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行天下 第29章 知己知彼,能者心機 (4)
    這樣他就在原來的基礎上鞏固和擴大了在東北的統治,為入關統治全中國做了充分的準備。而版圖擴大了,如何加強對國家的統治管理呢?有一件事反映了他的思想:稱帝前夕,內院諸臣仿照明朝制度,給新築的城門起名,叫揚威、昭德等,皇太極認為虛張聲勢不如務實,給改了鞏固、靖遠等名。皇太極自認是個偉大的建築師,他要為子孫創大業,所以非常重視打基礎。公元1637,他向諸王臣說明,自他即位以來,統一蒙古,征服朝鮮,版圖擴大,人民繁庶,今後就要「宣佈法紀,修明典常,為保邦致治之計」。最後一語破的:「自古至今,懈於治國者,國必敗;勤於治國者,國恆存。」皇太極不斷地在擴張自己的統治的疆域,像狼一樣總是在不斷選擇適合自己的領地,順著風向隨著季節的變遷,找到食物最多的領地,控制大片的疆域。對於任何進入了它們的領地的個體無論其強弱,狼們都會「惡」性大發或警告,或戰鬥,高昂著它們不屈的頭。皇太極這只頭狼突然長嘯一聲,帶領他的群族繼續發起瘋狂的攻擊。

    皇太極本人有良好的文化素養,他推行了振興文教的措施。他已經認識到發展文教對治理國家的重要性,說不能認為不讀書不會誤事。努爾哈赤時代創造的滿文無圈點,上下字雷同,人名地名極易弄錯,皇太極命巴克什達海酌加圈點,大大方便了學習,這就是有圈點滿文的來歷。皇太極還非常重視吸收漢族的先進文化。經他手已翻譯成帙的漢籍有《刑部會典》、《素書》、《三略》、《萬寶全書》,及正在翻譯中的《資治通鑒》、《六韜》、《孟子》、《三國誌》等。後來又命達海之子繼續學習漢書。天聰九年後金的文館諸臣翻譯了遼金宋元四代史書。所以皇太極死了以後,給了他個「文」的謚號,他叫清太宗文皇帝,就是為了突出他的文治。

    皇太極即汗位以來就傾心於學習中國歷代專制主義的封建統治,不斷地加強集權。他廢除了三大貝勒按月分直的制度,削弱了諸貝勒的特權,使汗任命的官吏發揮更大的作用。在所有的人都不能和他爭衡的情況下,他登上了皇帝的寶座。稱帝也是皇太極一生中最大的轉折,從此後金的大汗變成了大清的皇帝。他是第一位當大清皇帝的人,這是他個人權勢的昇華,也是他父親努爾哈赤創建後金國以來的劃時代的飛躍,同時也是滿族社會進步的一個標誌。

    關於皇太極稱帝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傳說:據傳,傳國玉璽從漢朝一直傳到元朝,後來元順帝北逃的時候,就把玉璽帶到大漠,結果卻不慎丟失在了大漠裡面,再後來過了大約有二百年,有一天,一個牧羊的人,看到他那個羊,三天沒有吃草,羊蹄子總刨著地,這牧羊人很奇怪,怎麼回事?於是,他就開始挖這塊地方,結果挖出一塊玉璽,就是這塊玉璽,他就挖這塊地方,挖出一塊玉璽,最後獻給了皇太極。皇太極意外地得到了明朝皇帝做夢都想得到的元朝玉璽,認為這是上天對他的眷顧,於是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儀式,並正式改國號為「大清」。其實,我們已很難辨別皇太極是真的得到了傳國玉璽,還是製造了一個惑動人心的假象,他就像一頭狡猾的老狼,精心佈置著各種有利於自己的假象和圈套。

    而為什麼國號叫「清」呢?這裡面還有一個傳說故事:當年,努爾哈赤騎一匹青色馬逃難,因為後面追兵太緊,努爾哈赤騎著馬晝夜逃跑,結果這個大青馬一下子累死了,於是努爾哈赤對大青馬就說:「大青馬,將來我得了天下,國號就叫『大清』。」

    1626年,皇太極登基,從此中國歷史上名副其實的清朝誕生了,就是這個封建王朝統治全中國268年,跨古代、近代兩個歷史時期。在此之前一年,皇太極下令國中之人皆稱滿洲原名,禁止稱諸申,一個少為世人所知的滿族因而擴大為舉世聞名的中華民族重要成員了。

    總結皇太極的一生,我們可以說他是位傑出的軍事家和統帥。他稱帝之後,或親自領兵,或坐鎮指揮,無不會雜自如,盡顯其軍事才華,這些軍事活動,是他帝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另一方面,皇太極又是一個極具文治才華的皇帝。諸多軍國大事,他總是事必躬親。他極富開拓精神,既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又積極吸收漢族文化,興利除弊,優禮漢官,並仿照明朝官制,確立了封建農奴制,使滿族進入封建社會。」康乾盛世「奠基者,勘稱「上承太祖開國之緒業,下啟清代一統之宏圖」的創業之君。

    他戎馬一生,只認槍桿子裡出政權,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眼見江山在望,霸業可成,一路走來,意氣風發,這世上萬事萬物放佛皆在掌握中……妄為天下主宰,卻守護不了最想守護的人,汲汲一生,到頭來才明白都不過境裡功名,只是為他人做嫁衣裳,狼王也有失手,而失手就必定是生命的代價;站在高崗上,臨著列列寒風敢於藐視天下的狼王,卻沒有發現,最危險的對手原來就在自己身邊。

    慈禧(慈禧:因為她是個女人?)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有一個女人很是引人矚目,她在男人一統的世界裡,奪得了本來由男人把握的最高權力。實際執掌清朝中央大權長達48年之久。在傳說中,她被視為投毒、謀殺和陰謀的化身。御政期間,風雲變幻、不動聲色、暗藏玄機、穩操勝券。三度垂簾聽政;兩次決定皇位繼承人;將國家命運控制在她的股掌之中,直接影響了中國近代歷史的走向。她對帝王之術駕輕就熟,卻對世界發展潮流不甚瞭解,判斷及決策一誤再誤,結果讓中國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淵。這個女人就是狼性十足的慈禧。

    慈禧出生於北京西城辟才胡同那拉氏家四合院裡。沒有高貴的血統,沒有顯赫的門第,但她卻長得格外出眾。恰逢選秀年,17歲的慈禧,以滿籍道員之女的身份,參加了選秀,結果被選中,封為「蘭貴人」。而貴人在清朝的後宮裡只位於第六等。可想而知,在後宮的晉級中慈禧身處下層,必須應對和掙扎。

    對於剛剛進宮的慈禧來講,後宮到處都蔓延著濃濃的血腥之氣。她清楚地意識到了,在以後的日子裡,她有兩條道路可以走:一、竭盡其所能,想方設法獲得皇帝的寵愛;二、不得寵,沒人搭理更無人問津,在後宮的夾縫中獨自成長,嘗盡了人間冷暖,成為後宮傾軋的犧牲品。

    可以說,慈禧的成長就像狼群中獨自奮鬥的一頭小狼。在這個過程中它沒有經驗、沒有資歷、更沒有健碩的父母替自己覓食,它只能靠自己的天資、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最終爬上最位尊貴的巔峰,靠機智和實力讓其他狼都心甘情願地臣服於腳下。

    在入宮的兩年之後,她博得了咸豐帝的寵愛和賞識,由蘭貴人晉陞為懿嬪。

    慈禧得寵的主要原因:一是美貌。後宮佳麗,皇帝身處其中,移情別戀、見異思遷是常有的事。對於慈禧來說,維護與鞏固皇帝的專寵,還需要具備別人無法替代的潛質。其次,後宮「皆為我所制」。也就是慈禧用一步步的精心設計,制服他人,贏得皇帝的愛心。這才是她走向成功的要素。慈禧一向機敏開朗、洞悉人性、善體人意,也許是這些留住了皇帝的心。二是才華。慈禧能讀寫漢文,這在當時的滿族婦女中是極其可貴的。因為滿族婦女與漢族婦女一樣,不能入學,文化知識的獲取的途徑十分單一。在咸豐的后妃中,只有慈禧能夠協助咸豐辦理政務。除政治才能之外,慈禧還有文學書畫才能。「能為詩詞,出筆清新,非同凡響。又能為古文辭,得大宗氣派。」慈禧還有戲劇才能,酷愛京劇等,能編排戲詞,糾正曲誤。

    其中有一個繪聲繪色的描寫,頗具中國式的羅曼蒂克色彩:一天,咸豐攜妃嬪數人遊樂園中,忽聽有人輕歌吳調南曲,嬌聲婉轉,綿嗲悅耳,心異之。過幾天再去,歌聲又起。咸豐問歌者何人,答曰「蘭兒」。於是咸豐步入「洞蔭深處」,命蘭兒入見。蘭兒,即那拉氏小名。漢女裝束的那拉氏裊裊婷婷,秀目撩人,咸豐驚其絕色,由此幸之。咸豐也酷愛京劇,擅長繪畫、書法,所以兩人之間很有共同語言。由於慈禧能讀寫漢文,有些奏章就讓慈禧代閱。「時時披覽各省章奏,通曉大事」。在披覽奏章的時候,慈禧逐漸通曉了國家大事。至於軍機處奏折則關係軍國大事,咸豐帝必須朱批具體指示方略,要皇帝親自動手。但依慈禧的機敏與聰慧,很快就對朝政運作、君臣分際,瞭然於胸。三,駕馭皇帝。慈禧知道只憑借美麗可人、侍應得體並不能確保皇帝的專寵。只有為皇帝生下兒子,才能獵取皇帝的心。子嗣興旺是龍脈延續的保證,這是皇帝最為渴望的一件事情,更何況此時咸豐帝還沒有一兒半女。

    咸豐五年六月,美麗的懿嬪在一次帝幸中終於懷上了龍種。對於無子的咸豐來說,當然寄與了厚望。特頒旨讓懿嬪的母親富察氏帶兩名家婦來儲秀宮照顧女兒對待產的懿嬪更要提高待遇,皇室育子非同小可,後勤工作一定要做好。一直無子的咸豐的喜悅之情誰都能想得到,他硃筆一揮:「懿嬪著封為懿妃。欽此」。生個兒子才升一級,多不容易啊。這是咸豐帝的長子,也是皇帝迄今為止的唯一繼承人。因咸豐帝沒有設皇貴妃,所以她已經躍居後宮第二位,僅次於皇后。這一年她24歲。

    按照一般女人的思路與生活軌跡,此時就可以享受這顯赫的榮譽,等待兒子繼承皇位,做太后。可慈禧不這樣想。她不認為她宮中的地位可以高枕無憂。專制體制所賦予皇帝的權力是無所不在的,生殺予奪是他的權力,順治帝不高興即可廢皇后,而貴妃的立與廢應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慈禧要穩固宮中的位置,就必須駕馭皇帝。皇帝是人,他不可避免也有各種各樣的習性與缺點,只是看慈禧是不是能充分掌握對手的特性,並加以利用。

    慈禧在不露聲色、談笑風生間將至高無上的皇帝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然而,慈禧對於前殿男人間權勢之爭奪、大局之掌控有著更為敏銳的感覺和判斷,她不斷地將在後宮與嬪妃爭鬥的經驗滲透到太和殿那屬於男人一統天下的世界中。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女性,而在政治上比較有作為的就是武則天和慈禧太后。據說慈禧太后一心希望與武則天的功績一較高下,因此在承德避暑山莊避暑的時候曾經命令說:「武則天令百花開放,我要白天見月亮。」於是大臣與工匠們忙做一團,最後在假山上鑿出個月亮形狀,讓慈禧太后水中望月。慈禧太后這一生也真的是「水中望月」,既沒有從名義上登上大清朝廷的頂峰,反而由於出逃北京而導致自己狼狽不堪。

    從慈禧進宮,到她的得寵以至於晉陞,我們都不難看出,慈禧身體裡注入了一種狼性,她有著狼所獨具的能力,那就是洞悉人性、知己知彼、工於心計、個人至上、臨危不懼、敢作敢為,這正是專制帝王所應具備的素質,這些素質為他日後達到權力的高峰奠定了基礎。

    如果不是咸豐帝過早的離去,她也許就在皇后的位置上,享受著人生的大富大貴,平靜的走完一生。然而,命運卻不是如此安排,就在她27歲那一年,咸豐撒手西歸,她的命運再一次盤桓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先是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專權弄權,其子載淳的帝位恐有不保;還有「殺母立子」的密約,隨時可能成為現實。母以子貴。如果兒子被肅順等人玩弄於股掌之中,她這個做母親的情形也就可想而知了。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出於母性的本能,也出於對自己生命的自衛,慈禧在想:兒子能否順利皇位?自己會不會人頭落地?這一切應該是慈禧當時考慮最多的問題,應該說此時慈禧考慮做多的是如何保子保命。咸豐帝死後,慈禧想憑借皇太后的身份來輔佐幼帝,操縱政權。但是,朝廷中權臣們卻小心警惕提防著慈禧所有的攫取權力的企圖。在肅順等人的眼裡她被視為專權的最大障礙。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