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妨惆悵是清狂 第33章 桃花結 (2)
    此外,還有許多桃花勝地。像杭州西湖棲霞嶺,就因為嶺上桃花爛漫、色如雲霞而得名「棲霞」。西湖包家山上,桃林密佈,花開時如火如荼,雲蒸霞蔚,所以宋人曾題匾「蒸霞」。又據《花史》記載,古田縣黃檗山上遍植桃花。山上有桃塢、桃湖、桃洲,春天到來之時,夭桃夾岸,紅燦爛漫,真正一個桃花源的世界。此外,五台山的桃源洞,華蓋山的桃花圃,黃山的桃花峰,蘇州的桃花塢,都是古代的桃花勝境。

    而在《紅樓夢》中,也有一個桃花聖地,為何說是桃花「聖地」呢?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這是《紅樓夢》中林黛玉最經典的一首詩《葬花吟》中的幾句。「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情目」,這樣一位多愁善感的女人將自己比作桃花,而且還是散落在地的桃花,可見其內心的痛苦、命運的悲涼。當她寫這句的時候,或許已經預知了自己的命運,知道自己不會幸福地死在寶玉的懷裡,甚至見不到他的最後一面。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綃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處訴;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初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

    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儂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葬花吟》

    林黛玉將落花拾起,放到布袋裡,然後埋掉。從這首詩中我們不難看出,黛玉落淚葬掉的不僅是那些殘花,還有自己的命運。她似乎對生活不抱有什麼希望,卻又在一些事情上不甘心放棄,比如那個「看到姐姐就忘了妹妹的」寶玉。寄人籬下的生活讓她有一種得過且過的想法,不然又能怎麼樣呢?

    黛玉感歎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都表現在這首詩裡了,但她並非一味的哀傷淒惻,其中仍然有著一種抑塞不平之氣。「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就寄有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憤懣;「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豈不是對長期迫害著她的冷酷無情現實的控訴?「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則是在幻想自由幸福不可得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不願受辱被污、不甘低頭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這些,也正是它的思想價值之所在。

    所以有人將她所有葬花的地方都是桃花的聖地。

    女子自然會感時花濺淚,而江南那位天資聰慧,儀表堂堂,琴棋精通,詩畫雙絕,位居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卻借桃花一展才華,並對自己心愛的女子抒發愛意。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讀到這幾句詩時,是不是想到了那個搞怪、爆笑的香港藝人周星星了?當他半懸在空中為心愛的秋香姐吟這兩句詩時,秋香頓時被唐伯虎的瀟灑、才學迷住了。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桃花庵歌》

    雖然桃花最早出現在《詩經》中,但它命運不濟,在花界資格很老而地位不升反降,乃至竟淪落為色情象徵,此系花中之又一不平事。

    作為這種不平的補償,桃花得到大名人詩仙李白為知音。

    李白身既為名所累,詩亦為名累,他的名氣往往成為我們理解其人其詩的障礙。其實李白年輕時也算是個很不聽話的,「性倜儻,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嘗手刃數人。輕財重施,不事產業」。偏他又自幼誦讀儒家經籍,對此一性情中人當是形成精神約束。性情,與約束,使得李白自己也難把握住自己的情緒。有趣的是,他的情緒,在他對桃李和松柏的態度變化上表現得非常明顯。當他情緒激昂時,或是理智佔上風時,他就褒松柏而貶桃李。譬如《贈韋侍御黃裳》:

    太華生長松,亭亭凌霜雪。天與百尺高,豈為微飆折。桃李賣陽艷,路人行且迷。春光掃地盡,碧葉成黃泥。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後知君子。

    到他放縱性情時,他又常是盡情歌頌桃李,譬如有「桃李務青春」之名句的《長歌行》。這種時候他對於松柏則頗不屑,譬如《擬古十二首》之九:白骨寂無言,青松豈知春。前後更歎息,浮榮何足珍。

    到他注入深情時,桃李也是其寄托。譬如「桃李如舊識,傾花向我開」;再譬如《寄東魯二稚子》,直以桃花寄寓親情:

    嬌女字平陽,

    折花倚桃邊,

    折花不見我,

    淚下如流泉。

    李白固然也積極去追求過功名,事實上他僅是希望其個人價值能因此而得到社會的認可,或是從道義上覺得理應如此,缺乏的是杜甫「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那樣的真誠與熱情。當他縱容起性情而不再考慮這些的時候,便有了他的絕好文章《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夫天地者,

    萬物之逆旅也;

    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

    文中有個除掉束縛而瘋狂的李白,以至我們能從他的眼神裡看到那集一春之所有燦爛的滿園桃花,花之色,人之情,在這一剎那而於天地大塊內,於光陰流淌之間,竟成永恆。桃花在李白詩中成為以青春、感情為代表的個性人生美好的象徵,則桃花得李白一賞,復何怨之有呢?

    對於桃花,古人為我們留下了諸多有價值的文獻。「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天流」,唐代詩人劉禹錫用「山桃紅花」四字輕描淡寫出一幅春山春水的畫面,為中國自然水山增添了許多美麗的色彩。長期傳頌的陶淵明《桃花源記》,1000多年來,對於無數追求理想生活的人,是巨大的慰藉。其他還有劉晨阮肇遇仙的傳說,以及孔尚任的《桃花扇》傳奇,都是有關桃花的可貴的文學遺產。由此可見,中國人對桃花,感情有多麼深了。

    論姿色,桃花沒有牡丹的國色天香可傾城傾國。論氣質,桃花無蘭花的幽靜素淡而清秀出塵。但她們聚朵成枝,聚枝成簇,聚簇成叢,這便淋漓盡致地顯示出春天的嫵媚與嬌嬈。桃花已然成為春臨的一種象徵,撩撥和溫潤了人們的心,默默地溝通了人們和自然的天然聯繫,奉承給人們視覺的安謐與心靈的撫慰。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