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行天下 第19章 眾狼一心,勝者雄風 (4)
    當時,滿清的統帥和將軍們並沒有小看南明的軍事和經濟實力。後來蕩平江南的多鐸曾挖苦被俘的弘光皇帝說,如果南明在清軍渡過黃河之前發起進攻的話,那麼南明軍隊本來是能夠取勝的。幾乎所有的滿清將領們都沒有料到,明朝在江南的勢力居然像摧枯拉朽一樣,僅僅一年就垮了個一塌糊塗。看起來,是天意不讓南明朝廷存在。

    雖然此後在京城舒舒服服做皇帝的不是滿清的多爾袞兄弟,但有能力使中國姓愛新覺羅的,非他們三人莫屬。

    多爾袞就不用說了。大哥多羅郡王阿齊格英勇善戰,率軍入關,到延慶,入居庸,戰取了昌平,步步緊逼明王朝的京師。隨後阿濟格又統軍下房山,破順義,陷平谷,占密雲,圍明都,把京城翻了個遍。阿濟格56戰連勝,攻克16城,俘獲人畜17萬。「艷服乘騎,奏樂凱歸」,臨走還砍了片木頭寫上「各官免送」四個大字,以戲蔑大明,囂張得不得了。

    作為努爾哈赤的嫡出ど子,多鐸一向趾高氣揚。他6歲被封為和碩額真,12歲成為正黃旗旗主,領有十五牛錄,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按照女真族未分家幼子享有繼承權的習俗將努爾哈赤領有的十五牛錄分給多鐸,在改換旗號後,多鐸所領的正白旗是八旗中最強大精銳的一旗。

    多鐸在配合阿濟格完成攻破李自成的任務之後,便率軍掉頭南下,征討南明。分兵三路,出虎牢關、出龍門關、出南陽府,不到半個月,就殺到了河南安徽交界處的歸德;又十天,攻陷徐州、穎州、太和等處,兵鋒所至,凌厲無前,很快就逼近到了長江邊!

    在多鐸身上,具備了父兄的所有特點。他揮師南下,強渡淮河,勢如迅雷猛電,只用了十二天時間,就兵臨揚州城下。圍城七日,他數次派人招降明軍統帥史可法,均遭拒絕。四月二十五日,他下令用紅衣大炮攻城,摧毀了城內軍民的頑強抵抗,俘獲史可法,多鐸再次勸降遭拒後,便斬史可法、下屠城令。對比皇太極,在鎮壓反抗的時候,多鐸的凶暴野蠻有過之而無不及!

    多鐸挾著血洗揚州的威焰,乘勢渡過長江,五月初八日佔領鎮江,南明的武裝力量盡都投靠清朝,二十三萬守衛南京的軍隊也很快放下武器,他沒有受到任何阻擋。五月十四日,多鐸的前鋒抵達南京城下;五月十五日,多鐸率大軍開進南京城,宣告南明弘光小朝廷的覆滅。由於事先將招降安民告示遍掛通衢,也由於揚州屠城的威脅所至,多鐸進入南京時,南明的大批官僚,冒著滂沱大雨跪在道邊迎降。次日,南明的文武各官,爭趨朝賀,相當於今天的名片的職名紅帖堆了十數堆,每堆高達五尺。

    多鐸佔領南京後,卻又如多爾袞一樣,實行了一系列開明的政策:他親自去拜謁了明孝陵(朱元璋墓),對被弘光帝囚禁的所謂崇禎「太子」,奉若上賓。他命南明大小官員每日照舊入內辦事,一概予以留用。他下令建史可法祠,優恤其家屬,以示崇敬。他下令將八名搶劫百姓的八旗兵斬首,還鄭重貼出告示明確「剃頭」原則。這些舉措,安定了民心,也頗得士心。

    由於江南百姓飽受南明暴政之苦,對新統治者存有希望和幻想,使得多鐸的大軍從南京到杭州,一路長驅直入,節節勝利,兵鋒所向,如摧枯拉朽。許多地方,可說是傳檄而定,杭州的明潞王、紹興的明淮王都投降了清朝。清軍輕而易舉地佔領了全國最富庶的江浙全境,多鐸的勝利,可謂空前。

    從多鐸佔領南京後的策略行動中,不難看到他從兄長們那裡學到了不少東西。

    沒過幾天,多爾袞以大兵日久勞苦,派人前往替代他駐守江南,多鐸班師還京。順治皇帝親率諸王貝勒、文武群臣到南郊迎接,並賜金五千兩、銀五萬兩,又加封多鐸為和碩德豫親王。

    當然,多鐸在往征江南的時候還是沒有忘記收羅美女,他一生不乏風流韻事,活了36歲,卻不像哥哥多爾袞,他多妻多子,共有八個兒子。他出痘暴亡後,還有兩名福晉自請殉葬,看來,愛新覺羅氏的後人們自古多情。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個性鮮明的旗主王爺們才是滿清問鼎中原的主角。他們即是征戰沙場的勇將,又是處理國政的理政王爺;即是汗王皇帝的兄弟侄子,又是皇帝的臣子,所以他們既與皇帝榮辱與共,又和皇帝爭權奪利、鉤心鬥角,憑借軍功取得威望自立。而多爾袞傳奇的一生即是他們中間最典型的代表。

    曾國藩(湖湘子弟滿天山)

    在多數人看來,晚清用來對付太平天國的湘軍從來就不是什麼仁義之師、中興之師,只不過是借仁義、衛道、勤王、中興等等旗號,行搶劫之實、為金銀而戰的一支別動隊,是得到皇家默許、可以光天化日之下施行洗劫的一幫匪徒。但不可否認,連滿清的正規軍都扳不倒的農民軍,卻是被這群「匪徒」如惡狼撲食般所瓦解了。除了利益的誘惑外,湘軍自身的協同作戰能力也不可小覷。這就像群狼覓食,在捕獲強大獵物時,靠的就是團隊精神。只要有了捕獵對象,他們便一呼百應,群起而攻之,從各個部位抓住獵物的不放,直到把獵物捕獲,然後才去分享食物。而組建與領導這支湘軍的曾國藩,則可謂是一呼百應的頭狼。在他統帥之下的湘軍威震江南,「大將籌邊志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

    曾國藩從一介書生,平步青雲,最終成為官居一品的朝中要員;他一手創辦與培養的湘軍,其後所衍生的支系直至民國時期仍是一派左右中國命運的軍隊力量。

    對曾國藩來說,一生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時期是在他41歲的時候。那一年他的母親去世,依例要在家丁憂守制三年。在此期間,咸豐帝命曾國藩出山辦團練,這純屬一時之念的諭旨,成就了曾國藩此後數十年的大業——曾國藩在湘南一隅,完全依照自己的設計,不受干擾地編練出一支迥異於清朝各類武裝力量的新軍——湘軍。也是從他團練起家開始,非正式招募的鄉勇能夠有編製,發餉糧,甚至代替「兵」成為國家的正規軍主力。

    應該說,曾國藩在京城當官時是很鬱悶的,天子腳下的地盤,能人輩出,自己實在不算個大人物。曾國藩還曾數次受到皇帝老子的訓斥。不過在他的家鄉湖南就不同了。恰逢天下大亂,太平軍起義,曾國藩被授職為湖南團練大臣,這是個普通的官職,相當於現在搞人防的,而且各省皆有。不過曾國藩不那麼想,他認為他的機會來了。

    一開始,曾國藩只有2000來兵勇。他萬分痛恨清軍各級軍官的腐敗,因此,他以理學精神為號召,尋找那些具有「忠義血性」的儒生來帶兵,軍官中儒生過半。

    為了防止潰兵滑勇把種種惡習帶入湘軍,曾國藩強調募集邊僻地區的山民。他還讓帶兵官自行回鄉募兵,以一地之兵集中於一營,以增加作戰中的互助力。

    編製曾國藩建立了自己的指揮體系,由大帥到統領到營官,不越級指揮,職權歸一;又因湘軍的任務單一,作戰時一營一營地成建制調出,兵將相習。

    火器曾國藩在營制中注重輕重火器與冷兵器的恰當比例,並為解決運輸問題而專門設立了「長夫」,類似於今日運輸部隊。

    水軍在鎮壓太平天國的戰場上,湘軍是唯一一支可以水陸協同作戰的力量。並且水軍的建立,也為湘軍陸師的快速機動提供了便捷的運輸條件。

    餉俸湘軍實行厚餉制度,所募士兵多為青壯年,無家小之累。在當時農村破產的湖南,厚餉吸引了眾多生活無著的山民,使湘軍有可靠、充足的兵源。

    訓練清朝國家軍隊訓練廢弛久矣,而曾國藩格外重視技戰術訓練。因此湘軍後來對付因作戰頻繁而缺乏訓練的太平軍時,往往能以少擊多。

    曾國藩治下的湘軍,以「扎硬寨,打死仗」聞名。他制定了非常厲害的一條:打了敗仗的團隊,不管是連級還是團級單位打仗不得力,從連長、團長等一鍋端一個不留,不講廢話,重新招人從頭開始練兵。打贏了,有酒有肉,有錢有女人,還給發中央級的獎狀,皇帝給的黃馬褂,有面子!

    曾國藩每次紮營,都以羅盤定方位,查各營所掘濠溝,用竹竿量驗。每營都步行親量,看是否已掘至一丈五尺。曾還親點各營兵勇之名,並每日傳見百夫長數人,瞭解軍情,記載其答問、批評。並察言觀色,辨識部下的品質、才能。其日記載有他對一些人的印象,如:樸實;眼圓而動,不甚可靠;語次作嘔;明白安詳,拙直、長工之才等等。曾國藩知人善任,通過這種談話的方法,識別提拔了一大批能征善戰的名將。如劉松山原來不過一名「長夫」,後為統帥大軍的名將。

    值得一提的是,湘軍的組建與其他軍隊的徵兵不同,實際上曾國藩沒有征招一兵一卒。曾國藩所做的只是征將,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將,只是手中有兵的人而已,兵也不是真正意義的兵,不過是一些鄉勇、民兵。這些鄉勇民兵原本的任務是保證地方治安,保護富戶士紳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由富戶士紳出錢招募供養,充其量只是警察的補充。然而在湖南一些地方官有意識的操練下,這些鄉勇已經具備了成為正規軍隊的條件。曾國藩所做的就是把這些准士兵集中起來成為一支軍隊。這支軍隊嚴格講不是政府的軍隊,他們不像朝廷效忠,他們只向自己的指揮官效忠,而他們的指揮官效忠於他們的老師——曾國藩,只有曾國藩才是效忠朝廷的。往往某人帶來的部隊被稱為某營,並且一旦此人陣亡或還鄉這一部隊自動解散,別人無法調動。湘軍的個人效忠由此可見一斑。

    1854年的春節剛剛過去,曾國藩接到了上諭,命令他立刻帶領水陸湘軍進軍安徽圍剿太平軍。曾國藩在衡陽誓師東征的時候,發表了後來傳遍天下的《討粵匪檄》。他在檄文中抨擊太平天國「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他同時又號召知識分子奮起捍衛孔孟之道和綱常理教。湘軍與太平軍長達11年的殊死征戰,正式開始了。

    曾國藩一輩子打了無數的敗仗,只打過四次勝仗,都是與太平軍交手。第一次打下武昌、第二次打下九江、第三次打下安慶、第四次打下太平天國的「省府」天京。其中最拉風的戰役就是安慶之戰。

    自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後,安徽戰場的形式卻變得十分嚴峻。湘軍趁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和東爭之機,曾國藩派九弟曾國荃率領湘軍精銳,團團包圍安慶,深溝固壘,挖築雙層長壕,外層拒援軍,內層困守敵。

    太平軍為解安慶之圍,在英王陳王成、忠王李秀成率領下,在湖北連破黃州、德安、孝感、隨州、雲夢、黃梅、薪州等地,直撲武漢;在江西連破吉安、瑞州、吉水、新塗、永豐等地。曾國藩自己身陷祁門,幾次險遭被俘殺身之禍,但他始終咬緊牙關,不分安慶之兵,不撤安慶之圍。他以打死仗,「打掉門牙和血吞」的拚死之心,咬住關鍵處,歷時一年多的血戰,安慶攻克,太平軍自此陷入難以挽回的困境。

    此戰,太平軍先後投入數十萬兵力,最終歸於失敗,從戰略上看,太平軍為一城得失所左右,被迫同敵人進行戰略決戰,在戰略上始終處於被動地位;同時,作戰指導上亦缺乏堅定果斷的決心和集中統一的指揮,且急躁盲動,終至城陷軍覆,天京西線屏障遂失,戰局隨之惡化。湘軍則以建瓴之勢,乘勝東下,直逼天京。?據說此後攻打天京的主力軍是曾國荃所率領的吉字營,大約五萬將士。他們將南京城圍困了數年,虎視眈眈,唯一的目標就是挖掘地道轟開城牆,打進城去,衝向天王府!那時李秀成雖攻佔了江浙大片土地,並再破江南、江北大營,卻仍然無法抵擋住湘軍的狼虎之勢。太平天國終被鎮壓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