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行天下 第12章 臥薪嘗膽,勇者無敵 (2)
    吳王為了西施不受酷暑之苦,起伕役十萬人,赴洞庭建造宮殿。發全國丁壯,盡赴工役。材料不足,則拆取現成百姓房屋。始則嫌民居仄狹,材料不堪應用,則拆寺院以充之。繼則拆民間富室的高堂大廈,終則小戶人家的湫隘之居,亦拆取無遺。百姓苦工終日,卻沒有一方居處。弄得國中百姓,叫苦連天,頓足怨恨,耕種悉廢,機杼無聞,死亡流離。

    總之,夫差自從有了西施後,一年四季,完全荒於處理政事。他說:「孤得西施,如魚得水,此生願終老溫柔鄉矣。」有時登臨姑蘇台,有時宴賞館娃宮,絃歌不絕,樂而忘返。所謂酒不醉人人自醉。伍子胥的入諫,吳王全不理會。子胥獨自歎氣說:「吳之末,如桀紂之世,安能不亡乎?」遂稱疾不出。後來伍子胥因屢拂吳王之意,吳王賜以金鏤劍,命其自盡。越王又說越國連年受災,要用銀錢購買吳國糧食,使得吳國儲糧銳減。勾踐即以買來的糧食頒賜國中之貧民,百姓無不頌德。次年,越國糧食豐收,勾踐選擇粒大飽滿的黍,蒸後給了吳國。吳王還感動地說:「越王真信人也。」又見其谷粗大異常,對伯嚭說:「越國土地肥沃,種子優良,可給我國百姓種植。」於是國中都用越粟,但因為是蒸熟的種子,所以秋天顆粒無收,吳民大饑。夫差還以為土地不同的緣故,卻不知粟已蒸熟。

    越王得知吳國國力已盡,精銳又在伐齊,乘虛而入,率十萬精兵,打過邊界,直攻吳都。因勾踐志在雪恥,與范蠡、文種養兵練將已十餘年。而且百姓自願出征者三萬人,合兵雖只有15萬,然而皆有為國報仇的決心,遂以一當百,連戰連捷。而吳王夫差卻一味荒淫,百姓怨苦,軍士疲勞,如今加上顆粒無收,士兵饑困疲乏沒有鬥志。越兵以逸待勞,個個如出山猛虎,殺得吳兵丟盔卸甲。夫差無奈只得派伯嚭前去越營請降。然而越王勾踐有前車之鑒,決不允降。伯嚭見狀不妙,收拾細軟,潛身逃遁。夫差知大勢已去,勢孤力單,仰天長歎,道:「寡人不誅勾踐,忘先王之仇,為不孝之子,此天之所以棄吳也。吾殺忠臣伍子胥,今自殺晚矣!」不久,他又對左右道:「吾死而有知,又有何面目見子胥於地下,必重羅三幅,以掩吾面。」說完自刎而死。

    越王滅了吳國,十年之仇已報,然而次日卻不見了范蠡與西施。原來範蠡已攜西施共乘一葉扁舟,泛游太湖,二人相親相愛,飄泊而去。從此他們隱姓埋名,暢遊五湖,過著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的逍遙生活,專致唱隨之樂,不再縈心於人世間的恩怨是非。很久以後,在山東出現了一位巨富,叫陶朱公,他有萬貫家財,妻子也美艷如花,這位陶朱公就是范蠡,他的妻子就是西施。

    獨裁的帝王是容不下一個失去價值而具有非凡本領和崇高威望的謀臣在他眼皮下左右晃動的,把人利用過了,就將之拋棄,這是中國歷代帝王用來鞏固自己政權的經驗和信條。勾踐也不例外,和狼群中的頭狼一樣,是絕對不能允許有別的狼來挑戰自己的權威的。

    文種和范蠡對勾踐臥薪嘗膽、東山再起來說可以算是居功至偉。尤其文種為越王多方策劃,提出了不少的巧計良策。當勾踐不聽文種的勸阻率兵抗吳戰敗之後,文種含垢忍辱,多方為其奔走,才使得吳王勉強答應不殺勾踐。勾踐被囚於吳國的三年期間,文種在越國代為料理政務。他調解各種矛盾,努力發展生產,為越國後來的稱霸諸侯打下了基礎。

    勾踐回到越國後,文種向勾踐提出了破吳七策。他對勾踐說:「要打敗吳國,有七條計謀可以施行:第一是向吳王君臣奉獻一些好東西,以取悅他們;第二是向吳國購買糧食物資,使吳國府庫空虛;第三是送些美女給吳王,用來迷惑吳王,消磨他的意志;第四是送些能工巧匠給吳王,慫恿吳王大修宮殿以消耗他的物資;第五是送些只會阿諛奉承的人給吳王當謀臣,擾亂他的計謀;第六是離間吳王與忠誠敢言的大臣之間的關係,使吳王強迫這些忠臣自殺,以削弱輔佐他的力量;第七是積聚財物,訓練軍隊,等待可乘之機向吳國發起進攻。」

    勾踐採納了文種的計謀,終於打敗吳國,迫使夫差自殺。於是勾踐被諸侯尊推為霸王,稱雄一時。

    勾踐伐吳回國之後,眾臣爭相祝賀,皆大歡喜,但勾踐卻沒有半點喜悅之情。大夫范蠡看見這種情景,歎息說:「越王不願承認大臣們的功勞,是怕功高之人今後難以領導,對那些有功大臣懷猜忌之心已經非常明顯了。」於是,范蠡見好就收,請求退隱。儘管勾踐再三勸留,范蠡還是不辭而別。

    范蠡臨走之時,派人送了一封信給文種,信上說:「你還記得吳王說過的一句話嗎?他說『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越王勾踐的為人你是知道的。他脖子長得很長,嘴巴像鳥嘴一樣尖。他既能含垢忍辱,又忌妒別人的功勞。這種人,只能與他共患難不能與他共安樂。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話,現在不趕快辭職引退,以後必定要遭他的毒手。」果然,勾踐消滅吳國之後,並不論功行賞。

    「吳王亡身餘杭山,越王擺宴姑蘇台。」在舉國歡慶之時,范蠡急流勇退,遂與西施隱姓埋名、泛舟五湖。

    很快地,勾踐與曾經一起患過難的舊臣們疏遠了,連見面的機會都越來越少。許多大臣看見如此情景紛紛辭職引退。文種雖然對范蠡說的話有幾分相信,但不相信問題有這麼嚴重,對勾踐還存有幻想,就沒有聽范蠡的話,只是抱病不朝,並沒有離開。

    這時便有奸佞之臣誣陷文種自恃功高,對大王沒有重賞心懷不滿,所以藉故不朝,說不定會有異心,對大王不利。

    勾踐當然也深深地瞭解文種的才幹,但他認為吳國已被消滅,越國也已稱霸,文種對自己已經沒有用處了。這種人留著,萬一造反作亂,是沒有人能制服得了的,最好還是將其殺死。於是,勾踐整天冥思苦想,尋找殺死文種的計謀。過了很久,殺死文種的辦法終於被勾踐想出來了。

    有一天,勾踐親自去探望文種,文種裝作病得很嚴重的樣子,勉強支撐著迎接越王。勾踐解下身上的佩劍放在座位旁邊,坐下來同文種談話。談了一陣之後,勾踐對文種說:「我聽說有抱負的人並不怕自己肉體的死亡,而是擔心自己的理想能否實現。你有七條計謀,我只運用了其中的三條就消滅了吳國,剩下的四條計謀,你準備用來對付誰呢?」

    文種回答說:「我不知道應該用來對付誰!」勾踐說:「那麼,我請你用這四條計謀到地下去對付吳王死去的祖宗們吧。」說完起身走了,走時有意將佩劍留了下來。

    文種取過劍一看,只見劍匣上刻有「屬鏤」二字。按當時的規矩,凡是帝王持「屬鏤」贈送給臣下時,這個大臣就必須自殺。吳王夫差就是將這把「屬鏤」劍送給伍子胥,使伍子胥用它來刎頸自殺的。看來今天輪到文種了。文種歎息道:「我不聽范蠡的勸告終於被勾踐所殺,我是多麼的愚蠢呀!」說完就用劍自殺了。有人對此事寫道:「悲哉文種,治國之傑,三術亡吳,一身殉越。」

    帝王視天下為其大產業,視謀臣猛將為自己創業守業的工具。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作為謀臣猛將更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他們憑借自己非凡的本領,在幫助帝王達到了創業、守業的目的後,他們的價值也就喪失了。

    獨裁的帝王是容不下一個失去價值而具有非凡本領和崇高威望的謀臣在他眼皮下左右晃動的,把人利用過了,就將之拋棄,這是中國歷代帝王用來鞏固自己政權的經驗和信條。

    雍正

    公元1722年(康熙61年),清聖祖玄燁辭世,45歲的胤禛繼承帝位,年號雍正。「雍正」是雍親王得位正、為君正的意思,在位13年。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嚴冬,在一片流言四起,蕭殺恐怖的氣氛中,康熙皇帝第四子胤禛登上了皇位。

    胤禛是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所生之子,他於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為貝勒,四十八年(1709年)晉封雍親王。此間諸皇子為謀求儲位,各結私黨,勾心鬥角極為激烈。生性孤僻的胤禛,並未因其性格弱點而遠離朝政,反而採取表面竭盡孝心,暗地結交朝臣與江湖術士的隱蔽手法,搏取了父皇的好感。最後,他內倚理藩院尚書隆科多的特殊地位,外借四川總督年羹堯的兵力,在隆科多宣讀的康熙皇帝「傳位於皇四子」遺詔的安排下,繼承了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胤禛雖然即了帝位,但以皇八子允祀為首的當年爭奪儲位的勁敵,並不甘心自己的失敗,他們散佈流言,製造事端,以發洩憤懣之情,動搖剛剛易主的皇權。雍正對他們分化瓦解,撤職監禁,予以嚴厲打擊。為表明繼位的合法性,雍正以極為隆重的喪禮,將聖祖葬入景陵,使其成為清代第一位土葬的皇帝。他又以不忍動用先皇遺物為由,將清帝處理政務之所,從乾清宮移至養心殿,養心殿從此而成為清廷的政務中心。在整肅皇族中反對派的同時,對當年的功臣、即位後的心腹之患——隆科多和年羹堯,雍正也毫不手軟,以「居功自傲,蔑視皇權」為由,施以削權、調任、抄家、遣戍,直至處決的嚴酷懲罰。

    康熙繼承了其皇父順治生前決定繼承人的辦法,採取皇太子制。先立太子的好處是免得皇帝死後引起皇位爭奪的血腥鬥爭,壞處是皇太子同兄弟之間會產生殘酷鬥爭。康熙看到了前者,卻忽視了後者。

    康熙十三年(1674年),皇二子(實際上是第六子)允礽生。皇后赫捨裡氏在生育允礽時難產死亡,年僅22歲。康熙十分傷心,故對允礽格外鍾愛,第二年就冊立他為皇太子。這年康熙22歲,皇太子才兩歲。康熙的這個決定雖然看到他父親未能盡早立儲的教訓,但立儲過早、太子過幼,顯然也是欠妥當的。因為其間的變數太多、太大,兩歲的皇太子允礽以後會是什麼樣?難以預料。

    康熙對皇太子的教育竭盡心力,生活上特別關愛。康熙十七年(1678年),皇太子出痘,時值平定三藩之亂的緊要時刻,但康熙親自護理太子,竟連續12天沒有批閱奏章。皇太子在康熙帝親征噶爾丹時,留守京師,處理政務。平時他也分擔處理皇父的部分政務和軍務。所以,在皇太子冊立後的33年間,朝廷中自然形成太子黨。

    皇太子集團。皇太子允礽的生母皇后赫捨裡氏的祖父是索尼,父親是領侍衛內大臣噶布喇,叔父是當朝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索額圖結黨,趨奉皇太子,議論國政,密謀大事。康熙曾警告索額圖說:「你們背後謀劃的事,你們勾結一處的所作所為,你們背後說的怨恨之言,都不能擺在桌面兒上說,你心裡很清楚!」康熙深感自己的皇位和生命受到威脅,說:「說不定哪天就被鴆殺,或者被謀害,真是日夜警惕,心神不寧。」後來康熙下令將索額圖處死,同時警告皇太子說:「從前索額圖幫著你謀劃的那些事情,我知道得清清楚楚,所以將索額圖處死。」但皇太子並未因此而收斂,反而更加乖張。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蘭圍場的布爾哈蘇台行宮,康熙以皇太子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宣佈廢除皇太子。當時,他且諭且泣,至於仆地。諭畢,悲傷萬分,憤懣不已。甚至六天六夜,不安寢食,涕泣不止。後患中風,只能用左手批閱奏折。

    康熙廢皇太子引出一個更為嚴重的後果是:抱有野心的皇子們,結黨鑽營,謀貪大位。於是在太子黨之外,又形成皇八子集團和皇四子集團。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