的政治」。對於巴拉克·奧巴馬和他的支持者們來說,這場競選進行到現在,比以前任何時候都顯得更有動力。
2月5日通常被稱作競選的「超級星期二」。競選進行到當天,有20多個州都舉行了選民初選或黨內初選。這一天的競選共產生2000多個代表票數,還涉及到幾個有眾多代表票數的大州,例如有441票代表票的加利福尼亞州,有185票的伊利諾伊州和有281票的紐約市。所以「超級星期二」的競選幾乎不亞於全國總統初選。當天的所有票數統計後顯示,巴拉克在13個州贏得了勝利,包括他的第二故鄉伊利諾伊州;而希拉裡贏得了8個州,包括她所代表的紐約以及加利福尼亞。在加利福尼亞她得到的選票數超過了巴拉克。「超級星期二」的投票結果讓競選前景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