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行天下 第34章 順水行舟,智者謀略 (4)
    這一系列改朝換代的行動,卻惹惱了一夥政治失意分子。文明元年(684)九月先前被武則天貶黜的柳州司馬徐敬業等人,公開打出反武旗號,起兵揚州,旬日間聚集起10萬人的隊伍。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作《討武曌檄》,為叛亂大造輿論。武則天首次面臨這樣重大的軍事危機,她緊急調動了30萬大軍應戰。在強大軍事攻勢下,10萬叛軍煙消雲散。武則天安然渡過了這場最大的危機。

    還在揚州平叛戰爭最緊張之際,宰相裴炎不但沒有積極平叛,反而乘機要挾武則天還政於睿宗,結果被武則天殺掉。裴炎死後,武則天開始對控制外廷的宰相班子進行調整。在兩年內,宰相的任免劇烈變化。這是因為武則天有鑒於過去與李賢的爭奪中外廷失控的教訓。她著力權衡、調整宰相班子,重新建立自己的親信輔臣。

    隨後,她又為登基大造輿論,竭力渲染秉承天意的神秘氣氛。先借佛僧法明之口:「武後為彌勒佛轉生,當代唐為天子。」接著又一手導演了以唐睿宗為首的六萬臣民上表勸進,請改國號的壯舉。至此,水到渠成,則天武後在「上尊天示」、「順從眾議」的「萬歲」聲中,登臨大寶,實現了夢寐以求的夙願,改唐為「周」,自號「聖神皇帝」,建立了大周王朝,這年,她已是67歲的高齡。

    「牝雞司晨,惟家是索!」中國歷來就反對女人干預政治,武則天不止是干預了政治,而且明目張膽地把李氏政權奪了過來,唐皇舊臣紛紛起兵,勤王之師風起雲湧,四海沸騰。最有名的就是徐茂公的後代徐敬業,駱賓王《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直指武則天昔充太宗下陳,……穢亂春宮。……豺狼成性,殺子屠兄弒君鴆母。「號召」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對待反對她的人,武則天首選的法寶就是鞭子、錘子、鋒利的刀子。像徐敬業這樣公開反叛的,就是大軍鎮壓;對朝廷中胸懷異志,妄圖圖謀不軌的人就委任索元禮、周興、來俊臣、王弘義、丘神績等酷吏,屢次興動大獄。

    武則天一面貶殺異已,一面培植自己的勢力,在選拔人才方面武則是非常富有眼光的,著名的大臣狄仁傑,後來「開元盛世」時的一代名相姚崇、宋顥都是她一手栽培的。

    如果說,武則天在稱帝前三十餘年參政執政的政治生涯中,已顯示出驚人的政治謀略和手段,那麼,在稱帝之後的十餘年中,則更充分地顯示了她在用人、處事、治國等各個方面傑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氣魄。

    則天稱帝后,更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使用。凡能「安邦國」、「定邊疆」的人才,她不計門第,不拘資格,一律量才使用。為了廣攬人才,她發展和完善了隋以來的科舉制度,放手招賢,允許自舉為官、試官,並設立員外官。此外,她還首創了殿試和武舉制度,為更多更廣地發現人才,搜羅人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比如,中唐名將郭子儀,就是「自武舉異等出」。這樣,在她施政的年代裡,始終有一批「文似仁傑」,「武類休武」的能臣干將為其效命,有力地維護著武周的政權。由於有一批願為她效力的能臣,所以她成為成功的皇帝,她在位期間,唐朝社會經濟繼續發展,開元盛世的局面就是她打下的基礎。

    武則天死了,她前後掌政四十六年,以皇后身份預政二十四年,以太后身份稱制七年,稱帝十五年。臨終遺命除去帝號,仍以高宗皇后的名義和高宗埋在一起,叫乾陵。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女人,對於武則天後人評說不一,功過是非眾說紛紜。她宰制天下的魄力和氣概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她在協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後,親登帝位,自稱聖神皇帝,廢唐祚於一旦,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唯一女皇。從她參與朝政,自稱皇帝,到病移上陽宮,前後執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歷史功績,昭昭於世。誠如宋慶齡對她的誠懇評價:武則天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

    她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夠排除萬難,在統治長達半個世紀的年代,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革除時弊,發展生產,不拘一格任用賢才,順應歷史潮流,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她的歷史功過,恰如她給自己立下的那塊「無字碑」一樣,只能由歷史去作出評論和判斷。

    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

    狼的善變狡猾是它們與生俱來的特點,它可以沒有爭做頭狼的雄心壯志,但他有選擇追隨頭狼的權力,特別是當幾頭狼相爭時,它的善變往往讓它變得優柔寡斷。

    吳三桂是中國歷史上頗具爭議性的人物,其引狼入室、賣國降清的史事,向為國人所不齒。歷史人人皆知,吳三桂反反覆覆,先歸大順朝,後降滿清,數十年後又掀起「三藩之亂」。

    吳三桂能夠成為影響歷史的人物,不得不追溯他的發跡史。吳三桂成長時期,正值女真後金政權與大明王朝對峙時期,遼東戰亂不斷,崇禎皇帝為此頭痛萬分,同時中原各地叛軍四起,張獻忠、李自成等聲勢浩大,內憂外患的明朝危在旦夕,崇禎因此下令要急招戰將。

    將門之後吳三桂此時站了出來,年輕有為,聰明老練。

    天啟末年,吳三桂剛剛十八歲,還是個半大孩子,正在舅舅祖大壽的指導下學習武藝,父親吳襄是祖大壽手下的一個總兵官。一天,吳襄帶領五百名士兵出錦州城巡邏,在遼西荒涼的白山黑水間例行公事。不過,這一次事出偶然,在城外幾十里處,吳襄和皇太極率領的四萬滿洲兵遭遇。皇太極為什麼帶領如此龐大的軍隊出現,在這裡史書中未有明確記載,不過吳襄的境遇卻可想而知。吳襄急忙撤退,但是在錦州城幾里之外還是被如狼似虎的滿洲兵團團包圍。吳襄帶領這五百人左衝右突,無濟於事,全軍覆沒看來是唯一可能的結果。

    祖大壽聞訊帶著外甥吳三桂登上城樓觀戰,兩人都心急如焚,吳三桂一遍遍催促舅舅發兵救援。可是錦州城裡只有三千守兵,堅守尚且不足,何談出城救援。無奈之下,祖大壽只好硬起心腸,拒絕吳三桂的請求。

    在祖大壽未加注意的情況下,少年吳三桂帶領二十幾名家丁馳出城門,殺入了四萬滿洲人的重圍之中。

    皇太極此時想誘明軍出戰,但是這二十多人的隊伍卻大出他的意料,這個精明雄武的滿洲首領不知道明軍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少年吳三桂此時把生死置之度外,憑著一股血氣,帶領著二十多名家丁,居然如入無人之境,殺到父親身邊,把吳襄從目瞪口呆的滿洲兵中帶了出來。皇太極懷疑明軍有詐,下令兵丁不要追殺,聽任吳三桂父子逸去。

    當吳三桂帶著一身血水汗水殺回錦州城之後,祖大壽對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兒不憂不富貴,吾即題請封拜。」

    這個傳奇性的遭遇給吳三桂帶來的是一生受用不盡的聲譽資本。在文恬武嬉的大明王朝,這個十幾歲的孩子的孝勇之舉立刻遍聞天下。連皇太極也對這個後生讚不絕口,稱他為「好漢子」,並不無遺憾地說:「吾家若得此人,何憂天下?」

    吳三桂因破敵救父而名聲大噪,崇禎皇帝龍顏大悅,下詔令吳三桂與其父吳襄進京領賞。崇禎在御花園擺宴接見吳三桂父子,當場加封吳三桂接替其父的職位,升為寧遠總兵,統領山海關外的明朝軍兵以抵抗清軍,進而收復失地。吳襄賞金千兩,在京為其建造府邸頤養天年。

    之後,吳三桂高中武舉,再之後,仕途一路坦蕩,年僅二十八歲時,就做到了鎮守一方的寧遠總兵,成為青年將領中的翹楚。在仕途的攀升過程中,他比誰都更深切地感受到道德資源對一個人社會成就的巨大推動作用。他十分珍重自己忠臣孝子的社會形象,他習慣性於圍繞這個形象設計自己的行動。他在父母面前恭謹體貼,他在朋友圈裡輕財好士,他在百萬軍中英勇無雙,他知道社會對他的角色期待,也盡心盡力地完善自己的社會角色。年僅三十二歲,他即已被破格提撥為遼東提督,總領關外軍事。

    在以德治天下的社會,對人的道德自覺非常重視,把它做為維繫社會運轉的基礎,每一例出於人性自然的道德行為立刻會被社會輿論納入倫理綱常系統大加褒揚,為了鼓勵人們的這種行為,社會為此建立了相應的賞罰機制:德行能直接換取官階和祿位。根據這種思維方式,父子人倫,是最基本的社會關係,從一個人對父母的態度,可以推斷他對他人對國家的態度。「求忠臣於孝子之門」,就成了當然的邏輯。

    公元1643年,年僅32歲的吳三桂在明朝的將領中,已無人可替代其地位。就在此時,崇禎的愛妃田妃的父親田國丈,擔心自己的家產在亂世之中遭人搶奪,正欲找一個強大的靠山,正巧吳三桂來京受到了崇禎的賞識和重用,並手握重兵,於是決定拉攏其心,並請其到自家赴宴。這次,吳三桂遇到了一個影響他一生命運甚至改變中國歷史的女人:陳圓圓。

    陳圓圓原名陳沅,蘇州人,是明末清初傳奇式人物。她天生麗質,經過精心教育,「色藝擅一時」,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於聲律,書棋琴畫都很嫻熟,是個蜚聲江南的絕代佳人。當時明朝內憂外患,崇禎帝鬱鬱不歡,田妃為討他歡心,讓自己的父親田弘遇到江南尋選美女為崇禎稍解苦悶。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萬兩銀子接走陳圓圓,沒想到崇禎帝成天憂慮不好女色,陳圓圓進宮後又很快被退回田府。在田府,生活憂裕,陳圓圓在錦衣下食的環境中,日日歌舞宴飲,技藝更加精進,聲名響徹就城富豪權貴之家。

    吳三桂一見陳圓圓,疑為天仙,又驚歎她的才藝,於是向田弘遇索取陳圓圓。田一則無奈,二則想靠吳三桂保護自己身家性命於亂世,便將陳圓圓送給吳三桂。

    吳三桂喜得陳圓圓,無奈前方軍情緊急,他只好將陳圓圓安置京城,自己返回山海關。就在期間,李自成農民軍在西安正式建立政權,國號大順,改元永昌。正月初八日,李自成率百萬大軍東渡黃河,分兩批向明朝首都北京進發。

    祟禎皇帝感到江山岌岌可危,不得不作出棄寧遠保京的決定,讓吳三桂調寧遠的兵力回師北京與李自成作戰。吳三桂率領兵眾向北京進發,三月二十日到達豐潤。在這裡,他打敗了投降李自成軍的原明降將白廣恩、唐通,並收降了八千人。但是北京已於三月十九日被農民軍攻破,明王朝滅亡了,崇禎帝吊死於煤山壽皇亭下。

    北京陷落,吳三桂進京已無意義,他掉轉馬頭,率軍返回山海關。吳三桂是鎮守山海關的總兵,為北京城把守著門戶。山海關有「天下第一關」的美名,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李自成一進城,就開始命令唐通寫信招降吳三桂,又派出了一撥與吳三桂關係極好的同僚去勸降:「持檄招三桂曰:爾來不失封侯之位」,並允諾他「父子封侯」,後來又送去四萬白銀犒軍。而前面派去勸降的唐通也是明降將,且和吳三桂在遼東並肩作戰過,其他的在朝降將如大同總兵姜襄等人,也都和吳三桂曾經是一條戰壕裡的戰友。而且這些兵力和能力遠在他之下的人,現在也都已高官厚祿,更是無言的雄證。正處於進退兩難的吳三桂,被李自成農民軍與清兵夾在山海關之中,不得不作出選擇。作為一個漢人,更為了他的愛妾,他選擇了投靠李自成。在這時的吳三桂看來,被唐通等人「盛誇新主禮賢」的大順政權,是「順應天命」的新朝,是具有開邦定國氣象的,加上明朝官吏紛紛投效,好像改朝換代已成定局,於是他歸順了新朝。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