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戰國我的策 齊策·拾 我不是危言聳聽
    天下強國無過齊者,大臣父兄殷眾富樂,無過齊者。然而為大王計者,皆為一時說而不顧萬世之利。從人說大王者,必謂齊西有強趙,南有韓、魏,負海之國也,地廣人眾,兵強士勇,雖有百秦,將無奈我何!

    出自《戰國策齊策·張儀為秦連橫齊王》

    上次我們就說過,蘇秦一出場,幾乎後面跟著的就是張儀同學。雖然此二人在歷史上傳說都是出自鬼谷子的門下,但是他們的政治主張卻不大一樣。由此也可以印證,人家鬼谷子是因材施教的,對他們進行的是素質教育,雖然人家沒有喊那些空洞的口號,但是我們能感覺得出來,確實是素質教育。那麼何謂素質教育?無外乎是一種「活」的教育,一種類似於太極的「見招拆招」,、招勝有招的教育,最好是忘記招數。有點懸?

    我就講一下我的一個故事吧。

    我的一個老鄉跟我是一個大學畢業的。畢業之前,他特意找我喝了頓酒。他比我小一屆,學的是計科專業。他很懊惱地跟我說,學了四年也沒學到什麼啊!雖然自己用心鑽研專業課,但是畢竟計算機技術更新得太快,似乎真的什麼也沒學到。

    我知道那種感覺。就好比春天播下的種子,辛苦地耕耘了半年,到最後收穫的居然是兩手空空。確實很懊惱。

    沒辦法啊,我只得安慰說:「其實大學是一種經歷,是一種獲得大學思維的過程。你接受了四年的教育,那麼你就有了解決問題的大學思維。不是要教會你所有的知識,而是要你掌握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當你遇到問題的時候,你會有辦法去解決。這才是大學給你的最重要的東西。」

    他終於被我的一番話給「忽悠」得好過了許多。

    又過了一年,我忙得都忘了這哥們的去向了。忽然他打來電話說自己畢業後吃了很多苦,但是一直都想辦法解決,目前混得不錯了,已經做到了見招拆招的境界。

    我不是對那個老鄉進行素質教育,但是我堅信我說的應該是大學教育的精髓之一。當然,你如果覺得我是謙虛,可以把「之一」去掉。

    蘇秦和張儀是那個時代星光四射的政治人物。

    看一個男人的境界,要看他的對手;看一個男人的底牌,要看他身邊的人。

    張儀為秦國的連橫政策而去遊說齊宣王:「天下的強國沒有超過齊國的,朝野上下的大臣及家族都富足安樂,這一點也沒有哪個國家能比得上齊國。可惜為大王謀劃的人,都空談一時的安定,並不能謀劃出萬世長治久安的政策。那些主張合縱的人,必然向大王這樣遊說:『齊國西面有強趙,南面有韓、魏,東面瀕臨大海,土地廣闊,人民眾多,兵強馬壯,即使有一百個秦國,也對齊國無可奈何。』大王只接受了他們的遊說,卻沒有考慮到這些話是否實在?」

    為什麼張儀要說齊國是最強的呢?要是齊國最強還跟你秦國連什麼橫啊?估計這是一句很好聽的謊言,也是為以後的談話打下的基礎。若上來就說秦國最強,容易讓齊宣王有逆反心理。順毛摸,小狗小貓喜歡,人更喜歡。

    是啊,這些人說的是否實在呢?張儀要證明他們說的不實在。

    於是,張儀繼續說:「主張合縱的人都互相結黨,認為合縱政策很好。臣可以給大王講一個歷史上的故事。據臣所知,齊魯交戰三次,魯國三戰三勝,可是魯國卻因勝而衰,最後竟因此而亡國。徒有戰勝的虛名,實際上卻陷於危亡的命運,這是什麼道理呢?因為齊國大而魯國小。現在趙國跟秦國相比,就如同齊國跟魯國。秦、趙兩次戰於漳水之上,又兩次在番吾山交戰,都是趙國打敗了秦軍。但四次戰爭以後,趙國損失幾十萬大軍,僅僅剩下一個首都邯鄲。雖然有戰勝秦國的虛名,可是趙國卻因此而衰弱,這是什麼緣故呢?還是秦國強大而趙國弱小啊。如今秦、楚互通婚姻,兩國結為兄弟之邦;韓國獻宜陽(這是胡說的,因為拔宜陽,殘三川是甘茂做的)給秦國,魏國獻河外給秦國,而趙國更到秦邑澠池給秦國朝貢,並且割讓河間地方給秦,紛紛成為秦的附庸國。假如大王不臣事秦國,秦國就會驅使韓、魏攻打齊國南部,然後還將全部徵調趙國之兵渡過河關,長驅直入向博關進攻,這樣即使再想臣事秦國已來不及了,因此希望大王慎重考慮!我不是危言聳聽,是實實在在地替大王您考慮啊。臨渴掘井可就晚了!」

    張儀在這裡舉例子作類比,可以說是論證得生動活潑。實例分析與未來狀況的分析也很漂亮。可說是一份漂亮的「市場報告」。

    那齊宣王又是如何反應的呢?

    齊宣王說:「齊國地方偏僻鄙陋,而且東臨大海,還沒考慮過社稷的長遠計劃。所幸現在有貴客前來指教,寡人願意以國家社稷事奉秦國。」

    於是,齊國獻給秦國出產魚鹽的土地三百里。

    司空馬就分析過國與國之間是實力的對比和實力的較量,根本不相信眼淚。一次、兩次的勝利不能說明什麼,最終還是靠實力說話。張儀的這番話,擺明了是陳述秦國的實力強大,對齊宣王進行「洗腦」,使其在心理落差和從眾心理的驅使下加入連橫。

    也許我們會認為齊宣王已經答應蘇秦加入合縱聯盟了,怎麼張儀一番話,就答應了加入連橫,還獻出產魚鹽的土地三百里?是不是有點說話不算數啊?

    我更願意認為是張儀的話起了作用。

    在張儀看來,任何事兒都不是鋼板一塊,都必定有其裂痕與漏洞,那麼找出這個漏洞,就可以破壞貌似已經形成的格局。很多創業的人走的也是這個路子,雖然你已經有類似產品投放市場,但你沒有我做得好、做得精,那麼我就會搶佔你的市場。所以創業比的是頭腦,比的是創意,前期的資金啟動只是一個必要條件而已。

    在這一次的較量當中,張儀佔了上風。因為最後的結果是張儀代表隊得到了土地,所以判斷張儀獲勝。

    但是人都有倒霉的時候,蘇秦、范雎莫不如此。那麼,張儀能不能倖免呢?如果他也倒霉的話,他又會如何化解?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