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傳 第97章 學界泰斗 (11)
    彭定安說:他臉上含著平和的微笑,平易近人極了。一切都深蘊不露,然而又不是故意的,更非胸有城府,而是實實在在的、樸素自然的,是融匯於、包容在深層文化、高度修養、自在人格中的一種「天然自成」的形象。他真正是學貫中西古今,然而從穿戴到神情,竟沒有一點外在的洋味,卻深深地體現了一種中國傳統學者文人的文章、道德、風骨三者統一融匯而形成的儒者氣度,這正是立足於中國文化深厚裝備,又吸取了外域古代和現代文化的深厚營養而形成的氣質與風格。

    白化文為季羨林八十歲生日獻壽聯有「岱岳華巔」、「宗師鶴壽」句,首嵌「岱宗」二字,譯為「學界泰斗」。他又為季羨林八十五歲生日獻壽聯一副:魯殿靈光在,梵天壽量高。

    謝方說:他自己粗衣淡食,生活簡樸,卻擁有一個極為豐富的精神世界。

    謝冕說:他是那樣的普通,普通得無法和周圍的人加以區分。他如同一滴最平凡的水珠,無聲地消融在大江大河的激流之中;他如同一粒最平凡的泥土,加入了無比深厚的黃土地的渾重之中。偉大無須裝飾,也不可形容,偉大只能是它自身。他是極為單純的,單純到不染毫纖的自然,從那樸素、平淡和普通中感受到那種崇高人格的震撼力。

    黃偉經說:他那質樸的穿著、隨和的舉止,一下子讓我這個晚輩大大地縮小了跟他的距離,在我心裡增添了一種親切感。他自幼至老都有著「鄉下人」的樸實、執著、勤奮、堅忍、耿直,和作為學者的睿智和寬容。

    袁行霈說:和他在一起,矜可平,躁可釋,一切多餘的雕飾的東西都成為不必要的了。他是集中了樸實的美德並展現了樸實的力量的典範,他的樸實帶有豪華落盡的真淳,好像元好問所稱頌的陶詩,這就更加令人尊敬。

    劉烜說:他將東方式的頓悟、洞察力、圓融之智,與他在西方文化中汲取的嚴謹、理性、邏輯與分析,加上山東大漢的倔強的民族精神,融匯貫通在一起形成了他獨特的人格力量。季羨林的名字,將作為2l世紀東方文化的一個象徵閃爍著光彩。

    梁披雲為季羨林題寫的條幅是:為天地立心,為萬民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世界開太平;對聯是:德壽無量,日月長明。

    葉稚珊說:沒有人會為他的沉默而拘束,同座的人都會分享到一種熨帖平淡的溫暖和寧靜。不在乎他說了什麼沒有,很在乎他來了,滿是智慧的大額頭有幾分像壽星的季先生來了,氣氛就不一樣。

    許明說:第一次去見季老時,心中並沒有那種惶惶不安的朝聖感,這往往是後生的迂鈍之處:不知自己正在與歷史遭遇,季羨林是注定要寫進中國學術史與中國文化史的。

    樂黛雲說:如果我有一點成績,那是由於學習了您的風範。如果我還有許多失誤,那是由於我學習得還太不夠。

    王文宏說:季先生是學貫中西的大學者,他頭上的光環是由教育家、語言學家、翻譯家、作家等等組合而成,這光環散發的光彩已是奪目照人,他為一代一代的學子指明了學術之路,然而光環的底蘊還有一束潛在的靈光,那是來自先生心靈的照射,這心靈之光便是先生不同於一般學者不同的風範,是他獨立於世,立德、立功、立言的人格魅力。

    辛島靜志說:從先生那裡學到的,不僅僅是他治學的方法,還有他治學的態度,做人的準則。無論今後走什麼樣的道路,先生的言行總會引導我遠離世俗,讓我心平氣和地讀書,老老實實地做人。

    陶東風說:季老是一個具有強烈的現實關懷,同時又堅持非常專門的(甚至可以說是冷僻的)學術研究、兼具思想家與學問家性格的學者,這一點使我獲益匪淺。

    李春林說:先生的氣質仍然是一個純粹的儒者,他既是文化道德的傳播者,又是文化道德的實踐者,這兩方面加在一起,儒者應該道德文章雙修,言傳身教兼備,是文化道德的活生生的榜樣。[以上所引述各位學者的話,均見自《人格的魅力——名人學者談季羨林》一書,延邊大學出版社1996年。]

    這一段段毫無聯繫的話,用不著刻意追求把它們加以邏輯化,就讓它們是散落的珍珠好了,不用人為地把它們用繩子串起來。但是,從這種樸素的排列中,完全不難看出季羨林那種「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般的道德,如光風霽月般讓人肅然起敬。

    季羨林的道德文章也得到國家領導人的認可。2003年9月9日9時45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解放軍301醫院,看望季羨林先生,說他在海內外享有盛譽,淵博的學識和不斷創新的治學精神,堪稱學界楷模。在不到兩年的2005年7月29日上午9時許,他又到解放軍301醫院康復樓探望季羨林先生,祝賀他的94週歲生日。溫家寶對他說:「您的《留德十年》和《牛棚雜憶》我都學習過。去年我訪問德國時還專門引用您的一段話: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那個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溫家寶還特別說到他「最喜歡的話:真情」,「常講做人要真情、真實、真切。」季羨林坦承「三真」是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則。這次短時間的探視和拜訪,揭示了季羨林的兩個優秀品質:愛國主義和「三真」。

    在這之後的8月17日,溫家寶又寫親筆信,對季羨林進行了全面的評價,譽他「先生苦學不倦,筆耕不輟,著作豐厚,學問深刻,用力甚勤,掘發甚廣,實為人中麟鳳。先生待人真誠,行事正直,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尤為人之楷模。先生的人品深為我所景仰」,高度評價他的學術成就和人品道德。2006年8月6日溫家寶第三次去給季羨林祝壽,給他送來一盆枝繁葉茂的君子蘭,向這位學貫中西、筆耕一生、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的學者表示敬意。說季羨林先生最大的特點就是一生筆耕不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先生寫的作品,如行雲流水,敘事真實,傳承精神,非常耐讀。還對他說:「您寫的幾本書,不僅是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歷程的反映。中國知識分子歷經滄桑、艱難困苦,但愛國家、愛人民始終不渝,他們不懈奮鬥,把自己的知識奉獻社會、服務人民。您在最困難的時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信仰。那時,您利用在傳達室看大門的時間,翻譯了280萬字的梵文作品。這不僅是個人毅力決定的,也反映出中國知識分子對真理的追求,對國家充滿信心。」

    到2008年,季羨林一年獲得國外三個重要榮譽,是對他道德文章的充分肯定。1月27日,據《印度時報》網站報道,印度總統帕蒂爾日前批准了2008年度印度國家最高榮譽獎「蓮花獎」(Padmaaward)授獎名單,包括印度本國在內全世界共有135人獲得這一大獎,在這135人中最引人注目的獲獎者當屬97歲的我國著名學者季羨林,這也是中國人首次獲得這一榮譽。印度媒體用「『蓮花獎』首次跨越喜馬拉雅山」來形容這次特殊又遲到的授獎。

    5月12日,日本學士院正式聘任季羨林先生為客座院士。至此,季羨林先生成為百年來第一位獲得日本學士院客座院士身份的中國籍會員,也是國際印度學領域獲此殊榮的第三人。在他之前,唯有兩名法國印度學領域的學者SylvainLevi(1863—1935)以及LouisRenou(1896—1966)曾獲得此項殊榮。

    9月27日,德國哥廷根大學頒發證書,授予季羨林教授、博士為哥廷根大學傑出校友,證書說:

    值此2008年第一屆國際校友返校之際,哥廷根大學授予季羨林教授、博士2008年哥廷根校友榮譽稱號。

    季羨林生於中國,1935-1945年間在哥廷根大學學習和研究,1941年獲梵文博士學銜,上世紀80年代,他撰寫《留德十年》,為哥廷根大學在中國塑造了形象,由他描述的德國學術生活對中國的影響更是一直延續至今。

    哥廷根大學校長庫爾特·馮·費古拉教授、博士

    哥廷根2008年9月27日

    2.學者散文的風格

    季羨林一生和散文結下了不解之緣,但最初他並非一開始便創作散文,他最早是創作短篇小說,《文明人的公理》、《醫學士》、《觀劇》等短篇小說是他十七歲在家輟學時創作的,用希逋的筆名在天津《益世報》上發表。進入高中三年級,他寫論文《現代文藝的使命》,但文章未及發表。在清華大學上學期間,他首先翻譯了屠格涅夫的《老婦》、《世界的末日》、《玫瑰是多麼美麗,多麼新鮮呵……》等散文名篇,先後在山東《國民新聞》的《趵突週刊》和天津《益世報》上發表。從這時起,他便喜歡上了散文這一形式。

    後來,他又於1931年翻譯了英國散文作家史密斯(L.PearsallSmith)的《薔薇》,發表在1931年4月24日的《華北日報》副刊上,其中末節有「整個小城都在天空裡熠耀著,閃動著,像一個巢似的星圈」,這幾句頗有印象派繪畫式的風格對他產生了影響,並有意師法這篇散文,於1933年創作了他的散文處女作《枸杞樹》,發表在同年12月27、30日的天津《大公報》上。這篇文章寫他高中畢業進北京參加高考的經歷,文章很耐讀,報紙分兩天把它發表完,這給季羨林以極大的鼓勵,從此寫作散文便一發不可收拾,一直堅持到現在,有六十多年散文創作的經驗了。據不完全統計,至今已結集出版的就有《天竺心影》、《朗潤集》、《季羨林選集》(香港)、《季羨林散文集》(中文版,日文版名為《中國知識人ソ精神史》)、《季羨林小品》、《萬泉集》、《中國二十世紀散文精品·季羨林卷》、《季羨林散文選集》、《賦得永久的悔》、《懷舊集》、《我的心是一面鏡子》、《人生絮語》(其中散文占一半),《留德十年》、《季羨林自傳》、《牛棚雜憶》、《病榻雜記》也可歸入散文一類,另外還有幾部在編排中。

    日本漢學家依田熹家在《季羨林散文集》日譯本的《譯者後記》中,曾這樣評價季羨林散文創作的價值:

    讀了這一系列文章以後,筆者感到它恰好傳達了從五四運動直到現代,在動盪時代裡中國知識分子的心理變遷。尤其是季羨林先生這樣將中國自古而來的讀書人的傳統和西歐最高學術水平集於一身的大學問家,是代表了這一方面的典型。日本關於這一方面的介紹雖不能說沒有,但絕對不多,而且像這樣幾乎跨越了那整個時代的例子本身就是極為珍貴的。[轉引自《季羨林散文選集》中馬相武之《序言》,百花文藝出版社1995年。]

    季羨林的散文創作,是當代文壇的上乘之作,可以作為學者散文的代表作。他被詩人牛漢謔稱為「老生代」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謝冕:《那素樸和平易讓人敬畏》,《人格的魅力——名人學者談季羨林》第81頁,延邊大學出版社1996年。]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