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建造花園時,動工前工匠們請曹操審閱花園工程的設計圖紙,曹操看了什麼也沒說只在園門上寫了一個活字。工匠們不解其意,忙驚動去問楊修。楊修說:「丞相嫌園門設計的太大了,」工匠們按楊修的提示修改了方案。曹操見改造後的園門,心裡非常高興,問工匠們如何知道自己的心意的,工匠們說多虧了楊主簿的指點。曹操口中稱讚楊修,心裡卻嫉恨楊修的才華。曹操與楊修騎馬同行,當路過曹娥碑時,他們見碑陰鐫刻了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曹操問楊修理解這八個字的意思嗎,楊修正要回答,曹操說「你先別講出來,容我想想。」直到走過三十里路以後,曹操說:「我已明白那八個字的含意了,你說說你的理解,看我們是否所見略同。」楊修說:「黃絹,色絲也,並而為絕;幼婦,少女也,並而為妙;外孫為女兒的兒子合而為好;是受的意思,為辭。這八個字是『絕妙好辭』四字,是對曹娥碑碑文的讚美。」曹操驚歎道:「爾之才思,敏吾三十里也。」
曹操平漢中時,連吃敗仗。欲進兵,怕馬超拒守。欲收兵,又恐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適逢庖官進雞湯,操見碗中雞肋,沉思不語。這時有人入賬,稟請夜間口令,操隨口答「雞肋!」楊修見令傳雞肋,便讓隨行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歸程。將士們問何以得知魏王要回師,楊修說:「從今夜口令,便知魏王退兵之心已決。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魏王班師就在這幾日,故早準備行裝,以免臨行慌亂。」曹操早恨楊修才高於已,今見修又猜透了自己的心事,便以擾亂軍心定罪,殺了楊修。楊修死時年僅44歲。
如果說禰衡和楊修的死只是曹操嫉妒而已,而呂伯奢之死就足以看出曹操的寡情無義,以仇報恩。有一次,曹操被人追殺,情況很危險。他的一個朋友陳宮救了他的性命,並幫助他一起逃走。眼看天要黑了,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他們正好碰上一座田莊,原來這正是曹操父親的結拜兄弟呂伯奢的家。主人很熱情地招待了他們,見過禮之後,就把兩位客人隱蔽起來了。
晚上,曹操突然聽到房後有人說「最好把他綁起來殺掉」,曹操嚇了一跳,以為是他的仇人追上來了,於是帶著劍衝出屋子,準備與對手決一死戰。
到了房後,看到幾個人在黑暗中忙碌,曹操不問三七二十一上去就把幾個人殺光了。陳宮氣喘吁吁地跑過來,看到現場之後,失聲痛哭,原來,被殺的是呂伯奢的家丁。為了招待客人,他們把家裡的豬殺了,而曹操疑神疑鬼,草木皆兵,錯把好人當壞人了。
這下禍就闖大了,一不做二不休,曹操索性把呂伯奢的家人也都殺了,然後和陳宮連夜逃跑,正好路上又遇到了呂伯奢,好心的主人親自出去給客人打酒去了。曹操驚恐之下,就把呂伯奢也殺掉了。陳宮責難曹操不該如此,曹操回答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陳宮無話可說。
據傳,原來曹操起兵,是動用了他父親的財產。據說曹操起兵時,雖然一開始已有數萬人物,但是缺乏資本,於是決定與父親商量。
曹操父親曾在京城中做大官,東漢末年官場風氣腐敗,曹操的父親因此也積下了不少財產。曹操的父親將財產造成了二十塊金磚,在大府落成以後,以這些金磚墊著,實在說得上是「神不知,鬼不覺」。
後來,曹府中雖然有多次失竊事件,但那些金磚並沒有被動分毫,那其實是因為曹操父親將那些金磚髹上了大青磚的顏色,所以賊人們並沒有發覺。另外,曹操父親其實已一早將所有知情的人用毒酒毒死了。
後來,曹操父親得了重病,他臨危時將這個秘密說了給曹操知道,並向曹操說那些金磚是祖業,不可隨便亂動。後來,曹操父親居然起死還陽,不久身子又恢復了。
後來,曹操召集了幾萬人馬,但手頭上又沒有資金。於是,曹操去找父親商量,曹父是出了名吝嗇的,聽到曹操向他要資本,罵了他一頓。曹操得不到父親的支持,有點心灰意冷,之後一想到大府樑上的金磚,就……
於是曹操召集了石匹,把那些金磚都拿下來了。有一次,曹操父親向樑上瞄了幾眼,突然有幾個泥巴跌了下來,曹父心想金磚可能被人動過,於是命家人拿著錘子敲了幾下。就這麼一敲,新造的磚鬆動了,就連府中的大梁也被壓碎了。
曹父當然知道那是曹操做的好事,於是歎道:「家賊難防,偷斷屋樑啊!」自然以後,這個故事就傳開去了。
中國人的政治文化裡從不缺乏狼的基因,但這種基因只是在統治者身上表現得特別淋漓盡致。曹操聰明絕頂,但卻給人是奸詐狡猾的感覺,他的猜忌心理太重,以至於都無法入睡。曹操的不臣之心,殘酷好殺,狡詐多變這些劣跡多是出現於演義和民間傳說中的,歷史上真實的應該不是這個樣子的。但是,他狼性的表現即便是在那些正史和公論裡也是表現得淋漓盡致的。
朱元璋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故事在坊間流傳甚廣,他身上籠罩著重重傳奇的迷霧。為什麼數百年來人們對朱元璋的經歷始終興趣不減?因為他的經歷實在是太神奇了,而在中國歷史上,同為靠農民起義起家的梟雄,在他前面有過陳勝、吳廣,但陳勝、吳廣在起義時畢竟還是個小頭目,而且最終沒有成功;另外,在他前面還有過劉邦,而劉邦起事時已經是泗水亭長,是一個小地方官;只有朱元璋,他什麼都不是,「不階尺土」,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才取得了成功。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朱元璋靠自己的努力,成為不甘於命運安排、赤手空拳打天下的最成功的榜樣。這完全符合適者生存、物競天擇的法則的。朱元璋為什麼能夠成功?除了時勢造英雄之外,朱元璋本人定然有其過人之處。
朱元璋五世祖叫朱仲八,娶陳氏,生了三個男孩。老大叫朱六二,老二叫朱十二,最小的叫朱百六。朱百六就是朱元璋的高祖,即四世祖。其後,高祖朱百六娶胡氏,生有二子,長子朱四五,老二朱四九。這個朱四九就是朱元璋的曾祖。再往後,曾祖朱四九娶侯氏,生子初一、初二、初五、初十,共四人。這個朱初一,就是朱元璋的祖父。到朱初一這一輩,他娶了王氏,生子二人,名字分別為五一、五四。朱五四就是朱元璋的父親。
元朝初年,朱家在金陵句容,屬於淘金戶籍,按規定應該為官府淘金納稅。但當地並不出產黃金,朱家要到別處買金向官府交納賦稅。朱初一為官府賦役所困,便捨棄田廬,帶著兩個孩子遷到泗州盱眙縣,就是現在江蘇省淮河岸邊的盱眙縣。朱初一在盱眙曾經置田置產,但朱初一死後家境日益敗落,竟至無法為生。
這樣,朱五一、朱五四兄弟二人就流落到五河,不久,五一帶著全家遷到濠州鍾離縣東鄉(今安徽省鳳陽縣境內)落戶;五四一家則流落到靈璧、虹縣,後來也追隨五一到了鍾離東鄉。朱五一娶劉氏,在盱眙生有朱重一、朱重二、朱重三;朱五四娶陳氏,在盱眙生有朱重四和一女。到了鍾離後,朱五一又生了朱重五,朱五四在靈璧又生了朱重六,在虹縣生了朱重七和一個女兒。朱五四遷往鍾離之東鄉後,又生了一個兒子,叫做朱重八,就是後來的朱元璋。因為宋元時期平民百姓往往以行輩、出生日期或父母年齡合算一個數目作為稱呼,他在家排行為八,元璋是他後來參加紅巾軍起義之後所起的名字。
和前朝多數封建皇帝一樣,朱元璋的出世也被人為增加了幾分傳奇色彩,據《明史》記載:在朱元璋還沒出生時,有一天,朱元璋的母親陳氏在麥場坐著,這時候從西北方向來了一個道士,長著長鬍子,頭戴簪冠,身穿紅服,手拿象簡。道士坐在麥場中,用象簡在手中撥弄白丸。陳氏好奇地問道:「這是什麼東西?」道人回答說:「這是大丹。你若要,給你一粒。」陳氏用手接過大丹,一不留神,竟然情不自禁地把它吞了下去。她吞下大丹後,那個道士卻忽然不見了。不久,陳氏就生了一個男孩,就是朱元璋。傳說朱元璋出生的時候,自東南飄來一股白氣,貫穿房屋,奇特的香味瀰漫在整個屋子裡,歷經一夜都沒有散去。
由於營養不良,朱元璋小時候體弱多病,瘦得皮包骨頭。朱元璋父母十分迷信,認為只有觀音菩薩才能救他一命,保佑他平平安安地活下去。於是,他們就把幼小的朱元璋送到附近的皇覺寺,並讓朱元璋拜寺裡的老和尚高彬為師。
朱元璋到了10歲時,其父親朱世珍為了躲避沉重的賦役,再次搬家。後來就在太平鄉的孤莊為地主劉德種地,朱元璋就為劉德家放牛。
在放牛的過程中,朱元璋結識了徐達、湯和、周德興等人,並成為要好的朋友。日後,徐達、湯和、周德興等人為建立明朝南征北戰,立下了功勳,成為開國元老。
朱元璋長相奇特,鼻子很大,眉毛粗濃,眼睛滾圓,腦門骨向前突出,下巴比一般人要大出一寸多,臉色十分黑,有種威嚴。比他大的孩子都怕他,聽他使喚。朱元璋自幼聰明頑皮,並曾經讀過幾天書,所以鬼主意最多。常玩的遊戲就是扮皇帝,他穿著破衣爛衫,把棕樹葉撕成絲絲縷縷,粘在嘴上當鬍子,用一塊車輻板放在頭上頂著當作平天冠,然後往土堆上一坐,就裝模作樣稱起皇帝來,還讓夥伴每人撿一木塊,用雙手捧著,三跪九叩,並高呼萬歲。
當放牛娃,不僅常挨主人打罵,而且經常吃不飽,只有餓肚子放牛,於是發生了朱元璋宰牛的事情。一天放牛時,朱元璋和徐達、湯和、周德興都覺得肚子餓,於是朱元璋出點子,將一頭小牛犢殺掉,大家烤著吃了。沒多久,只剩下一張牛皮、一堆骨頭和一條牛尾巴。吃完了,但回去怎麼向地主交待呢?大家都發愁了,於是互相埋怨。朱元璋於是站出來,想了個辦法,他讓大家把牛骨和牛皮埋了,把血跡掩蓋起來,他把吃剩的牛尾巴插進地裡,騙東家說:「地開裂了,小牛陷進去了!」東家跑過去拽住牛尾巴,結果牛尾巴真的往地裡鑽了,東家見狀,無可奈何地相信了朱元璋的話,沒讓他賠償牛犢。
元朝末年,政治腐敗,賦役沉重,再加上災荒不斷,廣大勞動人民在死亡線上掙扎。
1343年,濠州發生旱災。不料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莊稼被蝗蟲吃得乾乾淨淨。禍不單行,接著又發生了瘟疫。一時間,家家戶戶都死人,一個村子中一天中竟死去十幾人,甚至幾十人。
不久,朱元璋家也染上了瘟疫,不到半個月,其64歲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陳氏先後去世。朱元璋和二哥眼看著親人一個個死去,家裡又沒錢買棺材,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也沒有。可歎朱世珍一生勞苦,生無立足之地,死無葬身之處。朱元璋和二哥放聲痛哭,驚動鄰居劉繼祖,於是繼祖給了他們一塊墳地。他們兄弟二人好不容易找了幾件破衣服包裹好屍體,將父母安葬在劉家的土地上。三十五年以後,朱元璋回憶起此事時,仍難抑悲痛之情,他在《皇陵碑》中寫道:「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餚漿!」不到半個月,昔日和睦溫暖的家不存在了,父母的疼愛也一去不復返了。家破人亡的慘痛,深深地影響著朱元璋的心境,使他彷彿跌進了無底深淵。這時,為了活命,朱元璋與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兒被迫分開,各自逃生。朱元璋實在走投無路之下,想起幼時曾經許願捨身的皇覺寺,於是就去投奔了高彬和尚,在寺裡剃度為僧,做了小行童。他在寺裡每日掃地、上香、打鍾擊鼓、燒飯洗衣,整天忙得團團轉,有時仍會受到老和尚的斥責。
可是,朱元璋做行童不久,寺裡的糧食不夠和尚們吃了,寺裡也得不到施捨,主持高彬法師只好罷粥散僧,打發和尚們雲遊化緣。這樣,朱元璋才做五十天行童,而且還不會唸經、做佛事,但是沒有辦法,也只好扮成和尚的樣子,離開寺院托缽流浪。這時朱元璋年僅1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