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行天下 第25章 捨我其誰,強者心態 (5)
    方孝孺是建文帝最親近的大臣,他也視建文帝為知遇之君,忠心不二,明成祖的第一謀士姚廣孝曾跪求朱棣不要殺方孝孺,否則「天下讀書的種子就絕了」,明成祖答應了他。南京陷落後,方孝孺閉門不出,日日為建文帝穿喪服啼哭,明成祖派人強迫他來見自己,方孝孺穿著喪服當庭大哭,叫人反覆勸他歸順,不聽。明成祖要擬即位詔書,大家紛紛推薦方孝孺,遂命人將其從獄中召來,方孝孺當眾嚎啕,聲徹殿庭。明成祖命他起草詔書,他卻寫了「燕賊篡位」四字,朱棣氣急敗壞,狼性大發,恨其嘴硬,叫人將方孝孺的嘴角割開,撕至耳根。最後飽受酷刑,方孝孺用手指沾著自己的鮮血,在地上一連寫下十多個篡字才氣絕。朱棣大捕其宗族門生,每抓一人,就帶到方面前,但方根本無動於衷,頭都不抬。明成祖徹底絕望了,也橫下一條心,把方孝孺的朋友門生也列作一族,連同宗族合為「十族」,總計873人全部凌遲處死!

    明朝舊臣沒有多少人因拒絕降清而被殺,清朝的文字獄當中,株連最多的「明史獄」,株連被殺者才不過70餘人,而方孝孺一案,株連被殺多達873人,發配邊疆的更是不計其數,其他建文舊臣株連被殺數百人的也有好幾起,這顯然是清初無法比的。可見,明成祖雖然是位有著雄才大略的君主,是封建時代第一流的帝王之一,但是他以藩王起兵,強奪侄子建文帝的皇位,並對忠於建文帝的大臣濫用淫威,大肆殺戮,手段殘忍,不但在他死後,次子漢王朱高熙陰謀起兵,想效仿明成祖強奪其侄子的皇位,結果失敗被俘,後燒死在銅缸之下;朱棣的殘忍極大的動搖了忠君愛國志士的道德信念和骨氣,以後幾百年的時間裡,明朝亡於起義軍和滿清,竟然沒有幾個像方孝孺這樣有氣節的大臣奮起反抗和抵制,以至於降將叛臣不可計數。

    朱棣對曾經阻擋自已篡位的人,對政治反對派的殘忍、野蠻,已經到了慘絕人寰的地步,魯迅先生對朱棣的野蠻殘暴深惡痛絕,他說:自有歷史以來,中國人一向被同族和異族屠戮,奴隸,敲掠,刑辱壓迫下來的,非八類所能忍受的楚毒,也都身受過。每一考察,真教人覺得不像活在人間。這期間就是永樂皇帝朱棣篡位後一幕幕血淋淋凶殘殺戮的殘暴景象。

    但他有一件事仍不放心,他一直沒有找到建文帝朱允文的下落。後來他派出大量人員到全國各地去找,但一點音信都沒有。可是傳說越來越多。有的說建文帝逃到一個寺院當和尚啦。有的說他坐船到其它南洋國家了。更有一個僧人說到南洋見到一個和尚很像建文帝,傳說使朱棣越來越害怕,怕的是建文帝以正宗皇帝名義召兵買馬東山再起來討伐。為了能查出個水落石出,他在全中國各地主要地方都紮營屯兵。明查暗訪。

    在中國古代歷朝封建帝王中,明成祖的霸王之氣無人能及。他處理朝政果斷,勇武。對待不服從中央集權的勢力,他堅決用武力的手段進行打擊。明成祖的殘忍決不輸於草原上奔突獵襲的狼群,狼為了自己的生存也只是咬死獵物,茹毛飲血而已,而有權力的人一旦狼性爆發,卻是一場災難,不知會有多少生靈為了他所謂的尊嚴,所謂的權威,而成為犧牲品。

    公元1407年,皇后徐氏病逝了。朱棣「悲慟,為薦大齋於靈谷、天禧二寺,聽群臣致祭,光祿為具物。」而且朱棣和他的父親一樣,一直到死「不復立後」。其實,朱棣並不是不願「復立後」,而是沒能如願,中間有一個小插曲:徐氏死後,可能是與徐氏感情篤深的緣故,也或者是其他原因,朱棣曾經謀求娶徐氏的小妹,結果卻遭到了岳母謝氏的拒絕。但是以後其「季女竟不敢受人聘」了,「從佛氏為尼於南京聚寶門外,所謂王姑庵是也。」那女孩是前皇后的妹妹,只是被皇上這麼說了一句,並沒有被「臨幸」過,就落了個「出家為尼」的結局。之後,明成祖再也沒立皇后。朝鮮族的賢妃深得明成祖的喜愛,1410年,明成祖第一次出征漠北,只讓權氏一人隨行,不幸她經不住旅途的跋涉之苦,死在回師途中。但人們沒想到賢妃權氏的死,竟招來大量人的被殺,當時,有一個宮女挾私報復另一個宮女,就妄稱權氏是被人下毒害死的,明成祖信以為真,一下在就殺了太監宮女幾百人。後來明成祖喜歡的兩個宮女與宦官私通,明成祖知道後,這二人畏罪自殺,但明成祖不肯罷休,經嚴刑逼供,後奴婢招認「欲行弒逆」,受牽連被殺的多達2800人!

    晚年,明成祖宮中生活不幸福,患有陽萎,雖然嬪妃成群,但難以滿足正常的生理需要,他的子女都是稱帝前生的,此後就再也沒有。

    明在發動「靖難之役」奪取了侄子的皇位後,朱棣的精神一直處在高度緊張中,一方面,建文帝未死的流言不斷出現,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對新政權並不十分支持。為了鞏固政權,朱棣迫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專制機構,但他覺得設在宮外的錦衣衛使用起來並不是很方便,於是決定建立一個新的機構。錦衣衛、東廠、西廠、內廠四個特務機構縱橫交錯,耳目遍佈朝野,上至公卿大夫,下至販夫走卒,一舉一動,一言一語,皇帝無不一清二楚,以致人人自危,如履薄冰。詔獄、文字獄,常常是鍋從天降,還有比「株連」更滅絕人性的「瓜蔓抄」,牽連之廣,空前絕後了。正像武則天手下的周興、來俊臣一樣,明成祖身邊也有一群惡狗,其中最突出的是紀綱。紀綱是錦衣衛指揮使,專門負責偵緝抓捕邢問臣僚,明初頗有聲望的廉吏周新就死在他手裡。有一次,紀綱手下的一個錦衣衛胡作非為,周新準備抓他沒成功,後來周新入京辦事,遇上了這個千戶,周新立即下令將其抓到獄中,紀綱知道後,在明成祖那裡誣告彈劾周新許多罪狀,明成祖大怒,下令逮捕周新,在路上錦衣衛的人員就把周新打得體無完膚,奄奄一息,周新剛直不阿,在庭上抗辯,明成祖下令立即斬首。

    明初的大名士解縉也死於紀綱之手。紀綱將其抓入錦衣衛獄,嚴刑拷打,牽連了好多大臣,多死於獄中。紀綱將解縉灌醉,埋在積雪中活活凍死。紀綱每次要殺一個人,都把他領到家中,騙其說要到皇帝面前替他解說,藉以索取賄賂,等到這個人家產用盡時,突然將其殺死,既得到了錢,又在明成祖那裡完成任務,在他掌管錦衣衛期間,臣僚被殘殺的不可勝數。都督薛祿是明成祖靖難的功臣,一次紀綱想買一個女道士為妾,卻被薛祿先得到了,紀綱很惱火,在內廷碰見薛祿,突然用鐵錘打去,薛祿頭受重傷差點死了。都指揮啞失帖木兒自持官階和紀綱相同,在路上不避道,紀綱藉故將其捶殺。永樂14年,異己分子打擊的差不多了,明成祖也知道大臣們對紀綱有著一種不可言狀的憤怒,便下令以「謀反罪」將紀綱凌遲處死,這只橫行了14年的惡犬,終於變成了一頭替罪羊。還有都察院左都御史陳瑛,善於察言觀色,落井下石,主要活動就是幫助明成祖打殺建文舊臣,包括投降後受到重用的大臣,《明史》上說:「滅建文朝忠臣數十族,親屬被戮者數萬人。」

    明成祖的女婿梅殷是較早歸附的一批建文舊臣,陳瑛看出他並不甘心,所以彈劾他,一次上朝,梅殷突然被人擠到橋下溺水身亡,寧國公主抓住明成祖的衣服大哭,明成祖只好找了兩個替罪羊殺了了事,實際上是他和陳瑛導演了這出雙簧。李景隆為群臣之首,陳瑛彈劾他「謀不軌」,明成祖「開恩」,將其永錮私第。陳瑛後來也沒能躲過兔死狗烹的下場,明成祖把他下獄弄死了。在中國制度史上,東廠的設立無疑是個重大事件。他將特務活動制度化,形成了專門的特務機構。

    明成祖跟朱元璋不同,他特別信任宦官,當初靖難時,很多重要的情報就是宦官告訴他的,很多宦官還是戰功纍纍的悍將,立下赫赫戰功,出使西洋的鄭和就是明成祖深信的太監,這些皇帝的私人奴才,由於不像士大夫們那麼講究忠義,只知道服從主子的差使,所以明成祖很喜歡用他們辦事。上至親王公主駙馬,下至普通官吏百姓,無一不在特務們的嚴密監視之下,誰有越軌行為,馬上就會被最高統治者知道,可謂是水銀瀉地無孔不入。東廠設在皇城東安門北的東倉胡同。西方有個評論家說過,當首腦的首要條件是做個好屠夫,如自己做不成好屠夫,也要身邊有能成為好屠夫的人。明成祖不僅身邊有這樣的好屠夫和惡狗,而且他本人就是個好屠夫,對不忠於自己的人,隨時都會毫不留情的除掉,手段再殘忍也不在乎,就這樣,明成祖大大強化的他的專制獨裁的統治機器,把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推倒了一個新的高峰。

    永樂時期的一個重大事件就是鄭和下西洋,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因為當時有人傳說建文帝從海上逃跑了,朱棣擔心建文帝會捲土重來,就派自己的心腹太監鄭和下西洋去尋找。另一個原因就是朱棣為人好大喜功,當時中國被認為是世界中心,四海都應該來朝賀,因此他派鄭和下西洋去接各國的國王來朝賀,以襯托盛世。

    朱棣的一個壯舉就是建造紫禁城,當時北方還不安定,隨時都有戰爭的可能,南京距離較遠,指揮不便,因此朱棣下旨建造紫禁城,準備遷都。1416年開始修建北京宮殿,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

    朱棣在文治上也頗有建樹,《永樂大典》的編纂就足以證明。明成祖對文獻的征編工作極為重視,對保存古文化典籍,頗有貢獻。公元1403年,他剛即位不久,經過六年時間的努力,編製了內容最豐富、原汁原味圖書集成《永樂大典》。該書輯入古今各類圖書七八千種,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誌、陰陽、醫藥、僧道、藝術等方面,約3億7千多萬字,為世界上最早的大百科全書。比十八世紀中葉出版的《大英百科全書》和《法國百科全書》要早300多年。???朱棣十分重視經營北方,永樂初即改北平為北京,設行在六部,增設北京周圍衛所,逐漸建立起北方新的政治軍事中心。在女真地區,設立奴兒干都司。與此同時,爭取與蒙古族建立友好關係。

    韃靼、瓦剌各部先後接受明政府封號。後來,朱棣親自率兵五次北征,鞏固了北部邊防。派兵統一安南(今越南),在河內設立了交趾布政司(行省),進行直接統治。營建北京天壽山長陵,以示立足北方的決心。朱棣為保證北京糧食與各項物資的需要,於是疏浚會通河,鑿清江浦,使運河重新暢通,對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對其他邊疆地區的統治也得到發展。之後,平定思南、思州土司叛亂後,設立貴州布政使司,為加強對烏斯藏(今西藏)地區的控制,朱棣派遣官吏迎番僧入京,給予封賜,尊為帝師。他還設立哈密衛,並多次派遣陳誠、李達等人赴西域(今新疆),加強了政治、駐軍和貿易往來,全國統一形勢得到進一步發展和鞏固。

    朱棣注意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認為「家給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他大力發展和完善軍事屯田制度和鹽商開中則例,保證軍糧和邊餉的供給。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吳淞。在中原各地鼓勵墾種荒閒田土,實行遷民寬鄉,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進生產,並注意蠲免賑濟等措施,防止農民破產,保證了賦役征派。通過這些措施,永樂時「賦入盈羨」,達到有明一代最高峰。

    幾多功過,皆成煙雲,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朱棣的行為也無可厚非。「成則王侯敗則寇」,只不過他推翻的是他侄兒,試想,如果朱允炆「削蕃」成功,他叔叔會是什麼結果?政治鬥爭就是你死我活,不同的只是手段。李世民「玄武門之變」誅殺太子李建成,也沒能擋住他「貞觀之治」的光輝。《明史》對他的最後評論是:「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易可掩哉。」

    縱橫古今千年,橫攬一世百歲,凡能成就大業者,都具有一種「狼」的氣質。如秦始皇之勇狠、漢高祖之狡詐、唐太宗之隱忍、宋太祖之決斷等等,無一不是能忍能狠、謀勇雙全的人物,和狼的生存之道頗有許多相似之處。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