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行天下 第24章 捨我其誰,強者心態 (4)
    唐太宗不僅納諫如流,同樣也知人善用。有一次,唐太宗要給功臣們封官賜爵。他讓人宣讀事先寫好的名單,並且說:「有不合適的,請提出來吧。」唐太宗的叔父李神通打了許多仗,他一直認為自己的功勞最大,可一聽名單上把自己排在後面,就不服氣地大聲說:「當初,我首先起兵響應您,東征西殺。可您怎麼把我排在房玄齡、杜如晦這些人後面了?他們有什麼功勞?不過就是舞文弄墨,要不就寫寫劃劃嘛!」唐太宗笑了,說:「叔父雖然首先舉兵起義,可您忘了?您後來還打了兩次大敗仗。房玄齡、杜如晦他們出主意,定計策,幫我取得天下,論功勞,應當排在您的前面。您雖然是我的至親,我可不能以私情加重對您的封賞啊!」

    房玄齡說:「秦王府裡的舊人,都是皇上的老部下了,那些沒陞官的,不免有些怨言。」唐太宗說:「設立官職,為的是選拔有才能的人,替百姓辦事。不能以新舊分先後。新人有才幹的,就要陞官;舊人沒有才幹的,當然不能提拔。要不然,國家的事情怎麼能辦得好呢?」長孫無忌是唐太宗年輕時候的好朋友,又是他的大舅子(皇后長孫氏的哥哥),有才幹又有大功,唐太宗就任命他作了宰相。長孫皇后知道了,怕別人說閒話,對唐太宗說:「我作了皇后,已經夠出風頭的了,你就別讓我哥哥當那麼大的官,免得……」「不。我任用你哥哥,是」但唐太宗還是堅持讓長孫無忌當宰相,因為他有宰相的才幹,而不是因為他是自己的親戚。

    唐太宗對有功之臣李世績更是關懷備至。李世績回朝任兵部上書時,積勞成疾,重病纏身。太宗親自探望,敦促太醫認真治療,甚至過問李世績所服藥物。太醫向李世民稟報說:「此病乃多年風寒淤積所致,我有一驗方,其它藥物都有,只缺『須灰』一味」。太宗迫不及待的問:「須灰是何藥,能找到嗎?」太醫解釋說:「須灰就是鬍鬚所燒成之灰」。太宗一聽,馬上說道:「這藥我有」。立即命人取來剪刀,親自將自己鬍鬚剪下,燒成灰後,又親自將須灰調入藥中,讓世績服下。李世績服藥後,病情迅速好轉,很快便痊癒了。世績被太宗剪須一事感動得「頓首見血,泣以懇謝」。唐太宗親手將李世績扶起,溫和的說:「朕賴卿以安社稷,卿安則社稷安矣,朕煎須以治卿病,乃是為社稷計,不為卿一人之私也,何謝之有?」孟子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誠然是也。還有一次,唐太宗邀請李世績入宮赴宴,世績開懷暢飲,喝得大醉,在酒席上酣睡不醒。太宗擔心他受涼,脫下自己的長袍,輕輕蓋在李世績身上。在場之人,無不為太宗愛護功臣的仁慈之心而感動萬分。

    古今貪官的心理都是一樣的,唐太宗在治理貪官方面善於實行心理戰。

    他對左右大臣說,貪官們無不愛財,其實他們並不懂得應當怎樣愛財。他們俸祿都很優厚,一年所得,數目很大。若受人賄賂,不過數萬,一旦敗露,官職、俸祿全被剝奪。這豈是懂得愛財?唐太宗善於設身處地為官員們著想,從他們的切身利益出發,教育他們切莫去做那些將會導致身敗名裂、人財兩空的貪贓枉法的事情。唐太宗不反對官員「愛財」,但反對他們愛財過度成為貪財,反對「受人財賄」,做違法亂紀的事情。他告訴身邊的大臣,官員愛財要取之有道,要通過合法途逕取得。靠合法收入———俸祿就可以生活得很好;如果有非分之想,如果貪得無厭,就可能落得「一朝彰露,祿秩削奪」的下場。從官員的私利來說,也是很不划算的事情。他要官員們學會算這筆賬。

    為了加深左右大臣的印象,唐太宗講了一個故事,春秋時代魯國有個宰相名叫公儀休,愛吃魚,成為一種嗜好,但從不接受別人饋贈的魚。這樣,他就能長久吃到魚。因為他不接受別人的賄賂,不用擔心有一天蹲大牢而吃不上魚。如果君主貪婪,必定導致亡國;如果官員貪婪,必定遭致身敗。唐太宗告誡官員,站得正,才能立得穩。如果有貪慾,倒霉的就不僅是貪者個人,而且還會貽害很多人。

    唐太宗給大臣們上「反腐課」,既以教育者自居,又將自己置於受教育者的地位。他說,不僅官員們不能有貪慾,作為一國之君,他自己也不能有貪慾;不但官員們要吸取田延年因貪而敗亡的教訓,他自己也要吸取蜀王因貪而亡國的教訓。他不是以居高臨下的姿態,而是以平等的態度來告誡大臣們的。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一位皇帝能這樣做,是難能可貴的。

    正因為唐太宗辦事一點不馬虎,所以當時絕大多數官員都比較廉潔,辦事認真。據說,當時許多地方,有人在路上丟了東西沒人撿走,夜間不關門也沒人偷東西。古人叫作「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這就是歷史上最讚揚的清平景象,而貞觀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惟一沒有貪污的王朝,這也許是李世民最最值得稱導的政績。在李世民統治下的中國,皇帝率先垂范,官員一心為公,吏佐各安本份,濫用職權和貪污瀆職的現象降到了歷史上的最低點。尢為可貴的是:李世民並沒有用殘酷的刑罰來檠告貪污,主要是以身示範和制定一套盡可能科學的政治體制來預防貪污。在一個精明自律的統治者面前,官吏貪污的動機很小,貪官污吏也不容易找到藏身之地。

    由於李世民能任人為賢,知人善用;廣開言路,虛心納諫,重用魏征等;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減輕徭賦,休養生息,厲行節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創造了君主時代最文明的政治環境,最融洽的君臣關係,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寧的局面。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史稱「貞觀之治」。貞觀之初,在唐太宗的帶領下,全國上下一心,經濟很快得到了好轉。到了貞觀八九年,牛馬遍野,百姓豐衣足食,夜不閉戶,道不拾遺,出現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昇平景象。

    這是唐朝的第一個盛世,同時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也為此後一千多年的中國樹立了楷模。

    明成祖朱棣(侏儒中的巨人)

    在明成祖朱棣的身上具有漢人中少見的狼性,具有像狼一樣的兇猛、智慧、頑強、殘忍、氣魄和雄心,在無數次衝鋒陷陣中錘煉出狼一樣強悍征戰的性格,樹立了一個無處不勝、捨我其誰的強者形象。

    明成祖朱棣是歷史上爭議頗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創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殺,手上沾滿了鮮血。不過正如舊史家所說:「高(朱元璋)成(朱棣)肇造,享國長久,六七十年間,倉廩贍足,生齒繁殖。」因此朱棣也和朱元璋一樣,是個值個肯定的人物。

    11歲朱棣被父親朱元璋封為燕王,並於21歲就藩於北京,當時元朝的勢力雖然已經被趕到了大草原上,但還具有相當強的軍事實力,並不斷騷擾明朝的北部邊境。因此北京並不安寧,他是作為一個軍事重鎮而存在的。朱元璋將朱棣分封在北京,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能代替功臣宿將掌握兵權,從而使明朝的政權更加穩固。可誰知就是這個四皇子,竟利用手中的兵權最終奪取了皇帝的位子,這是當初朱元璋無法預料到了。朱棣在北京期間,在眾多忠臣猛將的指導下,迅速成長為了一位出色的軍事統帥,公元1390年,朱棣出兵攻伐元朝殘餘勢力乃兒不花而獲得全勝,得到朱元璋的嘉獎,命其節制北部邊境兵馬,使朱棣的軍事實力大大加強。並屢次統帥諸將出征,威名大振。後來成為北方最強大的一鎮諸侯。

    在我國歷史上,與明成祖的名字聯繫在一起的重大歷史事件有很多:鄭和下西洋,設奴兒干都司,《永樂大典》的編撰,等等。明成祖五征漠北,80萬大軍下安南,浚通大運河,大規模營建北京。作為一個封建帝王,明成祖單憑其中一件事就足可躋身到著名帝王之列,他卻幹成了那麼多,而事實上還不止這一些。但是,他的名字也和「誅十族」、「瓜蔓抄」之類的殘暴行為聯繫在一起,因而使得他的形象嚴重受損。這位大明皇帝到底有著怎樣波瀾壯闊的一生?

    公元1398年,明太祖病死。皇太孫朱允炆繼位,即惠帝。燕王朱棣以「靖難」為名而發動的爭奪皇位的戰爭。之後,朱棣攻陷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失蹤,朱棣即位,是為明成祖。

    朱允文登上王位,馬上就實行削蕃。當時蕃王在封地上,並沒有軍政大權,唯一的力量就是一支一萬五千人的護衛軍。蕃王在地方上確是橫行霸道,但並沒有反抗中央的跡象,也沒有擁兵自強的企圖,但眼見幾個親王一下子就被削為平民,與其坐以待斃,朱棣惟有孤注一擲,卒領著一萬五千人的護衛軍,憑著北平一座孤城,對抗朝庭的幾十萬大軍。無論是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來看,雙方都是十分懸殊,簡直是以卵擊石的行為。但朱棣憑著自己的卓越的軍事才能指揮著軍隊四處出擊,並親自衝鋒陷陣,竟能以少勝多,幾萬人馬屢敗幾十萬大軍。四年的浴血苦戰,幾次死裡逃生,從北京一直打到應天府。由此可見,朱棣卓越的軍事才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我想到一句話,一隻獅子帶著一群羊打敗一隻羊帶領著一群獅子,何況燕兵不是羊,是狼。朱允文決定削蕃,當時朱棣三個兒子盡在京中,竟然放他們回去了,難道不知道有這三張皇牌在手,最不濟時也可和朱棣討價還價。他們太大意,太輕敵,雖知道朱棣勇有智,但不相信區區一萬五千人馬,可以和中央幾十萬大軍對抗;不只他們有這種想法,其他親王也不相信,朱棣高舉靖難之師,陷於苦敵,從始至終沒有一個親王聲響應。

    1402年朱棣即位年號「永樂」。即位之初,朱棣對洪武、建文兩朝政策進行了某些調整,提出「為治之道在寬猛適中」的原則。他利用科舉制及編修書籍等籠絡地主知識分子,宣揚儒家思想以改變明初嗜佛之風,選擇官吏力求因才而用,為當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

    從侄兒手中奪取皇權的朱棣不愧為一代梟雄,在爭奪皇權的較量中能笑到最後決不是憑借運氣,而是審時度勢,堅定果斷的決策!如沉著老練的狼王,在狩獵的時候它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出擊、什麼時候必須忍耐。為了目的它可以六親不認,做起事來它能夠殘忍果斷。這樣的狼王,即使只領著一小隊隨從也能對抗獅群,何況他對抗的還不是獅群,頂多算是一群吃飽了的鹿,能取得成功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朱棣在位期間進一步強化君主專制。他對建文時逆命諸臣,殘酷屠殺,大肆株連。永樂初,太常寺卿黃子澄準備到海外乞兵,以圖後舉,在太倉被捕,送往京師。明成祖親自審問,黃子澄抗節不屈,仍然口稱殿下而不是陛下:「殿下向來悖謬,不可為訓,恐子孫有傚尤而起無足怪者」。朱棣大怒,將他宗族老少65人,妻族外親380人全部抓來,命黃自己把罪過寫在紙上,黃子澄奮筆寫道:「本為先帝文臣,不職諫削藩權不早,以成此凶殘,後嗣慎不足法!」明成祖惱羞成怒,立即命令將他雙手斬去,說:「你雖未入島夷,足跡已至海上。」再命將他雙足砍去,這時黃已經手足全無,重演了漢初戚夫人被呂後砍為「人豕」的一幕!隨後黃子澄被凌遲,他一家人不分老少全被斬首,姻親被謫戌邊疆,只有一個兒子逃到湖北咸寧,改名田經,才沒有絕後。

    陳迪是建文時的禮部尚書,明成祖把他召來責問,他抗辯不屈,罵不絕口,明成祖將他兒子鳳山等人割下耳鼻,熬熟後給陳迪吃,並問味道如何,陳迪答道:「忠臣孝子的肉,香美無比!」並繼續唾罵朱棣,明成祖命將他父子6人都凌遲,陳迪的妻子自縊,乳母將年僅5個月的幼子陳珠藏在水溝中才得以倖免。

    建文遺臣中很多人就這樣英勇的死去了,然而更讓人目不忍睹的是他們的妻女也遭百般凌辱,生不如死。例如黃子澄的妹妹和兵部尚書齊泰的一個姐姐,兩個外甥媳都被發往教坊司,充作女樂,實為官妓!有的還被迫生了孩子。他們臉上被刺了字,被人任意糟蹋,永樂二年,黃子澄的妻子就被姦污生下了一個男孩,更多的是被折磨死,屍體拉出去就被狗吃了。御史謝升的妻子韓氏被發往祺國公丘福營中,「轉營奸宿」,這也算一種獨特的刑法。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