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妨惆悵是清狂 第7章 寂寞離人 (2)
    李白蝸居於終南山腳下,常登臨終南山遠眺。當他登上終南山的北峰時,眼前呈現出繁華的長安、千里的沃野,舉目都是泱泱大國的風貌。他深深地為自己生於這樣的盛世而感自豪和不平凡。可一想到這樣一個興旺發達的帝國自己卻不能為其所用,他的軒昂情緒又受到打擊。

    李白的這次進長安並非一無所得,在長安他遇上了他的伯樂賀知章,這對李白一生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雖然是金子總會發光,賀知章的提攜使他名滿天下,但他的「謫仙」之名也出自這次「金龜換酒」的碰面。

    相逢不如偶遇。當時的賀知章以年過八十,任秘書監、太子賓客品秩雖高卻無實權,屬清閒之官。這樣的一個人對於當時一心求官的李白來說,是不可能主動去拜訪的,即使賀知章乃四朝元老,詩名傳天下。但就是與這樣的一個人的偶遇,成就了李白,有點「有心栽花花花不發,無心在柳柳成蔭」的意味。

    話說,有一天李白去一家酒樓去赴朋友的宴,朋友之間一喝酒情緒就上來了,吟起詩來。輪到李白吟時,他把自己的那首《蜀道難》搬了出來,「噫吁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正好賀知章也在這家酒樓喝酒,聽見了李白吟詩,引以為奇才,馬上和李白見了面,互通了姓名。因投效無門而鬱悶的李白終於遇上了一個賞識自己的大官也興奮極了,雖然只是個閒官,總比沒有好吧。他又吟了一首《烏棲曲》,賀知章引以為仙人,說他是太白金星下凡,詩文泣鬼神。兩人相聊甚歡,賀知章慷慨地邀請李白喝酒,但不巧的是賀知章竟然沒帶銀兩,就解了自己的作為官員象徵的金龜付賬。從此李白名聲大噪,號為「詩仙」。後來,杜甫以「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傳必絕倫。」以記之。這就是李白第一次進長安的故事。

    天寶元年在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推薦下,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宮。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讚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草擬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必命李白侍從,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雖非記功,也將其文字流傳後世,以盛況向後人誇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寵信,同僚不勝艷羨,但也有人因此產生了嫉恨之心。   天寶年間,每年冬天玄宗都帶著酋長、使臣去溫家獰獵,李白自然侍從同去,當場寫賦宣揚玄宗的盛德,歌頌聖朝威力,深得玄宗賞識。此時,玄宗寵愛楊玉環,每與她在宮中遊樂時,玄宗都要李白寫些行樂詞,譜新曲歌唱。

    與此同時,李白恃才傲物的性格暴露無疑。一次,玄宗與楊貴妃在沉香亭賞花,召翰林李白吟詩助興。李白卻言無酒無詩,玄宗賜美酒。喝得醉醺醺的李白,又命宦官高力士為其磨墨拂紙,即席寫就《清平調》三首。應景之作,在李白是毫不費事,玄宗看了詩很高興,又賜美酒給李白。李白借酒,叫高力士為他脫靴,加以奚落。高力士是大太監,天子稱他為兄,諸王稱他為翁,駙馬、宰相還要稱他一聲公公,何等神氣,怎能吃李白這一套,靴是給他脫了,但從此記恨在心。後來他在楊玉環面前,說李白詩云「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在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詩中所用的典故飛燕,是趙飛燕。趙飛燕因貌美受寵於漢成帝,立為皇后。後因淫亂,平帝時廢為庶人,自殺。原本李白是用飛燕新妝比喻名花凝香,並沒有諷刺楊貴妃的意思;高力士卻說詩中的趙飛燕就是指楊貴妃,是故意侮辱她。楊貴妃「恍然大悟」,非常惱火,便在唐明皇面前講了李白的壞話。李白放浪形骸的行為又被翰林學士張坦所誹謗,兩人之間產生了嫌隙。

    在長安時,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經常在長安市上行走。他發現國家在繁榮的景象中,正隱藏著深重的危機。這便是最能夠接近皇帝的專橫的宦官和驕縱的外戚。他們如烏雲一般籠罩著長安,籠罩著大唐,給李白以強烈的壓抑感。宦官和外戚的受寵,使李白「大濟蒼生」的熱情驟然冷了下來。李白漸漸明白過來,在皇帝的眼裡自己只是個花瓶,裝飾太平的花瓶,花瓶雖然光鮮亮麗,引人羨慕,但自己只怕永遠也不會有機會施展自己才能,抒發報國之志了。

    朝政的腐敗,同僚的詆毀,使李白不勝感慨,他寫了《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表示有意歸山。誰料就在此時,倒被賜金放還,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這次的歸山,實在是體面一點的放逐。

    兩次的長安生活可以說是李白離夢想最近的時候。以後,雖有些機會,他也曾「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離自己的夢越來越遠了。為了追尋夢想,兼濟天下,他甚至參加了永王與肅宗的爭位鬥爭,隨著永王的失敗,李白被貶夜郎,李白失去了最後一個機會。窮困潦倒,客死當塗。這合了杜甫的「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

    杜甫的境遇也不是很好,李白任過翰林,離帝國的權力中心如此之近,而杜甫一生都只是斗食小官。但杜甫「位卑未敢忘憂國」,即使在逃難之中,也不忘報國,儘管這只是空想,不可能實現。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在成都悠閒生活的杜甫對諸葛亮這位蜀中名臣產生出了由衷的欽佩。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助其恢復漢室,諸葛亮為他的誠心打動,始終不渝地為恢復漢室而奮鬥。他為劉備制定了統一天下的方針、策略,輔佐劉備振興漢室,建立了蜀漢政權,形成了與曹魏、孫吳三足鼎立的局面。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又輔佐他的兒子劉禪,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第六次北伐時因身心交瘁,積勞成疾,最後死於軍中,實現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鏗鏘誓言。杜甫曾多次去武侯祠緬懷這位仙人,恨不得自己像諸葛武侯一樣驅逐叛軍,恢復社會的安寧。

    現實的「春天萬里客,亂定幾年歸」卻又無能為力,令杜甫苦惱不已。一日「劍外忽傳收薊北」,杜甫禁不住「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熬過了亂世還是亂世,在亂世中杜甫鬱鬱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杜甫壯志未酬是寂寞的,那些戍守邊關的勇士們,默默地把自己的壯志變成現實,他們也是寂寞的。在那「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塞外,在那「胡天八月即飛雪」的天山,他們默默地為國守邊,沒有一絲怨言。他們雖然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干」,也會「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他們還知道「古來征戰幾人回」,但他們「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不破樓蘭終不還」。以自己的寂寞換來別人的安寧,這樣的寂寞是偉大的。

    如果說寂寞是有味道的,思人的寂寞,寂寞的思人是甜蜜的;微斯人吾誰與歸的寂寞是高尚的,但又是苦澀的;為了別人不寂寞的寂寞是偉大的。

    其實,你的寂寞是什麼味道,也只有自己才知道。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