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竟可這樣讀1 第11章 (2)
    到哪裡整治?洛邑,而這正是周武王當初規劃的新都所在地。

    周公旦一直沒有忘記他哥哥的遺命。所以,人盡其用,他令殷商貴族全部參與到新都的營造中來。

    你不是有力氣使嗎?你不是整天想著暴動嗎?行,我用體力活折磨死你。想想,這些殷商貴族整天扛石頭抬泥巴,一天下來,筋骨都散架了,那還有心思造反啊?

    但如此一來,必冷了天下人的心:太不尊重前朝遺老遺少的人權了。

    周公旦是用一個很普通的法子來解決這一難題的,普通的法子也可用得心靈手巧。

    他給殷商貴族開出很高的工資,你付出的多,但你得到的更多。所以,你沒什麼可抱怨的了。

    洛邑整整用了三年時間才造好,起造是周公攝政五年,完工是七年。城方一千六百二十丈,外城方二十七里。富麗堂皇,人間天堂。

    第二,大量地分封諸侯,尤其是直系姬姓。

    通過這次平叛,周公旦終於發現,一尺沒有一拃近。把天下江山分封給兒孫子侄更妥當,而不是殷商舊貴。所以,周公旦大量分封諸侯。史載: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這也為後來的春秋戰國亂世埋下了禍患。

    歷史總是在徘徊中前行。比如秦統一天下後,認為這種封建諸侯制實在是禍國的根源,便改而為中央集權制。漢代秦後,又認為正是因為沒有封建諸侯的幫扶,所以才導致烽煙四起時中央疲於應命,便再度改為封建諸侯制。

    當然,到了今天,我們終於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路,人民民主專政。但是,「民主」這個詞卻是由周公旦發明出來的。因為,殷商除了貴族外,還剩下大量的舊貴族。這些人並沒參與叛亂,可是並不能保證他們以後不叛亂。

    他們只是在模稜兩可中。

    對於這些人,周公旦採取的辦法就是遷移,把他們分散遷移到各個邊疆去,劃歸在姬姓諸侯的統治之下。

    在這批人動身之前,周公旦作過兩次精彩的演講,均被記載在《尚書》中。其一曰《多土》,其二曰《多方》。

    在《多方》中,周公旦道:天唯時求民主,乃大降顯休命於成湯,刑殄有夏。這段話的意思就是:上天選擇了民主,所以成湯才能殄滅夏朝,開創殷商盛世。

    言下之意,今天大周代殷商也是天意。

    風水輪流轉。這也是囉哩囉嗦佶屈聱牙加起來上千字的兩篇演講稿的核心思想。

    有趣的是「民主」這個詞,在這裡指的是為民做主的人,而今天我們的民主似乎是指人民當家做主。

    第三,獎勵殷商舊貴中俯首帖耳歸順的典型。

    排在第一位的自然是微子,高壓政策絕不是好政策,急不可耐絕不是好心態。所以,周公旦很知道鮮花與大棒並用的奧妙。

    他把武庚叛亂的殷商王畿再次一分為二。一份叫宋國,封給了微子;一份叫衛國,封給了他的弟弟衛康叔。

    因為衛康叔擔負的任務實在太重,既要安撫和順化殷商參與叛亂的暴民,又要時刻監視微子,所以周公旦對其尤不放心,叮囑再叮囑。光《尚書》中,就記載有《康誥》《酒誥》《梓材》三篇。諄諄關照之心,可見一斑。

    第四,提拔殷商舊貴中部分賢良之士做中央幹部。

    周公旦想傳達的意思很明確,天下雖然變了,但是你們做大官的機會並沒有減少。所以,你們不要再動歪腦筋想一些亂七八糟的事了。

    第五,以上苦口婆心的四條說完了,如果你們再不老老實實,還搗亂,還不服氣,那麼結果只有一條:被殺。

    比如武庚,比如東夷。

    韓非子曰:治天下,不過賞罰二柄。實在是至理名言。

    除此之外,周公旦還非常重視對周成王人格品質的培養,最典型的當屬桐葉封弟。

    某一天,周成王與他的弟弟叔虞在玩,叔虞無意間便提到了自己神秘的身世,神秘在於他的名字是天賜的,就像當年的嚳一樣。

    在2.1節我們說過,嚳剛從娘肚子裡一落胎胞,第一聲並不是啼哭,而是一句擲地有聲的話:我叫嚳。

    叔虞採取的卻並不是這種自己叫出來的方式,而是神仙托夢。

    他爸爸周武王和媽媽剛一認識,剛一結婚,剛一上床,剛一做愛時,天空突然劃下來一道白光。周武王和老婆趕緊打住,從面對面變成了背靠背。這時天空中清晰地傳來了一句話:汝等抓緊做愛,但此次生下來的孩子必須叫虞。

    周武王暗暗鬆了口氣,神仙只是命名,而並非是像之前那麼多案例一樣,借他老婆肚子用,實在已是大幸。

    還等什麼?抓緊開工。於是,他們又緊緊地抱在了一起,貼在了一起,糾結在了一起。

    於是,叔虞呱呱墜地。

    於是,叔虞長大。

    於是,叔虞又把這個故事向他哥哥周成王說了一遍。

    小孩子總愛顯擺些。

    周成王一聽,羨慕不已。他決定給弟弟一點祝賀。周成王偉大之處就在於,打小開始他就沒有狹隘的妒忌心,而是一胸腔的寬廣。周成王順手拿起一片桐葉道:這個給你,等我長大後封你做諸侯。

    這本是孺子戲語,或者是心血來潮。但周成王忘記了一點:天子無戲言。不論你長大還是沒長大。

    他更忘記一點的是,這一幕被一個人死死地盯上了。

    史佚。

    寫歷史的一個叫佚的傢伙。

    寫歷史的人似乎都有點死腦筋,不管他是聰明,還是不聰明。

    史佚立刻進來跪拜道:吾王聖明!應速選吉日以成此諾。

    周成王懵了,懵完之後他哭了,他突然覺得大人的世界好恐怖。大人可以臉不紅心不跳地撒謊,卻偏偏不准一個小孩子開個玩笑。

    周成王咕噥道:我只是和弟弟鬧著玩。

    史佚道:微臣已將此事記於史冊。

    周成王無奈,只好去找周公旦。他倒不是不願封唐叔虞,而是他覺得事情實在不應該是這麼個玩法。

    周公旦只對周成王說了七個大字:大丈夫言出必行。

    周成王駁道:可我還是個小孩子。

    周公旦嚴肅地道:你記住,你永遠沒有童年。

    叔虞由此被封到了晉。晉後來春秋末期被一分為三,韓、趙、魏。晉被瓜分的那一年,也就是戰國紀元的開始。從此,七雄並立。

    周公旦從此一心撲在了政事處理上,國家蒸蒸日上。所以曹操才贊曰: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公是個偉大的政治家,而並非像《三國演義》中給他抹黑的白臉奸雄。但曹公一生痛苦矛盾的根源用一句大白話來解釋最為恰當:做了婊子還想立牌坊。

    曹公引用的這個典故源於周公旦對他兒子伯禽的告誡。周公旦雖然被封在魯,但他始終位處中央,沒下過基層,所以封國便直接傳給了伯禽。伯禽辭行時,周公旦語重心長地對他說了一番話。

    11.4成康盛世

    周公旦道:伯禽,爸爸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三代老臣,盡忠盡孝,未敢有一刻懈怠,現你獨自去遠方就國,可要爭口氣,不能給爸爸丟人。

    伯禽鄭重地點了點頭,道:父親大人放心,兒一定不負囑托。

    周公道:凡治國,立賢是根本,爸爸自當政來,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求賢若渴至此。你到魯國後,只可處其上,不可處其下。

    一沐三捉發是指洗一次頭要濕淋淋地跑出來三次,一飯三吐哺是指吃一口飯要吐進吐出三次,可見有多忙。

    伯禽道:兒此行決不會令父親失望。

    所以,當周公旦再見到伯禽到中央匯報工作時,已是三年之後。

    周公旦驚問道:為什麼用了這麼久?

    伯禽道:兒去魯國之後,盡以仁義為本,移風易俗,教化萬民。事務繁重,故三年方成之。

    周公旦笑笑,拍了拍伯禽的肩膀道:不愧為我兒。

    伯禽滿意地走了。望著伯禽遠去的背影,周公旦忽長長歎了口氣,眉頭緊鎖了起來。過了很久,他才黯然道:魯國百年之後必為齊國所擒!

    為什麼?因為齊國的姜子牙是第一個到中央匯報的。

    他只用了五個月。而我們知道,齊國的地盤卻是離中央最遠的。

    周公旦驚問道:老相國為何如此之速?

    姜子牙笑道:老臣至齊國後,入鄉隨俗,百姓喜歡的則立之,百姓厭惡的則棄之,故萬事輕鬆,便早抽身來謁見我王。

    周公旦笑笑,啥也沒說。

    還有啥說?高低早已立現。沒有人喜歡煩瑣,複雜事情簡單化才是立政根本,而且要以百姓的喜好為檢驗的唯一標準。所以後來,齊襄公與他妹妹兼情婦文姜合謀害死魯莊公鬧得天下沸沸揚揚,魯國人卻連個屁都不敢放,即在情理之中了。

    未發而知機,這是聖人混世的秘籍。可是,面對業已形成的格局,周公旦也無能為力。

    矯枉即會過正。伯禽所做的,正是他所擅長的。如果強行扭轉,只會雪上加霜。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牛馬,周公旦悲吟道。

    剛悲吟完,周公旦突然想起了一件嚴重而迫切的事。此時正是周公旦攝政七年,洛邑剛剛建成,周成王也已隨著洛邑一起成熟了。自己的角色演完了,該還天下於真正的主人了。

    周公旦安靜地從龍位上走下來,站在了階下群臣的位置上。

    周成王安靜地走上龍位。

    一切都是如此平靜,以及沉靜。

    事情本來就該如此發生。沒有流血,沒有怨恨,沒有忸怩。

    聖人與聖人之間的交接,完美的交接。

    周公旦又歎息了一聲,這是一聲愉快的歎息。

    回首這一生,從岐山、牧野到東夷、洛邑,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刀光劍影讓他萬分疲憊。多少人倒下,又多少人崛起。世事就是如此反反覆覆,無休無止,看不到盡頭。有些人來,有些人走。再有些人來,再有些人走。

    我該屬於走的人。周公旦回家收拾好包裹,愉快地想到。

    可是,還沒等他出門,一個人卻擋在了檻外。

    他的侄子,也是他現在的主子。

    周成王。

    周成王道:叔父此一走,置天下萬民於何地?

    周公旦愕然。

    極度的愕然。

    他不明白,所以他要等周成王說完。

    周成王果然繼續道:洛邑剛剛建成,殷商頑族眾多,周邊蠻夷又躍躍欲試,叔父若不在彼常駐,豈能將其彈壓?

    周公旦苦笑道:陛下,我已老了。

    周成王笑笑:叔父切勿推辭,令侄兒為難。此艱難之事,天下唯叔父可成之。

    越老,越老謀深算。這就是周成王的邏輯。

    無奈,周公旦放下包裹,披上錦袍,再次蹣跚來到了洛邑。洛邑從此亦稱為成周,或者東都。

    此後,周公旦的子孫即世世把守東都,且皆敬稱周公。而周家王室則定在豐鎬,亦即西都,這也就是西周稱謂的由來。

    直到周平王時,為避犬戎的侵襲,徹底放棄豐鎬,遷往洛邑,西周才宣告結束,東周由此開始。

    當然,周成王一年內也會到洛邑溜躂兩趟。只為一件事:收錢。

    因為洛邑居天下之中,諸侯交通方便,所以這裡成了貢賦的集中點。但周公旦卻死在了西都,這是因為他每年仍堅持來向周成王述職。

    周公旦臨死時只說了一句遺言:把我葬回東都,無論生死,老臣都不敢有負成王重托。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周公旦者,名至實歸!

    周公旦死後,周成王卻把他葬在了岐山。周成王流著淚說:朕何忍讓叔父遠離宗廟社稷?且朕又何德何能敢以叔父為臣?

    悲慟哉!

    感動哉!

    在感動中,歷史上又發生了一起悲慟的事,另外一個人死掉了:周成王。

    這時候周成王已親政三十七年(約前1027年),離周公旦逝世已二十六年。

    因為周公旦的知識實在太淵博無涯,能力又與日月齊輝。他為大周王朝無論是從政治、經濟、禮儀、軍事、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都鋪墊了堅實的基礎,周成王只要按照他的部署去做即可。

    不犯錯就是大豐收。所以,這二十六年一晃而過。

    歷史就是這樣,有事時絮絮叨叨講不完,像蝸牛爬。無事時卻有如火箭,嗖的一聲躥出多遠。

    周成王駕崩後,其子周康王繼位,召公、畢公兩大開國元老輔政。

    所以,周康王當政的二十六年更是無話可說。總之,盛世得嚇人。

    不過在周康王六年時,也發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一個老頭子死掉了。

    我們的超級老熟人,陰謀界的開山鼻祖:姜子牙,享年一百一十歲。

    歷史上把周成王、周康王主政時期稱之為:成康盛世。史載:天下安寧,刑錯四十餘年不用。四十餘年沒人刑事犯罪,怕古今中外也僅此一例。

    到這裡為此,一直被後世儒生追捧得發紅髮紫的上古盛世就全部完結了。蘇軾在他十九歲時參加高考的作文《刑賞忠厚之至論》開頭一句:「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際,何其愛民之深,憂民之切,而待天下之以君子長者之道也」,就鮮活地反映出這種傾慕的態度。

    但,車輪滾滾向前,誰也擋不住。故事依舊,讀史依舊。

    也許亂世更有看頭,更震撼,更刺激,可是百姓的苦有幾人能看到。

    深深的憐憫。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只好用這句話來安慰自己,安慰蒼生。這句話也並不僅僅是糊弄人的放屁,有時候也真管用。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